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71章

      卢掌柜压下喉咙间的颤音, 目光死死锁定在亲信的脸上,反复确认:“已经卖完了?那一船货都卖完了?”
    那一船货可是整整有一等皂八千,二等皂两万, 三等皂十万块!
    按照沈大人一开始定下的价格,那可是要二十万两银子的收入!
    可问题是, 他们原本想着,这些香皂送到北直隶,总是要至少卖到年底的, 目前库房中的货, 他们是准备销往安南等国的。
    可现在才过去多久?一个半月吧,居然又让补货, 这是卖的有多好?
    亲信狠狠点头:“小的走的时候,北直隶那边的库存只剩下三成了, 小的一路快马赶回, 估计现在已经销售一空了!”
    卢掌柜震惊的已经说不出话来了,等到回过神来后,立即带上人就往县衙赶去,他要赶紧将这个消息告诉沈大人!
    其实, 沈江霖得到的信息比卢掌柜还要早两天, 数据也更加详实, 这次所得之利, 去掉所有开□□一船货的利润在十二万两左右, 毕竟北直隶一口气铺开十家铺子,人员培训、铺子装潢等都需要银子, 再加上一些政治上的打点,这些都是前期必要的投入。
    在这十二万两的利润中,其实主要收益还是在高端的一等、二等皂, 三等皂虽然卖出去最多,但是实际上产生的利润并不多。
    这样的局面沈江霖早就想到过了,但是他的目标并非是利益的最大化,而是彻底盘活整个河阳县的经济情况,只有进行大批量三等皂的生产,才能让更多的百姓参与进来,迅速改善河阳县的民生。
    而现在,第一船货的成功,已经极大程度的证明了沈江霖的正确性,哪怕现在还没到年底分成的时候,所有人已经不会再对沈江霖有任何置喙——只是发了一船货就有十二万两的利,他们想象不到,接下来如果将香皂铺子再继续铺往南直隶,卖往其他小国,会能得到多少银子?
    将五十万两的本收回来,只是早晚问题,而更大的利益还在等着他们呢!
    自此之后,河阳县上上下下,对这位新来的年轻知县,只有一片赞誉之声,沈江霖再想做什么,都会得到极大的拥护和支持。
    随着河阳香皂一批批地发出,银子又一笔笔地涌入,河阳县衙的账上金银以一个很恐怖的速度在增加着,河阳县的老百姓如今已经有了一个共识:只要手脚勤快肯干活,那就绝没有饿死的道理。
    河阳县从村到城,再无无家可归之民,老弱病残者会被收容入“慈幼堂”,年轻力壮者,要么种地采花理药材,要么开荒修路造房子,运气好的就是被选入香皂作坊做工,若是能成为技术工或者能提出优化建议,那更是能够得到丰厚的奖金!
    河阳县几乎是一天一个样,就连原本一直躲在山中的一些少数民族也开始渐渐走出自己的地盘,尝试着和山下的人交易药材和花卉,更有一些脑子活络的人,开始往周边县去采买花卉药材,因为河阳县县衙开的价格高,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倒买倒卖来赚取其中的差价。
    沈江霖听到下面的人回禀之后并没有出台什么阻拦的政策,而是乐见其成。
    他给河阳县的经济打入了一剂强心针,而整个市场的活跃度还需要靠每一个百姓的聪明才智,一个小的收购倒卖的团体,就意味着解决了3-5人的就业问题,百姓只有赚取了足够多保障他们生活的银钱,才会舍得去消费,而消费继续刺激新的生产和销售,一盘死棋才算是盘活了。
    河阳县的百姓很快就发现,渐渐地,大家的生活都变好了不说,出门做小买卖的人也多了。
    香皂工坊上工的人多,香皂工坊门口就开始有专门叫卖吃食的人,在他们上下工的时间叫卖,有推着小车的,有挽着小竹篮的,尤其是早食的摊子,更是五花八门,几乎想吃什么都在香皂工坊门口买着。
    范从直经常去香皂工坊巡视,看到这样的情景后,他是马上汇报沈江霖,希望沈知县能出台政策管一管,否则那香皂工坊这么气派的大门口,全是一些贩夫走卒、弄得乌烟瘴气的还得了?
