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代课,筹备《哈工大数学期刊》
第168章 ,代课,筹备《哈工大数学期刊》
一九八零年七月二十日,哈工大,掌上游戏机项目办公室。
刚吃过午饭的王多鱼,走进来之后,就让殷文杰、张继康他们过来汇报项目进度了。
上午的时候,他还在阶梯教室给那群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天之骄子们授课,结果段东明他们居然想让他帮忙审核论文。
王多鱼当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耽误他干饭的时间,这些学生赔得起么?
真是过分!
反正王多鱼没有搭理这些学生,想要审核论文,还不简单么?
直接投稿给《中国科学·数学》等期刊杂志就可以了,跑他面前来做什么秀呢?
他的时间可不是用来这么浪费的,别以为这些学生‘交了学费’,王多鱼就会对他们‘网开一面’,纯粹就是想太多了。
办公室内,王多鱼听完殷文杰和张继康两人的工作汇报之后,淡定地点点头,然后催促他们抓紧时间继续推进,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随时来找他。
接下来的八月份,王多鱼应该都会待在哈工大,哪里都不去。
转眼时间,进入了八月一日,这一天是建军节,林德洪亲自跑过来邀请王多鱼去参加活动。
后者婉拒了。
上午没时间,下午他有安排了,晚上他还得上课。
反正这个八月份,他的时间是安排得十分紧密的。
八月三号的时候,王多鱼终于写完了那篇小说,嗯,《雪城完结篇》。
这是最后一部了,以后雪城系列就彻底完结了,他可不会再出什么前传或者后记之类的事情。
“多鱼,你今天有空了吧?”
隔天,刘德本来找王多鱼,听到后者表示暂时有空闲之后,便马上说道:
“机电部四五所那边发来了邀请,希望你能够带队前往他们单位,聊一聊关于光刻机技术研发项目的事情”
王多鱼闻言,立马摇头道:
“校长,我走不开啊,你也知道我现在每天都有课程,人家北大他们这些学校早就说了,就这个夏天,九月份他们就得回去上学了,肯定不能够继续留在我们哈工大了.”
“要不你还是让机电部四五所的同志来我们这里吧,反正我们这里也有光刻机,这个项目非常重要,他们也必须得来才行”
刘德本闻言,沉默半晌之后点头表示他尝试一下。
机电部那边的人,可不要太骄傲。
他们是否愿意来冰城这里,谁也说不准。
目送刘德本离开之后,王多鱼低头看向自己的手头工作:费马猜想的证明论文!
是的,他是从今天才开始这项工作,估计丘成桐都已经开始小半个月了吧?
当然,王多鱼想要证明费马猜想,还得从谷山-志村猜想入手。
该猜想跟费马猜想之间的联系:如果费马方程对于指数p>2有任何解(a,b,c),则可以证明半稳定椭圆曲线y^2=x(x-a^p)(x+b^p)将会有异常的性质以至于它不太可能是模性的。
因此证明半稳定椭圆曲线情形的谷山-志村猜想可能证明费马大定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王多鱼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
一开始还是非常顺利的,但直到过了一周之后,这天晚上,他居然忘记要上课了,直到杨秀华出现在办公室来催促他时,王多鱼才发现自己都还没吃晚饭呢。
“王教授,我听说您最近是在证明费马大定理,对吗?”
等到课程结束之后,杨念真快步上前,跟上了要离开教室的王多鱼,好奇的询问。
后者没有搭理对方的想法,不过杨念真却表示,有没有她能够帮得上忙的地方?
王多鱼这才停下脚步,看了看对方几眼,道:
“你能帮我上课么?明天是三维空间庞加莱猜想论文前面三页.不,不对”
话还没说完呢,王多鱼就先离开了。
杨念真顿时错愕不已,她怎么可能帮王多鱼上课?
她自己对庞加莱猜想都不是很理解,她可是来求学的,不是来这里给人上课的,如果她有这样的实力,何至于此?
然而,此时的王多鱼已经来到了办公室,找到了薛晓玲。
他准备让后者帮忙代课,就明天的课程就好。
薛晓玲一听,顿时整个人都慌了。
让她来上课?
