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张婧仪见闻(上)
第500章 张婧仪见闻(上)
“好了,就先看到这吧,王老师,我还有事,就先走了。”
教室外,王皓旁观了一下“星火计划”新学员的训练,便和王劲松老师道了别。
他今天看这些学员只是顺路,来北电主要还是有其他事情。
而在教室里,学员们可不知道自己刚刚正在遭受业内大佬的注视,依旧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表演训练中。
而等到这一天忙碌且辛苦的训练结束后,回到宿舍的滨边美波一接触到床榻就直接躺倒下来,浑身瘫软到连一根手指头都不想动弹。
“きもちいい(舒服)!”
和她有着同样表现的还有张静怡,作为学习互助小组,两人自然被分到了一间宿舍。
宿舍的陈设不错,内部的装修也很新,上床下桌,两人居住,空调、卫生间和热水一应俱全,除了不能用大功率电器,其他没什么不好的。
两个小姑娘闲来无事,也相互之间热络地交流着,你说说东瀛的风景,我讲讲家乡的趣事,对于身心已经疲累到极点的她们来说,这就是极好的放松了。
当然,“星火计划”的学员培训课程,也不可能都是这么劳累且伤神的,至少在学校里待了半个月后,滨边美波他们就迎来了一个极其有趣的课程。
这天一大早已经提前得到通知的滨边美波就背着小包,和好朋友张婧仪一起手牵着手,随着大部队上了一辆大巴。
大巴满载着“星火计划”的学员与老师,驶出北电校园,在拥挤的道路上行驶了一个半小时,这才抵达了目的地。
“哇!太壮观了,这里真大啊!”
大巴车上,学员们看着车窗外的建筑物,忍不住就张大嘴巴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东方·星河影都】
由金属框架和胶卷造型装饰所形成的高大门户上,目的地的名字是那么耀眼。
而当车辆通过门禁进入大门,眼前豁然展开的一排银白色建筑群让滨边美波忍不住把脸贴在车窗上。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东方·星河影都】,亚太地区最大也是最先进的国际性影视制作基地吗?
9月份的上京阳光依旧强烈,干燥的空气让人即便待在有空调的车里,依旧是口干舌燥。
滨边美波看着窗外的一切,下意识地抿了抿嘴唇,喉头滚动了一下。
对于一名有追求的演员来说,光是看上一眼她就知道,只有能够来到这里参与影视作品的拍摄与制作,才算拥有高质量的演艺生涯。
而当他们下了车,跟着老师离开停车场,开始在园区里参观学习后,她就越发坚定了自己刚刚的看法。
学员们所参观的首个景点就是【星河电影博物馆】。
这里是靠近影都办公大楼的一处独栋建筑,外形看起来像个老式的摄影棚。
滨边美波等人走了进去,自有专门安排好的讲解员带领着他们,为他们讲解其内部的“光影长河”主题展。
主题展分为“过去的故事”和“新星之光”两大单元,其中“过去的故事”主要是有关于华夏影视产业的曾经的辉煌。
这里不仅仅只局限于上京本地的北影厂一家,以星河集团在业内的地位,他们同时还收集到了全国各地的很多老电影物件。
像是北影厂1958年生产的35mm胶片剪辑台、《骆驼祥子》的手绘分镜稿、《霸王别姬》程蝶衣的戏曲头面原件、《大闹天空》的孙悟空设计原图、《高山下的环》里的道具军挎包……
光是这一部分展厅,滨边美波和张婧仪走进去之后,就只觉得仿佛瞬间穿越了时光,回到几十年前,亲眼见证了当时的电影拍摄制作,感受到了那些前辈们对于电影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特别是其中有一份演员亲笔写的人物分析小传,巴掌大的一个笔记本,上面的字迹密密麻麻。
虽然笔记本的主人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演员,人物小传分析的角色也并非是什么知名作品中的重要人物,但即便是小作品,也能通过这本人物小传,看出那名演员对角色全身心的投入。
而除了这些过去的电影道具和以外,随着他们从“过去的故事”走向“新星之光”,一条走廊两边也展现了华夏电影产业这些年来的进步。
北平时期无声电影放映机与1990年代北影厂同期录音设备的对比,还有过去上美厂的手绘动画稿件与电脑动画素材。
等这一条电影进步之路走完,就来到了能够展现星河集团这些年成绩的“新星之光”展厅。
走进这个展厅里,滨边美波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个木头箱子。
“这是什么?”
