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三国之势
第887章 三国之势
能坐断东南,孙吴当中,自然也是有雄才的,这一点,天下也都是认可的。
但是,当个人的才华,越过了一个界限过后,束缚他们的,便不再是他们的才华,而是他们的见识,是他们的心胸。
同等层次的才智,一个着眼于天下,而另一个,则将目光局限于眼前——在这乱世当中,二者之间若是彼此谋划,那毫无疑问,后者会被前者算计到道心崩溃的地步。
因为一个目光局限于眼前的人,永远都看不透,前者的布局,到底落于何处,甚至连其用意,都猜不透。
他们用自己的心性,去揣摩前者的想法——十有八九,都是错误的。
而前者看后者,却如井上人观井中蛙,一览无余。
只是,恶意才从心头浮现出来,便立刻是有一道锐利的目光,隔着遥远的距离落到了荀公达的身上,令荀公达浑身发寒。
循着目光望过去,却赫然是发现,远处的关云长,便似乎是察觉到了他心中浮现出来的恶意一般,已经是将目光落到了他的身上。
再往旁边,鲁子敬已经是凑到了诸葛孔明处,正和诸葛孔明一起,商议着什么。
“孔明兄,你得帮帮我啊。”鲁子敬一路追着诸葛孔明,说着这襄阳的事。
在这襄阳所带来的三国局势变化之下,鲁子敬敏锐的找到了这其中,最准确的破局处。
那就是,让季汉这边,主动的在襄阳这里,让出一些利益来,以此和孙吴做一些别的交易,以此安抚孙吴群臣,免得那些臣子被那危机感惊动,做出一些令人无法想象的事。
作为孙吴当中少有的,能着眼天下之人,鲁子敬对孙吴的那些臣子和世家,有着极其清醒的认知。
同样作为世家——但孙吴的世家,和其他地方的世家,有着极其本质的区别。
在曹魏和季汉这两方,他们当中的世家,固然也有着保存世家实力的想法,可他们也敢于去冒险,去搏一搏令家族更进一步的机会。
然而孙吴这边的世家,却是异常的保守,异常的排斥风险。
就算所有人都知晓,若是孙吴统一天下,那么孙吴的世家,都会得到极大的利益,但孙吴的世家们,也丝毫不愿意为此付出代价,为此遭受损失——孙吴的世家,他们的眼中,便基本是只有自己的家族。
他们所有的盘算,都是从家族当前的利益而出发,只求能把握住现在,而不考虑那莫测的未来。
异常的短视,也异常的现实。
也正是如此,当孙吴的世家们,察觉到了危机感的时候,他们为了消除这种危机感,他们所做出来的决策,会异常的匪夷所思。
就比如说:若是此时,孙吴的臣子们察觉到了来自于季汉的威胁,然后再有人将这危机感给放大的话,那么孙吴的群臣们,是真的能做出趁着关云长北上的时候,奇袭襄阳,然后向曹魏靠拢这种事来的。
事实上,在赤壁过后,不擅长于水战的曹魏,在东吴群臣的眼中,反而是没有什么威胁——毕竟,自赤壁以来,孙吴偏安于此,几乎没有和曹魏争斗的时候。
倒是在大江对岸,曹魏和季汉,打得那叫一个热闹。
“孔明兄,以你的眼光,肯定知晓襄阳的干系。”
“而以玄德公的风骨,也必定不可能主动背盟。”
“你们若是全据襄阳……”
“若你们戮力往北,我吴国恐有人不识大体,使得北上之军,不得不回返。”
“可若是你们令人留守襄阳,一则,往北难见全攻,又更加挑动我吴国的人心。”
“怎么看,都对你我双方的盟约,有弊而无利。”孔明从容往前,而鲁子敬,则是跟在他的身边,一路疾走。
“可若是你们在襄阳让出一部分来,双方共守。”
“一则,我吴国上下安心,不至于被曹魏挑拨。”
“二则,你我双方攻守此处,关将军也能光明正大的差人留守于此。”
“你我双方,尽皆安心,岂不是两全其美?”
