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楼主!你忘了还有消失的月氏!】
【秦二:月氏不是匈奴灭掉的吗?我只是接手匈奴打下的地盘啊。】
【月氏后人:六。】
先斩后奏、训练时顺手、心腹大患、喜迎王师。
还有不知道怎么就没了的月氏。
张良心如死水。
他现在可太懂秦二了。
望之不似人君。
通过战争可以获取大量奴隶、巨额财富和广袤疆域, 在不会输的前提下,秦二怎么可能收手?
只不过他也想看看秦二还能编出什么借口。
刘邦也想知道答案,于是询问聪明人萧何和曹参。
可惜连张良都猜不到, 他俩自然也只能等天幕揭晓。
………
嬴政不理解。
攻打附近的国家还需要说服臣民?
秦二对内还是太软弱。
他想打百越就打了, 除非战机不允许, 否则谁能阻他?
既然有韩信这种百战不殆、政治上又无法威胁到帝王的武将, 换作他来决策, 这韩信就不用回咸阳,有多少国家灭多少国。
【咳,月氏和匈奴一般打包算,就不要岔开话题了。】
【首先要纠正一个误区:秦二并不是在打下西域之后才知道西域之西有国家。】
【因为刘邦在西域各国出使了一圈,必然会提前带回消息。】
不, 她从出生起就知道西域之西有国家。
嬴云曼暗自纠正这个错误。
未来她会选哪个借口来攻打西域之西?
她也不知道。
能想到的借口太多,一时间不知道未来的自己会选哪个。
【秦军征伐西域时,刘邦从西域继续往西, 然后往南, 最终到了一个神奇的国度。】
【这也不重要,这只是说明秦二的野心在攻打西域之前就已经展露出来。】
这很重要啊!
刘邦可太想知道所谓神奇的国度是什么地方。
从李信和韩信的封王不难看出,区区一个西域还不足以让他封王。
他的封王极有可能与这个神奇的国度有关!
【现在我们再来看秦二是如何跟臣子解释继续征伐。】
【以下纯属我编的台词, 不是史书记载啊, 不过意思是这个意思。】
【张良:给我一个攻打大宛的理由。】
【秦二:你听我狡辩……啊不是, 你听我解释。】
【哈哈哈哈我喜欢楼主这种演绎!比史书好看!】
【谢谢宝的喜欢!不过等我发完大家再发言,这段子我编好久了, 很快就发完!】
张良:“……”
他不喜欢。
质疑秦二的绝对不止他一人, 否则秦二怎么可能狡、解释。
嬴云曼也不喜欢。
怎么能说是狡辩?
单纯的狡辩怎么可能说得通谋圣张良。
既然能说通张良那就是有道理。
有道理那就是解释而不是狡辩。
【秦二:你看, 西域诸国存在了上千年,结果五年不到就被韩信灭了。】
【张良:这不是你干的好事吗?】
【秦二:你说会不会在遥远的某个地方有一个西国, 某天突然就出现在大秦境外,五年内就把大秦给灭了?】
【张良:陛下,你的被害妄想症已经如此严重了吗?】
【秦二:你就说这种可能性存不存在吧。】
【张良:不可能。】
【秦二:当初继位的如果是扶苏,大秦可能已经被匈奴灭了。】
【张良:……】
【秦二:我保证不了后世会不会再出一个扶苏,匈奴却已经证明了,你不管它,它是真能成长到毁灭华夏文明。】
再次成为反面案例的扶苏红了眼眶。
秦二的愚君论让他明白盲信儒学是件怎样愚蠢的事情。
他难过不是因为被秦二作为反面案例。
而是恐惧于他差点就让大秦、让华夏陷入绝境。
嬴云曼默默地移开视线。
唉。
她也不知道扶苏本人能看到她举例。
欺负老实的君子不是她的爱好。
………
张良再度沉思。
明知秦二只是在为发起战争而狡辩,但这些话他确实无法反驳。
没有谁能肯定未来不会再出一个扶苏。
也没人能否定不会再有一个匈奴。
但只是因为猜测,就要去毁灭数个国家,这种说法又何其荒谬?
【张良:难道你要为了没有根据的猜测就去灭国?】
【秦二:我就是根据。如果我是匈奴的王,你觉得大秦现在还在吗?】
所有有识之士在此刻脊背发汗。
他们或许会暗骂秦二无德,或许认为秦二部分行径严重伤害他们的利益。
但没人会否认:
如果秦二是匈奴的王,那将是匈奴以外所有国家的灾难!
