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93章 多普勒效应!谱线红移!宇宙膨胀之

      第493章 多普勒效应!谱线红移!宇宙膨胀之震撼!
    当哈勃宣布,他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第五预言后,全场沸腾了。
    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这个成果将镇压全场。
    不要说爱丁顿的恒星测量方法,哪怕是哈勃自己的宇宙岛理论验证,也比不上。
    不是一个等级的。
    那可是广义相对论的预言啊!
    这太让人骇然了。
    虽然这些年,关于广相的研究不是特别多,也没有什么重大的成果。
    但这不是因为广相不行。
    而恰恰是因为它太行了,太牛逼了。
    布鲁斯教授沉寂十年,一出手就是人类智慧的绝巅。
    以至于任何人都没有什么插手补充的机会。
    只能在其基础上发表一些边角料的分析内容。
    比如广相的各种应用啊,找出一些特殊的方程解之类的。
    五大预言就是天文学的五大神器。
    常人得一便可名震天下!号令群雄!
    然而,即便广相如此惊世骇俗,超越时代。
    但是从它发表到现在,已经十年了,始终没有获得诺奖。
    连带着狭相也没有获得诺奖。
    虽然在很多大佬眼里,相对论出错的概率,可以忽略不计了。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什么尺缩效应,质能方程,都是直接拿来用的。
    但是瑞典诺奖委员会的那帮宿老们,想法比较执拗。
    随着诺奖的地位越来越崇高,流程越来越正规。
    它开始有偶像包袱了。
    现在的获奖标准比刚开始严格很多。
    诺奖始终坚持:理论需要实验的验证。
    如果当初的量子概念,放到现在,恐怕就不会那么快获得诺奖了。
    至少也得等到玻尔-李模型出来之后才行。
    尤其是对于广义相对论这种无上巅峰的理论,那更是需要谨慎至极地对待。
    当初广相刚发表时,就有很多大佬提名为诺奖候选结果。
    但是被物理诺奖委员会成员否定了。
    他们在内部讨论中达成共识:
    “广相有五大预言,不如等验证之后再颁奖。”
    当爱丁顿验证了星光弯曲之后,每年提名广相获奖的人更多了。
    理论预言与实验结果完美契合。
    这绝对符合获奖标准了。
    这时,物理诺奖委员会的五人有点犹豫和动摇了。
    “要不,我们给广相颁奖吧?”
    “如果算上水星进动问题,广相应该有两个实验证据了。”
    “这对于物理理论而言,出错的概率已经很小很小了。”
    但是,其中一位年龄最大的成员,保守地说道:
    “我觉得可以再等等。”
    “广义相对论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太特殊,太崇高了。”
    “我们必须要确保它100%正确。”
    接着,该宿老又玩笑道:
    “反正布鲁斯教授也不差这一个诺奖。”
    “他不会在意的。”
    另外几人皆是会心一笑。
    大家达成一致,决定还是再观望一段时间。
    要是五大预言能再证明一个,那广相就有三个实验证据了。
    这犯错的概率,完全可以默认为零了。
    到时候,就是可以颁奖的时机了。
    物理诺奖委员会成员的想法,今年在场众人虽然不了解。
    但是他们心中很清楚,如果哈勃今天真的证明了宇宙膨胀。
    那么广义相对论绝对有希望获得诺奖了。
    而且在大佬们看来:
    广相获得诺奖,不是广相的荣誉,也不是布鲁斯教授的荣誉,而是诺奖的荣誉。
    这就是相对论的伟大!
    此刻,所有人的目光,就像火焰一样,燃烧着哈勃。
    那是欲望之火、震惊之火、羡慕之火。
    爱丁顿神色激动,他真心为哈勃感到高兴。
    继他之后,终于再次有人攻克广相的预言了。
    而且还是他的至交好友,这简直是人生之大幸!
