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76章 教育是思想精神领域的战争!给西方

      第376章 教育是思想精神领域的战争!给西方教育祛魅!
    1915年11月5日。
    广东大学内。
    李奇维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校园内彩旗飞扬,人声鼎沸。
    几乎全校的所有人员都集中在了一起。
    作为广东大学的缔造者,李奇维在这里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他的头像挂在学校的历史馆内,被所有学生铭记。
    而现在,全体师生们都睁大眼睛,想要看看这个传说中的人物。
    人群之中,孙海被好友围在一起,大家七嘴八舌地向他问各种问题。
    “海子,听说你昨天被李教授单独接见了?”
    “快和我们讲讲,大佬都和你说啥了。”
    “不会把你特招进黄埔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了吧。”
    几人一阵惊呼。
    要是真的那可就太牛逼了。
    黄埔理工研究生的入学考试,难到爆炸。
    整个广东大学,只有两人通过了,堪称是天才角斗场。
    据说黄埔理工第一届研究生院招的人特别少。
    每一个能进去的,都毫无疑问是真正的天之骄子。
    哪怕是那些留学欧美,读研读博的人都不一定能比上。
    黄埔理工大学就是奔着世界顶级名校去的。
    孙海苦笑道:“别,别折煞我了。”
    “我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我已经准备毕业后就直接工作了。”
    “啊?”孙海的朋友们都不敢置信。
    以孙海的条件,完全可以继续深造,王校长那么看好他。
    面对同学们的不解,孙海眼神坚定,嘴角微笑,显得并不在意。
    因为在李奇维的指点下,他已经找到自己的道路了。
    此刻,他感激地看向前方,三少爷正在接受众人的迎接。
    广东大学校长王季烈、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于天池,分站在李奇维的两侧。
    李奇维迎着众人的欢呼,走在林荫大道上,他不时地举手向同学们示意。
    今天他会在广东大学发表一场演讲,这也是王季烈强烈要求。
    本来李奇维是准备看看就走的,但是架不住老王的“据理力争”。
    “奇维,你去小樱子那里,都发表那么深刻的演讲。”
    “要是回到亲儿子广东大学这里啥也不留下,那也太对不起大家了。”
    得,一句话就让李奇维躲无可躲,不讲也得讲了。
    看着同学们那么热切的眼神,李奇维心中也非常感动。
    在华夏和在欧美,李奇维面对众人的欢呼,那种感受是不同的。
    很快,三人就来到了王季烈的校长办公室内。
    他们三人几年未见,自然要先联络一番感情。
    而且李奇维也有不少事情要问。
    于天池今年已经33岁了,当初那个有点害羞的小伙子,现在也成为了主政一方教育的大员。
    而这一切,都和李奇维有脱不开的关系。
    李奇维在广东经营的人脉,哪怕发挥其中一部分,都足够于天池青云直上。
    因此,于天池对于李奇维的感激是发自骨子里的。
    “校长,一别七年,今天终于见到您了。”
    李奇维拍拍他的肩膀,笑道:
    “天池,我也没想到,你会愿意留在广东,而不是回到老家。”
    于天池说道:“广州这里比上海也不遑多让,我在这里可以积累很多的经验。”
    李奇维点点头,又问道:
    “对了,你的叔叔怎么样了。”
    于天池知道李奇维说的是他三叔于式枚。
    “三叔退休后,就回到广西贺县老家养老了。”
    “不过他的身体不是很好,不然这次肯定也会过来。”
    李奇维唏嘘不已,于式枚恐怕也撑不了多久了。
    时间果然是最无情的。
    不过,在于天池的身上,李奇维看到了于式枚的影子。
    显然,于式枚把自己毕生的做官经验都传授给了于天池。
    凭借于天池的资历和政绩,他早都可以更进一步,成为教育厅的厅长。
