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38章 量子时代!天才游戏!荣归故里!卡

      第538章 量子时代!天才游戏!荣归故里!卡文迪许之荣耀!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就进入1924年。
    过去的1923年内,物理学领域发生了太多太多的大事。
    尤其是量子物理领域,更是犹如天翻地覆,沧海桑田。
    从旧量子论到量子力学,一场物理学的变革激烈而至。
    绝世天才横空出世,高龄学者大器晚成。
    量子力学论道大会,布鲁斯教授只手挽天倾!
    矩阵力学、物质波、波动力学、概率波
    这一件件事情,一个个名词,代表了人类智慧的最巅峰!
    令人眼缭乱的同时,又让人热血沸腾。
    无数学者捶胸顿足,他们绞尽脑汁也想象不出,什么样的大脑才能构造出这些理论。
    有人不甘地感慨道:
    “量子力学是一场只允许天才参加的游戏!”
    然而,到了年尾,戴维森和小汤姆逊的事迹惊爆眼球,激励了无数人。
    他们二人,几乎同时用实验证实了电子波动性!
    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成果。
    要知道,卢瑟福、居里夫人、密立根、劳厄等实验物理大佬,都有在尝试证明电子波动性。
    如今,却被两个在物理学界名不见经传的人完成了。
    戴维森不用说了,出名之前,只是一个普通的研究员而已。
    若不是被聘请到阿尔法实验室,恐怕只能泯然众人了。
    小汤姆逊虽然是汤姆逊的儿子,但他的知名度比起父亲就差了太远。
    可是,就是这么普通的两个物理学者,却做出了很多大佬都搞不定的实验。
    这简直为所有在奋斗的普通学者熬了一碗大鸡汤。
    尤其是戴维森的经历,更是传奇。
    他竟然都不知道自己证明了物质波理论。
    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很多人知道他的事迹后,连忙去垃圾桶里找自己的手稿。
    “说不定我也错过了什么伟大的发现。”
    总之,物理学界因为量子力学而彻底疯狂起来。
    真实历史上,在1925年-1927年之间,也就是量子力学的黄金两年半时间内。
    物理学界内一共发表了超过200篇关于量子力学的文章。
    这些论文可不像后世那种为了水刊而写的论文。
    而是对量子力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由此可见,量子力学对于物理学的重要性。
    种种原因,今年的第四届布鲁斯会议,就更加令人期待了。
    ——
    伦敦,量子研究所。
    新年刚过,所内又恢复了往日的忙碌。
    办公室内,李奇维和薛定谔相对而坐。
    二人恰好讨论到最近的物质波验证实验。
    薛定谔笑着说道:
    “真是没有想到,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就被验证成功。”
    “量子力学的发展实在太快了。”
    戴维森和小汤姆逊的成功,意味着薛定谔的失败。
    他之前坚持的纯波动说不攻自破。
    这世界所有的物质,都是具有波粒二象性,而不是纯粹由波动组成。
    不过,薛定谔倒是没有太过失落。
    反正他的波动方程是毫无问题的,只不过理解出了问题。
    李奇维感慨道:
    “接下来,量子力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要解释世界的本质。”
    “尤其是波粒二象性,是重点。”
    接着,他又语重心长地嘱咐道:
    “薛定谔,希望你在新的地方新的岗位上,继续保持对物理学对量子力学的热爱。”
    薛定谔闻言,深受感动。
    算算时间,他在量子研究所正好待了四年。
    对他而言,这四年是一段极其宝贵的经历和财富,对于他的科研生涯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布鲁斯教授更是倾囊相授,令人尊敬。
    他郑重地说道:
    “教授,您放心。”
    “不论我在哪里,都会永远记住您的教诲!”
