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还继续……
虽然于大庆他们的理由很不错,可在蜂窝煤作坊的工作对这些孩子来说终究还是太重了些,方大海觉得,给这些孩子寻点别的出路已经迫在眉睫了。
那么什么工作是这些孩子们能做的呢?
方大海细细的琢磨了一番,抬头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前门火车站,问于大庆:
“我记得,你们早年好像有不少人去街面上做过擦皮鞋的活儿?”
“嗯,确实做过,不过这活儿做的人多,所以各自都有划分地盘。我们这边……抢不过人家,背着做流动的活儿又挣得不多,所以后来就不怎么做了。”
为了活着,他们这些孩子那真是什么都做过,当过乞丐,捡过垃圾,擦皮鞋,那都属于高档的活儿了,毕竟这得置办点鞋油,鞋擦这样的工具。没点本钱是干不起来的。可即使这样的活儿,他们也没能干长久。
因为这外头苦孩子太多了,他们年纪小,身材又瘦弱,根本抢不过那些十四五的大孩子。所以一直以来,除了实在没法子的时候,背着箱子,避着同行,偷摸着挣点零碎贴补一下,其他时候,是真没想过拿这个当长久营生。
这会儿方大海这么说……于大庆心微微的提了提,好像有什么希望冒了芽。
“那……我要是给你们找个地盘呢?”
果然,大海哥果然是想帮他们做这个,他猜对了!
于大庆激动的差点跳起来,尖着嗓子忙不迭的问起来:
“哪儿?哪个地盘空出来了?”
若非这会儿是在门外,就于大庆这激动劲,估计整个院子的人都能让他给喊出来。方大海的耳朵那个遭罪哦,下意识的伸手就去揉,人也往外挪了几步,等到确定耳朵没受到重创,这才下巴磕往某个放心那么一戳,直接的说到:
“就火车站,喏,离着你们多近便。”
“不能吧,那边不是一直有人吗?前儿我还瞧见了来着。”
若是说别的地方,于大庆许是不会多想,毕竟最近成立新厂开的有点多,街面上岁数合适的大半都想法子进了厂。如此,有位置空出来也不算稀奇。可车站外那边……那可是黄金地段,听人说那边擦鞋的一天到晚都能有活儿,挣得比工厂的师傅都多呢。这样的好地方,人能轻易就让出来?
别是大海哥想借着公安的身份巧取豪夺吧?那可不行,不能让他为了自己几个这么点事儿,就犯了错误,丢了那么大好的前程。
“大海哥,咱们可不兴强抢啊!你可是公安,前程要紧。说句不好听的,有你这一身皮在,咱们兄弟走出去,就不算是没背景靠山的人了。吃亏受欺负的时候,也能喊个号,亮个名,多争出几分来。”
话虽然不错,说的也算贴心,可你真么想他……方大海是真有点被气笑了。忍不住一个巴掌拍到了于大庆的后背上,骂道:
“我是那不知道轻重好歹的人?都乱想什么呢?”
当然骂归骂,该说的还是要说,不然岂不是真成了于大庆嘴里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混球了?
“那边是有人,可谁规定那边只能有一个摊位的?”
咦,这好像确实是没规定,之所以那边一直是那么一个摊位,那是因为人家有两兄弟,而且都是十八九的青壮年,周围想抢活儿的都打不过他而已。
要是这么算的话……好像确实有操作的余地哦。
“我是这么想的,让军管所出面,去和车站里的人说说,让他们在候车室外头,靠边的位置划拉处几个位置来,搭上些个遮风挡雨的棚子,搞个便民服务处。这些棚子不拘是擦鞋修鞋,什么修自行车的,补衣服的,甚至是卖大碗茶的呢,都给上一个两个,这么一来不仅是车站里外的人都得了方
便,你们这里……用个照顾孤儿的理由,给你们分两个也就不显眼了。你觉得怎么样?”
怎么样?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有了政府出面,还是这么一个便民的措施,谁会阻拦?就是那站着位置好几年的擦鞋兄弟怕是也只有叫好的。毕竟这么一来他们也算是彻底了有个摊位了。
于大庆高兴的呀,眉眼都笑弯了,搓着手嘀咕道:
“要是那样,那,那就让三娃和枣娃去。三娃干过这个,擦鞋擦的可快可好了,枣娃也跟着学过一点。两个人搭档着来,不仅累的时候能换个手,有事儿也不缺跑腿喊人的。一定能将摊子做起来。”
是啊,一定能做起来,可这也只是解决了两个人,这一条街上没工作的半大孩子,足足有十来个,剩下的又该干什么呢?一直在那蜂窝煤作坊卖苦力吗?不能啊,那样的活儿,十四五以上的做上一段时间也就罢了,这十一二的……一天12个小时不停歇的干,真的是造孽哦。
“说起这个,这天马上又要冷了,套兔子的事儿你们还干不干?”