如果是基础课程,那么她当然没有问题,但这可是王多鱼的课啊,而且还是主讲三维庞加莱猜想的论文,这怎么可能呢?
见薛晓玲拒绝了,王多鱼当即喊来了荣光夏和莫若高,询问他们两人的意见。
两人听完之后,也是一脸懵圈。
最后还是莫若高接下了这个重任,因为他以前是数学老师,教学能力还是有的,临场发挥的能力也还行。
当然,莫若高也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他上课的时候,王多鱼能够在教室里坐着。
王多鱼当然没有意见,只要能够让他抽出时间来写论文,那就没有问题。
于是隔天,阶梯教室内,当莫若高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杨念真、段东明、丁海洋等人顿时懵了。
好家伙,莫若高不就是将论文发表在《数学年刊》的那位哈工大学生么?听说他跟王多鱼以前住在同一个寝室?
现在让莫若高来代王多鱼的课,能行么?
即便王多鱼就在教室里坐着,有什么课堂以外的话,他能够随时站出来帮忙。
然而大家还是抱有很大疑虑。
刘德本他们都听说了这件事,可这件事由王多鱼亲自操办,他们也没有办法。
不管行不行,反正莫若高已经站在了讲台上,而此时的王多鱼却已经进入了论文证明写作的状态当中,自动屏蔽了外界的信号。
其他人或许不是很清楚,但王多鱼却非常明白,想要证明谷山-志村猜想,将会涉及到诸多技术细节,因此必须得万分谨慎小心。
一个不留意的话,很有可能会出现意外。
这些技术细节包括了椭圆曲线、模形式、伽罗瓦表示等前置知识,后续王多鱼还需要创造出更多的相关理论或数学工具,然后逐一进行计算,将整座大厦打通才行。
目前,王多鱼已经进行到了模性提升定理这个数学工具的验算阶段。
只见王多鱼在稿纸上面写道:
“对于椭圆曲线e,首先要证明的是若模p伽罗瓦表示p(e,p)是不可约且模性的,则其也是.”
就这么一句话,后续又是大量的验算,仅仅只是这些验算,如果是其他人的话,那么最少需要一周或者十多天的时间才有可能算出来。
但王多鱼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了。
大脑在高速运转当中,相当于一台极为精密的超级计算机,运算处理之后的结果,也必然是正确的。
“窝草,这些符号是什么?我特么怎么看不懂?”
坐在最前面,就在王多鱼旁边的中大学生陈延慧,整个人都傻了。
其他几位同学也同样不明白,等他们再次看向黑板时,再次懵圈。
因为此时的莫若高也已经讲了不少,导致他们有一部分内容没有听到,然后瞬间就跟不上思维了。
好家伙,王多鱼坐在旁边,根本就不是让他们能够碰碰‘运气’,而是扰乱大家的思维啊,让大家开小差了。
还好,代课仅仅只是一天,否则的话,后续肯定会更加麻烦。
王多鱼一边忙着上课,一边忙着写论文,还得抽空跟进一下掌上游戏机项目,确实非常忙碌。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也就是掌上游戏机这个项目根本没有那么快,很多都还只是理论阶段。
比如说光刻机,到现在都还没影子呢。
几天之后,机电部四五所和中科院幺零九厂的代表团来到了哈工大,王多鱼不得不暂停论文的证明。
两大部门的到来,让刘德本他们十分高兴。
但是当谈判开始,机电部四五所这边提出来的要求,却是让刘德本差点没当场暴走。
什么鬼啊!
机电部四五所和中科院幺零九厂他们两个单位都希望哈工大这边投入所有研发资金,他们两个单位就只出人,而研发成果则是他们三方平分。
狗日的,哪有这么干的呀?
