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朱棣的试探!蓝玉大惊!郭英:让立
第148章 朱棣的试探!蓝玉大惊!郭英:让立刻让皇上看到!
八十年寿命啊!
这几乎等同于一个人完整的一生了。
再算上他原本就拥有的三百二十年寿命,那就是整整四百年!
这漫长的跨度,简直超乎想象。
朱应微微仰头,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心中暗暗想到:“四百年过去,都该到现代了吧?”
“当然,这个现代有我的存在肯定与我前世不一样。”
“到那时,我定能开创一个全新的华夏国度,一个足以一统世界的华夏国度。”
“飞机大炮,科技火箭,这些在当下看来如同天方夜谭的事物,也必将随着时间过去一一出现。”
“四百年啊!”
“漫长而悠久。”
“而且未来,我还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四百年。”
一想到这些,朱应的眼中不禁闪烁起炽热的光芒,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未来着实可期。
至少,朱应已然逐步具备了改变未来的能力。
一想到未来异族肆意践踏华夏大地,残酷屠戮华夏族人,还有那遥远未来倭人侵犯华夏,制造出累累杀戮的场景,朱应的眼神瞬间充斥冷意。
这些。
他朱应绝对不会再这些悲剧上演。
要屠!
那也只能他华夏屠戮异族。
“朱将军。”
就在这时。
李景隆那激动的声音远远地传了过来。
闻言。
朱应从沉思中回过神,抬眼望去,只见朱棣与李景隆在一众亲卫的严密护卫下,正朝着这将府前走来。
李景隆满脸通红,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脚步轻快得仿佛要飞起来。
朱棣则面带微笑,神色沉稳,步伐从容,举手投足间尽显王者风范。
见此情形。
朱应不慌不忙的起身,脸上带着平静,双手抱拳,道:“见过燕王,见过李将军。”
“哈哈。”
李景隆笑声极大:“朱将军无需如此客气。”
“你可是我军破城的第一大功臣。”
“北伐首功,竟然第一日就被你拿下了。”
说着。
李景隆快步上前,一把抓住朱应的手臂,用力地摇晃了几下,眼中满是热情。
“李将军过奖了。”朱应神色平静的一笑:“身为大明战将,上阵杀敌,保家卫国,本就是末将义不容辞的责任。”
“哈哈。”李景隆再度大笑起来:“朱将军太谦虚了!”
“一骑破城,一日夺城。”
“整个大明,或许也只有朱将军有这般能耐了。”
“北伐首功为我军所得,永昌侯他们想要破城,只怕还得费不少时日啊。”
说到此处。
谁都可以听明白李景隆话里的得意。
当然。
对于李景隆而言,此刻他对朱应的态度,足以表明其对朱应的看重程度。
别的暂且不说,就凭朱应率先破城,让他这一路大军在战功上压了蓝玉一头。
一旦这个消息传回应天,李景隆甚至都能想象出那个场景:许多人都会由衷地赞叹虎父无犬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虽说李景隆并未直接参与攻城,但他作为执掌兵权的统将,这战功自然也少不了他的一份。
“以北元对边境的防守态势,蓝玉想要拿下镇汉城,至少得上半月之功。”
朱棣缓缓说道:“不过,由于我军破城之举,必然会引发北元调兵遣将,这也能让蓝玉破城的进程加快一些。”
“战场之上,牵一发而动全身,本就是如此。”
朱应十分肯定的道:“不过,此战城中半数以上的元军都撤走回防了,往后的城池,防守必定会更加严密。”
“而且!北元皇帝肯定也会加派兵力,接下来的大战会更卫难上一些。”
“有朱将军在,我坚信北元根本无法抵挡朱将军的锋芒。”李景隆满脸笑意,信心十足地说道。
这般信任。
也难以想象李景隆才认识朱应不过几日。
朱棣则静静地凝视着朱应,目光中透着一丝探究,又带着些许复杂的意味,此刻,他的心底五味杂陈,一时之间也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
“来人。”李景隆突然大声喊道。
“将军。”亲卫统领听到呼喊,迅速来到李景隆面前,双手抱拳,恭敬一拜。
“速速急报传讯归应天,将我军攻破北元边境重城的消息上奏皇上。”
李景隆神情严肃,带着几分急切:“还有,重点突出朱将军的战果,一定要着重描述,让皇上知道朱将军是有多英勇。”
“将军,怎么个着重法?”亲卫统领一脸茫然,挠了挠头,满脸疑惑地问道。
见此情形。
李景隆眼中闪过一丝不悦,略一思索后,说道:“得了,我亲自去写。”
说完。
李景隆转身面向朱应,脸上又换上了温和笑容,说道:“朱将军,城池已然攻破,朱将军和大宁边军的将士们好好休息,这些收尾的事情,我会亲自处置。”
“此番,我要去撰写详细的军报,上奏皇上。”
朱应见状,微微一笑,说道:“李将军且去忙吧。”
北伐首功上奏应天,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朱应心里清楚,第一个达成战功并呈奏到朱元璋面前的,那便是当之无愧的首功,他自然不会拒绝。
“燕王殿下。”李景隆对着朱棣恭敬抱拳,说道:“那末将就先行去处理事务了。”
随后。
李景隆转身迈着大步,匆匆离开了,那急切的模样,仿佛有什么十万火急的大事等着他去解决似的。
此刻,朱棣的目光落在了朱应的身上,笑着道:“本王镇守北平府多年,这还是第一次踏入北疆的北元城池,朱将军可愿随本王一同进入这将府看看?”
