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猛兽总是独行,美国不按常理出牌,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港岛记者
第113章 ,猛兽总是独行,美国不按常理出牌,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港岛记者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周一,今天不是艳阳天,也不是多云天气,而是下了一场大雪。
这是今年冬天的第一场大雪,天地间都被抹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色妆容,银装素裹的景色让王多鱼特别高兴,因为真的很美。
即便他上辈子也见惯了风雪天气,但冰城真不愧是冰雪之城,大雪纷飞的景色,绝了。
欣赏完风景,王多鱼转身开始洗漱,然后准备出门。
寝室内,袁吉刚他们七人早已经不见了身影。
从江城回到哈工大之后,王多鱼在当天晚上就开了小课堂,分享了如何写论文的技巧等,然后袁吉刚他们就开始新一轮的内卷了。
他是十九号回到哈工大的,到今天的二十七号,都已经过去一周的时间了。
换句话说,祝汉廷他们已经卷了一周,并且没有停歇的迹象。
过去一周多的时间,他们经常隔三差五地追问王多鱼,关于资料的查阅和选择的问题。
特别是如何快速翻书,锁定自己想要的资料。
哈工大图书馆虽然有点冷,但依然阻止不了他们经常在下课之后前往图书馆的决心,并且将它当成第二学习场地。
如果有问题需要咨询王多鱼,他们都是集中在晚上询问,或者是在食堂偶遇时询问。
总而言之,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提问的机会。
王多鱼拿着书本,独自一人走在雪地上,快步来到了计算数学系办公室。
外面太冷了,必须得走快点。
这些天很冷,特别是昨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冰城气温更低了,不适合在外面多待。
都说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王多鱼很想说,这么冷的天气,他也想有人替自己挡挡风啊,可惜他跟寝室其他七人的作息习惯不一样。
真没辙!
计算数学系办公室内,吴从炘接到了来自京城的电话,他不断地点头,然后表示半个小时之后,肯定会回电。
电话挂断之后,吴从炘就看到了刚走进门的王多鱼,顿时惊喜地招手道:
“多鱼,你快过来,我问你,你是不是给美国《数学年刊》投过一篇论文?是关于四维庞加莱猜想的论文,对么?”
吴从炘已经忘记要问责王多鱼,为什么论文写完了,还投稿了都不跟自己说一声呢?
作为哈工大计算数学系主任,他吴从炘居然是最后一个知道王多鱼的论文已经发表了。
太过分了!
要知道,当初王多鱼提及要搜集过去十多年关于庞加莱猜想的专业期刊论文,是他吴从炘第一时间应下来,并且找关系托人帮忙给‘买’到这些期刊、著作的。
刚才,数学所所长华罗庚亲自打电话过来时,吴从炘还一脸懵,然后还想责怪王多鱼来着。
但现在看到人了,他却忘记要责骂对方了。
“主任,不好意思啊,我当时寄出去之后就把这件事给忘记了,没来得及跟你说,真是不好意思.”
王多鱼却是满脸歉意地说道,因为他确实忘记跟对方说了。
做了错事要认,挨打要立正,他没有恃宠而骄的想法和行为。
“这是小事儿”吴从炘错愕片刻,然后不在意地轻轻揭过,继续追问关于这篇论文的事情。
“主任,你怎么知道我给国外投稿了呢?我还没收到国外过稿信件呢.”王多鱼狐疑地反问了一句,吴从炘却是笑呵呵地说道:
“你估计都有段时间没去过校外的邮政局了吧?反正数学所的华所长给我打电话了,说是他们已经收到了《数学年刊》特刊原本.”
这份期刊是丘成桐他们师徒带回来的,速度当然很快了。
“这样啊,那我再等等吧.”
