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61节

      仆从想叹气,合着郎君也知道啊。
    “那另一位呢?”魏叔易问。
    “另一位便是常大将军府上的常娘子了。”
    魏叔易似有些讶然:“真将人请过来了啊……”
    他自回了院中更衣,处理公务。
    其间,有女使将饭菜送了过来。
    “郎君,现下可要摆饭?”长吉询问。
    魏叔易执笔的手微微一顿。
    所以,母亲未曾使人喊他去膳堂用饭。
    母亲是个急性子,凡有称心的好消息,必不可能忍得过今日。
    “先放着吧。”
    长吉未觉有异,应下去吩咐了。
    只是未想到,这饭菜一放便是深夜。
    魏叔易自书房中出来时,一轮弯月已至中天。
    他仰头望着那月,忽而极轻地笑叹了口气。
    如此倒也是意料之中。
    但好在只由母亲出面,而他不曾自示。
    往后尚可一切如旧,这样就很好了。
    他不见黯然神伤,他想这又算不上什么噩耗,自然没什么好黯然神伤的。
    魏叔易步下石阶。
    “郎君,可要让厨房另送些饭菜过来?”
    “也好。”魏叔易语气如常。
    ……
    翌日,常阔早朝罢,察觉到有好几道目光在背后盯着自己,赶忙大步离去,喊住了前方的崔璟。
    “崔大都督!”
    崔璟遂留步。
    常阔走近,压低声音道:“好些人想缠着老夫说话,替我挡上一挡。”
    崔璟回头看去,果见几位官员正朝着常阔走来,而经他这么回头一看,那几人眼神一缩,均若无其事地散开了。
    “果然还是你好用。”出了宫门,常阔感慨地拍了拍青年的肩膀。
    崔璟:“……”
    在他很好用此一事的认知上,这算是一脉相承吗?
    “将军为何如此避着他们?”他不禁问。
    “有人想抢你闺女,你避是不避?”
    崔璟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只觉有些纳闷:“……如今朝中竟出了这么多个姚廷尉吗?”
    姚廷尉的行径有目共睹,以至于成了抢闺女的替代词汇。
    “不一样,这些人是想将我闺女抢回去做儿媳孙媳的……”常阔叹道:“这些人家倒也不错,尤其是眼光很好。”
    崔璟点头,的确。
    他问:“那为何不考虑一二?”
    常阔摆手:“岁宁根本无意议亲,现下不想考虑这些,回回那些人找上门来,我都明说了此事,这些日子想必也该传开了,可下一个人总觉得他家儿郎过于出色必然会是例外!”
    说着,不免烦躁起来:“每日应付这些人,实在头疼!今日恰逢岁宁在家,待会儿回了府中,且瞧着好了,必然又有冰人在守着!”
    听他如此烦恼,崔璟想了想,道:“晚辈倒有个办法,可以解决此事。”
    第140章 堂堂正正比一场
    崔璟给出的办法,不可谓不简单明了。
    他随常阔一同回了常大将军府中,于书房内,提笔写下四个大字——
    “只需将此四字支挂于府门外,即可使议亲者自行退去。”
    他的语气认真到好似那并不是一幅普通的字,而是一张可拿来驱除邪祟的符纸。
    常阔拿起那幅字,定睛一看,只见其上所写,赫然是“恕不议亲”四个大字。
    “这……”常阔略一回过神来,目色一喜:“好哇!”
    最高端省事的拒绝,往往只需采用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常阔立时使人将此一幅字直接贴在府门之上。
    常岁宁昨日离开郑国公府后,与常岁安一同去了田庄上查看询问秋收之事是否已准备妥当,此时归家,便见到了门上那颇醒目的四个大字——
    常岁安看得一愣,便问迎上来的仆从:“这是谁的主意?”
    “回郎君,是将军的吩咐。”
    常岁安便也了然:“哦,的确像是阿爹能做得出来的事。”
    “可这字不像是阿爹的。”常岁宁上前认真瞧了瞧:“阿爹写不出这么好看的字。”
    或者说,常家上下,甚至放眼整个京师,都没几人能写出这般遒劲有力的好字。
    阿爹总不能专为了这四个字,还特意请了什么书法大家来执笔吧?
    常岁宁的疑惑,很快在前厅得到了答案。
    她见到了身着官袍的崔璟正坐在自家厅内喝茶。
    看这模样,显然是刚下早朝便被拉过来了。
    “岁宁可瞧见外头贴着的字了?”常阔笑哈哈地道:“这可是崔大都督方才所写!”
    常岁宁略有些愕然地看向崔璟。
    ——他是受到了什么胁迫吗?若是被老常威胁了不妨与她眨眨眼。
    那青年倒未眨眼,只垂眸继续喝茶。
    偏常阔又道:“非但字是崔大都督所写,这主意也是崔大都督出的!”
    崔璟:“……”
    倒也不必如此特意详细提起……
    莫名竟显得他对此事参与颇多,好似他很热衷于阻断她议亲之事一般。
    向来不爱解释的崔璟此时觉得自己有必要解释一下:“是常大将军今日与我道近日有冰人频繁登门,常娘子无意议亲,将军不堪其扰——”
    常岁宁已在椅中坐下,了然一笑,道:“多谢崔大都督,此法虽朴素,却也甚好。”
    朴素?
    崔璟看向她。
    这算是夸赞吗?
    常阔那厢热情地与他说道:“……若无急事,今日便留下用罢午食再走。”
    “多谢将军,但晚辈尚有事要办。”崔璟看了眼滴漏,便搁下茶盏起了身:“是时候过去了。”
    这就要走了?
    见他有事在身并不清闲,常岁宁那个到了嘴边的客套邀请便也自然而然地咽了回去。
    常阔便使人送了崔璟出府。
    出了常府大门,元祥回头看了一眼那“符纸”,忽然后知后觉地问:“……大都督,您此次过来,就是为了写这几个字啊?”
    这几个字谁都能写,怎就值得大都督亲自跑这一趟呢?
    元祥觉得有点怪,但又说不上究竟哪里怪。
    崔璟闻言止步,回头看去,也忽然觉得自己此举有些莫名。
    认真回想片刻,只觉已无法深究当时的想法,倒好似有种被什么东西附身之感……?
    他这厢于心底兀自惊惑间,忽听下属如茅塞顿开般道:“大都督,属下算是看明白了!”
    崔璟立时看向下属。
    “也难怪您从前不喜与人交友呢,实则是因大都督您骨子里至情至性,一旦将谁视作了好友,与之有关之事无论大小,便都要这般亲力亲为。”元祥叹息道:“常娘子能交到您这样的朋友,真是羡煞旁人。”
    崔璟:“……”
    大约可能就是如此吧?
    到底他从前也无交友的经验。
    “走吧。”崔璟跃上了马背。
    元祥很快上马跟随。
    看着自家大都督英武挺拔的背影与那一向睿智的脑袋,元祥不禁摇头在心底感慨,缺爱如都督,实在是很容易在这些从未触及过的亲近关系中迷失头脑啊。
    常岁宁与常岁安在家中用罢午食,便出了门去。
    今日是国子监旬休之日,崔琅提议办一场社宴,地点选在了城中有名的风雅之处——聆音馆。
    此馆如其名,以乐音著称,有城中最好的乐师坐镇馆中。
    京师各社皆有社宴活动,常岁宁本不喜张罗这些,但崔琅愿意出钱出力,她作为一社之主只需出个面,便能平白捡了这笼络人心的好处,自也没有不乐意的道理。
    无二社如今共有社友十八人,个个皆是崔琅严苛把关选进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