“自然愿意。”朱应点了点头。
而且。
他敏锐地察觉到,朱棣此刻似乎有些异样,像是有什么心事深埋心底,那眼神中偶尔闪过的一丝忧虑,怎么也藏不住。
随后。
朱棣率先一步,向着将府内走去。
朱应则不紧不慢地跟在其后,神色平静,但眼中却透着一丝警惕。
不同于在辽东时,击溃元军,夺取城池后,还能收获不少战利品。
蛮吉儿和纳哈出的宝藏更是让朱应大赚了一笔。
可是。
在这北元真正的疆域,就比如眼前这将府,朱应早已仔细查探过,这里根本没有什么油水可捞。
建造边境这些城池,已然耗费了北元大量的财力。
步入将府大殿内。
朱棣稳步走向最里面的主位,凝视着那象征着权力的座椅,仿佛陷入了沉思。
“朱将军。”
朱棣缓缓转过身,目光如炬,直直地看向朱应,突然发问:“不知对于此番征伐北元,你有何见解?”
“皇上圣意是要彻底平定北元之祸,击溃北元。”
朱应神色庄重,语气坚定:“吾身为臣子,自当谨遵圣旨。”
朱应心里明白,朱棣这突如其来的发问,必定暗藏深意,所以他只是顺着话茬回答,并未多言,对于朱棣,他始终保持着一份警惕。
朱棣微微点头,又笑着问道:“那朱将军觉得,这一次我大明能够彻底击溃北元吗?”
说着。
朱棣一边缓缓踱步,一边紧紧盯着朱应的眼睛,似乎想要从朱应的眼神中探寻到什么重要的信息。
“北元!”
朱应表情不变:“说到底,如今的北元就如同一个油尽灯枯的残烛,大明虽无法彻底将其根除,但至少能让北元朝廷不复存在,给北元的崩溃再添一把火。”
“此番最大的战果,或许就是让北元覆灭,但北元之下的各大部落依然会存在。”
“如此一来,大明北疆的威胁也会一直持续。”
既然朱棣发问,朱应便直言不讳地说出了自己对局势的判断,他相信,以朱棣的智慧,定能理解其中的深意。
听到朱应的这番言论,朱棣眼中闪过一丝异彩。
他着实没有想到,朱应竟能把局势看得如此透彻。
这一次,许多北伐的将领都满心想着彻底灭亡北元,让大明北疆永无威胁。
然而,这实则是一种短视的想法。
“朱将军,果真是既有万夫不当之勇的悍将,又是能洞察局势的智将。”
朱棣眼中满是赞赏之色:“能看透这其中关键的人,实在不多。”
“此战,我大明或许能够覆灭北元朝廷,但却无法彻底根除北元的隐患。”
“无非就是让北元分崩离析,使其部落各自为政罢了。”
“自从北元被赶出我华夏中原之后,北元朝廷对其部落的掌控力便日益下降。”
“如今击溃北元,这便是父皇给北元的致命一击。”
闻言!
