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拖美国人下水这件事情,楚云飞是专
第432章 拖美国人下水这件事情,楚云飞是专业的!(求订求月票)
“老胡唱的那皮影戏确实有些东西,他的那些个小徒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完全学会。”
“到时候,完全可以让他们派个班组跟随总部一起活动。”
从神武返回之后。
这群作战参谋们依旧在回味着那场皮影戏。
本就工作繁忙的他们,将其作为了谈资,交流了数天。
罗卫国迈步走进了作战科室:“这些也是我们国防动员工作的一环。”
“宣传工作是重中之重,甚至不逊色于我们领兵作战。”
“科长!”一众作战参谋们看向了罗卫国。
“刚听到参座说了,有几个美国佬要过来。”
“我过来也是因为这件事情,长话短说,我还要去开个会。”
罗卫国顿了顿,组织了一下语言:“名义上说是给我们做参谋培训,实质上也是互相学习。”
“钧座也说了,美国人过来对我们而言也是一件好事,在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角度上面,我们确实有所欠缺,就算他们的教官教的是一些基础的东西,切记也不要表现的不耐烦。”
“有句话说得好,温故而知新。”
作战参谋们面面相觑。
为首一人回应道:“科长,如果真的学不到什么东西,那不是在浪费我们时间么。”
“浪费时间?这件事你们可以不用担心,短时间内也没其他作战任务,我也会想办法给你们安排沙盘推演的时间。”
一众参谋们齐齐点头:“是!”
“行了,时间差不多了,我得去开会去了。”
罗卫国说完之后转身离开,走向了会议室。
不远处。
作战会议室内。
除了楚云飞之外,其余众人已经落座到齐。
而在会议室席位的末尾。
史迪威准将以及一名少校亦同样参加本次会议。
随着脚步声传来。
众人也不由得正襟危坐起来。
“楚长官到。”
一众将领包括史迪威在内迅速起身。
楚云飞声音略显急促:“都坐。”
“长话短说,三件事。”
“第一件事,第五集团军陆军整理速度远超预期,目前整理进度已经完成了大半,除新兵尚且不具备实战经验之外。
各作战单位均已经完成了换装之后的适应性训练,目前已经初步具备作战能力,第六集团军,以及第十三集团军的事情放在一起说,目前进展相对而言较为缓慢。
关于淘汰落后军官这件事情上面,目前与二战区长官司令部产生了相应的分歧。
目前我打算采取折中方案,统一对其进行相应的军官培训,地点就定在我们这里,诸位有什么想法?”
张大云第一个出声发表了意见:“钧座,你说的那个落后军官,是中下级军官,还是中上级军官。”
“都有。”
张大云点了点头,而后接着道:“中下级军官的培训工作可以交给我们做,高级指挥这方面,恐怕得要你亲自负责了。”
楚云飞点了点头:“这一点我考虑过,但是这些部队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一支合格的参谋团队,即便是我,很多事情也是依靠参谋部拟定详细的作战计划。人的精力是极其有限的,参谋团队的问题至关重要。”
方立功点了点头:“一支合格的参谋团队不仅仅可以做好辅助工作,这是集体的指挥,详细的作战计划可以帮助指挥官减少失误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之上最大程度提高作战部队的战斗力。”
两人一唱一和,为的就是突出参谋团队的重要性。
这一点,其实恰好说在了史迪威的心坎里面了。
在这个时期,甚至在未来。
美国陆军军事主官的能力,或许不算太好,但参谋团队的能力绝对是合格的。
这也是他们指挥结构的核心所在。
为什么美国人愿意提供所谓的参谋培养计划。
就是因为,在史迪威这些美国将领的眼中。
国军部队不仅仅存在着大量的贪腐问题,军事主官能力不足,参谋团队形同虚设等一系列问题均需要解决。
而他们最想要解决的,便是这个参谋团队问题。
见正在聊起这个问题,史迪威此时也是适时的出声发言:“这一点我非常认同二位长官的想法,参谋团队对于一支军队的指挥是至关重要的。”
楚云飞微微点头,面带笑意的看向了史迪威:“史迪威将军、我们也希望我们的“朋友”能够帮助其他友军部队进行参谋军官团队的培训,以减轻我们的作战压力。”
“想必你也知道,我们接下来的重点任务还是作战,随着第五集团军的整训结束之后,向大同,天镇反向的反击势必会如期进行,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无法分摊更多的精力.”
