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19章 ,朗兰兹构想,敷衍和脑补!两麻袋读者来信!

      第119章 ,朗兰兹构想,敷衍和脑补!两麻袋读者来信!
    王多鱼微微一笑,看向丘成桐轻轻摇头道:
    “丘教授,很感谢你的盛情邀请,美国对我来说还是太远了,我不习惯国外的生活,就不过去打扰你们了.”
    此话一出,丘成桐脸上的笑容顿时僵硬了,他几乎不敢置信地脱口而出:
    “为什么?”
    那可是美国啊,这颗星球最强大的国度,怎么可能还有人会不想去美国呢?
    此前,北大校长周培源带队前往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的时候,丘成桐见过那些随队的其他人员。
    这些人都很羡慕,也很想来美国这边留学。
    回来京城这些时日,跟数学所等其他科研单位的交流过程中,丘成桐一样看到了不少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等羡慕的眼神。
    丘成桐知道目前我们国内已经有了留学计划,第一批留学生都已经派出去了呢。
    很多国人这会儿对留学,那是趋之若鹜,几乎没人不想出国留学的。
    可是丘成桐完全没想到,王多鱼竟然是一个例外,都没有多想,直接就拒绝了。
    陈省身也十分惊讶,但他毕竟是六十八岁的老人了,见惯风浪,只是微微挑眉,意外地看了王多鱼一眼,神情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陶方起、李瑞、刘德本、吴从炘等人则是暗喜不已,王多鱼果然没有让他们失望啊,还是非常坚定的嘛。
    田守忠的表情瞬间变得非常精彩,他难以置信地看着王多鱼,对方居然拒绝了丘成桐教授的邀请?
    要知道这可是前往阿美莉卡这个全球最发达的国家留学呀,谁不想去?
    反正他田守忠如果有这样的机会,绝对不会有丝毫的犹豫,立马就会答应下来的,可惜他是助理研究员,没有这样的机会。
    王多鱼笑了笑,道:“丘教授,我刚才已经解释了,我不习惯国外的生活,我也不向往,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顿了顿,他接着说道:
    “实际上,我很喜欢跟丘教授和陈教授你们进行交流,你们以前也是中国人,欢迎你们经常回来这里做客”
    “对了,我们刚才不是聊到了关于朗兰兹构想嘛,在我看来,尖点形式之念头来自模曲线上的尖点,在谱理论上对应于离散谱,对比之下连续谱则来自艾森斯坦级数”
    “但当给定的李群越大,则抛物子群越多,技术上越复杂.”
    直接转移话题才是化解尴尬的最好办法,很明显,丘成桐有些不甘心,但却认真听了起来。
    不止是他,陶方起等其他人也都认真地听了起来。
    此时的陈省身见状,心中微微一叹,天才果然都是非常骄傲的,但他万万没想到王多鱼会如此高傲。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发达国家,不止如此,那边还有普林斯顿大学这样的数学中心,可王多鱼根本一点都不带心动的。
    目光扫过刘德本、吴从炘他们几人,陈省身猜想,或许王多鱼是被哈工大的几位老师给忽悠了吧?
    不行,得找个机会,单独跟王多鱼聊一聊。
    傍晚,王多鱼来到了王府井大街,见到了朱玲。
    后者得知他来的时候,还是非常高兴的,连忙追问道:
    “你不是说暂时都不会来京城么?怎么突然又来了?”
    “我来了你不高兴么?害怕见到我啊?还是你瞒着我什么事情么?”
    “谁害怕见你啊?我只不过是惊讶而已,你自己说过你很忙,好几个项目,而且还要写论文,切,真不知道你一天到晚都在忙什么,比我爸还要忙”
    朱玲父亲是京城工业学院教授,当然不会很闲。
    自从去年年底全国恢复高考之后,大学恢复之前的招生,学校内的学生逐渐增多,教授、讲师这些都会变得十分忙碌。
    王多鱼笑了笑,跟朱玲简单说了一下这一次来京城的目的。
    听完之后,她顿时惊讶不已,美眸扑闪扑闪地看着他:
    “你是说从美国回来的华裔数学教授专门为了见你?还邀请你去美国留学,并且你还拒绝了?”
