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措手不及
第510章 措手不及
贾琏这份奏折上到朝廷后,内阁直接对外公开,瞬间引爆了人们的情绪。
嗯,准确的说,是此前无论是站哪一方的,压抑的情绪都找到了释放的出口。
在承辉帝坚定的变法意志面前,尽管依旧有人反对,但是在朝堂上却不敢发声。私下里却不少人在嘀咕,什么王安石,什么张居正,权臣之类。
只能说变法就是这样,既得利益者,一定会千方百计的搞破坏。只不过这些人面对皇帝的高压态势,不敢找死。从这点来看,宋朝确实对文官比较宽容。司马光这种人,在大周别说回家写书了,直接丢西域才是正常操作。
人的情绪被压抑了,就需要一个释放的出口,贾琏这份奏折,完美的适合所有人发泄的需要。
群臣再次动了起来,纷纷上奏,前者西洋外藩,弹丸小国欺我大周无人,必须吊民伐罪,讨不臣于南洋。
当然了,不管是不是支持变法的官员,看见贾琏的奏折之后,都想起来一件事情,要论陛下麾下第一打手,双红棍,还得是贾琏啊。
想到贾琏的时候,那些对变法不满的人,下意识的都缩了一下脖子。
这狗东西的在士绅群体中的名声太烂了,相比之下,在工商界以及年轻的官员中,贾琏的名声则完全相反。
年轻的官员们对贾琏的态度,从最初的羡慕,变成了现在的敬佩。勋贵子弟多了,贾琏这种凭自己的本事,能干事实,战无不胜的就一个。
群臣纷纷上奏,声讨西、荷两国,恢复南洋宣慰司的声浪,充斥了朝堂,更有年轻官员,要求前往广州,助贾琏一臂之力。这种人还不少。
当然这种人,得到的私下评价,往往是这样的,【这是去助一臂之力么?这是去蹭军功的。】
有人只是嘴上嚷嚷,有人已经付出了行动,自认为与贾琏是一伙的勋贵们,纷纷登门贾府,通过王熙凤的渠道,给贾琏传递消息。
基本都是一个态度,家里有子弟谁谁,自幼习武,勇冠三军,可以为贾总督前驱。
京城的勋贵二代们,靠着家里的关系,抢跑了一步。其他人即便有想法的,也只能另外想法子。
真不能怪这些人动念头,实在是贾琏过往战绩太辉煌了,就没人觉得,贾琏这次会打不赢。
随着贾琏奏折的公开,似乎一夜之间,官员的意见统一了,注意力全都被拉过来了。
内阁这边则悄悄的动手,调整河南官员。进入承辉十四年十一月,三司更换,进入十二月,开封、洛阳、郑州等上州知府,全都换了人,下面的知县,也换了十几个。这种大规模的调整,就不可能不引起注意,但是人们的注意力都被贾琏吸引了,有人嚷嚷却没有太大的反应,火苗还没烧起来,就自己熄灭了。
“南下,南下,建功立业,正当其时!”
酒楼里喝多的酒鬼们在大呼小叫,食客们面带微笑的看着这群年轻的二傻子。
有生之年,京城里总算能看见点精气神了。
连续接到求安排子弟的书信,贾琏不胜其烦,直接写了一封信给王熙凤,快船送往京城。
信的内容很简单,就一个意思,要来可以,但是不管谁家的孩子,只能从小兵干起,在贾琏的麾下,出身没用。
也就是说,想来镀金的想想清楚了。
这封信打消了很多人的念头,但还是有几个人来了,比如陈瑞和牛继宗,都把孩子送来了。
这两位附信一封,就一个意思,孩子随便管教,不听话腿打断了丢南洋自生自灭。
看完信的贾琏,沉默的看着面前站着的两个小青年,其实他们与贾琏是同龄人。
“陈东,牛耀祖,南洋瘴疠之地,你们不怕去了回不来?”贾琏平静的问,这俩坚定的回答:“我等皆庶子也!”
贾琏点点头,收到,明白。庶子嘛,不想在京城摆烂,想出来搏一搏。
“水师需要长时间学习和适应,你们已经来不及了,去南洋陆军第一镇,从小兵做起没问题吧?”
两人坚定的点点头:“尊命!”