上来就欺负人,根本没有诚意。
王多鱼没有动怒,但他听出来了,机电部四五所和中科院幺零九厂他们都盯上了哈工大的资金。
由于雕牌公司的关系,哈工大现在的资金相对充沛,而且还是外汇司的座上宾。
偏偏机电部他们两家单位则是因为国外从上面那边拿走了太多的研发资金,又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导致被领导们给‘放弃’了。
其实,如果不是哈工大珠玉在前,出口了那么多的蓄电池到国外,那么机电部四五所和中科院幺零九厂也不至于这么惨。
毕竟这个时代,大家都是搞‘仿制’,技术在国内来说够用就行,领先全球是不敢想的事情。
哈工大雕牌公司却是做到了独步全球的技术领先,自然而然就成为各大科研院所羡慕嫉妒的对象了。
也因此,在确定了哈工大目前的合作想法之后,机电部四五所和中科院幺零九厂两家单位一拍即合:多搞一点科研经费!
要不然,他们都没米下锅了呢。
他们出人,哈工大出钱,这么来看,他们多分走一点科研成果,也不是不行。
但直接分走六成多,就给哈工大三成三,而且哈工大也不是不出人,甚至都还会出技术指导。
所以机电部他们如此狮子大开口,那肯定是不对的。
“不行,这肯定不行!”
刘德本暴跳如雷,喘气如牛,断然否决道:
“汤所长,我们哈工大出钱出人也出力,而且还会给予技术指导,所以这个光刻机研发项目的科研成果分配绝对不能够这么做.”
就在这个时候,王多鱼突然开口道:
“汤所长,闫厂长,如果我们哈工大从你们两家单位各招聘一支技术研发团队为我们哈工大工作,你们需要多少资金呢?”
釜底抽薪!
他一开口,就让会议室陷入了冰点。
听到这句话的刘德本,顿时笑了,他完全没有因为王多鱼打断自己说话的恼火,相反,他还松了一口气。
机电部四五所的所长汤裕民脸色一沉,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王多鱼的提议。
然而中科院幺零九厂的闫若新厂长却是好奇地开口问道:
“王教授,如果我们同意的话,你们哈工大能够提供多少资金呢?五十万还是一百万?”
“闫厂长,你们也太狮子大开口了吧?”
王多鱼笑眯眯地说了一句,刘德本马上就附和地点头。
接下来的讨价还价工作,就由刘德本跟进了。
怎么说呢,光刻机的研发项目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薛宇恒、李康民和姚文荣他们在六月底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这部分的资料整理,并且也都已经去了机电部四五所那边进行学习和实习。
可如果仅靠他们这些人的话,那么哈工大这边可能需要极为漫长的时间,才有可能研制出自己想要的光刻机。
但如果是雇佣中科院和机电部这两个单位的研究人员来帮忙,那就很不同了。
哈工大这边再招募一批技术人员,同时也让哈工大的学生们参与进去,那么光刻机这个项目还是可以很快研制出来的。
步进式光刻机是目前全球领先的光刻机技术,而王多鱼想到的是美国那边已经出现理论指导但还没有实现的步进重复光刻机技术。
这玩意儿可以缩小倍率,在集成电路尺寸不断缩小的技术迭代的八十年代,那么这种技术无疑是真正的主流。
王多鱼想要实现这样的光刻机技术,当然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来帮助自己实现。
如果从国外直接购买的话,呵呵,确实太贵,而且不利于后续的发展。
咱们又不是北极熊帝国,人家已经摆烂躺平了,而且人家北极熊帝国的电子管工艺技术还是非常先进的。
因此,稳步推进晶体管工艺,开发出更加先进的光刻机技术,完善集成电路技术,这才是咱们应该干的事情。
依赖从国外进口光刻机技术,这肯定行不通。
就好像现在,不仅仅要按照每台四十五万美元的价格来采购光刻机,而且还得排队等候。
等人家gca公司生产出来之后,黄菜都凉了。
靠人不如靠己!
接下来半天时间,等刘德本讨价还价得差不多了,王多鱼这才拿出一套理论指导。
“步进重复光刻主要应用在零点二五微米以上的工艺,我可以跟闫厂长你们简单介绍一下这项技术的理论:光刻时掩膜版固定不动,晶圆步进运动,完成全部曝光工作.”
其实还有一个技术理论,那就是步进扫描光刻机,这一技术在曝光视场石村及曝光均匀性上更有优势,在零点二五微米以下的制造中减少了步进重复光刻机的应用.
