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12章

      冬夜的天依旧是浓黑的, 谢静姝拥着被子睡的正香,却被她许奶娘快速地摇醒。
    谢静姝披着被子有些懵懂地坐起身来,许奶娘“哎呦”一声, 拍了拍大腿:“我的大姑娘诶,怎么还这么贪睡, 赶紧醒醒神,要起来梳妆打扮了,啊!”
    谢静姝困的眼睛都睁不开, 脑子犹如一团浆糊, 不知道今夕何夕,口中却下意识地念叨着:“奶娘, 是要过年了吗?”
    谢静姝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只有大年初一那一天是要早起向父亲嫡母请安的, 其他时候都不用早起。
    小的时候谢静姝还因为父亲母亲不要她请安而黯然神伤过, 后头过了几年反而放下了这段心事,因为没人管她,她向来喜欢看书看到深夜,一直到许奶娘收了她的书册, 逼她去睡觉她才会就寝, 习惯了晚睡晚起, 所以当她被许奶娘拉起来的时候, 只以为今天是大年初一。
    许奶娘真是愁死了, 连忙提醒道:“大姑娘,今天是你的大喜之日, 是你出门子的日子,你怎么连这个都忘了?赶紧先洗把脸醒醒神。”
    许奶娘说着,高声让外间伺候的小丫鬟拿铜盆打热水, 亲自绞了帕子,覆盖在谢静姝的脸上。
    谢静姝其实听到“大喜之日”的时候,就立马清醒了过来,整个人都慌了一下,借着洗脸的空档才镇定下来了一些,所有理智全部回笼。
    她昨晚为了今日,辗转难眠到了深夜,结果刚刚一合眼,就被许奶娘叫了起来,这才迷糊的厉害,现在脑子清明了,哪里还有半分睡意。
    此刻外头一片浓黑,但是谢静姝的小院里已经是灯火通明,谢府大厨房的人也早早起来开始烧热水,准备今日宴席的菜肴。
    随着谢静姝的醒来,刚刚还有些寂静的小院中,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端着铜盆、巾帕、熏香的婢女们鱼贯而入,早就候在外面等候传唤的顾娘子此刻得了命令,拎着自己梳头家伙什的木匣子小心翼翼地往里走。
    顾娘子是京城数得上号的巧手梳头娘子,她梳的妆发尤其饱满漂亮,一开始只是贵妇人出席宴席的时候让她来梳头,到后头有喜宴的时候,也会让她帮新娘子梳头。
    新娘子的头最难梳好,毕竟是一个女子一辈子一次的大事,但凡有半点不妥,都会被人鸡蛋里挑骨头,但是顾娘子梳的新娘子头,没有一家说不好的,名声在京城里算是打出来了,有时候若是时间排不开,顾娘子也只能让后来者另请高明了。
    正是因为顾娘子手艺好,名气响,要价也高,梳一个新娘子的头,需要十两银子,一般普通人家根本请不起。
    许奶娘是听过顾娘子的名声的,见到顾娘子,连忙热情地往里让。
    谢静姝已经洗漱好了,穿着家常的衣服,素着一张小脸坐在梳妆台前等候上妆。
    她看着这些婢女仆妇在自己的闺房内进进出出,她的院子里拢共就只有四个小丫鬟并两个粗使婆子,她又是个好伺候的主子,到了她这儿的仆人几乎都和旁人没多少交际,一向是冷冷清清的地儿。
    哪成想今天却是热闹的沸反盈天,她母亲院里的人,她妹妹院里的人,两个嫂子院里的人,府上好几个管事的婆子,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往她这儿道喜送东西,她看着奶娘迎来送往,脸都要笑麻了,只觉得有些恍惚。
    这般热闹的日子,想来只有这一日了。
    她将离开这座她生活了二十年的小院子,这里的一桌一椅,一草一木,都熟悉到她闭着眼都能找到,她在这里一个人独自生长到如今,二十年里她出门的日子一双手都数得过来,给她陪伴最多的,就是东厢房里一屋子的书还有就是许奶娘,幸好她求了母亲,书和许奶娘她都可以作为陪嫁带到荣安侯府去。
    她马上就要从一个她无比熟悉的地方,走向一个她全然陌生的地方,她心中不是没有恐惧和忐忑的,但是她只能不断安慰自己,前方有可以成为知交好友的沈江霖,古人也云: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未来一切之事,无人可以预料,男子尚可以充满雄心壮志,认为“变化有鲲鹏”,而她一个小女子,只能随波逐流、接受命运的安排。
    顾娘子见了谢静姝后,先说了一堆的吉祥话,然后才开始帮谢静姝打散长发,先帮谢静姝梳头。
    “一梳从头梳到尾,夫妻白发齐眉。”
    “二梳从头梳到尾,儿孙满堂绕膝。”
    “三梳从头梳到尾,无病无灾无忧愁。”
    顾娘子吟唱着梳头歌,每梳一次头发,便吟唱一句祝福语,谢静姝默默听着,心里却不由得想着,若是她那个从没见过面的亲娘此刻还在世,是不是会亲自过来帮她梳头,吟唱这些吉祥语?