“我们的团队人数不足,如果继续从国内抽调的话,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
楚云飞很是无奈的表示:“我们的财政状况堪忧,外汇早已经消耗一空,这一点短时间内我们无法改变,加之出海口基本上被封锁了个干净,现如今山西地区的矿产资源即便是想要出售,也难以做到。”
史迪威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有不少人因为楚云飞指挥才华的原因。
乐观的判断这场战争会在三年之内就结束。
为此。
他们大力推动和民国之间的合作,以希望于在战争结束之后分上一杯羹。
而现如今。
民国具体的状况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估。
即便是取得了数场会战的胜利。
现如今的国内战况也不像他们此前判断的那样乐观。
国民政府给予他们的情况说明和实际相差甚远。
即便是二战区的司令长官阎老西。
也没有如实告知他们山西地区的基础建设情况。
在美国国内。
利用这场战争发财的利益集团可不仅仅只有史迪威身后的这一批人。
同样还要打算加大力度向日本出口以掠夺日本贵金属。
即便这个时候的日本也已经不剩下多少,外汇早已经见底。
现如今的民国。
即便是迅速完成了战时体制转化,经济改革,并且进行了一些的改良。
但国力,比之日本。
还是差了太多太多。
且不说整体。
就聚焦二战区。
尤其是山西地区的工矿产业。
要知道,现如今基本上都是美国人在出钱建设。
想要回本。
不能光生产,还需要销售,要有一个好的销售渠道。
对于美国人而言。
出口到美国,自然就是最好的销售渠道。
这些矿产资源对于美国人而言,即便是算上运输成本,也属于颇为廉价的工业原材料。
而事实上呢。
这些工矿企业的买家。
截止到目前为止。
仅仅只有山西一地的产业。
以及陕西地区的零星企业。
这其中还囊括了二战区长官司令部。
因为他们要统一采购大量的廉价煤矿,以极其低廉的价格销售给境内的民众,以帮助他们渡过寒冷的冬天。
这之间自然就不可能产生什么利润。
甚至绝大多数的情况之下,都是亏损状态。
水泥的产量也制约了民用房重建的速度,甚至基本上指望不上。
而用于军用筑垒群建设,自然是最低价格采购。
更没有什么利润可言。
这怎么能行呢?
这样还要不要赚钱了?
美国佬谈的可是净利润的百分之五十。
如果一直亏损的话,美国佬岂不是白他娘的钱搞建设了?
这就是个无底洞!
一个由山城、二战区,楚云飞三方精心构筑的陷阱。
美国佬现如今已经陷入到了这个无底洞之中。
他们想要产生正收益。
就需要继续维持对民国的投资,甚至是加大投资。
否则之前的投资。
只能够作为沉没成本,还会失去未来的利益。
而东西已经运输到了山西地区,设备已经开始了生产。
也不是美国佬想毁约就毁约的。
楚云飞自然不可能放任美国人将设备重新拆走。
甚至二战区也有着“掀桌子”的实力。
虽然不至于帮着日本人打美国人,但达成某种默契,使得日本人将更多的军力投入到未来的太平洋战争之中。
阎老西这个被日本人称之为山西狐狸的老政客。
自然是百分之一百把握能够做到的!