“嗯,那你现在给华所长打个电话吧,他刚才已经把电话打过来给我了,你呀以后办事可得注意点了,不能这么毛毛躁躁了”
吴从炘对王多鱼从来没有说过重话,即便像现在,他也只是用轻松的玩笑话来提醒对方。
毕竟王多鱼可是他们哈工大计算数学系的宝贝,现在更是了不得,编写的论文居然被美国《数学年刊》特刊发表,这可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呀。
虽然说现在社会风气还没那么开放,但从今年三月份的全国科学大会来看,再到十月初北大校长前往斯坦福大学等学校进行学术访问,以及陆陆续续派出留学生前往欧美世界,足可以看出来,上面的决心。
对吴从炘他们来说,只要上面是坚定尊重人才,尊重科学,那就足够了。
搞不好,这一次王多鱼在《数学年刊》发表的论文,将会成为特例,受到上面的嘉奖呢。
“是是是,主任你说得对,我下次一定注意。”王多鱼赔着笑脸应道。
很快,吴从炘这边就拨通了华所长那边的电话,并且把电话递给了他。
“喂,是王多鱼同志么?多鱼啊,你跟我说实话,是不是你给美国《数学年刊》那边投稿了?论文是你自己翻译的么?”
电话那头的华罗庚,心态平和了下来,但说话的时候,语气还是不自觉地带上了责怪,毕竟王多鱼这样的举动,让他们数学所十分被动。
《中国科学·数学》中文期刊刚发表没多久,按照苏步青的提议,大家都在等着上面的回复呢,可是现在华润公司这边已经将《数学年刊》特刊原本给带回来了。
这事儿,就闹大了呀。
万一上面有什么想法,岂不是要遭?
王多鱼终究还是太年轻太冲动了,都不跟他们这些老家伙商量一下,直接就把论文给寄出去了。
关键是,邮政局部门居然也不拦着点,就这么把信件给寄出去了?
“是的,华所长,论文是我自己翻译的,我当时并没有想那么多,本来也以为寄不出去的.”
听到王多鱼的话,华罗庚眼皮狂跳,但还是压住了怒火。
木已成舟,现在说什么都是假的,还不如趁此机会看看上面是什么反应呢。
“行,我知道了,这样,你这段时间随时保持联系,我会跟上面解释清楚,一旦有什么最新情况,我会马上联系你.”
“好的,谢谢华所长。”“中国数学天才证明了四维空间的庞加莱猜想,伯克利分校数学教授斯梅尔称他将会是下一届菲尔兹奖的有力竞争者!”
“来自中国冰城的数学天才将庞加莱猜想推进了一步,全球数学家们都沸腾了!”
“这世界太疯狂了,近日美国《数学年刊》特刊突然发布,论文作者竟然来自中国一个不知名的学校?根据本报记者.”
“困扰全球数学界十七年的世界顶级数学问题居然被一个中国数学天才破解,美国人情何以堪?”
美国纽约曼哈顿最繁华的街道,准备上班的雷蒙扎克端着一杯可口可乐,手里的汉堡包被他很快消灭殆尽。
“可口可乐真好喝,百事可乐就是垃圾.嗝!”
路过小报亭的时候,他本打算只购买一份经济报纸,结果看到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等大报纸都纷纷报道了关于中国数学天才这个新闻。
雷蒙扎克顿时忍不住掏钱购买了一份《纽约时报》,然后又拿了两份他平时必须要购买的报纸,付钱之后便离开了。
坐上电梯之后,雷蒙扎克就忍不住打开报纸来看了。
首先就看纽约时报这一份,重点看他刚才关注到中国数学天才,结果打开来一看,顿时眼前一黑。
“法克,胡编乱造也得有个章法吧?一个十多岁的年轻人怎么可能破解得了世界顶级数学问题?全球那么多数学家研究了十七年,居然还比不过一个十来岁的年轻人?”
“三岁就开始背诵文章,七岁能够说七门外语,十岁自学高等数学,十二岁开始接触希尔伯特数学问题.上帝,太离谱了!”
雷蒙扎克根本不相信《纽约时报》的报道,这简直就是胡编乱造的文字。
作为一名金融从业者,雷蒙扎克天生对数字十分敏感,他就是在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毕业的,岂能不知道数学有多难?