滨边美波瞪大眼睛,确实是没想到代表星河集团成就的展厅里竟然会放这么一个东西。
她又揉了揉眼睛,再仔细一看,没错,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木头箱子。
木箱约莫两米长,半米宽,刚刚好能躺下一个人,材质是那种极其廉价的原木,随便用铁钉钉起来的,木头上面甚至未经过打磨,还有不少毛刺。
“这是干什么的?”
还不等带领他们的导游进行讲解,滨边美波身旁的张婧仪已经先一步给出了答案。
“啊,这个……这个我知道!”
她拉着滨边美波的手,指着那个木头箱子兴致勃勃地介绍道:
“这应该就是王皓导演他们拍摄第一部电影《活埋》时用到的箱子道具。”
“《活埋》?”
“嗯嗯,《活埋》!《心迷宫——活埋》!”张婧仪连连点头,“那可是【星河电影宇宙】的首部作品!”
经她这么一说,现场的那些外国学员以及少部分华夏学员看向这个木箱的眼神顿时就不同了。
往小了说,这是王皓导演首部作品里的重要道具,往大了说,这就是【星河电影宇宙】传奇的开端啊。
“婧仪你真厉害,这都知道!”
樱妹自然又是一波情绪价值拉满,其他同学们也纷纷对张婧仪的博学给予了赞扬与夸奖。
“那是,王皓导演的【星河电影宇宙】我可是每一部作品都看过,有的还反复看了好几遍。”
人群外,看着这一幕的另一个姑娘忍不住皱眉嘟嘴轻哼了一声。
“得意个什么,说得好像其他人没看过王导的所有电影一样。”
姑娘很年轻,手长脚长,不是传统的那种精致美女,但长相却是格外有记忆点,像是国外【漫威电影宇宙】里的那个绯红女巫扮演者,只是在身材方面的差距大了点。
和她结成同伴的另一个来自韩国的女孩金赛纶察觉到了她的不满,作为一个从小在剧组里厮混,又是处于韩国娱乐圈那种地狱地方的人,金赛纶立刻就察觉到了同伴酸酸的情绪,当即就顺着对方的话说道:
“就是,浩存,走,我们去那边看看。”
金赛纶和名叫浩存的女孩脱离大部队,来到另一边的一处展柜前。
展柜里面是一个奇怪的青铜造物,一米多高,如同青绿色树木舒展着枝叶,造型古朴而大气,
青铜树的枝桠分作三层,每根枝桠都是茂密的青铜叶片,栩栩如生,连叶片上的脉络都清晰可见。
而在叶片间还有十颗金色的球形果实,一颗居于最顶端,其他九颗居于其下,果实内部似乎是隐隐有着三条腿的怪鸟沐浴在火焰之中,正绽放着朦胧的金色光芒。
“《源代码》,青铜神树!”
两人几乎是立刻就猜到了这颗“树”的出处,果然往旁边的介绍牌上一看,这正是电影《源代码》的片尾彩蛋中曾出现过的那个上古造物。
而在这“新星之光”展厅里,类似这青铜古树的道具无疑还有很多。
从《活埋》里的棺材到《鲨滩》中的机械鲨鱼,从潜意识治疗仪的头盔到《源代码》的青铜古树,从《盗梦空间》的陀螺到《地心引力》的天宫空间站模型……
一件件道具,都见证着【星河电影宇宙】从蹒跚前行到大步迈进,直到现如今。
“好,刚刚大家已经见证过了华夏电影的历史和星河集团的历史,接下来我们将带领同学们去旁观一下现在的星河集团,现在的华夏电影产业最顶尖状态。”
讲解员挥动了一下手里的小旗子,招呼着参观完“新星之光”展厅的学员们聚拢过来。
“大家跟我走,注意一会儿要去的地方很重要,不要随便动里面的东西,也不要伸手。”
“老师,我们可以拍照吗?”