    沙普利呆呆地看着哈勃。
    他觉得自己之前的行为有点好笑。
    他视为毕生荣誉的世纪大辩论,竟然只是哈勃的开胃前菜。
    恐怕对方根本没有把证明宇宙岛理论放在心上。
    这种差距让沙普利生出一种无力感。
    “原来这就是天才和非天才的区别啊。”
    余青松看着哈勃霸气无双,立于无数人之前,心中热血沸腾。
    一直以来,他都沉浸在李奇维教授的荣耀之中。
    他是国内的天文新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但是扪心自问,他觉得自己能不能做到如哈勃那般,犹未可知。
    顶着布鲁斯教授半个弟子的身份,苦熬十年,终于修成正果。
    这种感觉太励志,太震撼了!
    哪怕哈勃是外国人,余青松也忍不住心生敬佩。
    只有强者才会尊重强者。
    海耳忍不住挺起了胸膛,露出了微笑。
    他知道接下来,将是哈勃的个人秀了。
    今天过后,对方就能跻身当世最顶级天文学家的行列。
    甚至超越他这个天文大佬,被世人所知。
    这时,海耳忽然发现,旁边的布鲁斯教授竟然毫无表情,一点也不激动。
    这就太奇怪了。
    于是,他好奇地问道:
    “布鲁斯教授,哈勃又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预言。”
    “你难道不高兴吗?”
    李奇维闻言,微微一笑,淡定地说道:
    “哦,结果是确定的,时间早晚而已。”
    额。
    海耳默默转过头,一肚子话都说不出来了。
    “shift!我最讨厌人家装逼了。”
    此刻,面对众人的期待,哈勃狠狠地吸了一口气。
    下面,将是他的巅峰时刻!
    他开始分享自己的成果。
    “在布鲁斯教授的广义相对中,场方程是核心。”
    “这个方程描述了宇宙的运行过程。”
    “其中方程的每个解,都代表一个全新规则的宇宙。”
    “当然,这只是一种理论预测,并不是说真的有那么多宇宙。”
    “但是,至少在我们这个真实的宇宙中,如果按照场方程的计算结果,就能得出宇宙在膨胀这个结论。”
    “这就是广义相对论的第五预言。”
    “正是基于这个预言,布鲁斯教授提出了匪夷所思的宇宙大爆炸理论。”
    “大爆炸理论对不对,我目前不知道。”
    “但是宇宙膨胀的猜想,我今天可以给出切实的证据。”
    “大家请看演示屏幕。”
    “184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首次提出了【多普勒效应】。”
    “该效应指出,运动物体(波源)所发出的声音,在静止观测者听来是变化的。”
    “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就越大。”
    “这种效应就体现在声波频率的变化上。”
    “当波源移向观测者时,观测者接受到的声波频率变高。”
    “当波源远离观测者时,观测者接受到的声波频率变低。”
    “用公式表达就是:(λ-λ)/λ=v/c。”
    “其中λ表示波源在运动中所发出声音的波长,λ表示波源静止时的波长,v表示波源的运动速度,c表示声速。”
    “由于λ和c都是已知的,只要测出了λ的大小,就能计算波源的运动速度v。”
    (这就是多普勒效应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原理)
    “光是电磁波,也属于波的一种,所以同样遵循多普勒效应。”
    “当光源移向观测者时,观测者接受到的光的频率变高。”
    “光的频率变高,就意味着波长变短,反映在光谱上就是向着蓝色光谱区域移动,所以又称为【蓝移】。”
    “同理,当光源远离观测者时,观测者接受到的声波频率变低,又称为【红移】。”
    “宇宙中,所有的恒星都是发光的,它们本身就是天然的光源。”
    “利用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测出宇宙中天体相对于地球是靠近还是远离,并且测出它的速度。”
    “在天文学上,我们把天体在观测者视线方向上的运动速度分量,称为天体的【视向速度】。”
    “当多普勒效应公式应用在天文学中时,公式形式不变,只不过含义变了。”
    “其中λ表示天体在运动中所发射光的波长,λ表示天体静止时发射光的波长,v表示天体的视向速度,c表示光速。”
    “c是已知的,λ也是已知的,因为组成恒星的元素和地球上的元素是一样的。”
    “我们在实验室中测出的某种元素的谱线位置所代表的波长,就是λ。”
    “这时,当我们通过所接受到的恒星光谱,测出λ和λ的差值△λ(多普勒位移)时,就能算出λ的值。”
    “最后,通过公式,就能计算出v了。”
    “这就是天文学中,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天体视向速度的原理。”
    “根据这个原理,1868年,已故的英国天文学家哈金斯爵士,首次测得了天狼星的视向速度为46公里/秒。”
    “而且谱线红移,意味着天狼星是在远离地球。”
    “同样的,这个方法也可以用于星系的测量。”
    “从1912年到现在,美国天文学家斯里弗先生,一直致力于星系光谱的研究。”
    (其实之前应该称星云光谱,但是由于宇宙岛理论已经证明,所以直接改为星系了,无伤大雅)
    人群之中,47岁的斯里弗一脸懵逼。
    他是亚利桑那州罗威尔天文台的台长,属于美国天文学界的中佬。
    当然和海耳等人不能比。
    如今他被大名鼎鼎的哈勃提到,突然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哈?不是证明宇宙膨胀吗?”