    但是他能忍住这份渴望和冲动,不断地磨砺自己,没有急于求成。
    这一点很难能可贵。
    毕竟,一个33岁的教育厅长,对于非世家子弟而言,算的上恐怖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这些年,广东大学的快速发展,也有很多于天池的功劳。
    对方是能一丝不苟贯彻李奇维理念的人。
    这时,王季烈说道:
    “这些年,多亏了天池的大力支持。”
    “不然的话,广东大学也得和其他省份的大学一样,经常要拖欠款项了。”
    “在奇维你捐款之前,国内也就京师大学和广东大学要好一点了。”
    李奇维闻言,默然不语。
    现在情况还算好的。
    老袁毕竟还在,能压得住那些骄兵悍将。
    等到明年他嗝屁后,那才是真正的乱世开始。
    李奇维捐款,也是赶在这之前,到了后面,他还真没有什么把握。
    不过,他还是要鼓励二人。
    “不要担心,不管国内如何风云变幻,我们搞教育总归是利国利民的。”
    “无论哪一派胜利,最终都得依靠我们。”
    “我建立的华夏科学社就是这个目的。”
    “把整个国家的所有科技精英聚拢在一起,拧成一股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寻求自身的发展。”
    王季烈和于天池看他说的这么郑重,连忙问道:
    “奇维,你是得到了什么内部消息吗?”
    李奇维轻叹道:
    “这是我自己分析出来的。”
    “就是一句话,袁去必乱!”
    哗!
    王季烈和于天池瞪大了双眼,感觉极度不可思议。
    不过很快,他们就冷静下来。
    李奇维继续道:“这也没什么,欧洲那边分析华夏比我更深刻。”
    “这其实算不了什么秘密。”
    “好了,不谈这个话题,不管怎么样,和我们关系都不大。”
    “再上个新人,也不会对教育部门多拨经费的,还得我们自己想办法。”
    王于二人皆是露出苦色,这句话听着也太悲惨了。
    李奇维看着二人难过的样子,岔开话题,笑着问道:
    “对了,我听说美国人利用咱们的赔款建了一所学校。”
    “具体是什么情况。”
    王季烈是大学校长,对这事很熟悉。
    “哦,你说的应该是华清学校。”
    “就是在奇维你走之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
    “1909年时,美国同当时的清政府合作,成立了游美学务处,专门负责国内派遣学生赴美留学事宜。”
    “同时,还附带建立了游美肄业馆,大概相当于语言培训学校。”
    “这其中用到的费用,全都是出自美国人从咱们这里获得的庚子赔款。”
    “1911年,清政府将游美肄业馆改名为华清学堂。”
    “1912年,华清学堂正式更名为华清学校,目前是归外交部管辖。”
    “那里目前都是外籍教师在授课,教材和教学方法,也带有浓浓的美国风格。”
    “重视英文训练,教学严格,考试频繁,淘汰率高。”
    “华清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美国的大学读大二、大三。”
    “所以,很多有志于留学的学生,都愿意去华清学校读书。”
    “据说现在在北方,有一定的影响力。”
    “而且我听说华清学校现在正准备提出成为完全大学。”
    “估计很快就要招收本科生了。”
    于天池听完后,虽然他也知道这个事,但一直不解。
    “美国人为什么这么好心。”
    “白的银子不要,不仅退还给我们,还免费给我们建学校。”
    “校长,是不是你访美的时候,从中撮合了此事。”
    王季烈也很好奇,要是欧美大鼻子们都这么好说话,国内也不至于这么惨了。
    李奇维摇摇头。
    “我暂时还影响不了美国政府的决定。”
    “不过,我大概能猜到美国人的想法。”
    “他们是想通过建设带有美国风格的大学,让华夏学生对美国心生向往。”
    “而这些学生未来必然是华夏的精英,他们会担任各个领域的重要岗位。”
    “试问,如果哪一天,我们国家的政府、工业、科技、教育等部门,全都是这样的学生身居高位。”
    “那么国家的未来会如何?”
