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08章 西荷有限互助条约

      第508章 西荷有限互助条约
    荷兰使团依旧没着急来见贾琏,而是在澳门休整了三日之后,没有走陆路,而是不嫌麻烦的开船离开港口,前往广州港。
    站在船头的奥登,看着繁华的水道,脚下的船跟着引水船小心翼翼的往里走。
    东方帝国有多久没有踏足东南亚了?有三百年了吧?
    得了好处的里奥,还是给了一些有价值的情报。比如,从周帝国的邸报上或许,最近十年,他们击败了草原上的鞑靼人,驱赶不肯臣服的人往更北的地方。帝国一个西王,则越过葱岭,恢复一千多年前盛唐时期的势力范围。东方帝国还有一句流传了几千年的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并且放出话来,自古以来,(南洋)东南亚就是东方帝国的势力范围,只不过西、荷两国,趁着帝国打盹的机会,鸠占鹊巢。
    现在帝国这头猛兽醒了,睁开眼睛环顾世界,第一眼就看向了南洋。英法两个欧洲列强,率先与周帝国签署了友好合作条约,划分了势力范围,并且互派使节常驻。周帝国往欧洲派常驻使节的事情,给欧洲各国带来的震动非常大。
    怎么说呢,骨子里欧洲各国对于神秘的东方充满了畏惧,一方面所谓的知名人士,在社会上不遗余力的吹嘘东方。又是人间天堂,又是理想国。另一方面,欧洲人的记忆里有恐怖的上帝之鞭以及成吉思汗。所以,威廉二世嚷嚷着“黄祸”,才会有市场。
    真正令欧洲人对东方大国始终心怀恐惧的,还是他们打开了满清的国门,看到了这个国家,一场太平天国运动,就死了7000万人。嗯,这个数字不知道怎么来的,是否准确也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欧洲这种社会底层引领的革命,绝对不会有如此规模。再者就是义和团,明明是社会底层,却勇敢的拿着简陋的装备,向外敌发起攻击。低头算算这个国家的人口,看看这个国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欧洲人真的怕。
    这个国家,有太多他们理解不了的东西。再往后,西方改变了模式,搞养殖业内部分化。
    可惜,无论他们采取任何手段,都无法阻止人类社会最伟大的文明,一步一步的,坚定不移的走向民族复兴。
    奥登的使命是与周帝国实现友好缔约,同时让周帝国放弃对南洋的野心。
    可是现实已经残酷的告诉奥登,这趟任务大概是无法完成了。
    周帝国与英法的合约原文,在欧洲传遍了,上面有一句话:自古以来,安西、南洋等地就是帝国藩属。
    西方人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有两个观点,一个是东方帝国无边界,哪里是所谓的边界,要看他们的利益诉求。另一个则解释,东亚及其周边为东方帝国的传统势力范围,西方列强务必尊重。
    西班牙也好,荷兰也罢,起身都对东方帝国动过歪念头,最搞笑的西班牙,甚至要组织远征军,荷兰人则是被占了大员岛后被打跑,这才断了念想。还是那句话,你不能在你强大的时候,才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
    现阶段的东方帝国,对于西班牙与荷兰而言,都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对手。
    望远镜里出现了炮台,封锁了这个航道,这个地方叫虎门,如同老虎张开的嘴,炮台就是尖锐锋利的牙齿,随时准备撕碎来犯之敌。
    船只停靠在栈桥边,木制的舷梯推过来,对于外交使节,该有的体面都有。
    见到迎接的官员后,奥登听到翻译说的是布政使彭时,忍不住问一句:“总督阁下没来?”
    彭林嘴上没说话,心里很膈应,这洋鬼子懂不懂礼数?你个巴掌大的效国使臣,在欧罗巴都排不上号,居然嫌弃一省布政使来迎接?
    “和谈结束,签约的时候,制台大人自然会出席签字仪式。”彭林忍着不满,保持礼数周到,不过脸色可没那么好看就是了。
    这次没有什么奏乐之类的仪式,只有士兵列队于道路两旁,寒光闪闪的刺刀令人生畏,步行百米后,上了等待的马车。
    “为何欢迎仪式与我们在欧洲听到的接待英法两国使者的国礼不同?”奥登又一次发问。
    彭林还算客气,淡淡道:“英法两国乃友好国家,自然不同。”
    言下之意,周帝国与英法没有利益冲突不说,人家还是主动登门拜访,自然是礼数要高档一些,你们配么?
    根据贾琏制定的外交手册上的记载,欧洲国家,英法为先,神罗次之,余者皆不足道。
    就差没有明着说,三百年来窃居南洋,却从未来朝拜帝国,现在要挨打了,你们才怕了?