“子敬之言,亦我之思也。”诸葛孔明停下脚步,牵住鲁子敬的手。
“但子敬你看看。”言语之间,诸葛孔明手中的羽扇,便似乎是将那整个襄阳城,都收到了扇面上一般。
“襄阳城中的士卒,因为先前之战,不能克竟全功,早已是憋了一肚子的火。”
“如今,若是要让出一部分的襄阳城,将他们的功劳,再割掉一部分,那军士躁动起来,却又如何是好?”
诸葛孔明手中的羽扇再一摇。
“此间难题,全因为那龙族申辩之事而起——那其中,固然有曹魏不讲武德,天庭偏帮,但你们孙吴之内,亦是有人不安分。”
“不然的话,只靠曹魏,如何能说得动潘承明?”诸葛孔明平静的说出一些,连关云长他们都不曾查出来的细节——潘承明的背叛之间,除却曹魏一方和淮盟仙人的挑唆之外,也同样有孙吴的人,在其中穿针引线,向潘承明保证了退路。
这一点,鲁子敬虽然不是此事的经手人,但也心知肚明——说白了,孙吴想要偏安,那么这天下,就不能统一,曹魏和季汉之间,就不能分出胜负。
唯有曹魏和季汉相持的时候,才有孙吴偏安的机会。
若是半年前的那局势,任由关云长一鼓作气的,抓住那短暂的破绽,将曹魏给打穿,打得曹魏首尾难以相顾,那季汉四路大军齐齐而出,曹魏就算不灭,也要大伤元气,到那个时候,三国当中最弱的,就成了孙吴——而作为强者,季汉带给孙吴的压力,可比曹魏要大多了。
这长江天堑,在得了龙族支持,同时又有着强悍水军的季汉面前,根本就不能算是天堑。
也正是如此,这才有了半年之前的那一次,三国之人齐动,将关云长的军势,给生生压了下去。
之所以关云长和徐元直没查出孙吴的痕迹,乃是因为诸葛孔明在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将那些痕迹给抹去了。
“孔明兄。”
“就劳烦孔明兄,权当是为了你我双方的大局,稍作退让吧。”鲁子敬继续恳求。
“孔明兄。”
“孔明兄。”
“子敬,稍安勿躁。”诸葛孔明带着鲁子敬一起,来到长江边上,“纵然是为了双方的大局,但襄阳士卒,总该有一个安抚。”
襄阳的事,在从成都出发之前,他就已经和刘玄德商议过了,而刘玄德也为此亲自给关云长写了一封信——季汉不可能主动背盟,那么为了双方的大局,为了双方的安稳,他们季汉,终究是要给孙吴这边一个保障的。
而襄阳的一部分,便是这最好的保障。
不过,就算如此,这襄阳的一部分,也不可能平白无故的给出去。
“好说,好说。”鲁子敬这才放心,无非是一个代价而已,就孙吴的局势而言,只要能让那些世家安心,这代价,就算孙吴的帝王不愿意付出,那些世家们,也会逼着他出的。
“经历这么一遭,或许能激发至尊压制世家,然后向北之心,对我吴国,倒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鲁子敬暗自想着。
“两件事。”诸葛孔明这才伸出两个指头,“子敬若能应我,我便可说服关将军,在襄阳之外,为你起一水寨。”
“孔明兄请讲。”鲁子敬说道。
“第一件事,当年蛟姬夫人回吴省亲,至今未归,还请仲谋至尊陛下,许得夫人回转。”
“自然,自然。”鲁子敬点着头。
“第二件事嘛。”诸葛孔明卖了个关子,目光在鲁子敬身上一扫。
“子敬兄有吞吐天下之志,却困于孙吴,不如,子敬兄弃了孙吴,来奉我主,如何?”
“我主之志,我主之心,我主之诚,和子敬之才,与子敬之性,岂非相得益彰?”
