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39章 全场震撼!解释玻璃透明,竟然需要

      第439章 全场震撼!解释玻璃透明,竟然需要量子论?!
    当李奇维问出“玻璃为什么是透明的”时,会场内瞬间陷入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仿佛时间停滞一般,呆呆地瞪大眼睛,张大嘴巴。
    好像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足足过了十几秒,会场内气氛轰然炸裂。
    响起无数道惊讶之声。
    很多人都被李奇维的问题震惊了。
    “哦!上帝啊!这是什么问题?”
    “玻璃它本来不就是透明的吗?还能有什么原因?”
    “就好像石头金属都是不透明的一样。”
    “我感觉这没有什么值得讨论的啊。”
    今天的会场内还有很多非理工科生。
    在他们看来,布鲁斯教授的问题实在太奇怪了。
    正常人都不会想过玻璃为何是透明的。
    但是对于那些物理专业的学生老师们而言,这个问题就很有意思了。
    “天啊!我好像确实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自然界除了钻石、冰、水晶等有数的物质外,绝大多数物质都是不透明的。”
    “透明性应该是一个很稀缺的性质才对,但是玻璃的透明性好像并没有人研究过。”
    “不得不说,布鲁斯教授太善于提出问题了。”
    对于科学家而言,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样重要。
    有时候,甚至前者比后者更重要。
    因为每多提出一个问题,代表着人类的知识边界又扩大了一圈。
    如果这个世界上存在某种“终极问题”的话,那人类一定会欣喜若狂的。
    大部分的普通学生面对这个问题,都只能看热闹而已。
    吴有训、康普顿、哈勃等天才们,则是眉头紧蹙,开始深入思考这个问题。
    他们知道,布鲁斯教授提出的这个问题,绝对不是表面的那么简单。
    诸如什么:
    “玻璃它本来就是透明的啊。”
    “光透过去了,于是就透明了。”
    这些废话肯定是没有意义的。
    一定要从更本质的理论角度去解释。
    甚至不仅解释玻璃,也要顺带解释为什么其它物质就不透明。
    但是,会是什么理论呢?
    前排海耳此刻一脸懵逼。
    他在天文学领域纵横数十年了,是国际上知名的天文大佬。
    但是很惭愧,他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他跟望远镜在一起的时间,甚至比和老婆在一起的时间还要久。
    关于玻璃为何透明,却被他一直忽略。
    “能用不就行了?”
    海耳敢肯定,今天到场的诸多天文学家们,和他自己都是同样的想法。
    “布鲁斯教授,这是要给我们上一课啊。”
    旁边的密立根则是目光深邃。
    作为美国物理学界大佬,他和布鲁斯教授的见面次数就很多了。
    所以,他很了解那个男人。
    他对着海耳说道:
    “这就是布鲁斯教授的神奇之处。”
    “他总是能从很细微的地方,以小见大,让人们对科学产生兴趣。”
    “别看问题很简单,但其中蕴含的理论绝对非常之难。”
    “我甚至猜测,这个问题恐怕在场没有人能回答上来。”
    海耳闻言一惊。
    “哦!不可能吧!”
    “难道连密立根教授你都回答不了吗?”
    “那也太不可思议了。”
    密立根苦笑一声:
    “至少我是不知道。”
    他虽然在美国是物理学领域的扛把子,但是放到全世界比,也只能算是t4级物理学家。
    更何况这个问题一看就知道,是和理论相关的。
    而理论是密立根这种实验物理学家的弱势。
    海耳这下是真被惊到了。
    原本他以为,这个问题在物理学界,或者材料学界,应该是被解决的。
    只不过由于太前沿,或者理论太偏门,所以外行很少听过而已。
    但是对于密立根这种物理大佬而言,肯定算不上难。
    现在没想到,竟然连对方都不知道了。
    这就有点恐怖了。
    李奇维提完问题后,静静地看着台下众人。
    他在等待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密立根没有猜错,这个问题确实很难。
    所以,很多学生都不敢站起来,而是在那抓耳挠腮,或者默默思考。
    今天有这么多大佬在会场,要是回答错了,那可就丢脸了。
    而且大部分人平时都没想过这种问题。
    要在这么短的时间,想到答案,组织语言,难度可想而知。
    欧美的科学虽然发达,但不代表他们国家的学生就一定牛逼。
    大部分人也只是普通学生而已。
    就在李奇维扫视整个会场时。
    忽然。
    在吴有训等人的惊讶目光下,余青松站了起来。
    当李奇维看到,竟然有华夏面孔主动站起来时。
    他的眼睛立刻爆发出精光,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笑容,心中十分欣慰。
    自古以来,华夏就强调所谓的中庸、平衡、枪打出头鸟等等。
    既不能太高调,也不能太低调。
    既不能太出风头,也不能太过窝囊。
    尤其是在经历了西方的蹂躏之后,这种理念向更消极的那面发展。
    若是没有李奇维,华夏在科学领域的话语权,可以说完全等于零。
    这会导致留学生们也跟着自卑。
    他们害怕在一群西方人面前,表达自己的科学见解。
    因为他们内心觉得,自己不如人,说出来就会遭人取笑。
    然而现在,李奇维站在高台之上,他就是所有华夏留学生心中的定海神针。
    他的光辉和气息,让国人谈之色变的洋人也不敢直视。
    他的智慧和成就,更是碾压了全世界所有聪明的人。
    在今天这种场合,余青松这样的年轻人早都热血沸腾了。
    他们的心中升起了一团火,要把之前所有的屈辱、害怕、消极等情绪燃烧殆尽!
