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32章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万赏加更

      第232章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万赏加更)
    洪天三十四年,冬。
    距离太祖高皇帝驾崩,还有一年。
    距离那场席卷天下的靖难之役,也还有一年。
    江南,临安。
    临安的冬季不似北地那般雪季漫长,临近年关时才会下雪,雪势也不甚大,细细碎碎,落在地上,甚至都成不了积雪,很快便融为雪水,让地砖的颜色更深了几分。
    “华山剑,就一个字,险!”
    “险字,何解?让敌人置身险境……此举,快者,诡者,乱者,刚者,皆可,为何我华山剑法便提出‘险’字?”
    “为达目的,不惜以身犯险,剑走偏锋,便是华山剑!”
    临安西侧的安泰街,开着一处名为华山的武馆,武馆教习手持精钢铁剑,站在演武场上,负手向武馆弟子讲解华山剑招。
    场内弟子大多都是稚童。
    而在演武场不远处,有一水潭,潭边水亭,躲着个看上去才四五岁的小娃娃,鬼鬼祟祟。
    小娃娃撑着下巴,看了武馆内的演武场一眼,而后便好似失去了兴趣,从怀中取出个小本本,又取出个削尖的炭笔,在上面写道。
    【倾国倾城,绝色天香的酒儿姐姐,转眼我已经来了临安半个月,这地方,以前是南宋的首都,南宋您知道吗?料想不知,等我回去,给您讲讲。】
    【不过现在先谈临安。】
    【这地方一股子穷酸腐儒味儿,但最酸的,莫过于西湖醋鱼。】
    【我久仰大名,来的时候,专程去尝了尝。】
    【一坨狗屎。】
    【我现在正在华山武馆的房子上趴着,本是打算偷师华山剑,但这武夫扯了半天剑理,也不教剑招,而那剑理,剑走偏锋,兵行险招。】
    【无聊,险招险招,明显是用以出其不意的招式,高手对决,只能用一次对面就会有防备,直接将‘险’视作剑理,岂不是因小失大?】
    【有意思的是,华山在秦地,但这武馆却叫华山武馆,这不是明摆着蹭华山派的热度?】
    【我原先都不知华山派的存在,这还是萧远暮告诉我的,这武馆连独孤九剑都没有,怎么敢叫华山武馆的?希望明年酒儿姐姐能带我去华山派一趟,说不定那门派真有独孤九剑呢?】
    【临安景色很好,空气宜人,青山绿水,我去了西湖,别说白素贞,就是条白蛇都没瞧见。】
    【我本想抓条白蛇,指望她什么时候修炼成人给我当老婆的计划只得胎死腹中。】
    【临安的东西很贵,不愧是江南最大的销金窟,您走的时候,没给我留钱,我问萧远暮要,但她不是让我给她叫几句好听的,就是让我伺候她吃饭喝水。】
    【我一走了之,但临安不收童工,所以回去叫了声萧远暮姐姐。】
    【这个没有人情味的城市!】
    【她今年才十岁,我叫您姐姐,又叫她姐姐,我怀疑她是想借此机会,占您便宜。】
    【等您回来,记得拿柳条抽她屁股,我给您找粗一点的。】
    炭笔在小本本上刷刷滑过,直到本子上出现了一道阴影。
    男孩默默抬头,稀碎的雪幕自天垂落,一位看上去十岁左右的小女娃抱着平平无奇的胸脯,站在男孩脸前,面无表情。
    披散在腰间的乌黑秀发,有神可爱的杏眼,宛若瓣似的小嘴唇,披着小巧的雪白狐裘,内里也穿的一身白,俏脸可爱的让人不禁想将她抱在怀中,但淡雅清丽的气质又让人望而却步。
    虽然年纪还小,但未来定然是个绝世无双的美人,就算是白蛇修炼成人,不,哪怕是白素贞亲自降临,也绝没有这个女子十年后动人。
    男孩默默将手中的小本本合上,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雪,朝小姑娘露出笑容,“你怎么知道我在这?”
    萧远暮没有回答,而是从男孩的手里抽出小本本,淡淡吐出两个字,“写信?”
    “一些家长里短罢了。”男孩露出勉强的笑容。
    萧远暮翻开小本本,男孩当即朝演武场喊道:“有人偷师!”
    偷师,乃是江湖大忌,按江湖规矩,是可以将偷师者当场格杀。
    男孩的嗓音传遍演武场,武馆教习与周围武师听见叫喊,当即闻声看来,目露凶光,结果发现是两个小娃娃,稍微愣了下。
    但混迹江湖,不可小觑任何人,就算是小娃娃,也有杀人的能力,教习与一众武师快步奔来,捏起拳头,准备好生问问。
    噗通噗通————
    片刻后,教习与武师们,宛若皮球般被一个个扔进水潭里
    萧远暮冷冷望着男孩。
    男孩正襟危坐,露出笑容,“萧姐姐,以您的实力,我怀疑就算不用独孤九剑,也能压着任我行揍……”
    噗通————
    萧远暮旋身一脚,背后的狐裘随风轻晃,带着雪与幽香,将男孩也踹进池水潭。
    咕噜咕噜————
    潭里冒出气泡,男孩准备潜水而逃,结果却被萧远暮一把从潭水里揪出来,旋即踏水凌波,潇洒离去。
    男孩身上往下滴着水滴,等回了他与萧远暮住的宅子后,在小本本上补充了一句。
    【不会独孤九剑的华山派,npc!】
    萧远暮抱着胸脯,站在门后,依靠着门墙,视线望着天空的雪,百无聊赖,口中催促:
    “换身衣服,磨磨唧唧,不能快点?再磨蹭下去,等入夜后,山路不易,你被狼叼了去,我可不救。”
    “那山路我走了三回,现在闭着眼睛都能走上去。”屋内传来男孩声音。
    “骗人,你总骗我。”萧远暮冷哼一声,“今年师父有事,不在临安,年夜饭就只有我们两人吃。”
    “你很失望?”
