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70章

      下船时, 群青望着眼前。
    起伏的山峦隐没在雾中,道边屋宇低矮稀疏,满眼绿意。提篮妇人身着绸衣来来往往, 神态姿容与长安百姓截然不同。
    确实不是长安, 而是江南。
    那杀鱼少年名叫杨鲤,群青不禁问:“你不会将货船上的事告诉他了吧?”
    杨鲤:“他问了,我便答了。不过这位大人说,是因为江南道是我老家才带娘子来玩的,我可以做向导。”
    他当真介绍起来:“娘子你看, 这便是我的家乡叙州!”
    觉察走在前面的陆华亭微微侧头, 群青就不再说话。
    他却偏停下来, 专程等她走到眼前, 侧头凝睇着她的脸:“娘子还逛得动吗,要接着走,还是休息片刻?”
    他这么一说,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群青身上。身为细作, 群青极不适应被这么多目光盯着, 只当他是故意的, 没有表情地回视:“长史公务在身, 做就是了, 不必管我。”
    此话一落,三名暗卫迅速以眼神相互交流, 神情惊异,方才她在船上半死不活,刚踏上地面, 竟连他们的来意都猜出来了。
    群青可不像杨鲤一般好哄。
    陆华亭敢从太子手中截人,回去要如何面对李玹?想来是有公事在身, 刚好退避江南道,顺便将她带过来。
    对她来说,只是将危险推后,有了喘息之机。但如何脱险,还需这几日筹谋。
    陆华亭佩服她在这种时候,还如此敏锐。文素避让到了一旁,让陆华亭走在群青身边。
    见群青一路沉默,陆华亭道:“娘子这样,某有些不适应。”
    群青垂眼:“手上缚着,我也不太适应。”
    “没办法,某提人犯一贯如此。”一辆马车经过,他隔袖抓住手镣,将群青轻轻拽到身边,“娘子身上有功夫,万一又带着哪个小郎中跑了,说走就走,叫某如何交代。”
    两人衣袖相触,他身上黄香草的气味瞬间笼罩了她,让群青有种熟悉而危险的感觉。忽然听到小郎中,她怫然将手挣出。
    陆华亭道:“生气了?”
    群青道:“生不生气,也不影响长史奚落。”
    陆华亭道:“某并无奚落之意,失礼了。”
    他接过狷素手上的纸风车,半晌无话,群青余光瞥见那风车在他手上旋转。
    他垂眼看风车,随口道:“叙州在前朝叫巫州,盖因境内有巫山。传说王母的小女儿瑶姬未嫁而死,葬在巫山之阳,成了巫山神女,云雾笼罩时,便是神女布法之时。”
    “江南之景,娘子从前可曾见过?”
    群青望着远处云雾中的山峦:“没见过。”
    陆华亭一笑:“娘子儿时都在做什么?”
    群青道:“儿时困于闺阁,囿于权术,不曾见过天地。”
    陆华亭不由侧头看向她,群青的神情却是出乎意料的平静,温润得像水洗过的瓷盏:“长史呢?”
    陆华亭笑道:“儿时疲于奔命,颠沛流离。”
    群青闻言,顿了顿:“那长史还挺惨的。”
    “不如娘子惨,苦心谋划,最后落在某的手里。”
    群青不说话了。
    她看到狷素随身带着银两,买了一根糖人、两个风车拿在手上,和杨鲤打打闹闹。
    他还想去打竹素,竹素满脸嫌弃,抬起手臂抵抗。
    群青自是毫无心情赏景。然而奇怪的是,就算是这样走着,她心中宁静,也胜过在坐在船上被芳歇欺骗。
    风将一行人的衣袂吹皱,她发觉自己衣领有些歪,抬起双手理正衣襟,抬睫对上陆华亭的眼睛:“这还没到最后呢。”
    风吹动陆华亭浓黑眼中的涟漪。
    文素道:“长史,青娘子没有丝衣。叙州那几家最红火的丝绸铺子都在景泰街上,不如买两套吧。”
    陆华亭从袖中取出钱袋抛给文素。
    叙州盛产丝绸,这条街上的丝绸铺子接连不断。群青没忘记他们是带着目的而来,没有推拒,跟着文素进了一间店铺。
    说是生意红火,里面却空无一人。
    文素一进去便挑拣起料子。群青的目光划过挂着的和摆放柜面上的丝绸料子,满眼艳丽,她实在忍不住在文素准备付钱时开口:“你买贵了。”
    说罢,群青径直走出铺子,文素赶紧追出来,小声道:“我也心说,那些丝怎么染的那般艳俗,原是不值那个价。幸得娘子懂行,不然要被骗了。”
    二人又进了隔壁家绸铺,这家亦是空无一人,铺子老板靠在藤椅上,见了客人也不招呼。群青抬指摸了摸绸缎,下下品,她走了出去。
    一连三家都是如此,群青只在第四家勉强挑选了一套衣裙。文素付过了钱,群青忽然叫住她:“我的银钱在包裹中,你拿来,去第一间铺子买一件衣裳。”
    出来之后,文素回禀:“说是景轩街盛产佳丝,绸铺人满为患,可属下看这丝绸品质不足,连长安成衣铺的边角料都及不上,确实与奏报不符。”
    陆华亭闻言道:“何不留证?”
