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73章 围魏救赵,捏住曹贼七寸!萧和:大

      第173章 围魏救赵,捏住曹贼七寸!萧和:大胆一点,拿下合肥!
    “你…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曹操声音已沙哑,却极力强作镇定,冲着那亲卫沉声喝问。
    “禀丞相,敌军突袭盐渎城,子文公子被敌将甘宁给…给斩了啊!”
    亲卫跪伏在地,战战兢兢的将噩耗重复了一遍。
    曹操脑子嗡的一声作响,仿佛被七八记闷棍,同时敲在了头顶,霎时间天眩地转。
    “丞相!”
    同样大惊失色的许褚,唯恐曹操晕坠下马去,急是一把将其扶住。
    “彰儿死了?”
    “他竟被那甘宁杀了?”
    “彰儿远在盐渎,怎么会…”
    曹操脸色苍白如纸,斗大的汗珠刷刷滚落,千百个疑问在心中翻江倒海般涌起。
    壕沟对面。
    刘备与萧和对视一眼,二人会心一笑。
    显然这是甘宁的“擅作主张”,假扮江东军突袭盐渎成功了。
    曹家那位黄须儿,被杀了个措手不及,为甘宁所斩!
    看曹操那副精神遭受重创的样子,甘宁这又是立下了大功一件呀。
    刘备遂马鞭向曹操一指,厉声道:
    “曹操,吾伯温军师早料到,你欲接孙权过江,借其号召力祸乱江东。”
    “如今吾已斩孙权,斩你子曹彰,破了你的图谋。”
    “江东已为吾所有,你若识时务,就即刻率军北归吧,吾可网开一面,放你离去。”
    “若你再不自量力,还要继续攻吾濡须坞,吾伯温军师必有奇谋妙计,令你重蹈樊城覆辙!”
    沟壕另一边。
    本是被震惊到头晕目眩的曹操,被刘备这番近乎最后通牒似的狂言警告,霎时间刺激到坐直了身子。
    他眼中的骇然,也变成了无尽的恨怒,血丝密布的狰狞目光,死死的射向了刘备和萧和。
    此刻,他终于明白萧和适才那句话的意思了。
    原来人家不光算准孙权从海上北逃,令甘宁出海截击,还令甘宁在截住孙权后,趁热打铁奔袭了盐渎,一举斩杀了他的黄须儿!
    先是曹洪,又是曹休,再下连他的亲儿子曹彰也…
    刘备的手中,已是沾满了他曹家人的鲜血啊!
    现下,刘备竟还狂妄自负到对他下起了最后通牒,俨然破他易如反掌!
    可两人只相隔一道沟壕,他却偏偏奈何不了人家!
    “刘备,萧和~~”
    “孤必杀尔等,孤必叫你们死无葬身之地——”
    曹操咆哮如雷,马鞭指着刘备,歇厮底里的狂怒大骂起来。
    刘备也不屑逞口舌之争,只驻立在那里,静看着曹操无能狂怒。
    那副样子,就好似在说:
    我就站在这里不动,有本事你过来打我撒!
    “呜——”
    曹操是怒不可遏,一股怒血就顶到了脑门,眼前一黑,几乎就要气昏过去。
    关键时刻,他连吸几口气,极力的压制住怒血,强撑着让自己没有栽下马去。
    “仲康,扶孤回去!”
    曹操颤栗的伸出手来,一把扶住了许褚。
    许褚见势不妙,忙是扶紧曹操,喝令左右虎卫归营。
    于是半晕半醒的曹操,便强忍着天眩地转,在众兵的簇拥下转身望大营而去。
    “没想到,兴霸竟真的斩杀了曹彰,看曹操那副样子,必是遭受了重创呀。”
    刘备脸上的惊喜,这才藏不住的显露了出来。
    萧和则一笑,说道:
    “今晚曹操怕是睡不着了,主公,咱们回去准备好庆功宴,坐等兴霸归来吧。”
    刘备哈哈大笑,转身扬长归城。
    曹营内,一片哗然。
    曹彰被斩的消息,此刻已遍传全营,曹军上下一片震悚。
    “听说了没有,子文公子竟然被刘备的部将甘宁杀了!”