    “我和你很熟吗?”
    “我们虽然一年见不了几次面,但每次年关她都带我来江南找你,你觉得是为了什么?”
    嘎吱——
    男孩推门走出,看向萧远暮。
    萧远暮偏头看他,“嗯哼?”
    男孩越过她,转身往前走,“在她心底,我们才是一家人,年夜饭就是得待一块吃。”
    萧远暮撇了撇嘴,“她说了不算,我心底认同你,才算。”
    男孩回首看她,好奇问:“我和你很熟吗?为什么要你认同?”
    “……”
    萧远暮面无表情,淡淡道:“快去扫墓。”
    男孩不再多言,从院子里提着水壶与毛巾,便和萧远暮离开宅子,转而去了临安城外的一座青山。
    山上种着大片银杏树,此刻已经树叶落光,唯有枝丫上的淡淡积雪。
    在山林间,立着一座墓碑,这是辰国太子妃的墓。
    但无论是男孩,还是萧远暮,其实并没有见过辰国太子妃。
    萧远暮从怀中取出手帕,从带过来的水壶里倒了些水将手帕打湿,旋即细细清洗墓碑。
    望着萧远暮的背影,男孩沉默半响,道:
    “听她提起过,太子妃自从当年与相公分别后,二十多年都没再见过他,却为他守寡守了一辈子,而我们两个呢?连见都没见过太子妃,却年年为她扫墓,有事没事来这看她。”
    “看来需要墓的人,不是太子妃,而是我们。”
    话虽如此,但男孩知道,这个墓里躺着的女子,是酒儿的娘亲,而他是被酒儿养大的。
    无论如何,和太子妃也是有关系的,真按辈分,他得给太子妃唤一句‘奶奶’。
    毕竟他虽然给酒儿叫‘姐姐’,但实际上,酒儿担负的是‘娘亲’的责任。
    而萧远暮呢?她是酒儿的妹妹养大的,也该唤太子妃一声‘奶奶’。
    萧远暮不知为何哭了,她一边清理着墓碑,一边哭。
    男孩望着萧远暮,心底也带上几分难过,他不由想到,要是有一天,自己死了,萧远暮也会一边哭,一边为他清理墓碑吗?
    他不知道。
    清洗完墓碑,提着空荡荡的水壶,回到临安,已经入夜了。
    今晚是年关,街上满是彩灯,舞狮,烟火,与不住叫卖的小贩。
    但热闹是他们的,不是男孩与萧远暮的。
    两人往年,都由酒儿带着去扫墓,今年不仅酒儿不在,就连年夜饭都只有两人一起吃。
    路过一处屠户家,门口有条拴着的狗望着两人。
    男孩指了指它,“我们从山上回来,身上有野兽的气味,年年这条大黄狗都要瞪我们,但它是条老狗了,不知道还能活几年,以后扫墓回来,都没狗瞪我们了。”
    萧远暮心情低落,不想说话。
    两人去街上买了菜,准备回宅子做年夜饭。
    厨房里,男孩听到门外传来乐声与戏声,出去看了眼,回来给萧远暮说:“外面在唱戏,去看看?”
    “你对戏还有兴趣?”
    “没兴趣,但闲着也是闲着。”
    “饭还没做好,不去。”
    男孩知道,萧远暮喜欢看戏,也喜欢唱戏,但如今连戏都不看了,那就是真难过了。
    “那我去看,回来给你讲?”
    “随便,别死在外面就行。”
    萧远暮做饭时,偏头瞥一眼,视线穿过围墙,便能瞧见男孩趴在宅子的围墙上,嗓音透过窗户,传来厨房。
    他学着外面戏班子的腔调,唱道:“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唱的实在太难听,但这词,萧远暮倒是没听过,她朝男孩看去,“你总是自称‘赵无眠赵无眠’的,就是从这词里取的名?”
    “随你怎么想。”
    “这词是你编的?”
    “不是啊,是外面唱的。”
    “当真?”
    “你来听听不就行了?”
    萧远暮放下手里的菜刀,跟赵无眠一块趴在围墙上,朝宅子外看。
    “你又骗我!”
    “哈哈哈哈——”
    而归蝉元年的元宵,也就是幻真阁在京师准备救出宋云的这天。
    一女子提着水壶,一个人来至临安城外的青山,从怀中取出手帕,从水壶倒了水,浸湿手帕,细细清理墓碑。
    口中低声道:“今年有事耽搁了,年关没来……”
    说着,萧远暮又望了眼身侧,眼神带上几分迷蒙。
    “今年,只有我一个人来。”
    萧远暮清理完墓碑,提着空荡荡的水壶,一个人下山,去元宵夜的临安城逛了逛。
    大黄狗早便死了。
    也没人同她一起趴在围墙上看戏。
    等她自临安出城,踏上一辆马车,掀开车帘,走进车厢,撑起侧脸,淡淡道:
    “走吧。”
    马车晃晃悠悠,朝北而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