就像有秦二的大秦,也是其他所有国家的灾难一样。
【张良:世间不会再有你这样的君王。】
【秦二:这话我就当你在夸我。但永远不要用善意去揣度别的国家,因为你承担不起对方的恶意。就像西域诸国以善意揣度我,然后五年就都亡国了。】
【张良:大宛灭国之后呢?你要一直征伐下去吗?】
【秦二:是。】
【张良:疆域越大,国家就越难治理。】
【秦二:是难,又不是不能。我相信你们,就如同你们相信我的眼光一样。】
【完。】
不要用善意去揣度别的国家,因为承担不起对方的恶意。
张良苦笑。
韩国怎么灭国的?
不就是喜欢用善意去揣度秦国和楚国吗?
秦二以古通今,恐怕就是从韩国的史书里看出了这一点,故而坚决要在大秦强盛之时覆灭其他国家。
“我相信你们,就如同你们相信我的眼光一样。”
有这样的一句话,又有哪个臣子会不为秦二效死?
………
每次看到煽情的东西,就忍不住尴尬。
但嬴云曼也没法否定那是她的原话。
她这人底线比较灵活,为了达成目的什么话都说得出来。
而刚好,这个时代的人就吃这一套。
尴尬之余嬴云曼又感到一丝怅然。
这个世界没人会理解,甚至连后人也无法理解,她那段话并不是在以己度人。
那是无法忘怀的屈辱历史。
矫情也只是一刹那。
她从三岁就开始准备造反,目的不就是让华夏人无法理解吗?
嬴云曼难得地对论坛生出期待:
告诉我,你们没有经历那样的屈辱。
【感觉秦二说得好有道理啊,是我我也被说服了。】
【所以我才会先强调秦二是在灭西域之前就想打大宛——她拿来狡辩的论据就是西域被她灭了,所以大秦要以西域为戒,要提防周边以及不相邻的所有国家。】
【先射箭再画靶子,神射手啊!】
【不过秦二说得确实也有道理,谁都保证不了后世不再出昏君,谁也保证不了别的国家不会出秦二。】
要拿西域的覆灭作为借口,所以先把西域灭了。
张良原本的感动灰飞烟灭。
他就不能信秦二的话!
虽是恼怒,张良也明白秦二的意思。
任何一个现在看尚且弱小的国家,都有可能成长为威胁华夏的敌国。
他已经被说服了。
………
墨家还没有。
张行还是认为战争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即便大秦从战争中获益,但获益的也只有君王。
那些战死的军卒才是承受代价的人。
【不过在不知道天地有多大的情况下,盲目对外作战其实是相当危险的事情吧?万一韩信带着三十万燎原军折在西方怎么办?】
【所以才会有刘邦的出使啊!出使团其实有好多个呢,各个方向都有,只是邦子哥的功劳最大名声最响。】
【使团就跟斥候一样,他们会确定前方的国家能不能打,不能打自然会撤。】
韩信注意到燎原军的数量。
正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他不认为指挥三十万大军就是他的极限。
但燎原军军制极为特殊,事实也证明三十万就足以横扫所有国家。
至于使团与斥候……
在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与敌人时,使团带回来的情报确实作用极大。
君上果然是明主。
………
“功劳最大、名声最响!”
刘邦摇头晃脑,极为享受后世人的评议。
沛县众人也是相当给面子,纷纷交口称赞。
【其实史书里还有后文,就是有人问秦二,如果地无穷大,终其一生也无法覆灭所有国家该怎么办?】
【秦二的回答是:《愚公移山》。】
【好帅!】
才为后世的“无知”欣喜没多久,嬴云曼就又被尬住了。
地球有多大她当然清楚了。
而且她也用不着打到非洲美洲澳洲,这三地方发展得太慢了。
把亚欧大陆打下来就行。
突然蹦出句《愚公移山》纯粹是在装。
但装的样子被后世人拿出来夸……
反正踩在她的尬点上。
………
道家喜出望外。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
秦二竟然也治道?
想必有秦二这句话,列子的思想必然会出现在《语文》上得以传播。
这是道家之幸。
【但天意在秦——韩信还真就把山移完了。】
【非美……】
【这些不重要,有威胁的已经全无了,到秦四就轻松统一全球。】
【真正的国家都被韩信灭完了,所以才有那句漫星党最喜欢刷的话。】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