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33章

      回到家中后, 虽还是夜半时分,但他睡意全无,用手帕蘸着从井里才汲出来的凉水洗了把脸, 之后没有回房就寝,而是泡壶茶去书房坐着。
    夜阑万籁俱寂, 头脑格外清明,沈持又将冯遂的那封密信逐字看过一遍——对于心中提到的陈世仪, 他不认得也没听说过此人,不知是什么来头, 白日要着人去打听打听。
    这是一桩事。
    另一事便是近在咫尺的殿试了, 在沈持的书案上摆着近二十多年来的殿试题集, 这些题目,他当年备考的时候都看过, 至今记忆犹新。只不过以前是以考生的角度琢磨这些题目, 而如今则是以考官、阅卷官的身份——当朝的殿试名义上是皇帝主持,但实则是左右两位丞相与六部、翰林院、国子监等官吏一道拟题, 呈送上去后皇帝选一道出来, 考完后他们又要阅卷, 判出前十名的卷子,再送到御案上,由皇帝来拟定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他随手翻了翻题集,揣摩到什么, 又站起身来走到书架前, 抽出本《礼记》, 从中寻章摘句,拟了两道殿试考题提笔写在宣纸上。收笔时,窗外的天边开始放亮, 五更天了。
    尽管是在自己家中的书房里,沈持依旧十分谨慎,为避免出意外泄题,写完题目之后,他又将那张宣纸放在痰盂里,倒上喝剩下的茶水,不让除他之外的第二个人看见丁点儿。
    做完这一切,又快到每日的上朝时分了。看来今晚不用睡了,他有些乏,只得又打来凉水洗脸,冰凉的井水拍在肌肤上,瞬间驱赶走躯体的怠惰,他觉得自己又很行了。
    “相爷,”赵蟾桂听见动静从长凳上醒来——昨晚他陪着沈持在书房窝了一夜,去把他的官袍熨好拿过来,瞧着他家相爷眼下淡淡的乌青说道:“还早,你眯会儿吗?”
    看样子沈持一夜都没抽空打个盹。
    “不了,”沈持说道:“我不困。”甚至也觉不出有多疲累。
    赵蟾桂不再说什么,利索地去备马车。
    沈持正要出门时,他妹夫舒兰庆来了,见了他小声说道:“阿池,你上次让我把与周家结亲的列出来,你看看。”
    他从袖子里拿出一张单子来,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这些年舒家跟周家的人情往来随的礼单,每回不是娶亲就是嫁女,竟多大二十多门亲事,绝大多数是京城世家,连皇帝的外祖慈乐侯柳家、右丞相曹慈家、刑部尚书刘渠家都赫然在列……
    真是嫁娶无白丁,囊括京中大半的权贵之家。
    沈持直呼好家伙,果真树大根深,轻易招惹不得。他要这张单子的目的,就是想知晓周家与京城世家之间盘跟踪错的姻亲关系,往后遇事时多权衡几番。
    “多谢,”他又说道:“另外恭贺你高中杏榜。”
    舒兰庆在今年的会试中考中的贡士,不过位列兴榜之末尾,所幸殿试只排名不刷人,他能博个同进士出身,获取到入仕做官的资格。
    沈持为他高兴,确切地说是为他妹子沈月高兴。
    舒兰庆文雅一笑:“考了多年总算中了。”他日得个一官半职,也算能安身立命了。
    看看天色,他道:“阿池赶紧上朝去吧,我也回去再看看书,准备殿试。”舒兰庆搓搓手,想起殿试,心中不自主地微微紧张。
    沈持把那张礼单揣进袖子里:“嗯。”他同舒兰庆一道走出竹节胡同才各忙各的去。
    清晨春雨纤纤。
    沈持到了皇宫东华门外时恰好遇到了光禄寺卿周六河,冤家路窄,二人对视一眼彼此打了个招呼:“沈相爷早啊。”
    “周大人早。”
    彼时,周六河已得知他在杭州府的事情搞砸了,本来心中就憋着一股烦躁,此刻看见沈持更火大,但还不得不压着,脸上礼节性的假笑那叫一个比哭还难看,心中不住地骂户部这伙人奸猾,难对付,要是都像董寻那般死了就好了……
    沈持玩味地看了一眼他的神情,稳步向上早朝的太和殿走去。
    大约官场上的人都格外敏感,他们似乎嗅到了山雨欲来之前的气息,都收敛的言行,是以今日的朝会风平浪静,纵然六部的大员也只有寻常的事情上奏,礼部说了会儿殿试,户部提了几句春耕,工部念叨了片刻今年要修的河道……御史大夫管聃厚道的像被夺舍了一般,从头到尾没说话,难得清闲一回,皇帝愉快地退朝了,临走还带着疑惑瞟了沈持一眼,好似在问:你下蛊了?怎么朕的臣子一个个都哑巴了似的,还怪不习惯的。
    沈持:“……”真不关他的事,他什么都还没干呢。
    这日黄昏时分回到家中,他想起早上舒兰庆给的单子,从袖中抽出来展开细细看着。
    史玉皎瞟一眼他手里的单子:“这是……”好像是个随礼的单子。
    他看这个做什么?
