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三百五十一章

      江芸回京了, 你要说谁最高兴了。
    李东阳肯定是一个,他早早就收到小师弟的来信,你别说,小师弟不作妖, 就光看那笔字, 那措辞, 那活脱脱就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小少年啊。
    刘健也挺高兴的, 别看他总是对江芸多加挑剔,但那个是重视啊, 小年轻人还不懂事, 有些跳脱,可不是要好好提点提点。
    谢迁其实一般,他对江芸的印象那都是四面八方的消息, 有好有坏, 但奈何他的好友李东阳高兴, 拉着他甚至作诗十来首, 他也开始有些期待了。
    朱佑樘也有点高兴, 因为兰州商改带来了很多银子, 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谁看了不心软两分。
    但要是说最高兴的那可就是朱厚照了。
    八岁的太子殿下高兴地在床上打了好几个滚, 白天上课都开始走神,大晚上还要拉着弟弟一起睡觉嘀咕着此事。
    “哥哥这么喜欢他吗?”才四岁的朱厚炜有点记不清江芸的样子了,但又因为朱厚照一天能念个七, 八次,朱厚炜又觉得有点印象。
    ——模模糊糊的, 好像被太阳笼罩着一样。
    “喜欢的。”朱厚照大笑着, 抱着自己的粉色猪猪玩偶, 在床上翻来覆去,“江芸可厉害了,他可不是只会读书的死脑筋,你知道他打败蒙古人的事情了吗?那么远的路,那么多的人,他就把那些蒙古人都赶出大小松山,多厉害啊,那些当官的,一个也比不上他的。”
    朱厚炜虽然已经听过很多次了,但还是非常配合地说道:“那哥哥再仔细说说。”
    朱厚照一听立刻来了兴趣,立马开始坐起来,大声比划着,语腔语调就跟说书的一样。
    “……只看那江芸从天而降,一箭就射穿了那个蒙古人的脑袋……”
    “当时松山里是雪下越大,却不料江芸竟开始,千里追击剩余的残兵败将,瞧着都要追到蒙古人的老巢去了……”
    朱厚炜配合地哇了一声又一声。
    朱厚照越说越兴奋,开始站在床上比划起拳脚来了,整个床都开始晃动起来了。
    守夜的刘瑾见状连忙说道:“祖宗,快躺下吧,都要亥时了,明日还要早起读书呢。”
    朱厚照一听,不高兴地撇了撇嘴。
    朱厚炜一看,也小心翼翼说道:“明日早起好好读了书,得了老师表扬,我们再去问问爹,江芸什么时候到京城啊,我们就可以去找他玩。”
    “要是殿下学的好,陛下那边一高兴,说不定还能讨到一个假期呢。”刘瑾忙不迭说着。
    朱厚照一听觉得很有道理,飞快躺下,自己盖好被子,还给弟弟朱厚炜也提溜好被子,眼睛一闭,大声说道:“吹灯吧,我们要睡了。”
    刘瑾这才松了一口气,连忙把屋内的灯都吹了,只留下原处的一小盏壁灯发出微弱的光芒。
    这边有人欢喜,那边有人愁。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啊。”寿宁侯的家庙内,张鹤龄和张延龄站在壮丽肃穆的牌位前,看着一排排跳动的烛火把高大深挑的庙宇照得灯火通明。
    “蒙古人这么凶悍都没把他弄死。” 张延龄咒骂着,“还让他得了这么大的功劳回来。”
    张鹤龄沉默着没说话。
    “哥,你怎么不说话啊。”张延龄不解问道。
    张鹤龄为祖先们恭恭敬敬点上清香,就开始头疼地揉了揉额头。
    “怎么又头疼啊。”张延龄担心说道,“都是那江芸克的,见了他就没好事,之前那事闹得,陛下见我们都不太待见。”
    张鹤龄脸色微变:“别说了。”
    张延龄抿了抿唇,没说话了。
    兄弟两人就这么一站一跪,安安静静站在这座新修缮的家庙里,富丽堂皇,规格超群的待遇,谁也希望可以落到自己身上的恩宠。
    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家出了一位专宠的皇后。
    更得天庇护的是,皇后已经生下太子。
    若张家要延续这样的辉煌,那势必要和东宫保持亲密。
    只可惜……
    “再看看吧,没必要惹这样的人。”许久之后,张鹤龄低声说道,“有的是人要看他先摔倒,我们何必自己凑上去。”
    张延龄不高兴地撇了撇嘴:“可他哪次不是主动来找我们麻烦的,真是晦气。”
    “不碍事,他这次也只是瞧着风光而已。” 张鹤龄半晌之后,冷笑着说道。
    —— ——
    会这么想的人很多,因为内阁到现在也没有风声传出来。
    ——江芸回来后到底要去哪里任职。
    兰州的同知已经是正五品了!