特别是庞加莱猜想这样的顶级数学问题,普通的博士连读懂问题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更别说要证明四维空间中的庞加莱猜想了。
这完全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在雷蒙扎克看来是荒诞不可理喻的故事,但在很多《纽约时报》的读者看来,这个故事就非常吸引人。
反正上面就一个要求,给我拼命吹嘘这位来自中国大陆的数学天才就对了。
根据《纽约时报》背后老板的消息,所谓的上面要求,应该是来自白宫。
尽管不清楚白宫那边为什么要这么干,但很明显,这件事《纽约时报》拒绝不了。
不止是《纽约时报》拒绝不了,《华盛顿邮报》等很多相关报纸也都无法拒绝,所以才会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虽然四维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论文非常重要,但还不至于在社会层面引起广泛关注,撑死了也就是全球科学界会关注一二,普通人是不会关注也对这件事不感兴趣的。
然而白宫在后面推波助澜,这件事在普通社会层面就引起了一定的关注。
因为大家一看报纸:哦豁,这个中国数学天才那么厉害的么?
美国这边的新闻被港岛这边第一时间报道了,宝岛这边则是悄无声息,完全是一片风平浪静的模样。
《大公报》、《星岛日报》、《香港联合报》、《南华日报》等港岛报刊转载了来自美国这边的报道,并且还派出记者前往北方的冰城,准备采访一下当事人。
港岛记者都想拿到第一手资料,毕竟这件事大涨中国人脸面啊,必须得好好报道一下。
华润公司港岛分部的杨宗礼,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立马就跟京城方面联系了。
京城中关村,中科院数学所,华罗庚最近有点上火,每天都在开会,让他有些心力交瘁。
王多鱼并不知道因为他的事情,让华罗庚这位数学界第一人奔走劳累,挡住了很多不怀好意的人。
“老师,您先喝口水歇一歇.”
陶方起很心疼自己的老师,他老师已经六十八岁高龄了,即将步入古稀之年,却为了他的学生如此奔走,让他万分敬佩又心疼。
不过,陶方起一想起王多鱼,那是又爱又气又无奈。
躲在哈工大的王多鱼,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他自己偷偷摸摸地将论文翻译了,然后还一声不吭地把论文投稿给了美国顶级期刊。
投稿了也就投稿了嘛,好歹说一声啊,而且他自己不知道那篇论文肯定能够被审核通过的么?
真是的,搞出这样的一个大新闻来,包括他老师华罗庚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做准备,现在就十分被动。
就在今天,他老师在会议上还跟人拍桌子怒骂来着,一个六十八岁的老人了,还那么着急上火,没被气急攻心,都算他老师身体硬朗了。
华罗庚喝了一口温水,嗓子是没那么干了,但火气可没怎么降下来。
一想到那些人的丑陋嘴脸,他又忍不住火气上涌。
虽然这件事才过去没多久,但也不能这么欺负人吧?
现在已经是新时代了,怎么还这样呢?
有些人是真的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就喜欢搞这些挑拨是非的腌脏事儿,太恶心人了。
想到这里,华罗庚又忍不住拿起电话,准备给王多鱼打一个电话,再叮嘱一遍。
但这个时候,电话响了起来,陶方起把电话接起来,瞬间脸色大变。
只见他突然捂住话筒,对他老师说道:
“老师,华润公司那边打过来的电话,说是美国那边已经全面报道了关于王多鱼发表数学论文的事情,这件事在港岛那边已经传开了,分为两派”
华罗庚闻言,皱眉道:“把电话给我。”
等华罗庚接完电话之后,眉头皱得更深了。
现如今美国那边不按常理出牌,将这件事传得天下皆知,港岛那边居然有人宣称哈工大为了博取名声,不惜推出一个十多岁的‘数学天才’,真是贻笑大方。
大陆哪里来的数学天才?
从港岛走出去的华人天才丘成桐也没有被吹嘘得那么厉害啊,哈工大那边凭什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