这些都是非常不错的技术理论,可想要实现的话,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见王多鱼对光刻机的工艺技术居然掌握得如此充分,汤裕民、闫若新他们都被唬住了。
隔天,新的谈判继续,只不过跟昨天的趾高气昂不同,这一次,汤裕民他们确实非常有诚意。
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谈判结束,下午又继续更多项目细节的敲定工作,直到黄昏日落的时候,光刻机研发项目才算是彻底敲定下来。
这个项目将由哈工大来主持,机电部四五所和中科院幺零九厂两家单位协同研发。
项目初期资金为一千万元人民币,后续将会陆续投入两千万人民币,具体视情况而定。
哈工大将会在冰城建设一座新的研究所,用于后续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改进。
科研成果这方面,当然是由哈工大分五成,剩下的五成则由机电部两家单位分配。
敲定之后,项目就正式开始了。
同时,哈工大在敲定了这个步进重新光刻机项目之后,马上就开始招人了。
必须得有更多的科研人才加入,否则的话,这个项目结束了,哈工大还是会很难。
项目定了下来之后,王多鱼总算是可以回归之前的生活了。
转眼时间,来到了八月底。
王多鱼的证明论文已经写得七七八八了。
从模性提升这个数学工具,再到证明所有半稳定椭圆曲线是模性的,他足足费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对他来说,这个时间还是十分漫长的。
尽管从外界看起来,他这个月也不是将全部精力放在证明论文上面,可实际上,他确实如此。
因为不管是给杨念真他们上课,还是其他工作,他都不需要耗费多少精力,只是浪费他的时间而已。
相反,这篇论文的证明,才是真正耗费他大量时间和精力的项目。
八月底眨眼就过去了,九月马上到来。
而这个时候,授课已经到了尾声阶段,王多鱼对杨念真他们这群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也快到了一个验收结果的阶段。
王多鱼却顾不上那么多,匆匆忙忙地结束了课程,扭头就扑进办公室,继续他的论文研究。
当最后一个字写完之后,王多鱼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走出办公室的时候,王多鱼却是看到了杨念真、段东明、陈延慧他们几人,心情还不错的他,不由好奇地询问:
“你们怎么还留在这里?你们不是应该回学校上课了么?”
“不是啊,我们没有回去,王教授,你是不是没有听到我们之前说的话呀?我们暂时不回学校,要在哈工大这边多待一个月的时间.”
杨念真他们几人顿时解释了一下,王多鱼错愕地点头。
似乎还真是这样,只不过他当时没有在意这件事,给忽视了。
陈延慧此时已经壮着胆子问道:
“王教授,您是不是已经证明了费马猜想呀?”此话一出,大家都纷纷瞪大眼睛,杨念真几人更是惊呼了起来,旋即又捂住了嘴巴。
费马猜想是怎样的一道顶级数学难题,大家都十分清楚。
并且杨念真在七月份的时候,还跟着王多鱼一起前往普林斯顿大学,那会儿在大礼堂上,她可是亲耳听到后者跟丘成桐打赌,看谁更快地完成费马猜想的证明。
结果万万没想到,如今看来,是王多鱼先完成了任务。
“哪有?你们想太多了!”
王多鱼摇头否认了。
他虽然已经完成了,但这可是烟雾弹,他必定不会让外界知道。
就算让丘成桐先一步完成证明,他也不会这么快提交论文,何况丘成桐怎么可能做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呢?