    见他点头,朱玲立马轻轻给了他一拳,娇嗔地埋怨道:
    “你傻啊,这么好的机会,你怎么就拒绝了呢?你不会是为了我所以才拒绝的吧?我告诉你,我可不是你的绊脚石,你想去就去,我不拦着你.”
    “真的?”王多鱼狐疑地看着她,她立马点点头,下一刻她似乎发现了他嘴角的笑意,瞬间大怒。
    就在她挥舞着拳头,想要打他的时候,王多鱼已经提前闪开了。
    哈哈!
    “好啊你竟然敢看我的笑话?别走,看我怎么打你!”
    两人一个大笑一个大怒着在街道上追逐打闹,可是苦了一直跟在百米开外的两位保卫科职员了。
    他们都是刘德本安排的安保人员,此次前往京城,哈工大保卫科就来了五人。
    得知王多鱼需要外出一趟,两名保卫科职员就被派了出来,确保王多鱼的安全。
    过了好一会儿,王多鱼跟朱玲两人这才停了下来,找到一家国营饭店吃饭,边吃边聊。
    “你真的不去留学么?”
    坐下来之后,朱玲又提起这个问题,王多鱼摇头,简单说明了一下情况,他确实不想去美国留学。
    朱玲沉默不语,她还是被感动到了。
    尽管王多鱼说了是他自己的原因,但不习惯外国的生活,这样的理由,也太牵强了,分明就是为了她!
    女人很容易自我感动,联想到其他层面。
    见她不说话,王多鱼也挺无奈的,因为这就是他的真实理由啊。
    上辈子他在美国留学的时候,真的就是在减肥,出国前一百六十斤,回国的时候,一百二十斤。为什么?
    因为美国那边的洋快餐吃不习惯,天天炸鸡汉堡,一两顿是没有问题的,顿顿都这样,肠胃出问题了,还特么上火了。
    中式快餐已经变味就不说了,还特么贼贵,吃不起。
    毕竟他太挑食了,美国那边的美食真的吃不习惯,所以最后结果就是差点饿死。
    没想到他这个最真实的理由,在朱玲这边,却是被无视了,她还在自我感动当中。
    人啊,最怕脑补,不过这样似乎也不是坏事,对吧?
    两天之后,京城中关村,中科院数学所,一间小会议室内,陶方起惊讶地看着王多鱼。
    “你是说你又写了十三篇论文?都是跟量子可积系统背后的代数有关的论文?”
    会议室内的众人都挺吃惊的,没想到王多鱼的速度这么快。
    九月底才刚投稿了一篇关于庞加莱猜想的论文,现在又写了十三篇论文,他哪里来的那么多时间?
    陶方起、冯康他们都知道王多鱼还参与了计算所夏培肃教授的那个项目,高速阵列处理机项目才刚建立没多久,应该很忙碌才对。
    所以王多鱼是如何在十月和十一月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拿出那么多的时间来写出十三篇论文呢?
    田守忠等等人自闭了,特别是今年刚加入数学所的那几位硕士研究生,他们写一篇论文最少需要三四个月,可王多鱼两个月内就写出十三篇论文了。
    关键是他写出来的论文,居然可以发表在顶刊,甚至是国外顶刊当中,而他们这些硕士研究生写出来的论文还需要导师们的指导、修改,然后才有可能通过。
    差距,一目了然!
    王多鱼谦虚一笑,道:
    “其实我就只是水论文而已,并没有多少质量的.”
    冯康等人压根儿就不相信,量子可积系统背后的代数问题是一个新领域,更何况陶方起刚才瞥了一眼其中一篇论文题目,前天王多鱼跟陈省身教授他们聊的朗兰兹构想有很大关系。
    十一年前,加拿大数学家罗伯特朗兰兹给美国数学家安德烈韦伊的一封信中,提出了一组意义深远的猜想。
    这些猜想支出了三个相对独立发展起来的数学分支:数论、群表示论和代数几何,实际上它们是密切相关的。
    丘成桐在九月份的时候,帮忙搜集了很多数学专业期刊,其中就有不少关于这个朗兰兹构想的论文。
    原本这些论文也没什么的,毕竟谁都可以看,但万万没想到,王多鱼看完之后,却展开了论文的编写,一下子就拿出来了十三篇论文。
    现在陶方起他们拿到论文之后,就开始看了起来,越看越吃惊。
    《利用调和分析应用于研究数论中重要的l函数,重构类域论》、《在以代数闭域为系数域的单变量代数函数域上的非分歧阿贝尔扩张》、《论代数k理论及其伽罗瓦上同调的关系,以及刚性分析空间》等论文,光是题目就让陶方起他们眼皮狂跳。
    这么重要的研究成果,居然是‘水’?