“孔明兄,这玩笑可开不得啊。”诸葛孔明的言语,几乎是将鲁子敬惊得从这江水的岸边,摔进江水当中。
“子敬兄当我这是玩笑,那就是个玩笑吧。”
“第二件事,潘承明之事,我主为大局计,不做追究,但你吴国,却无论如何,都该给关将军一个交代。”
“联系潘承明的吕子衡,便将他交出来吧。”
“唉。”闻言,鲁子敬也只得叹了口气,无奈点头。
……
又两三日过后,这一场浩大的祭祀,便终于开始。
接受祭祀的两位天神,无论是敖丙还是骊女,都在人间有着相当崇高的地位。
白虎骊女就不说了,作为兵戈的象征,在这人间乱世,就不可能避得开她的存在。
至于说青龙,他在人间的威名和地位,比起白虎而言,更是只高不低。
纵观天庭诸神,他们在人间之地,威名能超过敖丙的,也就一个玉皇而已——就这,还是占了天帝这名号的便宜。
看看敖丙在人间所留下的传说:
那义气之举。
以及商周的时候,‘赐给’西岐的天命。
以及作为惩戒而击破的镐京。
乃至于最后,始皇帝的崩殂。
……
不客气的说,敖丙的存在,他的传说,他的形象,便已经是落到了人间王朝的各个方面,和人间王朝的兴衰起落,息息相关。
自商周以来,王朝变换的痕迹,几乎是每一轮,都有敖丙所存在的痕迹。
再加上从秦汉的时候,人间王帝王诸侯的象征,也逐渐的,从凤鸟化作了龙蛇。
这般的情况下,敖丙在人间的形象,便几乎是和‘王朝天命’,没什么区别。
是以,这一场祭祀有多么的重要,有多大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三国当中,无论是哪一方,没有谁不希望能得到敖丙的支持——对于作为使者的荀公达和鲁子敬而言,就算是他们不能得到敖丙的支持,但也绝对不能,让季汉得到敖丙的支持。
很快,这襄阳内外的气氛,就随之变得肃然且肃穆。
城中的洒扫,焚香,净坛等等,都已经收拾完毕。
各处的街巷要道之间,也都有持戈矛的甲士,戴白虎面镇守,杀气凌然——兵戈杀伐之气,本来是祭祀上的禁忌,但接受祭祀的一方,乃是白虎天尊这样的兵戈杀伐之神,这禁忌,自然也就不再算是禁忌。
片刻,战鼓敲击出来的,充满了古韵的节奏,自襄阳城中而起,一路往那祭坛绵延而去。
那敲击的战鼓,每一面战鼓的鼓身上,都纹得有或是蛟蛇鲤鱼等等龙种,又或者囚牛,睚眦,嘲风等等龙子的之类形象。
从这战鼓的起点,一路望过去,这诸多战鼓之上的纹路,便似乎是在衍化鳞甲之类当中,那些龙种化作蛟龙,乃至于真龙的过程。
龙族血脉衍化的秘密,都隐藏于其间。
作为主祭的关云长,着青色罩袍,穿着甲衣,缓步往祭坛而去。
一路上的士卒,亦是敲节击矛,和关云长的脚步,以及那战鼓的古韵,一路而随。
又有身形极其强健的力士,赤膊袒胸而舞。
再往后,才是作为赞礼官的诸葛孔明,以及其他一起来参加祭祀的客人,披羽衣,着面具,一路颂唱而动。
脚步声中,关云长的气息,便也和那龙族衍化的痕迹,越发的紧密联系起来。
待得踏出城墙的时候,这一行祭祀的队伍当中,便已经不见了人形。
一眼看过去,只看到一头庞大无比的青龙,在那鼓点声中,在那脚步声中,缓缓的往那祭坛而去。
行至那祭坛上时,祭坛上的三牲六畜,也刚好被送上祭坛。
除此之外,还有鼎、簋、爵之三器,以及分别对应青龙白虎的青圭白琥,也早就已经备好。