    结果沈江霖的做法,却是派人在香皂工坊周边另外建了一排简易小集市,那些做小生意的人每日只需要缴纳五文钱就能在固定摊位上占一天,既保持了整条街道的规整,又方便了所有人。
    小老百姓有小老百姓的智慧,他们知道香皂工坊的工人月例高,舍得花钱,人流量又大,在那边做小生意,亏不了。
    如此一来,又让许多百姓添了进项、刺激了消费。
    河阳县县城中的几条主干道之前一直在乱糟糟的修路,搞得大家走路都不好走,好多住在主干道附近的居民都是怨声载道,可是近期道路一条条都修整好了,大家再走出去一瞧——呦呵,竟是全铺上了青石板路,修的整整齐齐、亮亮堂堂的!
    他们再也不用担心雨天路滑马车牛车陷在泥水里过不去,也不用担心到了七八月的雨季雨水排泄不掉倒灌入家中了,如今所有排水沟都已经修好,雨水会顺着排水沟排到城外湖泊中去。
    沈知县下了命令,不允许再有人随意在路上倾倒垃圾和粪便,违者罚银两钱,并且派了专门收垃圾、倒恭桶的人早晚一次挨家挨户去收。
    当时刚刚下这个命令的时候,还有些人不以为然,天长日久养成的生活习性哪里是马上就能改好的,就算有专门的人早晚来收,但有人还是随意就往街角倒了垃圾了事。
    很多人私底下还说,新来的年轻县令爱民如子,断然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而找百姓麻烦。
    可惜,这一次就不是他们想的那般简单了,每一个随意倒垃圾的人都被四处巡视的衙役给抓住了,那些衙役可不听这些人怎么狡辩,他们巴不得这些人多犯几次——沈知县说了,两钱银子,一钱给衙门,一钱月末的时候分给抓到的小队。
    这可是整整两钱银子,做点什么不好啊,就平白无故地被罚了!哪怕有些人撒泼打滚不想交钱,但是最后衙役们拿出镣铐直接要把他们抓入大牢的时候,那些人也怂了,只能交了银钱了事。
    一个月后,河阳县所有街道都是干干净净,再无臭气熏天之状。
    每一个路过河阳县行商的人对焕然一新的河阳县都是啧啧称奇,而邻县之中有儿女亲家在河阳县的,当他们听到河阳县的盛况时,起先还不信,毕竟有些人之前是去过河阳县的,这才短短几个月功夫,一个县城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如何可能呢?
    小农经济的世界,一切变化都是十分缓慢的,人们往往接受不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但是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当越来越多的人在讲述在河阳县的种种见闻之时,有些快要在本县生活不下去的人终于心动了。
    孙有福就是一个在江川县小原村里马上要活不下去的人,他和他婆娘一共生了六个孩子,三个夭折,另外三个如今送出去了一个儿子,还剩一儿一女,今年庄稼欠收,在外头赊欠的银子再没有转圜的余地,现在连地也给收走了。
    他如今一贫如洗,已经在考虑将女儿儿子都过继出去,自己和婆娘就给人家做佃农去,或许还能有一条出路。
    河阳县的事情他之前就听人说过了,也动过心思,但是他婆娘说,那些都是骗人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离乡背土的,这里还有乡里乡亲,到了河阳县,他们又认得哪个去?
    孙有福那时候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暂且听了妻子赵氏的话,可是现在若是再不改变,或许他们一家四口都得饿死。
    当两个孩子抱着他和赵氏的大腿,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说什么都不想被送出去后,孙有福思来想去,拍板决定举家去河阳县闯一闯。
    孙家本身就是家徒四壁,他们扛上一包衣服,卖了三间茅草祖屋,挑上一箩筐的锅碗瓢盆,杀了家中仅有的两只老母鸡,就这么上路了。
    江川县距离河阳县不远,不过一百多里的地,但是孙有福为了省钱,硬是带着家人走了三天三夜才到了河阳县县门口。
    河阳县的城门显然是加高加宽过了,整个城门比之江川县的要高出不少来,看着更加巍峨高耸,门口的兵丁十分整肃,孙有福心怀忐忑地穿过有些阴冷的城门洞,等到再一次看到日光的时候,孙有福肩膀上的挑担猛地一松,他张大嘴看着眼前宽阔光洁的青石板路街道,络绎不绝的车马人流,有一种置身于另外一个世界的恍惚之感。
    “俺的老天爷啊!”孙有福喃喃自语,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距离江川县百里之遥的河阳县?
    这是什么神仙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