在过去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当中,顶级数学家数不胜数,可就是没人能够证明费马猜想。
丘成桐虽然非常牛逼,但绝对不可能在如此短时间内完成。
因为王多鱼根本不担心这件事,他可以慢慢来。
而他之所以要先完成论文,那是因为他需要处理其他事情啊。
要知道,现如今他手头上有很多个项目呢,仅仅只是掌上游戏机项目,便有步进重复光刻项目、芯片设计与研制项目、掌上游戏机电池项目、液晶显示屏的设计与研制项目、《中国方块》游戏卡带项目等。
“行了,我不跟你们唠嗑了,你们自己忙去吧。”
说罢,王多鱼就转身离开了。
可是他身后的杨念真等人,却是不太相信。
毕竟今天之前,王多鱼一直都是被鬼撵一样,每天的安排都十分紧凑。
只有今天,才是如此这般悠闲。
八月底的那会儿,大家都感觉他在上课时,偶尔还会露出笑容,这铁定就是论文有突破了。
接下来一周的时间,王多鱼将论文整理抄写好,然后准备再半个月的时间,翻译成英文,搞掂之后,他就会收起来,等过段时间再发表。
九月九日,王多鱼找到了吴从炘,跟后者了解目前哈工大数学期刊的筹备情况。
此前吴从炘、刘桃顺等人跟着一起前往普林斯顿大学参加报告会,还有就是交流和学习国外的那些先进经验和学习方法。
其中之一就有关于《数学年刊》等杂志的学习。
“王教授,我们倒是筹备得还不错,印刷、翻译等都没有问题,但有问题的是论文质量,我们了两三个月收集上来的论文,除了薛晓玲和荣光夏他们两人的论文能够用之外,其他人的论文都不行”
吴从炘闻言,顿时大倒苦水!
论文质量不高,那么外界就不太可能订购。
王多鱼顿时皱眉不已,他倒是想把他那篇论文放在哈工大这本杂志上面首发,以此来打开局面,然而就怕后续没有其他论文,起调太高,后续其他人接不住,咋办?
因为一本杂志不可能只有王多鱼这样一位作者的啊。
可目前来说,整个哈工大,甚至是整个中国境内,顶级数学家就那么多,还能够创作出高质量论文的青年数学家,那就更少了。
《数学学报》苏步青都主动跟王多鱼邀稿,《中国科学·数学》等多家杂志也同样如此,他们之所以这样,还不是没有足够多高质量的论文?
“吴主任,那就继续筹备,我们可以从稿酬方面下手,反正现在我们哈工大的经费还算充足,所以给作者的稿酬可以适当高一点,但质量绝对不能够降低”
沉吟片刻,王多鱼如是说道:
“另一方面,我们发售的杂志定价可以再低一点,我们力求扩大我们杂志影响力,但绝对不可以免费派送,这是坚决不允许的事情!”
吴从炘点点头表示赞同。
然后他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看向王多鱼好奇地问道:
“对了,你最近不是在证明费马猜想嘛,你有没有写完论文?或者有没有阶段性的科研成果?”
王多鱼只是微笑表示还需要等一等。
此事聊完之后,王多鱼就没有再聊了。
《哈工大数学期刊》的筹备工作只能够慢慢来,由吴从炘他们先完成初步审稿,紧接着他们组成的审稿组进行第二轮审核。
到时候再交给王多鱼来进行终审。
以王多鱼现在的身份,由他来完成终审,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甚至还能够提高这份杂志的专业性呢。
只不过哈工大目前没有多一位顶级数学家,否则的话,交叉审稿会更好。
刚走出办公室,王多鱼迎面就看到了保卫科职员,对方递给他一封信。
打开一看,好家伙,又是刘晓俪。
她想干嘛呢?
不过这一次不是老地方见,而是刘晓俪的吐槽。
事儿还不少,主要是因为他在八月初写完了《雪城完结篇》寄出去之后,《京城文艺》很快就开始连载。
同时也已经排版印刷,准备出版这本小说。
但也因此,很多读者来信,比以往都要多。
刘晓俪来信说,她在上周前去了一趟京城,帮他将那些读者来信领走了,目前已经拆了很多信,总共有四千八百块钱的读者打赏。
然后就询问王多鱼,这笔钱应该怎么处理?
什么怎么处理?