    “那可是丞相的二公子啊,何等尊贵的身份,就这么死在了刘备手里?”
    “可不是嘛,加上先前的曹子孝将军,曹文烈将军,这已是第三个死在刘备手里的曹家人了。”
    “那刘备已得江东,咱们几十万大军攻久濡须坞不下,丞相还折了一个儿子,难不成咱们又要重蹈樊城大败的覆辙了不成?”
    “嘘,小声点,别给夏侯将军听到,不然非宰了咱们不可…”
    士卒们惊悚焦虑的议论声,此起彼伏。
    营门处。
    “砰!”
    夏侯渊的拳头,重重击打在了营墙上,满面悲愤,咬牙切齿欲碎。
    “大耳贼,你先害死子廉文烈,现下又害死了子文,吾不杀你,吾誓不为人~~”
    夏侯渊在发着毒誓,曹纯亦是悲愤满面,咬牙切齿的狂怒不休。
    张辽,徐晃,李典等外姓诸将,则只是摇头叹息。
    一片唉声叹息的议论声中,曹操在许褚的搀扶下,在众虎卫的拥簇下,终于归来大营。
    “丞相!”
    夏侯渊迎上前来,想要说点什么安慰曹操,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程昱,张辽等谋臣武将,齐聚于营门,皆是忐忑不安的望着曹操。
    “妙才,彰儿他当真…当真…”
    曹操想问却又问不出口,显然还抱有最后一丝侥幸。
    夏侯渊眼中含泪,却难以开口,只得默默转身,向后望去。
    众将们纷纷让开一条路,一辆马车印入曹操眼帘,上面躺着一具盖有白布的尸躯。
    曹操心头一震,手忙脚乱下马,跌跌撞撞扑了上去。
    颤巍巍掀起白布后,一具没有了首级,两截断躯拼凑而成的尸体,赫然撞入眼帘。
    虽没有首级,可曹操却从身形中,一眼认出便是他的二子曹彰。
    “子文——”
    曹操再难压制悲愤,仰天一声悲叫,眼前一黑,便伏倒在了曹彰尸躯上。
    “丞相!”
    众人大惊一失,一拥而上。
    曹营之内,顷刻间乱成了一锅粥。
    …
    入夜时分,中军帐。
    悲怒攻心,晕厥过去的曹操,终于幽幽转醒。
    “大耳贼,锦帆贼,山野村夫,孤必将尔等碎尸万段,挫骨扬灰,为吾彰儿报仇雪恨——”
    一坐起来的曹操,开口便是一通悲愤大骂。
    夏侯渊,曹纯等宗室,自然是感同身受,跟着附合大骂。
    程昱等姓臣下们,却皆是默不作声。
    “丞相,子文公子之仇,自然是要报,不过还请丞相节哀,莫非伤怀过度,伤了身子才是。”
    “丞相身系天下,万万不可有失呀。”
    程昱实在看不下去,只得站出来以保重身体为由,小心翼翼的劝说起了曹操。
    曹操怒气这才消了几分,眼珠略转几转后,沉声喝道:
    “传孤之命,从明日起,日夜不停再攻濡须坞!”
    “先登者赏百金,得甘宁首级者赏千金,得萧和首级者赏万金,斩刘备者孤封他为万户侯!”
    “再分兵攻取皖县,历阳,居巢等江北诸城,凡破城者,不分男女老幼,一律屠灭!”
    曹操咬牙切齿,连下数道杀令。
    尤其是最后一道屠城令,更是令程昱等人,皆是打了个寒战,脸色为之一变。
    江北皖县等庐江郡诸城,在得知孙权被杀,江东易主之后,已为刘备传檄而定。
    曹操这是被杀子之仇,冲昏了头脑,要仿效当年为父为仇雪洗徐州之举,要屠城血洗江东,以泄心头之恨!
    事隔数年,曹操再次拿起了屠刀,要对平民百姓下毒手!
    程昱刘晔等彼此对视,心下皆知曹操此举不妥,非但对攻取江东毫无裨益,反倒是将江东人心,全部都推向了刘备。
    你这屠刀一挥,江东谁不是心惊胆战?
    人家必同仇敌忾拥护刘备抗曹,以免江东陷落,也遭你曹操的屠刀血洗!