    至少在科学领域,他余青松要做出榜样。
    华夏人可以勇敢发出自己的声音!
    “教授您好,我叫余青松。”
    “目前在匹兹堡大学攻读天文学专业。”
    李奇维听到这个名字后,心神一动。
    原来是余青松。
    高鲁曾经和他提起过这个年轻人。
    今天见面后,他就知道了对方的信息。
    这是属于可以大力培养的人才。
    此刻,他的心情更好了,脸上的笑容愈加灿烂。
    “青松,你能解释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余青松本来略微有点紧张。
    但是当他看到李奇维的眼神后,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注入体内。
    让他慢慢镇静下来。
    在李奇维的鼓励之下,他坚定地说道:
    “教授,我在本科期间,选修过几门光学课程。”
    “我想尝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吴有训等人皆是佩服地看着余青松,暗中竖起大拇指。
    “好样的,青松!”
    会场内的其它国家的人,此刻都万分感慨。
    “华夏人和以前不同了!”
    不少年龄大点的教授,甚至还带过清朝时期的留学生。
    在他们看来,现在的余青松充满朝气,身上没有那种腐朽的味道。
    而且从对方眼中的纯粹就能看出,这是一位真正热爱科学的年轻人。
    在众人的注视下,余青松说道:
    “我们能看到某种东西,是因为这个东西反射的光线被我们的眼睛吸收到了。”
    “而物体的颜色,就取决于它所反射的光的颜色。”
    “当一束光与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会产生三种情况。”
    “分别是反射、吸收、透射。”
    “物体反射或者吸收的光越多,则透射的光就越少,导致物体就越不透明。”
    “比如很多金属都会闪烁光泽,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很多。”
    “镜子就是利用金属的这种原理,在表面镀上一层光滑的金属后,就形成了能反射画面的镜子。”
    “而如石头、木头等物体,它们并没有明亮的光泽。”
    “这说明它们反射的光很少,大部分光都被吸收了,所以也是不透明的。”
    “此外,金属不仅反射光,它本身也会吸收光。”
    “教授你的光电效应就很好地证明了这点。”
    “综述所述,由于任何物体都会反射部分光,所以我们只需要考虑吸收光这一个因素即可。”
    “现在问题的核心就变成:为什么玻璃中的原子不吸收光,而金属、石头、木头等物质中的原子更能吸收光。”
    “如果能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就能知道玻璃为何透明的本质。”
    哗!
    余青松逻辑严密的分析,让在场众人皆是一惊。
    这种分析的深度,对于物理学大佬们而言,不算什么。
    但是放在一个大二学生的身上,就很难能可贵了。
    尤其对方还是天文学专业,不是专门研究光学的物理学专业。
    可见其基础知识有多么扎实。
    众人都好奇地盯着余青松,让他刚刚放松的心情,又再次紧张起来。
    李奇维听后,心中很满意。
    考虑到这个时代的平均水平,余青松的回答,已经可以称的上优秀了。
    虽然和泡利、海森堡那些绝世天才无法比。
    但是也超越了很多人。
    不过,李奇维还是想试探到对方的极限。
    “那么青松,你能继续解释为什么玻璃的原子就那么特殊,不吸收光吗?”