他们想要减少未来在太平洋战争之中的损失。
就必须继续武装国民革命军。
乃至支持十八集团军进行广袤的游击作战。
这是一个死循环。
楚云飞现如今已经有七成以上的把握拖着美国人下水。
而不是奉行孤立主义,中立条约,疯狂出售物资给战争双方。
史迪威试探性的问询道:“或许可以适当减少留在贵军作战部队的参谋人数,转而对第六集团军,以及第十三集团军进行相应的统一培训。”
“可以。”
楚云飞微微点头:“没问题,高级军官的进修工作、以及中下级军官战术思维的培养亦同样可以交由我方来负责。”
“既然如此的话,那就这么决定吧。”
史迪威思索片刻之后,接着给出了时间:“三天之内,我会完成相应的人员配备调整。”
楚云飞点了点头:“接下来商议第二件事情。”
“关于晋西北地区的建设,以及新综合训练场的设立。”
“先聊建设方面。”
“晋西北地区自然气候相对而言较为恶劣,加之此前军阀混战,日本人的掠夺,眼下经济更是一团乱麻。”
“法币,晋钞均不能够在晋西北地区顺利流通,民间交易基本上还是以银元、铜币,两室为主。”
“根据目前的调查报告,以本次的秋粮征收为例子,亩产不过百斤,种植作物也仅仅只是有马铃薯,谷子、高粱,几乎无任何的经济作物。”
“此地地主占据民间土地百分之六十以上,民众生活状况基本上可以说是勉强饿不死。”
亩产不过百斤。
百分之六十以上都在地方宗族和地主的手上。
这百姓不饿死才奇怪!
方立功震撼且非常疑惑:“钧座,此前阎长官不是进行了农村土地公有制改革么,为什么晋西北的情况如此的糟糕?”
“晋西北因基层腐败和宗族势力阻挠,改革流于形式,推行的六政三事”(水利、种树、种等),但在晋西北因资金不足和地形复杂收效甚微,仅局部修建小规模水渠。”
“这也是为什么我要邀请陈旅驻扎晋西北地区进行经济建设的原因之一,革改地土这方面,他们是有着丰富的实操经验的。”
“孙卫谋考察结束之后,已经递交上来了报告,你们可以看看。”
赵鹏程递过来了几份文件。
楚云飞将其递给了身旁的方立功等人。
字数不算多,言简意赅,即便是史迪威这个外国佬。
也能够迅速搞清楚情况。
“都看完了吧?”
众人闻言点了点头:“截止到目前为止,”
“首先是土地问题急需解决,而后是基础建设,并且聚焦于自然环境的恢复,避免水土流失情况进一步的加剧,土地恢复肥力之后,才能够保证生产生活状况。”
“至于晋西北地区以前那些出名的手工业,还是需要进一步扶持的,羊皮、粗布仿制等等。”
“那当地的知名锻造工业.”张大云小声提醒了一句,他就是晋西北人..
“至于锻造工业,暂时还是想办法淘汰掉吧,现在晋西北地区的煤矿基本上都是小煤矿,用的是土法炼钢,效率较低。”
“虽然储量很大,品质也很优秀,但因为山地纵横的原因,基本上难以运输,财政收入无法大量投入进去。”
“在其他地区尚未完成产业升级之前,暂不考虑大规模投资晋西北地区进行煤铁矿产业的增产。”
“想要富裕,还是要先修路,只有路修好了,才有其他的,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怎么样都发展不起来的。”
“这和阎长官此前搞的实业救国战略也有一定的关系,产业基本上就集中在龙城、平定、阳泉长治这几个地方。”
自然条件限制导致农业低效,工业与交通投入不足加剧封闭,战乱与剥削进一步摧毁民生。
晋西北地区的困境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投入势必不会小。
但事情还是要持之以恒的做下去。
两人虽然一唱一和。
强调晋西北地区的煤矿产量和质量。
但史迪威就是不插话。
可以直观的感受到。
即便是两人将晋西北的煤矿说出来。
史迪威也没有丝毫的想法。
平定煤矿、长治煤铁矿的产量已经不低了。
现在总体而言工矿产业的产量远大于销量,再新开,卖给谁?
“晋西北的既定发展战略已经确定,暂且不提,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也不是我们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接下来,要议一议,统帅部最新下发的晋北反击战计划,我二战区要承担的具体任务细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