——此时,那青龙的身形,亦是散去,重新化作那些人形。
伴随着诸葛孔明的唱词,关羽挥动手中的大刀,三牲六畜之首,便被割下,然后缩小落入鼎中。
此乃对天神的尊崇。
三牲六畜腹中的五谷,亦是被盛入簋内。
此处,是人族对敖丙赐下九穗嘉禾的回赠。
又有带血的美酒,落入爵中。
这里,则是映照龙族和人族,古来就有,然后再断裂之后,又与汉时,重新建立起来的盟约。
祭祀所产生的烟火之气,非但不曾往苍穹蔓延,而是如同瀑布一般,往江水当中流淌而下。
祭祀之间,无数的士卒,百姓,乃至于天地之间的仙神们,都将自己的目光,落到那祭坛之上。
过程之间,这广袤的江水当中,亦是有粼粼的波光跳跃。
细细看去,那跳动的,哪里是波光,分明就是无数水族涌动时,鳞片所倒映出来的光芒。
这无数的水族,无数的龙种,都在这刹那之间腾空而起,或是奔着那三牲六畜而去,或是奔着那鼎簋而去,又或是奔着那些铭刻了龙族真形的战鼓而去。
乃至于那些旌旗灵幡,都有龙种或是妖族鼓风,试图将其卷走。
——在这祭仪完成的刹那,那祭祀当中的东西,无论是那三牲六畜之血肉,还是那些旌旗灵幡,以及鼎簋等等礼器,便都成为了承载‘龙’或‘虎’之概念的神物。
那是属于水族的至宝。
亦是属于妖族的至宝。
水族也好,妖族也好,若是能得到三牲六畜的血肉,便能以此熔炼自己的血脉——若是能得到那些礼器,非但是能借此升华血脉,更是能将其炼成一件具有无比威能的宝物。
人族的诸侯们,能用这祭祀的方式,令那些仙神展现自己的立场——而那些仙神们,自然也有自己的手段。
在各种的博弈之下,这祭祀的前半段,乃是人族的主场,而后半段,则会化作仙神们的主场。
祭台四周的仙神,妖族,魔怪等等,都会出手抢夺这些因为祭祀而变得神异的祭祀之物。
而祭祀的凡人,不但要在那些争抢之下,保证祭祀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再那些争夺祭祀之物的神怪之间,做出他们的斟酌和选择。
就比如此时。
争夺神物的,多为水族,多为龙种——这些,都是属于敖丙的臣属,是敖丙的子民。
若是季汉一方,为了保证这祭祀的顺利推进,将这些水族龙种,杀伐过甚,那很显然,他们非但是不能让敖丙站到他们这一边,反而会将敖丙推到敌对的立场上。
在那诸多的水族,妖族,以及其他的练气士们纷纷耳而动的时候,作为主祭的关云长,亦是冷哼了一声。
再踏上祭坛的时候,便消散的青龙之影,便重新在天光云影之间重新显化出来,环绕祭坛而动,将天与水,相连于一处——亦是将关云长的气息,和天地之间的冥冥某处,相互勾连。
随机,那青龙便是微微抬爪,往外一推,再抬尾一扫……那无数的奔着这祭祀而来的水族,便都被那青龙,给推了出去。
这就是这一场祭祀,是由关云长作为主祭的原因。
与此同时,江水两岸的士卒,亦是将那诸多带着灵药氤氲的美酒,倾入江水当中。
酒气的引诱之下,那些还在祭坛周遭环游的水族们,便也立刻是被这酒气引诱,纷纷往岸边而去,然后被那美酒醉倒……
江上的波涛,越发的浩荡起伏,但在波涛之间,作为祭坛的那些相连战船,却如同水中的礁岛一般,巍然不动。
此时,虽然还有仙神和水族,妖族等等,环绕于祭坛左右,却已经无法再对这祭坛和祭祀,造成森么影响。