“当今皇上能从微末之身崛起,开创这偌大的帝国,再造华夏,其眼界之高远,自然毋庸置疑。”
朱应眼中满是敬重之色:“皇上必然早就洞悉了北元内部的乱象,所以先收复辽东,再北伐北疆。”
“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大明北疆能够长久地安享太平。”
“这一战过后,别的暂且不说,至少在数载之内,北疆能够安稳无虞。”
朱应面带微笑,十分肯定地说道。
“那未来北疆的安宁,就要仰仗吾北平军与朱应将军麾下的大宁边军了。”朱棣笑着看向朱应,带着几分试探。
“肩负如此重任,自当全力以赴。”朱应一笑。
这时。
朱棣突然转过身,眼神中带着几分深意,问道:“不知朱将军如何看待本王的大哥?”
这一问,朱棣的眼神瞬间变得谨慎起来,紧紧地盯着朱应,仿佛在等待着一个答案。
“朱棣,他这是在试探我对朱标的忠诚吗?”
朱应心中暗想。
不过,表面上,朱应依然表现出十足的敬意,神色庄重地说道:“太子乃是国之储君,又深得皇上多年悉心培养,未来有太子掌国,大明必将更加繁荣昌盛。”
“看来,朱将军对大哥也是极为敬仰啊。”朱棣笑着说道,那笑容让人难以捉摸其中的深意。
“太子对臣有莫大的恩泽,末将之所以能够获得冠军之爵名,这也是太子赐予的。”
朱应露出感激的神情:“此番北伐之后,若能有幸入应天觐见,那便是末将的福气了。”
朱应笑着回应,话语间滴水不漏,尽显人臣的忠诚与本分,朱棣再怎么仔细琢磨,也挑不出半点毛病。
闻言。
朱棣没有再多说什么。
“此番北伐功成,朱将军必定能够如愿入应天觐见。”朱棣微笑着说道。
“那就借燕王吉言了。”朱应客气地回应道。
两人一番交谈后,话语间都极为谨慎,没有露出丝毫破绽。
待朱应离开后,朱棣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甘,又带着些许忧虑。
“大哥……朱应……”朱棣低声喃喃,眼中流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仿佛心中有着诸多纠结和思量。
朱应离开将府大殿后,心中暗自思索:“朱棣,他这明显是在试探我。”
“难道是觉得我对他构成威胁了?”
不过。
朱应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朱棣,你有野心那是你的事。”
“如今我还依托于大明这棵大树,只要你我相安无事,那便罢了。”
“若是你胆敢做出什么小动作,就别怪我不客气。”
朱应在心底冷冷地想着。
朱应本就是重生之人,让他毫无保留地为他人卖命,那是绝无可能的。况且如今他拥有强大的实力和漫长的寿元,未来,朱应坚信自己必定能够开创出属于自己的国度。对于朱棣的心思,朱应心里清楚,但他根本懒得去理会。朱棣要造反,那就随他去,只要不招惹自己就行。
……
镇汉城,明军大营。
中军主营内!
“你说什么?”
蓝玉猛地从座位上站起身来,满脸都是难以置信的神色:“朱应已经率领大宁边军攻破了镇夏城?而且城中半数的元军都被歼灭了?主将马哈吾还被朱应斩杀了?”
他的声音因为极度的震惊和激动,有些发颤。
不仅是蓝玉,营帐内众多将领的神情也如出一辙,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写满了震惊与疑惑,仿佛听到了一个天方夜谭般的事。
“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常茂忍不住站起身来,眉头紧皱,大声问道:“难道还是和当初在辽东时一样,身先士卒,率领骑兵强行破城?”
“回将军。”营帐内的兵卒恭敬地回答道:“标下具体情况并不知晓,但消息传来,镇夏城确实已经被攻破了,而且,确实是朱应将军作为先锋,率先破城。”
得到这肯定的答复后,蓝玉的神情变得极为复杂,脸上笼罩着一层凝重之色,他缓缓坐回座位。
“你退下吧。”蓝玉对着营帐内的兵卒摆了摆手,声音低沉。
待兵卒退下后。
“大舅。”常茂一脸焦急,在营帐内来回踱步:“这朱应难道真的是天生擅长破城的悍将?北元在这边境修筑的城池,皆是城高墙厚,我们今日进攻了一整天,都无法拿下,城门更是坚如磐石,根本无法撞开。”
“这朱应到底是怎么做到的?照常理来说,至少得上半月之功才能攻克。”
常茂一边说着,一边不停地摇头,脸上满是忧虑。
“此番北伐的战功,关系到我们淮西集团未来在朝堂上的地位。”蓝玉紧握着拳头,神情凝重:“要是再被这朱应抢了主要战功,我们淮西未来可就真的要被他死死压下了。”
虽说他搬出了整个淮西集团的地位来说事,但实际上,蓝玉最为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利益。
这一次北伐,直接关系到他能否晋位国公!