    众人皆知这个道理,可见曹操正处气头上,谁也不敢触其逆鳞,无人敢出言劝谏。
    下完杀令,曹操在许褚的搀扶下起身,走到了帐门外,森冷恨怒的目光射向了不远处的濡须坞。
    “大耳贼,你有胆就一直龟缩在濡须坞里吧,这一次孤就跟你耗到天荒地老!”
    “孤不灭了你,孤誓不收兵!”
    …
    接下来的半月时间里,曹操对濡须坞展开了疯狂的进攻。
    二十万曹军,在重赏的激励下,不分昼夜的狂攻不休。
    同时曹军分兵数万,自六安,全椒等诸城南下,对历阳,皖县等江北诸城,展开了大规模的报复进攻。
    曹军的兵力优势,在此刻体现了出来。
    刘军兵力有限,主力必须要集结于濡须坞,以抗击曹军疯狂的进攻,能用于驰援江北诸城的兵力有限。
    且皖县等江北诸城,皆远离于长江,刘军水军的优势便无法发挥出来。
    一时间,江北烽火四起,处处告急。
    …
    濡须坞。
    雪片般的告急文书,已送到了刘备的手中。
    其中一道血腥的急报,令刘备犹为愤怒。
    襄安城为曹军攻破,曹军血洗襄安,屠民三千,老幼不留!
    “砰!”
    刘备将急报拍在了案几上,怒道:
    “曹操,你是死性不改,又向百姓举起屠刀,欲将江北之地,变成第二个徐州吗!”
    府堂内,众将无不群情激昂,骂声四起,皆为曹操残暴之举而愤怒。
    “主公,曹贼这是要屠尽江北诸城,为他儿子报仇雪恨!”
    陆逊戳破曹操动机,拱手道:
    “我军兵少,这是我们的一不利,江北诸城多是远离长江这是二不利。”
    “有此两不利,江北诸城势不可守,若再拖延下去,必会为曹贼屠到鸡犬不留。”
    “肃以为,我们当果断放弃江北诸城,将各城百姓尽数迁至江南避难。”
    “如此一来,百姓方能免于曹贼屠刀,我们方能集中全力固守濡须坞!”
    刘备略一沉吟后,果断一摆手:
    “子敬言之有理,再拖延片刻,不知多少江北百姓要死于曹贼屠刀之下。”
    “速速传令各县,即刻弃城南撤,再派水军接应各城士民渡江避难。”
    这道百姓南撤的命令传,刘备方才稍稍安心。
    接下来要做的事,似乎只剩下继续与曹操鏖兵于濡须坞,直至将曹操鏖退。
    陆逊也好,法正也罢,多是这个意思。
    “伯温,众人之议,你以为如何?”
    刘备见萧和沉吟不语,看出萧和心中必另有想法,便是问道。
    “主公,和以为,主公不应该只满足于鏖退曹贼,守住濡须坞,这个目标太过保守。”
    “和以为,咱们的战略目标,不妨更大胆积极一点,将目标定为拿下合肥!”
    萧和来到地图前,抬手向濡须坞以北一点。
    刘备神色微微一震,目光随着萧和所指,落在了“合肥”二字上。
    “主公虽攻取了江东,可江北淮南之地,尚在曹操掌控之中。”
    “今日就算逼退了曹操,他日曹操再度来袭,铁骑由合肥南下,不出两日便能饮马长江。”
    “这就等于在江东头顶上,始终悬有一柄利剑,只要曹操愿意,随时可以落下。”
    “那我江东之地,就始终处于曹操的威压之下,时时刻刻处于被动防守的不利局面。”
    “所以,我们必须要化被动为主动,攻取淮南,将战线推进至淮水一线!”
    “如此一来,我们就有了淮南广袤之地,作为江东的缓冲区,江东方能休养生息,作为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为前线源源不断的输送粮草兵员。”
    “守江必守淮,正是这个道理。”
    萧和一番阐述后,手指再次落在合肥二字上:
    “而欲取淮南,就必须要先拿下合肥!”
    “此城位于长江与淮水之中,乃连接两江的枢纽之地,谁夺取了此城,谁就能化被动为主动,就掌握了主动权,成为了进攻一方。”
    “故和以为,主公的目光不妨放的更长远些,此战当以拿下合肥作为战略目标!”