    今天,他是专门来请辞的。
    在普朗克和爱因斯坦的邀请下,薛定谔被聘请为柏林大学物理系的代理主任。
    对于波动力学的创始人薛定谔而言,代理只是个过渡和流程,很快就能转正。
    原来的系主任是爱因斯坦,但是他实在不擅长管理,也不喜欢给学生上课。
    再加上他还身兼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一职,精力不够。
    于是,他就看中了薛定谔,希望对方能为他分担压力。
    量子力学论道大会上,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对薛定谔可谓非常满意。
    再加上对方是奥地利人,一切顺理成章。
    薛定谔本人也非常满意这个职位,不假思索就答应了。
    这样一来,他甚至连布鲁斯教授的推荐信都省了。
    李奇维又笑道:
    “柏林大学非常适合你。”
    “我也为你获得这样的职位感到高兴。”
    “希望你以后能多教出一些和你一样的学生。”
    “爱因斯坦他只知道埋头做研究,尽耽误人家。”
    薛定谔挠挠头尴尬一笑。
    二人又闲聊了一会后,薛定谔站起来,深深一鞠躬,最后真诚地说道:
    “布鲁斯教授,感谢您的栽培!”
    李奇维笑着点点头,目送他离开量子研究所,心中还有一丝不舍。
    随即,他又低声吐槽道:
    “泡利和海森堡,这两个小崽子什么时候才能走。”
    “烦的我不行。”
    ——
    1924年2月15日。
    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
    今天是实验室建成50周年纪念日。
    学校内彩旗飘扬,热闹非凡。
    虽然李奇维和卢瑟福只是想办一场低调的内部庆祝,并不想太过招摇隆重。
    但是剑桥大学显然很看重卡文迪许,因此非常支持本次活动。
    不仅在整个校园内宣传,而且还承担了所有来访人员的一切费用。
    开玩笑,剑桥大学的诺奖来源,大部分都是出自卡文迪许。
    学校领导层当然非常上心。
    没有诺奖级成果,都不好意思到外面忽悠那些有钱人捐款。
    虽然麦克斯韦是在1871年创立了卡文迪许实验室。
    但那时候只有个名义,一直要等到1874年,实验室才真正建成并投入使用。
    所以,纪念日也就以1874年为标准,距离今年正好是50周年。
    实验室虽然是麦克斯韦创立的,但名字却以卡文迪许命名。
    这肯定是为了纪念那个号称“称量出地球重量的男人”,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剑桥大学校友卡文迪许。
    而不是因为,卡文迪许的亲属,时任剑桥大学校长德文郡公爵,个人捐款8450英镑,用于实验室的筹建。
    建成之后,麦克斯韦成为了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第一任主任。
    在他之后,第二任主任是瑞利男爵斯特拉特。
    后来,瑞利男爵又选择年仅28岁的汤姆逊作为第三任主任。
    接着,就是1919年,卢瑟福从汤姆逊手中接过大旗,成为第四任主任,一直到今天。
    历经四代人的努力,卡文迪许从当初的简陋实验室,发展成如今物理学界最顶级的实验室。
    从这里走出的人,大部分都成为了物理学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而李奇维和卢瑟福二人,更是其中的翘楚,引领众人。
    上午9点,当李奇维抵达的时候,实验室内早已人头攒动,一片欢声笑语。
    威尔逊像门神一样,站在门口,迎接前来的宾客。
    当他看到李奇维的时候,两眼放光,立刻大笑道:
    “哎呀,布鲁斯,你终于来了。”
    “就差你和汤姆逊教授了!”
    说罢,他还向后面的泡利、海森堡、伊蕾娜三人点点头。
    显然,他们三人是跟随布鲁斯教授一同前来庆祝的。
    李奇维和威尔逊来了一个重重的拥抱。
    他笑着说道:
    “听声音来的人还真不少。”
    “相比二十年前,实验室变化太大了。”
    威尔逊闻言,感慨道:
    “是啊。”
    “发展的太快了。”
    忽然,他又兴奋地说道:
    “对了,布鲁斯,你让我放大的云室照片,我完成了。”
    “和你预测的一样,放大后看,电子的运动轨迹确实是间断的,而不是连续的。”
    “嘿嘿,没有我的云室,你们的量子力学恐怕也不会发展的这么顺利。”
    李奇维对着众人取笑道:
    “还是我们威尔逊教授牛逼!”
    引起一片笑声。
    这时,卢瑟福闻声,走了出来。
    他笑着说道:
    “你们两个别斗嘴了,赶快进来吧,马上就要开始了。”
    于是,众人鱼贯而入。
    李奇维的到来,让现场再次响起欢呼。
    在今天这种场合,他本来是想保持低调的。
    因为今天属于整个卡文迪许实验室。
    李奇维无论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他始终都是实验室的一份子。
    这里,是他梦开始的地方。
    但是,架不住他的名气实在太大了。
    想低调也不可能。
    尤其是那些新加入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师生们,更是无比兴奋。
    他们亲眼见到了传说中的布鲁斯教授!