    余青松的大脑疯狂运转,但最后还是老老实实说道:
    “教授,这我就不知道了。”
    “但我猜测,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原子本身的差别,另一个则是原子组成结构的差别。”
    余青松话音刚落,会场内响起惋惜声。
    众人还以为他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没想到,最后还是失败了。
    但没有任何人嘲笑他。
    因为众人自己也不会啊
    李奇维闻言,并不意外。
    余青松暂时还不具备回答这个问题的知识基础。
    但是他刚刚的表现值得夸奖。
    在李奇维赞许的目光下,余青松缓缓吐出一口气,坐到座位上。
    这时,李奇维接着说道:
    “刚刚余青松同学的回答,其实就是第一层的答案。”
    “但是这种程度,对于物理学家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我们必须要深入到微观粒子的层面。”
    “那么有谁能在余同学的基础上,继续回答这个问题吗?”
    第一层的答案,就是在场大多数人所能知道的极限。
    余青松毕竟只是个天文学专业的本科生。
    所以有很多物理理论他没有了解过。
    比如量子论。
    既然涉及到了微观粒子层面,那就需要用到量子论。
    很显然,在场也有不少人想到了。
    康普顿就是其一。
    只见他突然站起,自信地说道:
    “布鲁斯教授,我有一点想法。”
    康普顿自从上次婆罗洲一别后,一直想再次见到李奇维。
    正是因为对方的鼓励,他才能坚持自己的课题,终于成功。
    所以康普顿在内心中非常感激李奇维。
    同时,他也感激吴有训,没有对方,也就没有吴-康普顿效应。
    现在的他,也算是初入物理学家这个圈子了。
    只有进入这片天地后,他才知道科学的天空到底有多宽广。
    布鲁斯教授的实力到底有多么逆天。
    所以,功成名就的康普顿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他依然要在逐物理学的高峰。
    真实历史上,康普顿在后来也和密立根一样,致力于宇宙射线的研究。
    并且还因此发现了【逆康普顿效应】。
    即光子和电子碰撞后,光子的波长不是变长,而是变短了。
    由此可见,宇宙射线真是个好东西。
    其实,这里面有深层次的原因。
    现代物理学到了后期,几乎全是关于基本粒子的研究。
    但是以现在的技术条件,根本不可能制造出大型的粒子加速器。
    所以也就无法研究。
    幸运的是,宇宙本身就是天然的粒子加速器。
    浩瀚的宇宙当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天体和极端环境。
    高温、高压、超强磁场.
    自然就能诞生出各种各样的微观粒子。
    而这些粒子又以宇宙射线的形式发射出来,最终被人类接收到。
    所以,物理学家们就可以从宇宙射线中,发现基本粒子的奥秘。
    但是这种研究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和不可控性。
    毕竟谁也不知道射线里到底有什么。
    一直等到粒子加速器面世后,物理学家才能更精确和定量地研究微观粒子。
    总之,早期的宇宙射线,对于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刻,在李奇维的示意下,康普顿说道:
    “金属内部的电子,可以在整块金属中自由移动。”
    “所以射向金属的光子,很容易就遇上到处乱跑的电子。”
    “根据量子论中的跃迁理论,这些光子会被电子吸收,从而使得电子由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这就是金属容易吸收电子,表现不透明的原因。”
    “但是对于水晶、钻石等晶体物质而言。”
    “它们的结构非常整齐,且电子固定在原子核的周围,不会随意移动。”
    “所以光子遇到电子的概率很低,因此电子吸收的光子较少,透过的光子就多。”
    “从而产生透明的效应。”
    “因此,玻璃这种晶体和水晶一样,也就是透明的了。”
    哗!
    康普顿的解释让在场众人恍然大悟。
    原来解释玻璃的透光性,竟然还要用到量子论。
    “上帝啊!难怪布鲁斯教授说,量子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
    “竟然连玻璃都和量子论有关系。”
    “那可是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的东西啊。”
    “这种跨越了千年的时空交错之感,真是让人震撼啊。”
    众人都被量子论可以用在玻璃上的事情惊住了。
    一个是高大上的物理理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玻璃。
    它们之间竟然也能产生联系。
    科学的神秘与有趣,在这一刻具象化了。
    这时,众人忽然想到。
    “那岂不是这个问题被解决了?”
    “布鲁斯教授这一次是错了吗?”