“几日的功夫,便筹集这如山如海的灵药美酒……”
“都是民脂民膏啊。”
“都说季汉待小民甚善……却不知,酿造如此之多的美酒,筹备如此之多的灵药,季汉之下的百姓,又有多少会死于饥谨。”
“以我大魏之富庶,为求百姓温饱,都不得不下那禁酒之令……”
“偏生是这襄阳,陡然倾泻无穷佳酿。”
“都说诸葛丞相和玄德陛下怜惜民力,依我之见,却也不过如此。”荀公达的声音响起,言语之间,满是戏谑。
——祭祀到这里,就算是完成。
下一步,就是那接受祭祀的青龙与白虎,要不要出现的事罢了……而这个时候,便也是他们通过言语来动摇那青龙白虎的心智,使得他们踌躇的机会。
是以,荀公达的言语,看似在哀叹季汉之生民,但实际上,确实在向敖丙和骊女言语。
“我堂堂大汉,岂是你等窃国之辈?”诸葛孔明亦是温言而笑。
“当年高祖开国的时候,人间蝗灾还不曾平息,遍地生民,保守饥谨之苦。”
“于是有众神联手,镇压蝗灾,又有龙吉娘娘秉青龙之命,将得自于神农陛下的九穗嘉禾赐下。”
“自此过后,人间便再无饥谨之患。”
“偏有曹贼,自恃兵戈,求一家之权,绝产粮之土,泻匹夫之怒,屠无辜之民。”
说到这里,诸葛孔明的言语,便忽地变得冷厉起来。
他诸葛孔明为天下之俊才,难道他就看不出,他出山的时候,曹氏侵吞天下之势已成,他人想要抗衡曹魏,可谓是事倍而功半,更是有极大的可能,徒劳无功。
而在和曹贼相抗的过程当中,更是会有无边的战火,有无数的伤亡。
可就算是如此,诸葛孔明也依旧是坚定的站到了曹操的对立面。
为什么?
是他诸葛孔明因为一己之私,要用无数的白骨来铸就自己的功业么?
就算他诸葛孔明如此,如庞士元之辈,如徐元直之辈,还有那些愿意追随刘玄德的士子,仙神,难道也都如此吗?
错了!
九穗嘉禾起后,天地之间,无有饥谨之祸,于是天地之间的万灵,便自发调节,将人间各处,分做不同的地方——有的地方,为产粮之地,有的地方,为化药之地等等。
而产粮之地所产出的粮食,也足够喂饱全天下的百姓——只是那些世家和仙神,贪心不足,将越来越多的产粮之地,化作种药之地,以求更多的利益,以此夺取百姓口中的活命之粮。
这已经是无比的奸贼大恶了。
可便是这些奸贼大恶,也只敢悄悄的侵夺产粮之土而已。
而曹操做了什么呢?
其麾下,一队摸金校尉,盗掘坟墓,一队绝粮校尉,四处破坏粮地。
为了求取战争的胜利,为了给争取争取战争的优势和时间,便悍然将世家和仙神们特意留出来的,不在自家领地当中的产粮之地,以阴祟毒火付之一炬,到现在,都不曾恢复。
还有那横跨数州之地的屠杀。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啊瞒做得一首好诗——却不知,那露野白骨,万里荒芜,都是他杀出来的,是他烧出来的!
而今季汉横跨荆益,潜心治理,那被破坏的产粮地,都无法恢复——为此,刘玄德和诸葛孔明,都不得不从那些世家大族和仙宗道派身上着手,请求他们将原定的药田让出来,化作种粮之地。
如此,才是令这荆益之地的生民,不再被饥谨所害。
禁酒令?
嘿!
一不敢收拢世家的土地,二不愿从自家的私库当中,拿出财货和世家交易,换取药田来令百姓得生……这般的情况下,便只得出一个禁酒令,假装自己爱民如子。
可笑!
可笑!