    “果然帅的掉渣!”
    李奇维与前来的众人一一握手致意。
    本次50周年纪念活动,参与人员众多。
    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目前就在卡文迪许实验室学习和工作。
    比如卢瑟福、查德威克、以及其他师生们。
    二是曾在卡文迪许实验室学习或工作,现已离开。
    比如李奇维、汤姆逊、威尔逊、福勒、理查森、巴克拉、阿斯顿、小布拉格、小汤姆逊等。
    三是凭借导师名义受邀而来或者跟随导师前来。
    比如海森堡、泡利、伊蕾娜、狄拉克、戴维森等。
    他们当中绝大部分人已经或将来都是诺奖得主。
    这些人通过卡文迪许,共同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深刻影响物理学界。
    这时,小汤姆逊趁机走上前,发自内心地说道:
    “布鲁斯师兄,感谢您的回信。”
    “不然我也不可能证明物质波。”
    哗!
    众人闻言皆是一惊!
    这又是什么秘密?
    接着,小汤姆逊就简单地说了下前因后果,顿时引起一阵惊呼。
    尤其是那些硕博士们,羡慕不已。
    “老天啊!”
    “乔治教授也太幸运了吧!”
    “我要是也能给布鲁斯教授写信该多好。”
    有人立刻打击道:
    “得了吧!”
    “就你那些破实验,有什么值得讨论的。”
    “人家乔治教授是失败了无数次,才能从布鲁斯教授那里得到灵感。”
    “没有足够的努力和智商,方法摆在你面前你都不会用。”
    众人哈哈大笑。
    年轻人果然充满活力。
    戴维森在人群之中,听完小汤姆逊的事迹后,再次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他虽然没能得到布鲁斯教授的指点,但却遇到了吴有训。
    圈子里人都知道,吴有训是布鲁斯教授极为器重之人。
    而且获得诺奖几乎是板上钉钉。
    他如今在阿尔法实验室工作,就相当于抱上了布鲁斯教授的大粗腿。
    未来可期!
    就在众人相互交流,欢声笑语时。
    汤姆逊教授终于到来。
    李奇维和卢瑟福连忙上前迎接,气氛也达到了最高潮。
    汤姆逊看着眼前的众人,不由得内心触动,眼角微红。
    今年已经68岁高龄的他,头发雪白,但身体依然还很健朗。
    他褶皱的脸上一直带着幸福的微笑,与众人不停地打着招呼。
    嘴里念叨着:“好好好!”
    当初那个霸气无双的汤姆逊教授,现在也已经老了。
    很快,庆祝仪式正式开始。
    在众人的簇拥之下,汤姆逊上台讲话。
    “前段时间,有些老朋友们取笑我。”
    “他们说:汤姆逊,你研究了大半辈子,证明电子是粒子,结果你儿子又证明了电子是波动。”
    “你这不是瞎忙吗?”
    台下众人哈哈大笑。
    小汤姆逊挺起胸膛,这一刻,他终于摆脱了父亲的羽翼。
    “我笑着对他们说:这就是卡文迪许的精神。”
    “哪怕是父子之间,也不存在绝对的权威。”
    “每个人的思想和灵魂都是独立的。”
    “如果因为权威而止步不前,那大家都不要研究了。”
    “让布鲁斯一个人研究物理就行,我们在旁边看着。”
    众人又是捧腹大笑。
    李奇维尴尬地摸了摸鼻子,内心思考一番:也不是不行哦。
    “50年前,麦克斯韦教授提出【实验与逻辑并重,自由与使命同行】。”
    “50年后,这种精神之火化为我们手中的火炬,代代传承。”
    “这里的每一块墙壁,都不是冰冷的石块,而是科学的丰碑。”
    “然而,我还是要说,卡文迪许之荣耀,不在过去,而在未来!”
    “在座的各位,就是未来!”
    “谢谢大家。”
    轰!
    房间内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