    那王多鱼对论文的质量要求也太高了吧?
    就拿类域论来举例,它的出现是在一八五三年,由克罗内克首次提出类域的思想,克罗内克将‘类域’具化为一个数学概念-相伴种类。
    希尔伯特在一八九八年的时候,提出了关于数域上阿贝尔扩张的一系列构想,这些猜想都是类域论基本定理的雏形。
    到了本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高木贞治基于阿廷的群理论,建立了类域论的基本定理,从而创立了一门新的理论体系:类域论。
    类域论跟朗兰兹构想密切相关,虽然现在的朗兰兹构想还仅仅只是构想,但可以想象得到,一旦王多鱼这十三篇论文发表之后,势必会引起数学界极大的震动。
    截至目前,虽然也有不少人研究朗兰兹构想,但真正支持这一构想的数学家并不多,更不要说有什么极为重要的研究成果出现了。
    但王多鱼现在却是踏进了这条路,进入了这个科研方向,说不定还真的能够有所发现呢。
    陶方起他们当场就研究起了王多鱼的论文,所以没时间搭理他,他就走出了数学所。
    陈省身和丘成桐两人去参加其他活动了,没时间跟王多鱼交流。
    此次陈省身来京城,短时间不会离开,尽管他已经上了年龄,但还是要到处走走看看。
    所以王多鱼没事儿干,就在西单这边溜达了。
    朱玲要上班呢,可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他闲逛。
    买了糕点,王多鱼就溜达着去了一趟前门西大街九十七号,傅吉祥看到他的时候,眼珠子瞪得滚圆:
    “嘿,大作家又来了,快快快进来坐,屋里暖和,你说你来就来呗,怎么又拿礼物来了呀?等会儿提回去.”
    傅吉祥特别热情,倒不是因为王多鱼提着礼物来,而是后者这个人确实挺友善的。
    王多鱼只是来麻烦过他一次,但每次来京城,几乎都会提着礼物登门拜访,人特别好,傅吉祥当然印象深刻,所以特热情。
    人家王多鱼这才是真的懂人情世故呢,拿捏得恰到好处。
    跟傅吉祥闲扯两句,王多鱼坐了一会儿,就进了大院,来到主编办公室,见到了周雁如主编。
    老太太看到他的到来,满心欢喜地站起来迎接。
    寒暄了一会儿,老太太又带着他去了一趟南倒座房的小杂物间,里面又有两麻袋的信件了。
    之所以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又积攒了两麻袋的读者来信,那是因为《雪城第二卷春分》已经发表了,所以很多读者集体来信了。
    “要不我们把信件邮寄地址改成哈工大那边,怎么样?”
    听到老太太的建议,王多鱼如拨浪鼓一样摇头拒绝了,“主编,还是麻烦你们才行,我怕真的公布了我的地址,只怕到时候我会不得安宁啊,万一真有读者跑来哈工大,那可怎么办?”
    这事儿可不是开玩笑的,现在是一九七八年,不管是农民还是城里人,想要去其他地方,依然还需要介绍信和通行证之类的证明文件才行。
    但随着十二月份的会议过后,明年开始,很多事情就会慢慢改变了。
    万一真的有人跑来哈工大了,甚至寻死腻活什么的,那王多鱼该如何自处?
    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就现在这样挺好的。
    周雁如闻言,哭笑不得地给了他一个白眼,“我都不知道你究竟有什么魅力,别人都没有多少封读者来信,你可倒好,都是几百封几百封地来.”
    “要不是我确定你没有在书里让读者给你写信的话.或许我们杂志最近卖得好,真的就是因为你的文章写的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