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九十六章

      考前两个时辰。
    贡院内随着第一声动静响起, 整个贡院的烛火便也依次跟着亮了起来,眨眼间,安静的后院就彻底热闹起来,明明亮堂如白昼, 却鲜少见人走动。
    贡院内外界限格外分明, 三道拱门全都用锁锁着, 除了每日送菜做饭的人, 寻常人根本不能靠近甚至出入。
    巡绰官乃是苏州卫指挥张钦,他爬起来后, 在专人护送下前去兵营点兵, 集结了一百人,十人一小队,贡院附近的三条大街分了六队, 一个时辰换一次班, 每一炷香就要到贡院门口点到, 剩下四队则是绕着秦淮河巡逻, 威慑着应天府小混混等不安分因素。
    随着士兵的出动, 在夜色的笼罩下的安静街道, 也跟着热闹起来,还未完全散去的夜市摊贩, 听到动静也来了精神,开始招呼着,每年都有看热闹的人早起, 短短一刻钟的时间,脚步声便此起彼伏。
    外院的人是这次科举的巡绰官和搜检官和供给官。
    巡绰官和搜检官大都是卫所武官, 巡绰官不仅要巡逻, 等封院后还要协同监临官和监试官一起管理号房, 严格看管学生有误私通作弊的行为。
    供给官是负责考官和考生膳食和柴炭等生活用品的,全都要操办料理,不能出错,惹起风波。
    这些都是帘外官,乡试考试期间一直在考场活动,也就是考生们一抬头就能看到的官员。
    内院最大的院子给了巡按御史王存忠充任的监临官负责,两侧则是京城来的主考官右春坊右谕德王鏊和司经局洗马杨杰,其他院子里还有提调、监试、同考、受卷、弥封、誊录、对读等执事官,这些也就是说是帘内官。
    监临官总督此次乡试,内外职权全由他负责,甚至还要开考前的戒誓。
    巡按御史王存忠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浙江仙居人,年近四十,精神抖擞,仆人刚敲门,就利索起床,随后就来到大堂坐着,端着一盏茶等着其余同僚。
    他来了多没多久,京城来的主考官王鏊和杨杰也跟着来了。
    三人见了面,相互行了个礼,王鏊坐在东面首座,他是成化十一年的一甲第三名,一直在翰林里升迁,是这里面最清贵的。
    巡按御史王存忠是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是三人中考上进士最晚的,且又是七品官,但巡抚是都察院的外差,巡按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位高权重,这次又是乡试监临官,自然坐在上首。
    杨杰是里面年纪最大的,成化十四年进士,如今是从五品,隶属于詹事府,属于东宫属官,也是清贵官职,只是在三人中属于最低,便坐在西位第一。
    三人叙旧了一番,其余执事官也相继来了。
    提调官为应天府右布政使和右参政,一人为内一人为外,管理阅卷和考场的各种杂务,包括卷子送到各个场所,全程监督,不容他人染指。
    监试官同样内外有别,由提刑按察司的按察使和按察副使担任,按察副使为外,管理考外事务,按察使为内监试官则是管理考风考纪。
    同考官是监临官昨日从各地知府知州知县和各地学官中征调的,主要是协助主考官看卷批改,又因为五经各有区别,所以每房都有一个同考官,也被称为房官。
    最后匆匆而来的弥封官是内外交接最为重要的职位,因为他负责考生试卷的糊名和编号,弥封官将原装卷子的封面折叠起来,把名字信息等全都封起来,并用《千字文》中的字编号,这就是‘红号’,再把誊录所誊写继续编号,这就是‘朱卷’。
    誊录和对读大都是各府同知通判等,为了防止考官认出考生笔迹儿徇私舞弊,试卷被收卷官交到誊录所后,由誊录官掌签、监督,再有书吏用朱笔抄写墨卷。
    对读官则是是为了避免誊抄失误,在把墨卷和朱卷一起交到对读所,由对读官一一核对检查。
    之后还有印卷、受卷等其他官员职责,一场乡试的考试官员一共有十四类,总数加起来四十三人。
    一行人好生寒暄了一番,最后外面有仆人端来香案,王鏊这才咳嗽一声,笑说道:“时间紧迫,昨日焚香告天,大家一起戒誓:‘若有孤负朝廷委任家私作弊者,身遭刑戮,子孙灭绝。’。”
    众人神色严肃,齐齐应下。
    “此次乡试我们需精白一心,恪共乃事,以仰副朝廷委任之盛意,得贤俊,以称圣心,其有恣情以挠法者、假公事以售私利者、视为恒事细故苟焉以塞责者,惟典法与鬼神在于是。”王鏊继续说道。
    这是开考第一天的训话,王鏊说完也不拿乔,出了八位同考官,便让其他人都退下去了。
    等其他人一走,贡院帘内便成了完全封闭状态。
    “五经的题目,诸位可有想法。”王鏊问道。
