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9章

      “也未必呢, ”有人嘲笑完之后又想积些德:“你去王大儒府前蹲着,万一他府上有些小活计,比如打水啊, 传个话跑个腿什么的,秀才举人看不上的, 你去顶上也不是不行……”
    沈持:“……”不过,他也是这么打算的, 既然举人秀才太多了不稀罕,那么他可以去打杂。
    他放得下身段。
    沈持在书摊上看了苏州府的地图, 一眼就印在脑海中, 然后随着举人秀才们去同里。
    “这位兄弟已经考中秀才了吗?”同行的人看着沈持, 不大确定地问。
    沈持:“没有没有,我不认字的, 家里穷, 读不起书,我是想认字, 又出不起束脩银子, 想看看能不能去王大儒的府上谋个差事, 混口饭吃。”
    众举人老爷秀才们大笑起来:“新鲜,还是头一遭听人说要去王大儒府上混饭吃的。”这一看不是竞争关系,对他分外热切:“要是咱们得知王大儒府上缺家仆,一定告诉你。”还有人见他少年清俊, 说话稳当:“要不, 你当我的书童怎样?”
    这孩子好好培养一番会很管用。
    好几个人来了兴致, 话语开始隐隐透出有文化的嘲笑之色,却又有正直的人站出来:“过分了啊。”
    可见读书改变得了命运,却改变不了品性。
    沈持当耳旁风。到同里的路很近, 不到半天的功夫,他们就上岸了,真如画中一般。“那片海棠林后头,就是退思园了。”当地人告诉他们。
    他们一行人立刻噤声,一个个君子端方地往海棠林后头走去。到了王渊的地界,一个个都人模狗样的,就连刚才和沈持说轻佻话的人都狠狠那捏住了书生气质。
    沈持:“……”难道你们都学过川剧的变脸吗。
    苏州这几日下雨,很是阴冷,连沈持这样年少血热的都被冻得缩起了肩膀。到了退思园近前,被绵延两三里地排队等候的人围着,有人站了三天都挤不进去。
    “沈秀才,”赵蟾桂说道:“不如我拿着推荐信先去退思园替你试试,真进不去的话,咱们再想别的办法。”
    他不信来的时候船上的士子说的推荐信没用的鬼话。
    沈持寻思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他才要将推荐信给赵蟾桂,却见一锦衣玉袍的青年士子从退思园出来,气哼哼地撕烂了推荐信悻悻离去。
    沈持微微苦笑:“算了赵大哥,我再看看别的路子吧。”
    下着雨,很多人脸上出现沮丧的神色,有些人离开,可是蜂拥而来的人越来越多,眼看着整个同里都要前来拜师求学的士子们给包场了。
    赵蟾桂为他发愁:“要不咱们回禄县吧?”他给沈持算了算,秀才每个月有二两银子领,够吃够喝还有地位,何必来这里受这个冷落。
    沈持没有和他多掰扯:“赵大哥,你出来的时间也不短了,逛两日快回家去吧,免得你爹担心。”
    催着赵蟾桂回去。
    “我等你进到退思园再走,”赵蟾桂是个实心孩子:“不然你要回禄县,咱俩还能一块儿回。”
    沈持看着湿冷的雨,不让他在这里淋着:“苏州繁华,赵大哥你去逛逛吧。”
    赵蟾桂应了声:“我晚些时候再回来找你。”
    ……
    晌午时分。
    “让一让,”一个货郎挑着担子往里面走:“这是王大儒要吃的鲜肉小馄饨,耽搁时间长了可就没那么美味了。”
    众人让开一条路,让货郎进到王大儒府中。
    沈持觑眼看他顺畅地进入王宅又出来,欢快地走了。他跟上去:“货郎哥,我也想来一碗热腾腾的鲜肉馄饨。”
    货郎:“这里给你包不了,你跟我到前头店里面去,新鲜的从锅里捞出来吃。”
    “我姓李。”他说道。
    沈持跟着他走。
    有人说道:“你不是来给王大儒当仆人的吗?”幸好王宅的管家没挑中他,不然啊这回去不得当祖宗。
    他们一个个举人秀才的还不舍得说吃就吃一碗小馄饨呢。
    沈持跟着他走,货郎说的小店就是水里停着的一条乌篷船,很旧了,家传的或者是人家二手卖给他的,一上去,颤颤巍巍地晃动起来。
    沈持弯腰走进去,货郎跟他说道:“我在船上捞鱼,捞完直接包馄饨,鲜美的很。”
    边说着他边熟练地给沈持包了一碗馄饨,煮水下锅,香味就出来了,真的很鲜。沈持舒展开身体喝着热汤:“李哥你每天都给王大儒送馄饨啊?”
    货郎去捞了两条鱼来杀:“也不是每顿都吃馄饨,王家有时候也叫别的菜,一个月轮到叫我去送两三回。”
    沈持:“……”王大儒还挺挑嘴的。
    “不过呀,最近来找王大儒的人多,我的生意也跟着好起来,”货郎说道:“总有大方的举人秀才的来买我的馄饨的。”
    毕竟这一口是王渊所好的,他们也想尝尝。
    “李哥,”沈持看着他挺忙的,且船上只有他一个人:“你需要打下手的人吗?”