    “怎么提到我了?”
    “我可没有膨胀啊!”
    这时,哈勃继续说道:
    “斯里弗先生观察了41个星系的光谱,他发现其中36个星系的光谱都发生了红移。”
    “这意味着,那些星系全都是正在远离地球。”
    讲到这里,哈勃稍微停顿了一下。
    他要给众人一点消化的时间。
    因为不仅是斯里弗懵逼,很多人都开始满脸疑惑了。
    “哈勃不是要证明宇宙膨胀吗?”
    “怎么现在讲的全是用多普勒效应测量天体的视向速度啊?”
    “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吗?”
    不过,也有不少人听的津津有味。
    “我是研究行星的,倒是没有听过这种理论。”
    “哈勃博士讲的确实很好,非常通俗易懂,一下就听明白了。”
    “今天真是涨姿势了。”
    “果然名师出高徒,哈勃的演讲水平已经有了布鲁斯教授的三分功力。”
    接着,有相关方向的大佬犀利分析道:
    “星系远离地球,和宇宙膨胀也没关系吧。”
    “m31星云不还在靠近我们银河系吗。”
    “宇宙中天体的远离和靠近都是正常的。”
    “银河系中的恒星光谱既有红移,也有蓝移。”
    此刻,在场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哈勃铺垫这么多是意欲何为。
    无论从哪方面看,他要说的内容,都和他想证明的结论无关。
    不过,这种高端的场合,对方显然不会是故弄玄虚。
    很快,哈勃微微一笑,继续说道:
    “听完了刚刚的背景知识,我知道在座的诸位肯定很纳闷。”
    “星系远离地球,和宇宙膨胀又有什么关系呢?”
    “没错,二者确实没有关系。”
    “但是,如果再加上一个现象,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啪!
    “大家请看。”
    “我重新测定了46个星系的视向速度。”
    “并且,我还利用造父变星的测距方法,更精确地测定了这46个星系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那就是,这46个星系不仅仅是光谱红移,远离地球。”
    “而且,距离地球越远的星系,它的视向速度就越大。”
    “二者之间还满足正比例的数学关系:v=hd。”
    “其中v表示星系的视向速度,d表示星系与地球的距离,h表示比例常数。”
    “根据我的计算,h的数字大概是70【(km/s)/mpc】,即70【千米每秒每百万秒差距】。”
    “其中mpc表示【百万秒差距】,是一个天文学距离单位,1mpc相当于326万光年。”
    “也就是说,对于地球上的人而言,宇宙中的天体与地球的距离每增加326万光年,天体的退行速度就会增加70公里/秒。”
    “所以,星系并不是像银河系内的恒星那样,杂乱无章地运动。”
    “它们统一地在远离地球,距离越远,远离的速度越快。”
    “除了宇宙正在均匀膨胀,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解释这个现象。”
    (为什么是匀速膨胀,估计不少人想象不出来,别急)
    “以上,就是我对广义相对论第五预言:宇宙膨胀的证明。”
    轰!
    全场骇然!
    看的爽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