    八位同考官也不推脱,提笔就写下题目。
    第一场考试四书三道,五经四道,也就是每个人至少要写十道题目,四道四书,六道五经,然后让两位主考官从中挑选出来。
    两炷香之后五人便都写好了题目,王鏊和杨杰仔细看着,八十道题目密密麻麻写在纸上,他们不仅要快速挑选出合适的题目,还要在心里构建出范文,作为此次考试的参考答案,他们花了一炷香勾选出题目,最后递给王存忠过目。
    “诚之觉得如何?”王鏊问道。
    王存忠仔细看了看,随后点了点头:“就这样吧,那五经批改的名单就按照这样的名单吧。”
    本经为《易》的考生由同考戴鏞,徐拱宸评阅。
    本经为《书》的考生试卷由同考李仁、张祜评阅。
    本经为《诗》的考生试卷由同考陈睿、司马公负责评阅。
    本经为《春秋》、《礼记》的考生试卷皆由同考刘济望、唐选负责。1
    众人拱手应下,在仆役的带领下去了各自的考房,此后不会再和其他人说话。
    看到题目的考生大都心中一惊,不少人嘴里发苦,连着手都抖了抖。
    江芸芸看着三道四书题。
    按照他大大小小做了市面上的参考书,外加历年的乡试会试的题目,把这些题目归类于五大类。
    第一类为治国总论类,策文题在殿试占据必答题目,乡试和会试第三场的策问。
    第二类为封建伦理类,也就是仁义智性等方面,题目内容大都出在四书中,是第一天考试的重要知识点,少量涉及第二天的‘论’。
    第三类为经济理财类,设计到农业生产,水利建设,钱粮赋税等等经济类问题,是‘判’和‘策问’中的主要出题方向。
    第四类为军事武略类,也集中在判’和‘策问’。
    第五类为文化教育,也是四书题的主要出题方向,但同样涉及‘策问’。‘诏’、‘表’等考试类目中。2
    今日三道四书题就中规中矩从封建伦理和文化教育里的类别里出的。
    第一道题乃是“问: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也。”
    这道题所说的‘廉耻’是指廉操与知耻,出自《荀子修身》篇,但不是整句,而是截搭句。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所以江芸芸的破题就从国家层面入手——圣人以教化为朝廷先务,士人廉耻美节,则天下有风俗。
    江芸芸洋洋洒洒开篇,从《吴子》:“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到《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最后以士敬民重,无愧哉收尾。
    三道四书题只花了一个半时辰就打好了草稿,思绪流畅时,一字不改,下笔如有神。
    巡逻的士兵经过他时,总忍不住多看一眼。
    江芸芸实在太镇定了,相比较他隔壁抓耳挠腮,脸色苍白的人,她倒是写的眼睛亮晶晶的,脸色红润,下笔飞快,完全没有艰涩阻碍之色。
    ——他到底是不会乱写,还是真的都会写。
    只要经过的人都下意识这么想着。
    “济之这些题出的有些难了。”王存忠端着茶盏,笑说道。
    王鏊笑了笑:“南直隶学风浓于,多饱学之士,这三道就第一道难一些,取自荀子,虽说切得有点碎,但只要读得精细,定是能知道的,只要知道了,这道题便也不难了,而且难易有度,才能更好地挑选出人才。”
    “第二道和第三道都是论语题,虽说是老生常谈,但要写出惊人之语也是不容易,若是有人背下范文直接誊写,这不是更能选拔出真正的读书人。”杨杰也跟着说道。
    “今年考试人数足有两千三百人,五经中诗和书占了大头,春秋听说只有三百人,不知今年解元会出自哪一房。”王存忠看了眼帘子,笑说着。
    “出哪一房都不要紧,只要人才都吸纳进来了,自有他们的造化。”王鏊四两拨千斤说着,“诚之在应天府也有数年,可有听说那位大才,可不能落了下来。”
    王存忠睨了他一眼,淡淡一笑:“若真是大才,自然会跳到济之面前的。”
    自来主考官和监临官都是有些职责上的冲突,所以此刻也不过是相互试探几句,看看考生中是不是有非要不可的可塑之才。
    这是心照不宣的事情,只要那个大才不要太没用,总能如愿以偿。
    “听说这次吴县有一个叫陆伸和王献臣可是此次的大热人选。”杨杰笑说道,“若是同乡又是同僚,可是喜上加喜。”
    “我听说有个叫祝允明的考生五次参加乡试,我见过他和吴匏庵的《喜雨》诗,笔锋直率华美,潇洒多姿,很有宋人古雅之气。”王存忠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