    听着周围人的议论声,康普顿似乎也是胸有成竹。
    在他看来,自己的解释逻辑完美,应该就是答案。
    在量子论没有出现之前,人类对于玻璃确实可以说一无所知。
    但现在嘛,小小透光性,轻松拿下。
    哪怕是前排的诸多大佬,也是微微点头。
    他们觉得康普顿的解释没有问题。
    但是,真的会这么容易吗?
    那可是布鲁斯教授提出的问题啊。
    只有密立根,眉头紧皱,他总感觉哪里有问题。
    因为康普顿的回答有点过于简单了。
    要是普朗克、玻尔、卢瑟福等人在此,恐怕第一时间就能想到这个答案。
    而且。
    密立根看向台上的李奇维,对方的脸上始终带着淡淡的笑容。
    并没有因为康普顿的回答而出现情绪波动。
    这很反常。
    所以,一定还有问题。
    这就是物理学大佬的直觉。
    密立根忽然开口道:
    “布鲁斯,康普顿的回答,应该有问题吧。”
    哗!
    密立根的话,让众人皆是一惊。
    “这么完美的解释还能错?”
    “都已经用上量子论这么高大上的理论了啊。”
    就连康普顿也觉得不可能。
    但是密立根那是何等人物。
    不仅是他的伯乐,还是美国物理学界的代表。
    对方的话绝对有分量。
    康普顿突然有点不自信了。
    他看了看密立根,又看了看李奇维。
    最后定格在台上。
    因为李奇维开口了。
    “是的,康普顿的回答是错的。”
    轰!
    李奇维的话就仿佛炸弹扔到了水里。
    惊的在场所有人目瞪口呆。
    竟然连康普顿也错了!
    对方虽然年轻,但也算是响当当的物理学家。
    博士毕业的他,对于现代物理学有很深的理解。
    不然也不可能这么快就联想到用量子论解释。
    但是,布鲁斯教授还是说对方错了。
    这一刻,众人有点懵逼了。
    只有密立根露出果然如此的神色。
    此刻,所有人都在等待布鲁斯教授的解释。
    李奇维笑着说道:
    “劳厄利用晶体的原子规律排列特性,证明了x光的波动性。”
    “布拉格父子在他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晶体衍射学。”
    “利用x射线,我们就能【看清】晶体的内部结构。”
    “算出晶体中原子与原子之间的距离等参数。”
    “晶体结构分析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我之前参观老布拉格教授的实验室时,他向我介绍了他最新的研究成果。”
    “其中有一个结论是:根据x射线的衍射数据显示,玻璃不是晶体。”
    “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形成的硅酸盐。”
    “玻璃是一种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
    “所以,刚刚康普顿的解释就不成立了。”
    “既然玻璃不是晶体,那么它内部的原子就是混乱排列的。”
    “光子遇到电子的概率大大增加,所以吸收的概率也大大增加。”
    “按理来说,玻璃应该也是不透明的才对。”
    “或者说,哪怕有透明性,也应该很低才对。”
    轰!
    众人骇然!
    闹了半天,布凌布凌的玻璃竟然不是晶体!
    “上帝啊!我第一次知道,玻璃竟然不是晶体?”
    “这怎么可能?”
    “玻璃长得和水晶一样,怎么会不是晶体呢?”
    “真是难以置信啊。”
    康普顿顿时语塞。
    玻璃如果不是晶体的话,那他的答案就应该是反过来了。
    但事实却是,玻璃既是非晶体,又是透明的。
    这就有点诡异了啊。
    余青松等人看的目瞪口呆。
    这就是物理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吗?
    真是精彩绝伦啊。
    李教授那信手拈来的各种知识,让余青松直接高潮了。
    太帅气了!
    海耳等天文学家已经开始懵逼了。
    刚开始他还能听懂,但现在已经逐渐脱离了他的知识范围了。
    李奇维能从物理学跨到天文学,不代表他们能从天文学跨到物理学。
    一块小小的玻璃,却是天堑般的分水岭。
    密立根深深吐出一口气。
    “果然,我就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他很清楚晶体学最近在高速发展。
    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物质,被测出结构。
    所以测出玻璃的结构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关键是,很少有物理学家会关注这种知识点啊。
    更不用提布鲁斯这个当世第一人了。
    只能说,对方的知识储备太夸张了。
    忽然。
    密立根又想到了二十年前,他第一次听李奇维解释光电效应的那个上午。
    “咦?”
    “或许可以从这个角度解释。”
    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布鲁斯,还是得从你身上寻找灵感啊。”
    于是,密立根站了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