“我大汉,不说物阜民丰,却也是百姓皆有余粮。”
“区区酒水,何足道哉。”
“此番回去过后,公达可千万要请曹公,看好自家的士卒百姓,免得他们饥饿难耐,携家带口的,再投了大汉。”诸葛孔明状若无意的摇动羽扇,将另一只青筋暴起的手给盖住。
……
祭词唱完的时候,那如同瀑布一般往水中倾泻流转的香火,却又是陡然一晃,飞快的往远处扩展而去,化作一条通天的大道。
而在这大道上,有影影绰绰的身形浮现出来,飞快的就变得明显,鲜明。
那是一队行伍。
行伍当中,每一个‘人’的身上,都穿着华丽无比的衣袍。
而这些‘人’身上无比u明显的龙首,亦是清楚的将这些‘人’的身份给彰显出来。
他们,便是这江水当中,执掌各处波涛的龙神。
每一位龙神身上的衣袍,乃至于他们各自的鳞,角,须等等特点,亦是各有不同。
便是凡人,都能看得出他们彼此之间的区别,而丝毫不会将他们认错。
见此,诸葛孔明的脸上,亦是有笑意浮现出来。
以这些执宰长江的龙神们为仪架之前驱,那么这仪架后面的是谁,可想而知。
一众龙神们踏上祭坛,在各处的旌旗之下站立。
然后,香火所化的烟道之上,十六匹天马浮现。
那天马,非是真实的生灵,而是长江当中的水汽,感应灵机所显化。
而在天马背后拉着的辇架,更是庞大巍峨,如同宫阙。
十六匹天马拉车在长江上碾过时,便如同是长江当中的无穷水流,浩浩荡荡的席卷过来。
“拜见四渎大龙神,承天秉义青龙大天君。”当那车架在祭坛面前停下来的时候,祭坛上,立刻便有声音响起——
却不是季汉一方之人,而是荀攸荀公达。
这位被邀请来的使者,在和诸葛孔明争辩了一番过后,却赫然是在此时,做出了反客为主的姿态。
“大魏尚书令荀攸,由人间下情承秉,请大天君断之。”
敖丙显化,表现出对季汉的支持,这是曹魏,以及孙吴都极其恐惧之事。
而今,人间以三国分之,三国各取力,德与天时,形成一个相互牵扯的平衡。
龙族虽然和季汉亲近,但有着天庭的左右,龙族行事,也还算循规蹈矩,龙族所能做的,也只是在天规的法度之内,稍稍偏向,给季汉一些方便——在这过程之间,季汉纵然能得一些方便,但也还在魏与吴的接受范围之内。
天地之间,其他那些地位尊崇的仙神,因为那无比尊崇的地位,以及他们对天地的影响,所以他们在做决策的时候,都偏于保守,对外展现姿态的时候,态度也很是暧昧。
但这位大龙神,却素来是一个敢下决断的——他若是要表现出对谁的支持,那就不只是在态度上,稍稍有些暧昧的倾向,而是会以一种相当明显的姿态,直接展现出自己的立场来,丝毫不会给他人解读的机会。
一旦其表现出了对季汉的支持,那就必定是对季汉的支持!
这个时候,原本只是‘中立’,只是对季汉稍稍有些偏向的龙族,便立刻会毫无保留的站到季汉的那一边去。
就算这位大龙神本身不出手,可他麾下那些驾驭风雨的龙族,再加上扭曲天数,重定天数的呼风唤雨……
这便等同于天地之间的风雨,彻底的站到了季汉这一边。
战场之上,风雨这样的天时,永远眷顾季汉的士卒——如先前的襄阳之战,乃至于更早的时候,光武兴福的昆阳之战,这样奇迹一般的战局,季汉都能随时复刻。
战场之外,季汉的田亩,亦是永远风调雨顺,府库充足。
这还打什么!
这三国之间的战争,还有什么纠缠下去的必要?