    萧和不紧不慢,将利害关系摆在了刘备面前。
    作为一名穿越者,当世之中,自然没人比他更知道合肥的重要性了。
    当年历史中,合肥城就像是一把施了魔咒的铁锁,死死将孙权和他的东吴,锁在了江东一隅之地。
    东晋,宋,齐,梁,陈,南宋…
    历朝历代,多少次南北对峙,都证明了守江必守淮这道铁律。
    不管南朝是进取之君也好,还是偏安之主也罢,想要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就要拿下淮南。
    当然了,这道铁律,乃是始于东吴,此前大家都没什么经验。
    哪怕是雄才大略如曹操,也是在张辽几次挫败孙权对合肥的进攻后,才意识到合肥和淮南的重要性,开始下血本经营。
    萧和作为“过来人”,自然要提前陈明利害,给刘备提前开个小灶,让他知道合肥有多重要。
    “守江必守淮,守江必守淮…”
    刘备紧盯着地图,口中喃喃自语,眼神渐渐明朗,显然已有所领悟。
    “主公,伯温军师当真是深谋远虑也!”
    法正啧啧大赞,指着地图道:
    “不得淮南,则江东难安,不得合肥,则难取淮南。”
    “主公要成就的乃是收复中原,一统天下,兴复汉室的伟业,而非偏安江南半壁。”
    “既如此,这淮南就非得拿下不可,那这合肥城就必须要攻取!”
    关羽也神色振奋起来,捋着长髯说道:
    “淮南若下,西可沿颍水北上,配合荆襄之兵威胁许昌,东可沿泗水北上攻取青徐,进而蚕食中原。”
    “兄长,伯温所谋方略,确实深谋远虑,长远之计也!”
    刘备眼神已豁然开朗,欣然赞道:
    “论深谋远虑,格局眼界,天下无人能出伯温你之右也!”
    “不错,我们的目标,确实不该止步于守住濡须坞,守住江东一隅之地!”
    “合肥定要拿下,淮南也当收取!”
    帐中气氛,立时激荡沸腾起来。
    “军师所谋,确实是深谋远虑,不过…”
    陆逊微微点头后,却话锋一转:
    “看曹贼这架势,这是不攻下濡须坞势不罢休,这场鏖战不知要持续到何时才会结束。”
    “再者曹贼就算退兵,定然也不会坐视我军攻取合肥而不顾,一旦我军出濡须坞北上进围合肥,曹贼势必会再度挥师南下来救。”
    “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在曹操大军赶到之前,将合肥城拿下。”
    “然则这合肥城,乃天下坚城,又是旦昔间轻易可破?”
    陆逊一瓢冷水泼下来,帐中激荡振奋的气氛,立时冷却了三分。
    “伯言顾虑不无道理,欲取合肥,首先要逼退曹操,还得争取到足够的攻城时间…”
    刘备捋着细髯连连点头,目光不由自主瞥向了萧和。
    此时的萧和却已端起茶碗,不紧不慢的润起了嗓子,一副悠闲淡然之状。
    这般样子,刘备再熟悉不过,萧和这是胸有成算啊!
    于是眼眸一亮,忙问道:
    “伯温,莫非你已有良策,既可逼退曹操,又可拿下合肥?”
    众人精神一振,期许的目光,齐聚向了萧和。
    大家伙都满怀好奇,猜想着这位萧军师,又有何神机妙策,可轻易逼退二十万曹军。
    “曹操不是铁了心要破我濡须坞,不拿下江东势不罢休么?”
    “那咱们就给他来个围魏救赵,攻敌之必救,叫他不得不乖乖的率二十万大军撤走!”
    萧和把玩着酒杯,嘴角扬起一抹诡色。
    法正,陆逊则眼眸陡然一聚,面露一丝惊喜,显然已猜到什么。
    “围魏救赵,攻敌之必救?”
    刘备眼神茫然,一时间还未能领悟,目光再次看向了萧和。
    萧和汤茶一口饮尽,尔后向地图上一地一指:
    “我们就联手马超,攻破此城,捏住曹操的七寸,逼他不得不卷铺盖滚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