    按照大周朝的习俗,女子出嫁当日,母亲会给女儿梳头礼赞,谢静姝没有亲娘,嫡母请了京城最好的梳头娘子来给她梳头,这便已经是嫡母的仁慈了。
    比起那个挣命将她生下的亲娘,想来她从没有过这样的婚礼和仪式,在这一刻,她似乎又明白了一些,这是她在用自己的生命托举她的人生,而不是直接将她一起带走,不让她看一眼这个人世间。
    顾娘子给谢静姝通完发后,有些羡慕的感叹道:“新娘子这头发又黑又亮又浓密,宛如上好的锦缎一般,我看等会儿头油也不必多上,假发包有些也可以省了,真是我梳了这么多年头发,难得看到的好发质。”
    顾娘子说的真心实意,哪怕都是京中贵女,有些女子的头发天生就有些发黄干燥,不管是吃芝麻也好,还是用油养护也罢,就是养不出这种像谢静姝一样的好头发,还有些女子的头发,尤其是年纪渐长的,容易掉发脱发,自己的头发不够,便只能用假发包来遮掩,若是卸了发髻,有些人的头发更是少的可怜。
    正是因为顾娘子的手艺能够解决这些“疑难杂症”,所以才能在梳头界名噪一时。
    顾娘子手脚十分麻利,根据谢静姝的脸型,她很快就梳了一个漂亮的新娘发髻,顾娘子除了梳头厉害,上妆也厉害,她仔细端详了谢静姝的五官,发现了她的这双丹凤眼特别明亮有神、顾盼生辉,于是便细细给谢静姝上了妆,修了眉毛,在她的眼皮处淡淡扫了一层胭脂色,这般一来,配合着柳叶眉,这双眼睛就显得格外明眸善睐,让人见之忘俗。
    许奶娘一直站在后面看着,等到顾娘子停住手后,连连惊呼“神了!”
    好像那个顾娘子只是随意又快速地简单上了几笔妆,也不见她如何浓妆艳抹,可是效果却远超旁人,许奶娘一直觉得自己奶大的孩子是好看的,但是平时也不见她如何装扮,和府里的二小姐比,就显得寡淡失色了,没想到这般一装扮起来,竟然也是如此美的。
    “好了,现在天色还早,新娘子得吃点东西,等吃完东西后我再将口脂给新娘子补上,再去穿嫁衣,戴金丝凤冠,等到吉时到了,便可上花轿了!”
    顾娘子对于自己的这番杰作同样也是有些惊喜,初看这位谢家大姑娘容貌不显,不是那等第一眼就让人惊艳的美人儿,但是等到装扮起来,越看却越耐看,尤其是这位姑娘身上有一种诗书满腹的气质在,人们常说的书卷气、书卷气,顾娘子竟是头一回在一位闺阁小姐身上感觉到,看着就觉得很不同寻常。
    谢静姝轻声道过谢,接受了顾娘子的祝福。
    经过这一番折腾,外头天色已经渐渐开始亮起,许奶娘端来一碗汤团,这是大周朝即将出嫁的女儿在娘家吃的最后一餐早食,吃的便是带有象征意义的汤团,寓意为一家人的团团圆圆。
    一般来说,父亲母亲和家中兄弟姊妹这个时候会陪着一起来吃,不过谢静姝习惯了一个人吃饭,也没觉得一个人孤零零的吃这个汤团有什么不好,往年便是元宵夜吃汤团,亦是她一个人。
    还没吃上一个,外间就有了响动,谢静姝听到毡帘外头传来谢琼的声音,连忙丢下瓷勺站起来去迎,谢琼却自己当先一步掀开帘子走了进来。
    “呼~今天外头好冷呀!咦,姐姐已经开始吃起来了,那正好我和姐姐一起吃,我还空着肚子没吃呢!”
    谢琼起了个大早,顶着寒风走到了谢静姝的偏僻小院里来,就是为了陪着谢静姝一起吃这最后一顿早餐。
    江家退亲之事已经过去了许久,当时谢大伯的判罚下来之后,江家便有了后悔之意,谢琼舅母居然还过来和谢琼暗示了他们家依旧有娶她之意,言及江少连这些时日根本放不下她,时时在家中吵闹不休,整天以泪洗面,她实在看不过去了,想让谢琼去看看她表哥,安慰安慰他。
    谢琼当即就表示了自己与表哥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虽是表亲,但也实在不适合再私下见面,直接便给回绝了,心里更是被舅母给恶心坏了。
    她再天真也完全看懂了舅母的意图,她是宁死都不会再去吃那回头草了,等送别舅母后,谢琼就回了江氏这个事情,言明舅母再来府上看她,就给回绝了,她实在不耐烦再去周旋。
    江氏当时听到这件事后,同样是被寒碜恶心到了,没多想就同意了下来,自此对娘家人也保留了三分心眼,不再会全心全意地相信了。
    正是因为这段插曲,倒是让谢琼一下子从退亲一事的打击中彻底走了出来,谢识玄屹立不倒,并且还单独把她叫过去,让她不必为婚姻大事操心,多留她这个宝贝女儿几年就是,谢家不是养不起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