    货郎看了看他,摇头:“哎呀,我需要帮工的,可你……看起来不像会干活的样子啊。”
    沈持:“李哥,我会干活的。不信,你接下来要烧什么菜,我大概都可以的。”
    货郎半信半疑:“你会杀鱼吗?”
    沈持从他的鱼篓里抓起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拿刀来。”
    他在河里涮了涮刀,看似随手在鱼身上抹了两下,那鱼连内脏带鳞片已被收拾得干干净净。
    货郎:“……这……”这杀鱼的技术比他娴熟多了。
    沈持:“李哥哥,我只是跟以前的主家学过杀鱼的技巧罢了。”
    货郎这才回魂。
    沈持:“我说我会打杂,李哥这下信了吗?”
    货郎小鸡啄米般点头:“信了,我信了。”
    “我从前是个家仆,”在外面身份都是自己给的:“大老爷辞官归乡遣散了咱们,流落到苏州府来想混口饭吃,本来想去王大儒府中碰碰运气的,可是,人太多了,我想我也挤不进去……”
    货郎听他一番剖白甚是实在:“我正好缺个能干的,如今生意好了,你给我帮工吧,生意做起来,我不会亏待你的。”
    沈持:“王大儒除了吃馄饨,还喜欢吃什么菜啊?”
    不能仅限于卖馄饨,得拓展业务。
    “他呀,不爱个河鲜什么的,”货郎头疼地说道:“他在京城久了爱吃肥肠。”当地人比较擅长河鲜,卖肥肠的不多,所以都是王渊的书童去买肥肠,回去自己做,至于做的什么菜,他们都不得而知了。
    沈持的眼睛一亮:肥肠,肥肠好吃啊。
    他对货郎说道:“你下次给王宅送馄饨是什么时候?”货郎:“八日后。”沈持激动地搓手:“小二哥,肥肠挺好的,别说王大儒了,我也很爱吃的,你吃过吗?”
    这时候,有举人来买馄饨,货郎忙着招待去了,交代沈持:“把莲藕洗干净切了。”
    沈持应下,老实干活去。
    这一忙就忙了大半天,沈持收拾了七八条鱼,五六个莲藕,他看了看货郎的馄饨馅,剁得差不多,等货郎进后厨一看,惊喜地说道:“你果然会干活。”
    沈持:“要是能再添一些肥肉进去,味道会更鲜美。”只有鱼和莲藕,馅料的口感不够丰富,也不够过瘾。
    货郎:“才夸你一句就开始来教我了。”
    沈持:“我掏钱去买肥肉来,做一顿给你吃怎样?”货郎心道:他花钱让我吃,这可是难得的便宜事情,哪有不应下的。
    次日沈持起了个大早,到早市上买了肉,买了肥肠回来。从禄县来时,沈山拿出摩挲多日的一锭银元,换成银票让老刘氏给他缝在里衣里,孟度又送了二十两来,是以他手头暂时不紧。
    他先按照自己的配方包了两碗馄饨,等货郎起来已经煮好了:“你尝尝我的馅料。”货郎不屑地笑道:“一天的功夫你就偷师到手了?”
    沈持:“嘿嘿都是原主家教的。”
    货郎心道:这不是捡了个大宝,难怪大年初一求了个上上签,没想到到了年尾,应在这个捡来的人身上。
    心中喜不自胜。
    他先去尝了口汤,入口的感觉比他自己调的更清,更甜,更鲜,让他吃了一小惊,他迫不及待地咬一口肉馅,在味蕾卷进去的时候,他享受地眯起眼眸:“好吃,好吃。”
    一口气吃完,意犹未尽地看着粗瓷碗:他卖了小二十年馄饨,竟做不出这般滋味来。
    但他不能再夸了,回味之后点评道:“头一次尝别人的手艺,换换口味竟这么好,怪不得王大儒不会可着一家店吃呢。”
    沈持还是憨笑,并不反驳:“货郎哥,我今儿买了肥肠和豆腐回来,等下做个肥肠炖豆腐,是我们秦州府的当地菜,感谢李哥收留之恩。”
    吃了馄饨,货郎已经很期待沈持的手艺了,还是不忘记心疼烧饭浪费柴火:“你省着点火用啊。”
    沈持:“我已经买了些木炭回来。”他受不了江南冬日的湿冷。
    货郎又大跌眼睛。敢情在大户人家里当过差的,花钱不眨眼啊。他可占大便宜了。
    沈持从乌篷船跳下来,找了口井开始打水清洗肥肠,味道把货郎呛道了:“这会好吃吗?”
    他远远地躲开。
    沈持:“李哥快去做生意吧,等晚上回来就知道好不好吃了。”货郎又眯着眼睛摇着头走了。
    在炖制肥肠炖豆腐的过程中,烹饪的每一个步骤都有其独特的技巧。首先,通过炒制大肠、葱姜蒜、八角、干辣椒,将食材的香味激发出来,为后续的烹饪奠定基础。接着,通过巧妙的调配料汁,使得整个菜品更具层次感,口感更为丰富。最后,在加入清水、豆腐、鹌鹑蛋的过程中,火候的掌握至关重要,既要确保豆腐入味,又要使得肥肠变得鲜嫩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