刘浩存举手提出了问题,讲解员点了点头,“大家可以拍照的。”
一行人走出【星河电影博物馆】,横穿宽阔的道路,又顶着大太阳走了不到一百米,很快就来到了一栋巨大的银灰色建筑物跟前。
这建筑他们刚刚坐在大巴车上就已经看到了,毕竟在这一排同类的建筑中,就它最大,并且建筑的一角还有一个大大的数字“1”。
此时这巨大建筑物的大门肯定是关闭的,不过大门旁边还有侧门,并没什么影响。
众人鱼贯而入,刚一进去便齐齐“哇”的一声惊呼出来。
对于这地方,他们也是有些了解的,不就是摄影棚嘛,毕竟【东方·星河影都】是影视基地,里面最多的肯定也就是摄影棚。
而且他们其中有不少人也曾拍过电影,对此也并不陌生,顶多就是这摄影棚面积大了一点,但那又有什么稀奇的呢?
然而就在这处巨大的“1”号摄影棚内部,此刻却是建立起了一堵高达8米的巨大城墙和一座古老的城楼。
那城楼上有些地方还是焦黑且破损的,似乎是曾经历过无数战火,满满的硝烟味。
当然在这摄影棚里,又怎么可能有战火呢。
“各位同学们,目前在你们面前的,就是华夏乃至是整个亚洲最大的室内摄影棚‘东方1号’。
这里长36米,宽25米,棚高13米,整体由钢结构搭建而成,巨大的工作面积不仅能满足大部分的室内场景戏份,同时许多外景戏份,也能通过搭景的方式予以完成,充分满足了电影剧组的需求,免去了来回转换场景的麻烦。”
“大家现在所看到的,就是张毅谋导演的《长城》在这处摄影棚的搭景,过去像是这种电影的拍摄,那是只能在室外完成,然而如今有了这处亚洲最大的摄影棚,加上我们星河集团最好的道具和建设团队,以及业内顶尖的特效技术,已经足以以假乱真。”
似乎是为了配合这位讲解员的话语,突然一阵狂风就在这摄影棚里席卷而过,那城墙上的旗帜都被吹得猎猎作响。
与此同时,他们头顶的灯光也黯淡了下来,从明亮的白色变成了昏黄。
如此再加上不知从哪里响起的苍凉号角,就这么一瞬间,整个摄影棚里方法就时间回溯了一般,变成了一处夕阳下的古战场。
“这是我们星河集团自己研发的的全模拟技术,有了它与这万平摄影棚搭配,就能模拟各种自然界中的风、雷、雨、雪、清晨、浓雾、黄昏、黑夜星空等场景,以满足不同剧组的拍摄需求。
而且除了这个以外,东方影都还有其他的各种高科技。
现如今的影视制作,不说其他地方,就说我们【东方·星河影都】,可以说是已经完成了电影工业化体系的全套搭建,包括从前期筹备工作到中期的拍摄制作以及后期作品的处理,全方位一条龙,囊括各种类型片……”
随着讲解员的解说,张婧仪他们缓步前行,先是戴着安全帽近距离参观了一下《长城》那由脚手架、木方、塑料以及泡沫搭建的城墙和城楼,然后又穿着安全防坠落背心,通过楼梯来到摄影棚上方的栈道,看到了那个价值上百万的造雪、造雨、鼓风和灯光集成设备。
除此以外这处1号摄影隔壁,紧邻着的还有一处布景车间,里面是各种木头、塑料、泡沫的加工设备,整个环境都井井有条,布置得十分合理。
只不过对于这些代表电影工业化实力的东西,现场的年轻学员们大多都并不怎么在意,除了一些男孩子和外国学员,大多数人更感兴趣的其实是这摄影棚里的另一处地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