暂时只能存着呗,又不可能投资买房,也不可能拿来干嘛。
什么买古董投资,又或者是借给别人来做生意,这些都不可取。
因此除了存着,还是存着。
就好像王多鱼从美国带回来的五万美金,到现在也没有动过。
看完信件之后,王多鱼便回到自己的办公桌,然后给对方回信,拿出一千块钱,让她自己随便处理,是了也行或者干嘛都行,还剩下的钱就存着。
等他写完信件之后,想起许久没见的朱玲,于是便去找刘德本,准备过两天去一趟京城。
后者当然是有求必应,但需要他把这边的事情安排好,毕竟掌上游戏机项目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两天之后,王多鱼来到闫家岗机场,出发前往京城。
他赚钱多,但钱也是挺快的。
如果是公务出行,乘坐飞机这些当然可以报销,但是像现在,肯定是他自己出钱了,自然不能够再薅学校的羊毛了。
到京城之后,王多鱼特意去菜市场买了一只老母鸡和一只大公鸡,还买了不少补身子的中药。
这些药材方子是之前丈母娘从京城中医药大学季老教授那边得来的,王多鱼也还记得药材方子是什么,所以直接照着买就对了。
回到锡拉胡同六号院,王多鱼亲自下厨,收拾这两只老母鸡。
老母鸡用来熬汤,另一只大公鸡则是做成了疆省大盘鸡。
等到傍晚方贞和朱玲母女俩回来的时候,王多鱼都已经准备好了。
看到这一幕的母女俩,都面面相觑,然后欣喜不已。
特别是朱玲,那叫一个感动呀。
尽管因为两人聚少离多,且两人因为怀孕、前途等闹过矛盾,但成亲之后,王多鱼还是很少做饭的。
这可以说是王多鱼第一次如此主动地准备好饭菜,等她回家吃饭。
“多鱼,你的工作都告一段落了吗?”
吃饭的过程中,方贞顺嘴打听道。
此前七月下旬的时候,王多鱼从美国回来,却只是匆匆地跟朱玲见过一面,然后就返回哈工大了。
现在已经是九月十一号了,距离上次见面,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的时间了。
当时王多鱼只是简单说了一下他有很多工作需要忙碌,开学才能够再回来京城。
“嗯,暂时可以松动一下了。”王多鱼笑着点头,又给朱玲夹了一块鸡腿肉:
“你多吃点,你照照镜子,都瘦了,你现在可不是一个人,你肚子里的小家伙都已经五个多月大了,你得照看好你自己和宝宝”
然后,他就收获了一个白眼。
她瘦了?
朱玲几乎每天都会上称查看自己的体重,因为她所在的单位就有这样的体重秤,非常方便就可以查看她自己的体重。
结果就是她的体重每天都在涨,她自己还做过记录,从七月开始,到现在她都已经涨了将近十斤的体重了。
要不是脸部还不是那么明显的圆润,朱玲现在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大胖子了。
五个月大的宝宝,小腹都已经开始圆滚滚了起来。
所以她的体重增长,大概率就是小腹这里。
而她母亲却在一旁插嘴道:
“没错,你确实应该多吃点,多鱼啊,不是妈说你,平时你不在她身边,你媳妇她吃得可不多,像今天这样的丰盛饭菜,我也没少做,可她,成心要气死我”
一提起这个,方贞就忍不住生气,朱玲只能埋头干饭。
王多鱼闻言,表面上安慰丈母娘,帮忙劝说朱玲,心里却是苦笑。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他和朱玲结婚,看似天作之合,但依然总有矛盾的时候。
每个人每个不同时间段的想法都完全不同,这种不同的需求和想法,造就不同时间段跟家里人的矛盾点。
就拿王多鱼自己来说,上辈子在读高中的时候,他就有机会去美国,但奈何家里不支持,导致他根本没办法拿到签证。
只因为当时的签证必须得证明他家很有钱,半年内的银行卡流水之类的要超过五万块钱。
可在那个年代,对于普通农村家庭来说,五万块钱那就是一笔非常非常多的巨款。
在当时,他母亲的弟弟们还是比较有钱的,凑一凑都能够拿出十来二十万。
然而很可惜,王多鱼的舅舅们都不同意,于是他想要去美国的梦,就破灭了。
这是最开始的矛盾点,之后王多鱼很晚才结婚,家里人催,他依旧我行我素,所以跟家里人又闹出了不少矛盾。
其实这些矛盾都不是什么大的矛盾,但是家庭成员之间总是会有隔阂。
“多吃点,你不要怕胖,到时候我陪你一起减肥。”
听到王多鱼的话,朱玲差点再次给他一个白眼。
这算是什么安慰啊?