“说来。”
宫殿一般的车辇,落在祭坛之上,有白玉一般的手,将祭坛上的酒爵拿起。
正是骊女。
而在骊女的身边,悬着一个龙珠,圆滚滚的龙珠如镜,镜中,倒映出敖丙如神似天的姿容。
龙珠显化的时候,天地四方的目光,都是丝毫不加遮掩的落到这龙珠之上。
便是一起而来的龙神们,也都做出惊愕之态——连他们,都没想到敖丙会是以这样的姿态显化。
只是龙珠当中一点如同幻影一般的东西,连气机和气息,都丝毫不存。
一眼看过去,甚至是如同幻象。
但很显然,不会有任何人认为,那龙珠当中的显化,乃是幻象,看不透的人,也只会怀疑这是自己的功体不够,仅此而已。
“远在天地之外,不得已,便只好以这般姿态看看天地之故景,诸位道友们,可莫要见怪才是。”龙珠当中,敖丙端坐着,向四方一礼。
这一礼过后,便立刻有练气士们,在这祭坛上显化。
正是护着曹魏两家的使者来这襄阳城的练气士——他们是护卫,可同时,也是使者。
“大天君于域外开拓,难得回转故乡,见一见故天之风物,然季汉,无端拦路,实在不该。”曹魏那一方的练气士,站在荀公达的身边,向着敖丙一礼。
“夏侯明德,拜见大天君。”
“天地风物之变,随时可见,但人间英豪之动,却是难得其时。”敖丙回应,言语之间,丝毫不遮掩自己对季汉一方的偏向和好感,丝毫没有其他强者在面对人间之时特有的‘矜持’。
“这位想来便是传言中,颇类羲皇的孔明先生了?”敖丙的目光微微一转。
龙珠,不过拳头般大小——敖丙在龙珠当中的动作,亦是极小,可当他目光转动的时候,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位大龙神,大天君,是将目光落到了诸葛孔明的身上。
颇类羲皇……这样的赞誉,私下说说也就罢了,可在所有人面前都这么说,其对诸葛孔明的喜爱和认可,简直是不可以言语计。
“龙君谬赞,亮愧不敢当。”诸葛孔明亦是低头,难掩欣喜。
羲皇是谁——但凡是个人族之众,就没有谁不清楚。
这般的称赞,这位四渎大龙神的立场,已经是展现得很明显了。
魏吴一方的练气士,自然也能听得出来敖丙那毫无掩饰的立场,于是一个个的,都沉下了脸色。
魏也好,吴也好,支持这两方的练气士,乃至于他们背后的仙宗道统,乃至于更在背后的天庭大神等等,早就已经在魏和吴当中,投入了相当的资源。
王朝之间的战争,打起来是真正的财如流水,命如沙土。
尤其是在这前所未有的三国乱世之间,用汉与匈奴两国的残余之运,以及黄天道崩裂的大罗之血,这般的局势下所催发出来的人间英杰,他们的杀伐谋算,超乎想象——于是,仙神们在人间的投入,在人间的伤亡,亦是超乎想象。
事实上,而今的三国乱世,固然是自汉末以来,最为精彩的时代,可在之前,在这三国的局势鼎定之前,那人间的伤亡,乃至于仙神的伤亡,才叫一个如星如雨。
从一开始的董卓,一己之力压制十八路诸侯,天下第一的武将吕布吕奉先,以一己之力压制人间所有的武将,再加上一个见缝插针,抓住每一个机会,在每一个选择当中,都能做出最优解的,将一个寻常西凉武夫一步一步培养到权倾天下的文士李儒……
彼时的董卓,可以说是从内到外,从文到武的,没有任何短板的存在。
彼时,天地之间不知道有多少的仙神,都认为董卓会是最后的胜出者,会是汉朝之后,重新建立秩序的人。
那个时候,投入董卓麾下的仙神,以及人间宗派,不知道有多少——便是天上的星君们,都有北斗等,直接以化身下凡,在董卓麾下作战。
便纵然是十八路诸侯讨董的时候,董卓退回长安,可在那一场大败过后,那些仙神们也依旧对董卓有着无比的信心——那个时候的董卓,也就有着压制天下的实力。
记住,是压制!