    许多人奋斗大半辈子都不一定能爬到这个位置上。
    可仔细一想,江芸本是状元出身,一开场就是翰林院修撰,从六品的官,那可是翰林院的六品官,若是好好做下去,虽说现在可能还在熬资历,但那可是在陛下眼皮子底下要资历呢,可眼下天南地北都走了一遭,你说兜兜转转,不仅没落寞,反而次次闹出这么大的事情。
    一开始的兰州同知空了一年多才有人接任,是一个烫手山芋,一开始大家都以为是明升暗贬。
    兰州多危险啊,那可是边境,时不时就要打仗,而且天高皇帝远,那再多的功劳一层层递上来还能有多少。
    难道你还能把大明丢的了土地拿回来不成?
    但你还别说,那地方确实是打仗了,那江芸也确实拿回丢失的土地了。
    谁能想得到读书人出身的江芸能追着蒙古人打,打的人落花流水,不得不上京求和。
    你就说痛不痛快!
    这么大的功劳,这么出其不意的战略,有人想捞,但也来不及捞,有人想压,但也压不住啊,永谢布的折子还在陛下案头呢,旁人说再多,哪有当事人自己说的清楚明白。
    所以江芸回来了。
    风风光光,大张旗鼓,声势浩大地回来了。
    按道理,江芸这几年在兰州的功绩,应该是大肆升官的,可大家猛地回过神来,突然发现这人才十九岁!!
    十九岁,已经到正五品了!
    许是他真的就是这么有本事,可难道还真的二十岁进内阁不成,这样会乱了天下读书人,做官人的心。
    这件事情就是内阁和陛下如今迟迟没有决断江芸的位置。
    这事李东阳是不好插话的,毕竟有着师兄弟情谊在,但他还总是若有若无说着:“威宁伯,总制王越想要致仕了,哎,他这个折子里提了一句江同知,你们谁拿去看看。”
    他边上的谢迁就不得不接过这份折子,笑说着:“兰州那边还离不得人呢,和蒙古的和谈刚结束,就怕蒙古反扑,兰州卫和中护卫的调令虽然下了,但还没赴任呢,怕是陛下不允。”
    “他想要江其归接替他的位置?”刘健一看就气笑了,“江其归是给人下了降头吗?怎么人人都还想要他回兰州啊?总制是他能肖想的吗?”
    李东阳嘴角翘了翘,故作无奈说道:“大家凑热闹也说不定呢。”
    谢迁看了他一眼,无奈说道:“现在其实就一个问题,他是升还是平,若是平,这么大的功劳可真是让人寒心,可要是升,他才十九岁,未来的路还这么长,若是到了后面升无可升,这又是难处。”
    李东阳一听也跟着叹气。
    “左副都御史顾良弼前往辽东调查朵颜三卫的事情,折子回来了吗?”刘健突然从折子里抬起头来,问道。
    李东阳摇了摇头。
    “这事陛下也等着呢,许是要对比一下。”刘健低下头继续看折子,随口说道,“回头叮嘱下去,要快马加鞭送过来。”
    原来是成化末年起,鞑靼小王子部及火筛等部相倚日强,为东西诸边患,其中就一直在辽东率屡次生事,原本在大明前期归顺的朵颜三卫历经数次反叛后,再次被鞑靼所逼,走开始匿边塞,企图寻求明廷保护。
    今年二月时,辽东总兵官李杲上奏报捷称三卫分道入寇,官军败之。
    这些年朵颜三卫一直以来都与大明修好,按理不该如此,谁知三月时,朵颜诸部入朝上贡使者痛哭此事,原是有人杀良冒功。
    陛下震怒,就命副都御史顾佐前往核实。
    巧的是,没多久,江芸在兰州城抗击鞑靼永谢布的消息也跟着传了过来。
    朝廷中立刻就有人表示江芸只是一个文官,怎么能守城成功,可别也是杀良冒功,又或者抢了谁的功劳。
    更有甚者说江芸和肃王有着不清不楚的关系。
    舆论甚嚣尘上,这才派了兵部尚书马文升过去核实。
    不过马文升回来得快,因为兰州守城之事是实打实的,发生在大众眼皮子底下的事情,可不是大门一关的两三个人就能商量出的事情。
    你就是去问百姓,百姓都能跟你唠叨几句,跟你手脚并用地比划着当日的场景。
    ——“当日我们江同知就这么站在墙头上,那一箭直接把那人的脑袋给射了。”
    ——“我怎么知道,嗐,我当时就在搬石头啊,当时打到后面都没有兵了,城内所有青壮年都要上去的,知府同知通判都在上面呢,其他人我又不认识。”
    你就是去问当日的士兵,士兵们完完全全都是一口一口江同知。
    ——“江同知真的好厉害啊,我老孙这辈子可没佩服过谁,那个时候的风呼呼的吹,就我们江同知射箭的时候,你看怎么着,停了!!”
    ——“最后那一箭可真是,跟个神仙一样。”
    更别说当日守城的陈继,知府寇兴,衙门狱卒都是实打实的人证。
    ——“我当时身边有奸细,还是江同知发现了,上来帮我解决了他们。”
    ——“当日守城的事情都是江同知一力操持的,连着几夜没有休息呢。”
    守城的事情,本就比关起门来追击的事情更说得清,这番调查下来,人证物证俱在,江芸乃是此次守城当之无愧的首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