接下来两天,王多鱼都待在京城家中,哪里都没去,要么给朱玲做饭,要么就是在家里写写画画。
费马猜想虽然已经证明了,但王多鱼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之前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时候,丘成桐就跟他聊过关于hym方程,王多鱼对这个课题就非常感兴趣。
首先一点,这个杨米尔斯方程是一个重要的微分方程,指杨米尔斯作用量所确定的欧拉-拉格朗日方程。
其理论是基于sun组的一种量规理论,或者更普遍地说,是一个紧致半单李群。
不提什么数学公式和量化等,就说它的应用,未来量子力学能够统一除了引力之外的三种力,都有杨米尔斯理论的帮助。
王多鱼他在物理理论层面的研究,还仅仅只是一名普通的研究者,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水平怎么样,但他是在努力尝试。
如果能够有所收获,自然是非常好的,如果不能,那就看看在研究过程中,让自己成长。
第三天的时候,王多鱼在家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夏培肃教授打过来的电话。
老太太打电话过来邀请他到计算所一趟。
“到底是谁泄露了我来京城的消息呢?”
一旦出门的话,那么他就别想有安稳日子过了。
中科院计算所,王多鱼再次‘故地重游’,得到了夏培肃等人的热情接待。
“多鱼,这就是我们并行计算机项目办公室,这些就是我们目前的一部分研究成果”
夏培肃亲戚而热情地给王多鱼介绍着,在她身后的单云博、楚玉恒、唐喜成等人,目光复杂地看着王多鱼。
有些人天赋绝佳,一遇风云便化龙。
但更多的人都是默默无闻,一生都只是普普通通。
以前的王多鱼,还仅仅只是大学生,单云博他们这些硕士研究生,在他面前,虽然没有优越感,但也不至于那么没地位。
可现在,王多鱼早已经是教授了,是哈工大最年轻的教授。
在国外,更是名满天下。
七八月份的时候,人民报可没少报道王多鱼在普林斯顿大学作报告的事情。
两千多名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这一次的报告会,这是全球数学盛会,也是除了国际数学家大会之外,唯一一次汇聚如此多名顶尖数学家、数学教授、数学爱好者的聚会。
甚至,青年报、工商报、妇女报等都转载了国外众多报纸的报道,让单云博他们这些人都了解到了王多鱼这一次弄出来的动静,到底有多大。
还有一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媒体报纸,更是报道了王多鱼和丘成桐两位全球数学界双子星的打赌。
尽管是友好的打赌,但有些人就是不怀好意,在报纸上面胡乱报道。
外界是什么情况,过去的七八月份已经非常清晰明了地通过报纸、广播等方式,让单云博他们知道了。
其实这还不是最恐怖的地方。
最可怕的一点,那就是王多鱼在去年年底就搞出了一个分布式计算机项目,然后在今年六月之前便彻底结束了。
半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一个非常重量级的科研项目。
然而单云博他们其二还在继续并行计算机项目,目前都还没有完成。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他们问过夏培肃教授,分布式计算机的研发难度并不比并行计算机的难度低多少。
而哈工大分布式计算机项目之所以那么快完成,主要还是跟王多鱼有很大关系。
单云博还记得当时夏培肃教授是这么解释的:
“我老了,肯定比不上王多鱼教授这样的年轻人了”
此时,王多鱼并没有留意单云博他们的表情,等夏培肃教授介绍完之后,听着对方提出来的请求,他没有犹豫,点头答应了。
夏培肃领导的并行计算机有三个小问题,以及一个框架设计的问题,她希望王多鱼能够帮忙梳理一下。
她毕竟是五十七岁的老太太了,身体还算健朗,但脑子转速可没有那么快了,精力也不如从前了。
就算不提之前对方给予的帮助,仅凭当初对方的赏识之恩,王多鱼也会义不容辞。
所以,接下来几天时间,他都待在计算所这边,帮助对方梳理系统架构等问题。
时间在缓慢流逝,当时间来到九月十六日的时候,一通电话打了过来,半小时之后,陈省身这位老教授居然出现在了王多鱼面前。
“陈教授,您怎么还亲自过来了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