    文素将那套染得艳俗的圆领袍放在陆华亭手里便跑,“青娘子给您买的。”
    陆华亭垂眼一瞧,眼神变了。
    留证偏是男装,大红色圆领袍。
    他抬眼,几近逼视地望向她。
    偏偏群青神情平淡:“我的衣裙已经买好,这件是长史的公务。就当是谢礼。”
    -
    王镶经过一日夜的奔波,策马返回东宫,想禀报李玹,却被寿喜拦住:“你来得不巧,殿下与燕王、赵王一起在紫宸殿面圣。”
    太子日理万机,面圣是最严肃的事。王镶只得垂首在殿门外等待,听见太子与燕王争执。
    李玹早已得到了奏报:“听闻三郎府上长史从东宫参军手上截了细作,直接逃到江南道去了,可有此事?”
    李焕对宸明帝道:“有没有细作确实不知,但长史去江南道是奉儿臣之命,儿臣给他下了急令,应该是不及回宫,所以……”
    宸明帝拿手撑着头,常年的头痛折磨得他面生疲色:“去江南道干什么?”
    李焕道:“儿臣近日整理秋商税,发现……江南道那边似乎有异。”
    他解释说:“苏杭,特别是叙州,是富饶之地、丝绸之乡,秋商税比之往年只减不增。儿臣调查以后发现,是景泰街上倒了大片的老绸铺子,在一两年内换成了新铺子。”
    赵王李盼道:“三郎打了那么多年仗,才着手理政,恐怕怎么看账都是王妃手把手教的吧?做生意不就是有起有落,一条街上新铺子取代了老的,又有什么奇怪?”
    李焕道:“这批新铺子都是一个叫宋问的人开的;这宋问也并非什么白丁,他的丈人是当朝兵部侍郎沈复,这也是很正常的吗?”
    李盼哑口,不禁看向李玹。李玹捏着玉笏的手紧了紧,因为这沈复恰好是孟相的人。
    李玹神色如常温润:“官员家眷从商的并非没有先例,光在此处推论也不能说明什么。三郎有怀疑,查清楚对忠臣也是好事。”
    宸明帝看了看太子,又转向李焕,露出欣慰之色:“没想到三郎上心起国事,竟是粗中有细,查吧。”
    三个人都从紫宸殿退出,确实走向两个方向,李焕快步离开。李玹问李盼:“江南道的宋问是怎么回事,你知道?”
    “皇兄都不知道,我哪能知道。”
    李玹道:“孟相做事,已经许久不知会本宫了。”
    “皇兄宽心,无论太傅做什么,都是为了皇兄的地位。”李盼道,“如今众臣归附,百姓拜服,你不觉得父皇那口气像是泄了吗?今日一见,父皇头发整个都白了,可真吓我一跳,韩妃也说父皇变得愈发暴躁。有些事情不得不早做打算,你看今日,父皇看三郎的眼神,又像是当年你失踪时……”
    “你有几条命,够你在这里胡言乱语。”李玹冷冷道。
    李盼道:“皇兄太过谨慎,太傅的谋算你还信不过?单靠一个陆华亭,掀不起风浪来的。”
    提到陆华亭,李玹便想起群青在他手上,心中说不出的烦躁。他打发走李盼,引着王镶回到寝殿。
    王镶一进门便跪下请罪。
    “你没仔细看吧,陆华亭手上拿的燕王的手谕,到底是让他抓人,还是令他去江南道协查丝绸铺子的事。”李玹道。
    王镶反应过来,汗如雨下。
    李玹将他扶起:“你是武官,又刚刚领职不久。虚张声势那一套,你玩不过陆七郎。”
    王镶不肯起:“他虚张声势,回来自有他的苦头吃。可问题是,他干嘛非得冒着风险将一个细作带走呢?听闻此女从前得殿下器重,臣怕她落在陆华亭手中,严刑逼供,吐露了殿下的秘密……”
    李玹攥紧他的手臂,攥得王镶生疼:“本宫写在奏折上的没什么秘密,三郎知道也不能怎样。若她真的连本宫也出卖,那也只能是废棋了。”
    “只是一个婢女,何必废那么大心力?殿下不如现在就下个杀令,干脆……”
    李玹变得烦躁:“听不懂话吗?这些年本宫看人从未走眼过。我要她活着,弄清楚她到底是不是细作,若真的是,本宫当然不会让她好过。”
    “他不就是要手谕,本宫现在给你手谕。”李玹说着,现写笔诏,“陆华亭不能留在叙州。你带人去传诏,七日之内他若不能带着群青回来,本宫治他大不敬之罪。”
    有这般将功补过的机会,王镶领命疾去。
    李玹坐在椅上,松了口气,香炉内迷迭香飘来,他的头疼缓解了,这空荡的寝殿,却令他心情更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