    真实历史上,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在给美国总统的《备忘录》中,说出了美国退款办学的真实目的:
    “我们现在一定能够使用最圆满和巧妙的方式,控制华夏的发展。”
    “那就是,使用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他们领袖的方式。”
    嘶!
    王季烈和于天池听后,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他们是搞教育的,最清楚教育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尤其是在大学这个时间段,正是年轻人三观成型的关键时刻。
    一旦被别有用心之人,灌输很多理念,以后就难以再改回来了。
    于天池惊道:“那是不是要立刻向上汇报,叫停这件事?”
    李奇维断然否定道:“不,这是阳谋。”
    “我们如果反对,那就是自绝华夏的教育,国际教育界对我们就会抱有警惕之心了。”
    “而且,我和美国的迈克尔逊教授有过约定,双方要加强学术交流。”
    “所以,我们不能这样做。”
    王季烈说道:“奇维说的不错。”
    “现在广东大学内就有美国、英国等国家的交换生。”
    “教育就是应该多交流才能进步。”
    “而且,我们也没有证据,证明华清学校是美国人的阴谋论。”
    “说到底,只要我们自己的学生们争气,心中始终想着祖国。”
    “那么美国人只能干瞪眼,赔了夫人又折兵。”
    “穷孩子看到富孩子的父母那么有钱,但很少有愿意当别人儿子的。”
    李奇维笑道:“哈哈,王大哥说的不错。”
    “关键还是在于自己。”
    “这就是我办黄埔理工大学的目的。”
    “只要我们华夏的教育能超过美国,那么一切阴谋都会不攻自破。”
    “如果以后留学黄埔比留学欧美更让大家向往。”
    “那么还有谁会在乎华清学校的优势呢?”
    “而且美国人的教育,未必就比我们强很多。”
    “这些年,我游历西方诸国,得到的一个最大感受就是,我们切不可妄自菲薄。”
    “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我们确实落后很多,但是没有本质的差距。”
    “西方的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虽然制度完善,但是对于培养人才,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
    “我们的广东大学,拿到国际上一点都不差。”
    “之所以现在没有人家的大学有名气。”
    “那是因为时间太短了。”
    “剑桥大学都已经成立大几百年了,如此深厚的积累,绝对不是一朝一夕能超越的。”
    “不然的话,那就是不尊重科学。”
    王季烈和于天池都点点头。
    主观上要藐视对手,但是客观上要重视对手。
    二人心中感慨,要是没有李奇维,华清学校最终肯定会达成它的隐藏目的。
    毕竟,又有谁能拒绝当今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诱惑呢。
    虽然美国的科学在国际上只能算二流。
    但是国内清楚的人很少啊。
    而且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呢,人家至少还是二流,国内是根本不入流。
    但是现在不同了,华夏有了李奇维这尊大神。
    他就像定海神针一般,为国内的教育人士拨开迷雾。
    西方的任何计谋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了和欧美教育争锋的底气。
    黄埔理工、广东大学正在一步步接近那个目标。
    要是这两个大学,能培养出自己的诺奖出来,那就真的能站稳脚跟了。
    但是,那一天多久才能到来?
    接下来,李奇维又问了国内现在教育的整体情况。
    比如每年的毕业生有多少,从事工业、科技领域工作的比例有多少等等。
    听完王季烈分享的各种数字后,李奇维脸上露出了纯真的笑容。
    这些年轻的毕业生们,他们的诞生,并不会引起任何的波澜。
    远远比不上那些风云人物弄潮儿。
    但他们却真实地慢慢提高华夏的底蕴。
    李奇维豪气道:“老王,天池,走。”
    “我帮我们华夏的精英学子们,给欧美祛祛魅。”
    王季烈笑道:“哈哈,奇维,我就知道你早有准备。”
    “还和我抱怨时间紧,想不出演讲主题。”
    李奇维哈哈大笑。
    但内心坦诚:哥,不骗你,我真是现编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