    沈持:“这是舒家这些年人情往来的礼单,这里面的每一笔啊都跟周家有关系,要么是嫁女要么是娶亲。”
    史玉皎眼睛一亮:“看不惯周家了?”
    周家的哪个人没眼色惹到沈相爷了,她带人去打他闷棍。
    沈持:“杭州常平仓是周家动的手脚。”虽然户部抢先一步,有惊无险,但回想起来难免后怕。
    史玉皎:“这招高啊,不像周家能想出来的。”周家么,无非就是靠个女儿当上淑妃才发家的,没这能耐。她拉过他的手心,在里面划了个“曹”字,能有这般城府的,朝中大抵只有右丞相曹慈了:“该不会是他吧?”
    沈持微叹了口气:“我也不知道。”
    “阿池,”史玉皎说道:“他宦海沉浮数十年,稳稳钉在相位上,手腕了得,你要千万小心此人。”在她的认知里,右相曹慈可不是什么谦谦君子。
    “嗯,”沈持说道:“我会的。”他同她一块儿看这份礼单,将与周家有联姻的京城世家大抵过了一遍,暂且心里头有个数。
    看完,他将单子重新收好放回袖中,抛开公事,转而问史玉皎:“这两日有没有不适,累不累?”算着她已有差不多三个多月的身孕了,他莫名有点儿紧张。
    “一点儿都没有,”她摇摇头:“对了,今儿遇到德妃娘娘了,她还夸我身手矫健轻如燕呢。”
    “不过,我好饿啊。”
    沈持看她气色红润才稍稍放心,噗嗤笑了:“你坐着,我去灶房给你拿些吃的来。”快到饭点儿了,沈家的灶房里卤好了一大锅猪肘子肉,是赵蟾桂的媳妇儿李氏做的,他一进去就闻到了勾人的香味:“李嫂子,给我捞一块儿来。”
    史玉皎爱吃肉,过了头两个月的孕吐后,他便让李氏每天卤些肉放在灶台上,她想吃的时候随时能端出来。
    李氏洗洗手拿起勺子给他盛出一大块切片装盘:“相爷,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沈持瞧了她一眼:“有什么话直说就是。”
    李氏犹豫再三说道:“这个月家里见天卤一大锅肉给夫人吃……虽说相爷有银子不怕吃,只是这样吃下去胎儿大了不好生……”
    尤其是头胎,孩子重了临盆的时候娘要遭大罪。
    她说得没错,胎儿不能长得太胖了,要不然生产那一关难过,这一点儿沈持还是知道的,但他总不能让史玉皎饿着:“……兴许她习武的吃下去都耗用掉了,要不……后面少做一些……”
    “可是往后面身子重了也要歇着的不能舞刀弄枪了,”李氏说道:“照咱们老家那边的保养法子,多喝汤才是正经。”
    沈持:“……”自家媳妇儿是不喝汤的,只爱吃肉,怎么办。他看着满满的一盘子肉犯愁起来。
    忽然灵机一动,他拿了两双筷子回物,干脆,他陪着她吃算了,一人一半,这样她吃的不就少了。
    ……
    这是后话,世人听说沈相爷一生中曾有过两次发福,据市井之间流传的说法,一次是史将军怀胎十月的时候,另一次也是。还说后来皇帝都看不下去了,赐了他一副宫中轻身的秘方,沈持这才瘦下去。
    ……
    这些年,孟度这个大理寺丞不是白当的,因日日直接跟差役们打交道,他笼络了不少可靠的心腹,当他要用人时,那些人说道:“孟大人放心,这件事交给咱们,保证不会让他少一根毫毛地押到大理寺。”
    孟度取出百两银子给他们当盘缠:“那就多谢了。”那些人往日里受他恩惠颇多,推辞不肯受,他说道:“万一路上遇到麻烦,有钱能使鬼推磨,拿着吧。”差役们听他这么说才收下。
    由于大理寺办事的人有钱打通关节,动作又快又嘴巴严,一点儿风声都没走漏,五日后的一天夜里,顺顺当当地把陈世仪带进了大理寺。
    孟度提前蹲守在牢狱之中,等陈世仪一到就开始审问,先把口供拿到了手里。陈世仪画押后,他命将这人关押起来,看牢,不准任何人探望。
    只等冯遂回京后细细商议了再说。
    但周家还是得到了风声,他们自然是不肯坐以待毙的,周六河更是不安,连夜又去曹家拜访曹慈。这一次他虽进了曹家的大门却没有见到曹右相,那人找个由头不再见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