“那现在该怎么办?”常茂停下脚步,看着蓝玉,一脸无奈地问道:“如今镇夏城已经被朱应攻破了,北伐首功已经落入他的手中,甚至李景隆那小子也跟着得了大功,这对我们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首战,我们就被狠狠压了一头。”
“看来。”蓝玉脸上闪过决绝:“不能再试探性地进攻了。”
“从明日起,我军全力进攻。”
“、把所有火炮都调动起来,火枪队也全部顶上。”
“必须拿出全部的战力,不惜一切代价破城。”
“既然已经落后了,那就全力追赶,明日,我亲自督战。”
蓝玉沉声说道,充满了一种紧迫感。
这,真的是被朱应给逼急了。
“好。”常茂当即点头。
……
朱应所在的军营,也是二路大军的将营所在地。
“大将军。”李景隆双手捧着战报,微微躬身,恭敬对着郭英递过去,说道:“这是此番末将所写的战报,请大将军过目。”
郭英接过战报,缓缓打开,脸上渐渐露出了一抹惊讶之色。
“单骑破城关,斩敌超千众。”
“包括镇夏城主将马哈吾在内,十数名元将都丧命于朱应之手。”
郭英看着这封战报,表情极为震惊,眼神中满是难以置信。
“李将军。”郭英抬起头,疑惑地看向李景隆:“你确定这战报内容属实?”
这战报上的内容听起来实在太过夸张了。
“回禀大将军。”李景隆神色坚定,语气斩钉截铁:“绝对属实。”
“这是末将直接通过都镇抚仔细统计出来的。”
“而且,朱应将军率先杀入城中后,身先士卒,一路奋勇冲杀。”
“死在他手中的元军,绝对远远超过千众。”
“虽然这听起来确实有些超乎常理,但这就是事实。”
起初。
李景隆自己也觉得这个数字太过离谱,简直难以置信。
但经过详细的统计之后,他也只能惊叹朱应的勇猛和战功之辉煌。
“既然是事实。”郭英合上战报,神色严肃,当即说道:“那就呈奏皇上。”
“皇上筹划北伐已久,如今首战就取得如此战果,理应让皇上知晓。”
“大将军。”李景隆微微欠身,露出喜悦的笑容,恭敬说道:“为了能更快地将这振奋人心的战报呈奏给皇上,末将有个提议。”
“咱们不妨先用飞鸽传书,把这首战破城的喜讯先行传达。”
“至于详尽的军报,再以急报的方式呈送。”
毫无疑问,这就是最快的方式。
郭英闻言,微微抬起头,目光带着几分调侃与洞悉,看向李景隆,笑道:“你小子,心思倒是打得挺精。”
“是眼巴巴地想要让皇上快些知道你北伐立下首功的战果吧。”
郭英一边说着,却是带着几分笑意。
“哈哈。”李景隆听到郭英这么说,再也忍不住,畅快地大笑起来,不过有些尴尬。
“好。”郭英摆了摆手:“既如此,那就按你说的来。”
他坐直身子,沉声道:“以飞鸽传书先行将首战破城的消息呈奏皇上,让皇上能第一时间知晓我军的捷报。”
“至于详细军报,务必严谨详尽,再以急报呈送,不得有误。”
“末将领命!”李景隆一听,立刻神情一肃,立刻双手抱拳,深深地对着郭英一拜。
得到郭英的准予之后,李景隆退了出来。
一边走着,一边在心底兴奋的想着:“朱应啊朱应!这一次你立下如此大功,可算是帮了我大忙,那我肯定也得好好地回报你。”
“这飞鸽传书不能写太多,但我定会把对你的夸赞之词写满的,可比那详细军报里对你的表彰要突出得多。”
想到这儿,李景隆忍不住又咧开嘴笑了起来,心中暗自想着:“我们这也算是互相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这么一想,李景隆只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干劲,连脚步都变得格外轻快,脸上的笑容更是怎么也止不住,仿佛已经看到了回到应天后,自己与朱应一同受到皇上嘉奖的荣耀场景。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