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14章 针对

      今天是周日, 桑景英、陆盈和桑景丽都不上学。
    他们聚在楼下,复习的复习,预习的预习。
    桑景云下楼一趟, 将刚写好的稿件交给正在做题的桑景雄,让桑景雄帮忙誊抄, 自己则回到楼上。
    听到声音,正埋头翻译《一个士兵》的谭峥泓抬起头, 朝着桑景云笑了笑。
    桑景云也笑了笑,问谭峥泓:“你去《新小说报》那边帮我交稿, 这一路可顺利?”
    谭峥泓道:“非常顺利!”
    谭峥泓刚回来不久。
    他到的时候, 桑景云正在写文章, 他怕打扰桑景云,也就没跟桑景云说话。
    现在桑景云问起, 他才将自己遇到的事情全都说了, 又把黄培成给他的稿费拿出来:“桑小姐,黄培成想见你, 还说要给你加稿费。”
    桑景云道:“加稿费可以有, 见我就不用了。”
    她最近挺忙的, 不想跟黄培成交际应酬。
    “那我明日就去跟他说。”谭峥泓开口。
    桑景云道:“不用这么着急,下次交稿时说一声就行。”
    说完这件事,桑景云又跟谭峥泓聊起费中绪。
    谭峥泓去《新小说报》交稿之前,先去跟费中绪说了此事, 费中绪知道桑景云是为了确保自己的安全才这么做的, 并不反对。
    这样就好!桑景云静下心, 继续写《一个士兵》。
    期间,桑景雄誊抄好了稿件,然后谭峥泓就叫来保镖, 将稿件交给对方,让对方拿去《上海日报》投稿。
    用“东兴”这个笔名写的稿件,桑景云都投给了《上海日报》。
    她其实有点担心,怕自己写的文章给《上海日报》带来麻烦。
    但《上海日报》以前,也刊登过很多这样的文章。
    现在她投稿,《上海日报》那边决定要不要用,也挺好。
    谭峥泓的保镖刚离开,楼下就传来桑钱氏喊他们吃饭的声音。
    谭峥泓闻言,立刻站起身,兴奋地开口:“桑小姐,可以吃饭了!”
    这一看,就是饿坏了,一直在等吃饭。
    桑景云和谭峥泓一起下楼,发现今天吃咸菜炖河蚌、炸小鱼、肉丝豆干炒韭黄、油焖笋和凉拌海带。
    桑钱氏道:“我今儿个去县城看一个老姐妹,瞧见有人卖河蚌,就买了五斤回来,又买了两斤小鱼。小谭,河蚌你不一定吃得惯,但这炸小鱼,你一定喜欢。”
    谭峥泓也觉得炸小鱼自己肯定喜欢,油炸的东西都很好吃,这小鱼一看就知道炸得很松脆,味道绝不会差。
    不过他对河蚌更感兴趣,他以前从未吃过河蚌!
    “奶奶,五斤河蚌是不是很多?明天还吃?”谭峥泓问。
    桑钱氏跟谭峥泓相处多了,对谭峥泓越来越喜欢。
    听谭峥泓叫她“奶奶”,她笑起来,又给谭峥泓解释:“五斤河蚌都在这桌上了,河蚌里都是水,五斤河蚌煮过就没多少了,我这买的还不是带壳的,若是买带壳的河蚌,咱们家这么多人,得买好几桶才够吃。”
    “原来如此!”谭峥泓开口,打算夹河蚌吃。
    这时,桑景云提前夹了一个铜元大小的河蚌给他:“河蚌个头小的更容易入味,比个头大的好吃。”
    “嗯。”谭峥泓高高兴兴地吃了。
    这河蚌的味道,对他来说略有些奇怪,但他并不讨厌:“这河蚌很好吃!”
    “好吃你就多吃点。”桑景云开口。
    她对河蚌不怎么喜欢,尤其是大个的河蚌,她一点都不想吃。
    不过她喜欢吃河蚌上带着的边边。
    这些是很好吃的。
    当然,最好吃的还是炸小鱼。
    这种鱼不过手指大小,刺很多,煮着吃很不方便,但炸着吃非常美味!
    吃过饭,谭峥泓就离开桑家。
    桑景云回到房间里,继续写小说。
    而这时,《上海日报》编辑部,高汉林已经将明日的报纸的版面排好。
    《上海日报》原先是让南城书局承印的。
    可自从南城书局开始出《无名诀》,印刷房就有些不够用,于是高汉林购入印刷机,在自己的报社印刷报纸。
    他用机器印了一份报纸出来,然后拿着报纸做最后的校对。
    “这个字错了!”高汉林指着其中一个字开口。
    东兴今日送来的文章,已经被他排到明日的报纸上。
    现在,里面的一个字印错了。
    高汉林手下的一个编辑连忙将那个错字替换掉,又道:“主编,这篇文章印在报纸上,会不会不太好?”