    嗯,总的来说,这些观念都是贾琏灌输的,各种看不上欧洲蛮子。给英法面子,一个是他们真的强,一个是千金市马骨。
    荷兰、西班牙这些欧洲败犬,不用给他们好脸色看。自古以来,帝国强则周边小国自然跪伏,接受教化。帝国弱,则蛮夷生叛心。
    核心思想就是,君子自强不息,国亦当如此。
    贾琏的这套思想,在少壮派的官员中,颇有影响力,伴随着承辉变法,慢慢的深入人心。
    这几年,民间媒体上,不少人叫嚷着要恢复汉唐雄风。
    尽管心怀不满,奥登也只能忍耐下来。这个世界的歧视无处不在,很明显,在东方帝国人的眼里,荷兰远远不及英法。
    马车在水泥路上跑的非常平稳,近乎感受不到太多颠簸,这让奥登的心情更糟糕了,透过玻璃窗往外看,人流如织,热闹非凡的城市,地面却异常的干净整洁,空气中那股码头特有的腥臭味,也没有欧洲码头那般浓烈。
    截至目前,目光所到之处,无不透着一股令人绝望的信息。这个国家的强大和富庶,远远超出了事先的预期。难怪英法争着签署友好协议,并以此为荣。经过英法媒体的大喇叭宣传,如今欧洲的王室,英法在前,余者在后。神罗都得往后排,原因是神罗王室拿不出东方帝国陛下赠送的国礼。
    没东大陛下的认证,似乎王室身份都贬值了。这也是为何驻巴黎的公使馆,总是那么繁忙,有接待不完的客人。
    奥登出发之前,据说神罗拉了一批国家,比如普鲁士与罗斯帝国,要联合组团过来。事情进展的很不顺利,原因是罗斯帝国不配合。
    也有说神罗看不上罗斯王室的说法,众说纷纭,真相如何不得而知。
    相比之下,据说奥斯曼帝国的使团到达巴黎,邀请驻法公使前往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
    很明显,日渐衰落的奥斯曼帝国,急需获得外部的助力,东方帝国无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彭林无疑是个称职的官僚,完成接待任务后,立刻来到巡抚衙门,汇报接待工作事宜。
    “那个使者好不晓事,弹丸之国竟欲与英法同等待遇。”彭林上来就告黑状,贾琏听了只是淡淡的笑了笑,对于彭林,谈不好好恶,就是一个下属。配合工作,就好好相处,不配合,就想法子撵走。贾琏可没太多的精力去搞这些。怎么说呢,贾琏对少壮派比较客气,那是因为他们是少壮派。年龄大的官员,等贾琏进内阁时,估计都是老家伙,干不了几年了。
    现在都在传,贾琏是少壮派的领袖,这个称谓贾琏基本上默认了,任凭流言发酵。
    说起来,这个称谓与昔日贾琏孤臣的人设是相悖的,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不能墨守成规,需随着身份地位的变化,形象上做细微的改变。
    当然了,贾琏不会主动去宣扬,但也不否认。
    “英法也没多大,只不过他们海外殖民地大。至于荷兰,在欧洲已经是三流国家,不必太在意。再说了,荷兰人盘踞南洋二百年,也该到了算账的时候了。谈判由彭大人负责,有什么困难,只管说。陛下将此事交给本官主持,而不是让他们直接去京城,已经很说明态度了。”贾琏一边给彭林查定心丸,一边确定谈判的基调。
    在当前的朝廷格局之下,在陛下坚定的意志之下,不敢说上下一心,至少没几个不怕死的跳出来唱反调的。
    自古以来,中原帝国对于周边的所谓朝拜,在多数情况是不欢迎的。原因很简单,生怕一个处理不好,酿成边患。还有啊,这些外藩呢,不守规矩,总是会搞出一些事端来。朝贡使团还要给赏赐,这点明朝比较严重。土木堡之变的起因,就是因为瓦剌使团虚报了人数。
    关于土木堡之变,网上乱七八糟的解读很多,什么文官集团的迫害之类的鬼话都出来了。
    周帝国对于外藩的态度,基本延续了明朝的做法,但也略有改动,赏赐方面比较有度。
    等到英法来访时,贾琏搞了另外一套外交策略,藩属那套还保留着,只不过不再扩大规模。今后再有来访的,一律按照贾琏的这一套,面上肯定是平等的,赏赐就不存在了,格局需要给与合适的国礼,这倒是必须的。
    英法受重视,因为这两个国家是欧洲强国,放在世界上,也是前三的强国,当然要尊重了。
    这套东西用贾琏的话说,是针对西洋没有接受教化的蛮夷设定的,他们也很吃这一套。
    今后即便要教化,也不是朝夕之事,当徐徐图之。
    这就是睁眼看世界的好处了,现阶段对于西洋商人的来访,还是有很强的限制措施。一点一点来吧,至少他们的公使可以驻京了。
    彭林快速的领会了贾琏的意图,次日的谈判在会馆内开启,上来双方就表明了各自的态度。
    奥登率先表达了来意:“我国在印度尼西亚的殖民,历时二百年,东方帝国的前身明朝时期,就已经开始了。贵国所说的宣慰司就是明朝设立的,明朝还在的时候,对于印尼的殖民也没有任何不满的态度,如今贵国扬言自古以来,并不符合国际惯例。本着友好的原则,我国还是希望与贵国达成友好协议,今后加强往来,互利互惠。”
    彭林板着脸,嘴上不说,心里疯狂吐槽,我还不知道明朝的事情,需要你提醒么?