贾琏也不多废话,直接给两人送去了军营。这俩在京中也在军中混的,还有半年的时间,应该能适应的了,适应不了就滚蛋。
就在贾琏紧锣密鼓的最后准备时刻,承辉帝下了一道旨意,两广代总府广东巡抚贾琏,总领南洋事务,赐尚方宝剑,准便宜行事。
这都不算惊人的,令人震惊的是,前来传旨的人是二殿下李元。并且李元不是单纯的来传旨的,他还是陛下钦命的南洋事务观察使。
承辉帝甚至把英女王送的战船派出送李元南下,加入此番南下的作战。
战船贴着海岸线航行,李元站在船舷边,看着渐渐远去的地平线,心情极为复杂。
临行前,承辉帝当面教诲时就说了一番话;“去了之后,只带眼睛与耳朵。还有,身边的人要看好,别带幕僚。去了,好好学。”
此事,事先毫无征兆,别说李元没任何准备,即便是朝中群臣,也是毫无准备。
李元能清晰的感觉到,皇帝对他的耐心似乎一点一点的消失,这次南下算有一次考验吧,上次考验是去陕甘。
随着船在海上航行的颠簸感袭来,李元受老罪了,吐的天昏地暗,吃啥都吐,只能喝点汤。
船至松江,靠岸补给时,李元被紧急送上岸,休息了三天,才算是缓和了一些。这事情把孙化贞也给惊动了,特意来探望了一下。得知李元是因为晕船闹的,并没有特别的在意,只是问李元,要不要改陆路南下。
南洋是个啥情况,孙化贞自然有一些了解,也知道所谓的瘴疠之地。但他什么都没说,更没劝李元放弃。
李元咬咬牙表示,继续乘船南下。
总之这一路受的罪,李元觉得他一辈子受的罪,都在这里头了。好在他渐渐的适应了航行,渐渐的能吃点东西了。随着广州日渐临近,李元也振作了起来,既然来了,那就没退路了。他不是不能回去,只是回去的后果无法承受。
接到快船送来的消息,贾琏也是懵逼的,怎么李元来广州了?
这事情,似乎有说法啊。贾琏没有充分的信息,只能靠猜测,应该是摊丁入亩风潮中,李元有动作,让皇帝不满了。
其他的,真的可能性不大。
还是性格问题,一个备受官场推崇的贤王,注定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
相比之下,李亨虽然是个混蛋,却是更合适的人选。
算了,此事与我无关,且看戏吧。
贾琏没太多的精力去牵扯,最近他在忙碌着最后一批战船的下水,一共七艘,其中三艘为三级战列舰,两艘二级。
造船还是太麻烦了,时间都是半年起步,二级战列舰的工期,正是十个月起步。
现在贾琏手里一共有五艘二级战列舰,三十五艘三级战列舰,最后的拼图补上了,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加紧训练适应新船吧。
对于南下而言,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敌人,而是来自台风。每年进入七八月份,台风多发的季节来临了。
所以,必须避开这个时间点,不要抱任何侥幸的心理。
其他船只倒是好解决,只要有足够的工人和船坞即可。难的是舰炮的铸造,好在贾琏克服了种种困难,最后时刻完成了准备。
马尼拉,进入承辉十四年后,西班牙殖民者明显加强了对华人的控制,具体的措施很多,比如限制华人出海,限制华人进入某些敏感区域。
总的来说,控制加强了,本地土著对华人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在殖民政府的纵容下,经常发生摩擦。
来到此地的赖三,看上去就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丝毫不起眼。
在街上被一个洋差人拦住,勒索了两块银元之后,赖三得以摆脱,回到了华人区。
这一片住着的都是华人,情况还算好的,那些在城外搞庄园种植的华侨,好多都被土著袭击了多次,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人员也有不少伤亡。
大名鼎鼎的海龙头,现在看着就像一个老渔民,蹲在门口抽烟。
看见赖三回来,缓缓起身,狠狠的踩灭烟头。
“来了!”赖三招呼一声后,示意跟着进了屋子。
“家里佣人怎么没了?”海龙头好奇的问一句,赖三摇摇头:“最近风声不对,让她们都回家去了。”
“这破地方的也就是女佣还算不错,吃苦耐劳。”海龙头嘀咕了一声,四周看看后,低声道:“最新的消息,大人要动手了。”
“登陆地点确定了么?可不敢坏了大人的事。”
“放心吧,我的人已经在登陆点附近扎根,弄了个农庄,最近与土著干了两仗。只要西班牙人不亲自动手,一切都没问题。”
“我担心的就是西班牙人亲自动手。”赖三微微皱眉,带出了点不满的情绪。海龙头是所谓的副使不假,他可是贾大人的家丁。
“放心吧,西班牙人这些年养尊处优,习惯了做人上人,最多让土著来搞事情,不会自己动手的。”
“别坏了大人的事情就好,这是最新的情报,你派人送回去。”
广州,接到情报的贾琏已经是二十天之后了,参谋处针对南洋作战制定的计划,不是先打爪哇,而是先打西班牙人。
从距离上看,要打西班牙人,应该走大员岛更近一点。
舍近求远,一个是判断地方的注意力一定在大员岛,实际上那边不归贾琏管,所以,应该能起到一点出其不意的效果。