“干啊,怎么不干?我都去饭馆和老板说过了,等到一下雪,我们就去套,还和去年一样,处理干净了给他送去。”
哦,要是有这么个活儿在,那今年冬天,这些孩子应该不会过差了。不过这终究不是长久的营生,所以该想的还是要想。
只是这都是些孩子,能给他们做的活儿……咦,有了。
“我前儿听说,咱们政府要新建的厂子里,似乎有火柴厂,我明儿去帮你们问问,这糊火柴盒的活儿能不能放出来接,要是能的话,大庆,你们干不干?”
糊火柴盒?哎呦,怎么不干,这是再好没有的活儿了,都不用出门,只要在炕上坐着,暖暖和和的就能挣钱了,而且男女老少都可以。这要是真能接来,那他们这一条街的苦孩子和孤老们,可就真有了活命的出息了。
只是这一次于大庆没有一上来就急不可耐的应承,而是先正了正神色,一脸严肃的对方大海说了一声谢谢。
“大海哥,让你费心了,谢谢。”
他不傻,如果说一开始,发现没到下班时间的方大海突然来了他们院子的时候没有多想,问起他们工作的事儿要拿钱给他们的时候只顾着解释没来得及多想,那么到了这会儿,方大海接二连三的为他们的生存出主意后,如果他还没看出来,这一趟方大海是特意为了他们工作的事儿来的。那他于大庆也就不配当这条街上,所有孤儿们的小老大了。
“说什么浑话呢,你喊我哥的。”
是啊,他喊哥的,他们这里的孩子,哪怕是比方大海大的,也都喊哥的,还一个个喊的心甘情愿,为的不就是他这份心嘛。
不过也正是看透了这份心,所以于大庆在感谢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方大海对他们qu8蜂窝煤作坊工作的不满意。
“是有什么不妥当吗?要不要我们多盯着点?”
好家伙,这小子,这是接连几次给公安局提供消息提供出瘾头了?感觉什么事儿都能往这些上头扯了?不至于,真的,不至于。
“那老板黑心是一定的,投机取巧也没错,可你要说他一定是南面来的,那我还真不能这么说。”
“那……”
那为什么呢?他们只是一起找了个活儿罢了,大海哥怎么就这么不满意?变着法的,让他们离开那边,另寻出路?
“那什么那,就是那样的活儿不适合你们这些身子骨还没长成的孩子干,所以想给你们另外寻个相对轻松的。行了,这事儿我先去办,等着处理好了,再来通知你们。”
说话间,方大海就想回家了,不过才跨出一步,没等于大庆张嘴招呼什么呢,又猛地回头,对着于大庆嘱咐道:
“别傻不拉几的下死力气,多算计着点,到了3角的量就歇知道不?别平白的给黑心资本家占便宜。”
啊?这也是能算的?这,这不应该都是当天干完计算总数的时候才知道的吗?
“傻不傻,你不是都上学了嘛,基础的价钱乘除不会啊?上午干1角半的量,下午干1角半的量,这不就行了?怎么就不能算了?”
其实不能这么算的,因为这里头还有做的松了散架的折损要扣除。不过看着方大海那恨铁不成钢的表情,于大庆果断的怂了。
心里想着大不了他每个半天都做多伤一成好了,怎么的也能抵得上这个折损了。
咦,好像确实能算哦!要这么的,那前头这些日子,他们好像是亏的挺厉害。
想明白这一点的于大庆终于脑子正常了,看着方大海狠狠地点了点头:
“哦哦,我知道了。”
“还有,小雀的那个对象的事儿,赶紧的,将名字单位都告诉我,我去查查。”
哎哎哎,还真是差点忘了这个。于大庆赶忙将自己知道的和方大海说了。只是这才说了年龄、单位和大概情况,那头方大海的眉头就已经皱成了川字。
“怎么寻了这么一个?”
听听,小雀才18啊,愣是给寻了30岁的不说,还是个瘸子……这,这不是欺负人嘛。虽说确实,小雀的出身不行,女支女从良嘛,能接受的人不多。可你也不看看这都什么时候。刚解放啊!男女比例虽然看着还算均衡,54:46的数字下,婚嫁好像挺容易。
可问题是,整体年龄线上却很成问题,女性活下来的人当中,适婚年龄的数字和男性却比例差距很大。究其原因,左不过是百姓在面临生存选择的时候,下意识的将更多的生的希望留给了男性。以至于即使战争消耗再大,也让男性在人口比例中依旧占了优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伤残人士娶媳妇……那真的是很成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