    “本官理解的所谓国际惯例,似乎也是西洋各国开启的。你们那个大航海时代,仗着船坚炮利,满世界的搞殖民地。那个时候,你们可不是现在这么说的。昔日泗水港的惨案,本朝可是记录在案的。大周不是明朝,可不是那种看着自己人被欺负不吭声的朝代。当初你们搞泗水惨案的时候,可没有提什么两国友好。现在你们弱势了,你们提友好了。抱歉,本官理解不了你说的国际惯例。要不要本官找几本史书来给你看看,中原一脉历朝历代,是如何记录南洋各国之事的?我国说自古以来,都能在史书上找到凭证,反倒是西洋各国的殖民地,哪一步不是血流成河建成的?跑这里来讲国际惯例,难不成必须对你们有利才是惯例?”
    彭林真是一点都不客气,开口闭口自古以来。当然了,这都算客气的,没有拿一本山海经出来,那都是为人厚道了。
    嗯,一点都没有后来某国的拿圣经做依据的猖狂!
    奥登被堵的差点一口气没喘上,这就是明明白白的不打算善了。
    他知道很难,没想到开局就是一个死局。
    “希望阁下尊重我国的利益,珍惜我国的友谊。”奥登不硬气都不行了,他可承担不起卖国的罪名。反正将来就算要打,也轮不到他上阵。
    “贵国的友谊?是贵国抢占大员岛的友谊,还是贵国屠杀我国侨民的友谊?账,一笔笔的,我国的史书上都记着的,只不过没到清算的时候。”
    彭林的语气也变得没那么平和了,他也是受命代表谈判之后,才开始补课的,结果看了相关史册记载后,气的好几天都没能好好吃饭。
    现在能忍着不给对面一个大逼斗,都算是休养好的。
    “那么,阁下能说清楚贵国的条件么?”奥登还是先摸清楚周帝国的要求再说吧,尽管很绝望,还是要做最大的努力。其实他很清楚,弱国哪有所谓的外交啊,只要是个弱国,谈判的时候,都是被人逼着签不平等条约的,欧洲各国一直都这么玩,心里清楚着呢。
    “我国的要求很简单,东南亚各国乃是我国传统势力范围,西方各国请尊重这一点。贵国也好,西班牙也罢,都必须尽快的退出这一片区域。当然了,你们也可以赖着不走,只不过到时候,我国的舰队到了,就没法体面的离开了。这里本官要重点强调一下,收起你们的小心思,从现在开始,只要听到我国侨民遭到贵国殖民政府的迫害,我国舰队就不仅仅是开到南洋了,而是直接开到贵国的海域。”
    谈判的纲领,都是贾琏定的,彭林只要按要求转达就好了,工作上轻松了很多。
    “不可能,我国是绝对不会撤离的,但是可以酌情善待贵国侨民……。”
    谈判就是这样,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有的谈就妥协,没的谈就准备开战。
    彭林每天谈判结束后,都会去贾琏处汇报,随着谈判的进程日渐结束,双方都没法谈出一个结果来。
    原因很简单,各自的底线都不一样,怎么谈得拢呢?
    谈判的第三日,彭林等奥登落座后,直接开口:“我宣布,两国谈判终止,阁下请回吧!出于外交礼仪,我方不会为难你们。”
    奥登的心情坠落谷底,这就是结束了么?很不甘心啊,但也毫无办法。
    东南亚的殖民地,等于是荷兰政府的血袋,怎么可能放弃呢?有这个血袋,荷兰好歹还是一个三流接近二流的强国,没这个血袋,彻底堕落。
    奥登愤然起身离席,次日,荷兰使团离开返回殖民地。消息传回欧洲,荷兰政府紧急行动起来,一方面加强殖民地的防御,一方面紧急派人往英国,希望与英国缔约同盟。这种拉英国下水的手段,自然是碰了一鼻子的灰,搅屎棍怎么可能上当呢?
    转头荷兰政府代表又去了法国,希望结盟。结果自然是毫无结果,代表连路易十六的面都没见到。
    后续的事情,贾琏并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在意的。这是一个西方大肆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时代。
    既然你们都这么说了,那就别怪我们说自古以来了。
    荷兰使团离开后不到十日,西班牙使团也到了,这次跟上次也没区别,相似的待遇,相似的谈判进程,相似的不欢而散。
    就殖民地而言,西班牙还有南美的殖民地,但其国家实力,面对周帝国,依旧不够看的。
    铁了心要将整个东南亚纳入势力范围的贾琏,怎么会跟他们好好的谈呢?
    谈判破裂后,两国最终走到了一起,约定了所谓搞了一个西荷友好条约,这是一条非常特殊的条约,只在东南亚生效。
    条约的核心思想,两国在东南亚殖民地受到攻击时,有出兵互助的义务。
    条约签署之时,贾琏入住广东的第三年,已经来到了九月份。也就一年又过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