关键是马尼拉湾口有一个小岛,战役初期,需要海龙头的人配合,发起突然袭击,夺取控制权。这样做的好处,方便补给。
计划归计划,执行的过程中肯定有偏差的,参谋处的想法是,最好在海湾内以主力舰队歼灭西班牙驻扎的舰队,如果失败,转而借助该岛的补给,在海上伏击可能来增援的荷兰人。凡事要做最坏的打算,不能因为对手可能不执行所谓的互助条约,就怕麻烦不计算在内。
“巴石河南岸的城堡和炮台不宜强攻,以主力舰队的实力看,最坏的结果就是将敌舰队堵在港口内,陆军从别处登陆,包围敌军堡垒。需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还要做好应对台风的计划。”参谋处长详细的介绍,贾琏看着面前的沙盘,面无表情。
“英国人肯定有小动作,必须提防。”贾琏对计划谈不上满意不满意,海战他是个外行,这份计划书是吉姆等人配合参谋处制定的。吉姆作为前皇家海军的军官,毫不客气的进行了补充,让参谋处又增加了一些准备工作。
一言不发的贾琏,心思不在计划上了,而是在李元身上,看时间,也该到广州了。
对西班牙人的作战有一个最明显的好处,就是情报方面的优势,西洋人想来搞情报的难度很大,贾琏却能雇佣欧洲人搞情报,还有华侨的配合,就情报而言几乎单向透明。
“大员那边,最近据说来了不少洋人的船,借口是靠岸补给。应该都是探子。”贾琏淡淡的提醒一句。
“闽浙方面的水师规模不大,西班牙人要是判断我军以大员为出发地,那就最好了。”参谋处长人嘴角怪气挂了冷笑。
“希望如此,否则两广支援的建港经费,那就白钱了。五十万元呢!”贾琏说起这个,还真有点不爽,希望那边配合一下,还要钱。
“等大人收复南洋,入阁之后再收拾他们都来得及。”参谋处长口无遮拦的,贾琏也没怪罪,毕竟是真的心腹。倒是吉姆没听懂,一脸雾水。对一个英国人来说,周帝国太大了,内部的政治结构,也不是他能理解的。
“都是为了公事,谈不上收拾谁,只要不耽误事情,都好说。”贾琏嘴上还是很大度的,心里怎么想的,别人不知道。
“制台,码头方面来消息了,二殿下的船到了,正在入港。”柱子出现,大声汇报。
贾琏脸上松了一口气,一直在等,总算是顺利抵达了。这年月的航海,真就是不好说会不会出事。
“对了,大帝号的舰长洛克,是吉姆在皇家海军的同事吧?”贾琏想起来问一句,他倒是坐过那条船,当初接触了一下洛克。
“不是一条船上的,而且洛克本来就是三级战列舰的舰长,是上校。平民在海军中的顶格了,除非他能再开拓新的殖民地。”
现在的带英还不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嗯,还没出生呢。按说在皇家海军里,应该有上升渠道才对啊。不过也不好说,虽然整个时代是带英辉煌期,但能开拓的殖民地,基本都开拓了,就剩下一个东方帝国了。不知道澳大利亚开拓出来没有?
说句不好听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辉煌,就是建立在东方帝国的堕落之上。这么一大块肥肉,吃的带英肥的放屁都冒油。
嗯,还有一个印度。
不过还是那句话,陆军还好点,顶着皇家名号的海军,庶民上升的天板还是比较低的。
相比之下,平民的希望还是在政坛,走竞选道路,还是有一定机会的,前提是有资本的支持。
“现在他也是北洋水师参将了,你要努力了,争取升为副将。”贾琏看似随意,实则在画饼。
“嘿嘿,大人,他是亨利少将的人,卑职此前的上司是丘吉尔少将。”只能说,在大周呆了几年,吉姆也学会了一些规则。
大周的体系有点杂,地方军队最高就是总兵和统制,新军和水师,则是以统制体系为主,总兵副将这些,在水师和新军有点散官的味道了。
当然在地方上,总兵体系还在延续,比如祁云,依旧是总兵,是地方驻军最高指挥官。实际上他能掌控的,也就是各地的卫所驻军。新军是绝对不敢插手的,尽管他眼红的很。
李元从舷梯上下来,站在码头上,身体摇晃了几下才站稳。
贾琏快步上前,抬手敬礼:“见过殿下,卑职有军职在身,不能行大礼,殿下恕罪。”
“这是水师和新军的敬礼么?先生总是能搞出一些新东西。”李元一点都没有皇储有力竞争者的架子,反倒以先生相称呼。
“殿下还是称卑职的职务吧,这确实是为了战时而简化的礼数。”贾琏可不敢真的接受所谓的先生称呼,坐实了就是麻烦。
这不单单是李元,就算李亨这么叫,他也要纠正。
“见过制台,卑职奉圣命听从您的调遣。”跟在李元后面是大帝号的舰长,参将洛克,这是当初亨利推荐的人选。
贾琏抬手回礼道:“你的任务,就是如果二殿下要出海,必须保证他的安全。”
李元在一旁笑道:“怎么,贾大人不愿意用此舰为旗舰?”
贾琏笑着摇摇头:“那可不行,旗舰在战斗时是敌海军的主要集火目标。在大海之上,保护的再好,也难保不会被击中。”
有句话贾琏没说,那就是装备了英制舰炮的大帝号,尽管减少了炮位,增加了舒适性和航速,缺点也很明显,战斗力和防御下降了。本来就不是作为战舰用的,更多的是作为皇帝的专用出巡的战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