但谁能想到,一个简简单单的美人计,就能令董卓的势力,直接分崩离析,令那天下第一的武将对董卓倒戈相向?
谁能想到,一个小孩子都不会信的,禅位的流言,就真的能让董卓放弃了自己的亲卫军,然后孤身一人踏进皇宫?
光是那一次,天地之间便不知道有多少的仙神血本无归,不知道有多少的仙宗道统,断了传承。
董卓过后,便又是占据了半个天下的袁氏兄弟,尤其是袁绍——其父辈编制的人脉,勾连天下,麾下更是精兵猛将,层出不穷。
董卓败亡过后,天地之间的仙神们,便又认为,这一分为二的袁氏,最有可能夺得天下——毕竟,两个袁氏子,一南一北,再怎么样,相互支持,相互竞争,再怎么样,都不至于一起败亡。
两个袁氏的时代,天地之间的诸侯,可以说是都在他们的旌旗之下,瑟瑟发抖。
而今三国之主,曹孟德,刘玄德,乃至于孙仲谋之兄,之父,都是二袁麾下的‘走狗’。
彼时,人间其他诸侯和袁氏的实力差距,比起之前的诸侯和董卓的差距,都还要大!
于是,又有无数的仙神和练气士们,转投袁氏麾下。
但又有谁能想到,二袁当中,会有一个中了咒一般,非要去称帝,以至于被诸侯群起而攻——便是另一个袁,都不得不与之切割。
在这一个称帝的袁被攻灭过后,另一个袁,又因为战败后病死,连后事都没交代清楚的病死,以至于其死后,几个子嗣相斗,将偌大的基业,化作流水……
这一阵的变故过后,别说是那些入世的仙神了,便是那些跟着袁家走的世家,都不知道输出去了多少代的积累,更是有好几个开国世家,在战火和来回的变乱当中,断了传承。
二袁过后,人间剩下的各路诸侯,彼此之间,实力相近,于是相互攻伐——那个时候,才是这人间战火最为频繁,也最为残酷的时候。
亦是天地之间的百姓,世家,仙神,道统,在战火中损失最为惨重的时候。
人间的几个产粮地,便也是在这个时候,被曹氏毁灭殆尽……在那诸侯的角逐当中,曹氏以最为严酷无情的手段,以最为不当人的手段,夺取了袁氏最大的遗产,攻灭了最多的诸侯……率先鼎定了人间以北,定下来霸业的根基。
而作为从董卓的时代,便一直活跃的诸侯,在董卓的时代和董卓厮杀过,在二袁的时代和二袁厮杀过,追杀过刘备,又被吕布袭击,近乎败亡的局势下,反扑绞杀了吕布的人物,曹氏自然也同样得到了无数仙神和仙宗道统的青睐。
他有着比二袁清醒的认知,健康的体魄,有比董卓更加坚韧的心智……固然其手段残酷,为求胜而不择手段,视人如草芥,但正是如此,反而有更多的仙神和世家,认为这样的人,才是最有资格终结乱世,统合天下的人物。
而曹氏,也不曾辜负那些世家与仙神的期待。
直到那赤壁鏖兵,曹氏侵夺天下之气,戛然而至,然后天下三分。
而今的三国,各自建立基业的难度,便是以孙氏最为轻易,刘氏最为艰难,而曹氏,则是损失最大!
作为一个从开头,一路战到现在的诸侯,曹氏在定鼎的过程当中,那伤亡之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这般的情况下,曹魏一方,那些世家也好,那些仙神也好,他们和曹魏的牵连之深,亦是他人所难以想象的。
这样的情况下,为了阻止敖丙这位四渎大龙神做出支持季汉的决策,曹氏所愿意付出的代价,以及那付出代价的决心,也同样是他们难以想象的!
所以,眼看着这位龙神的态度越发明显,曹魏一方的练气士,那夏侯明德,便再一次出声,拿出了他们最大的筹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