    “哪里不好?我觉得这文章写得很对。”
    那编辑道:“主编,这文章针对云景先生,容易被骂。”
    今天,花魁牡丹对云景示爱,引来无数人关注。
    明天,他们报纸上就登出一篇文章,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让女性不要因为看了几篇文章,就对作者心生向往,许出终生……
    这不是针对云景先生,又是什么?
    高汉林道:“东兴又没有指名道姓!更何况,我觉得他说的是对的,女性应当保护好自己,不要轻易受骗。之前就出过有人假冒某个文人,对几名女子骗财骗色的事情。”
    高汉林很喜欢东兴的文章。
    东兴的白话文读着很舒服,写的东西也有理有据。
    至于有针对云景的嫌疑……总不能有这个嫌疑,这么一篇好文章他就不刊登了!
    高汉林都这么决定了,那些编辑也就不再纠结,开始指挥印刷工进行印刷。
    而这时,某个青楼里,一个相貌不输牡丹的女子,问自己那个从外面回来的小丫头:“我让你办的事情,你可办好了?”
    这小丫头道:“凌姑娘放心,已经办好了!”
    这女子姓凌,是如今上海的“花国榜眼”,去年比美时,她输给了牡丹,之后就一直不甘心。
    她处处跟牡丹比,一心想在今年的比赛里赢过牡丹。
    而今天,在报纸上看到牡丹对云景先生高调示爱的文章后,她就连连骂牡丹“阴险”。
    那云景的小说,她也有看。
    她觉得云景的身份肯定不一般,按照她一个客人的说法,那云景可能是个有情报来源的高官。
    她们这样的风尘女子,能当高官的姨太太,已经是很好的出路,牡丹真要被云景看上,后半辈子就有着落了!
    即便牡丹没有被云景看上,她这么一表白,必然引起轰动。
    妓女在报纸上对一个文人示爱,多大的噱头啊!如今上海的普通百姓,肯定都在关心这件事,也肯定都知道了牡丹这个名字。
    她以前,怎么就没想到这么个打响知名度的方法?
    她不能只让牡丹一个人风光!
    所以,她今天让身边的小丫头去了一趟报社。
    她也要在报纸上对云景示爱!
    而这么想的,不止她一个人。
    第二天是星期一。
    凌晨三四点,上海的有钱人还在睡觉,很多挣辛苦钱的人,却已经起来。
    一些人挑着担子,将一担担的蔬菜挑进租界。
    又有人从船上抬下一只只猪,送去卖猪肉的地方。
    还有人在扫大街,而那些租了黄包车的车夫,已经开始交接。
    很多黄包车,都是两个车夫轮流拉的,一个人从早上拉到傍晚,另一个人则从傍晚拉到凌晨。
    晚上用黄包车的人比较少,但时不时能拉到有钱的客人,因此赚得并不少。
    就是晚上出来拉车,会很累。
    除了这些人,还有一些茶馆和早餐铺已经开门。
    铺子里,一些中年妇女,已经勤勤恳恳开始做包子做馒头,做好了就放到蒸架上去蒸。
    慢慢地,就有人上街了。
    一些人睡得早,一些人年纪大了觉少,他们起床后,那些没钱的在家里做早饭,有钱的就带着几枚铜元,去早市吃早饭。
    茶楼里,几个来得早的人已经开始聊天:“昨天的事情你听说了吗?”
    “什么?”
    “就是牡丹喜欢云景先生那事儿。”
    “你说这个啊!我听说了,云景先生真是艳福不浅!”
    “是啊,云景先生真让人羡慕,要知道,很多人花了钱,都见不到牡丹。”
    一些人羡慕,也有人对牡丹的行为表示不满。
    “你们怎么追捧一个风尘女子?依我看,牡丹根本配不上云景先生。”
    “确实!云景先生才学出众,一个青楼女子,又哪里配得上他?”
    “希望那牡丹不要缠上云景先生!”
    ……
    说着说着,一个年轻男子用力拍了一下桌子,高声开口:“我相信,云景先生一定会拒绝牡丹,再狠狠训斥对方一番!”
    又有人道:“我却不这样想,据说牡丹很有才情,我觉得云景先生,应该会愿意让牡丹给他红袖添香!”
    这两人争执不下,这时,有人拿着《新小说报》进来。
    他们一起问:“兄弟,《新小说报》上,可有云景先生对牡丹的回应?”
    那人道:“有!”
    这两人闻言,一起凑过去看,结果云景先生的回复,跟他们想的都不一样。
    云景先生似乎不讨厌牡丹,但他并未接受牡丹。
    两人一时间都愣住,仔细想了想,却又觉得云景先生这样做是对的,很有风度。
    同时,他们被《新小说报》上的另一个消息吸引了注意力。
    《一个士兵》这部小说,也将被翻译成英文出版!
    两人最后,差不多同时开口:“云景先生,当真厉害!”
    而这时,又有人拿着几份报纸进来,这人听到他们的话,当即道:“云景先生确实厉害!今日报纸上,花国榜眼和另外几位女子,也都向他示爱,说要嫁给他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