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谁强谁上?我喜欢这个规则!【求订
第407章 谁强谁上?我喜欢这个规则!【求订!求月票!】
仔细想想,赵卫红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摸过枪了。
此刻闻言,赵卫红自然是见猎心喜,忙不迭的伸出双手,准备从中年男人手里,接过这柄从未见过的栓动式步枪。
看到赵卫红伸出双手接枪,中年男人显得很是满意,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
谁料赵卫红的手,刚刚伸出。
中年男人便把枪收了回去,让赵卫红扑了个空。
见状,还不等满脸费解的赵卫红开口询问,中年男人便意味深长的对着赵卫红表示道。
“这间训练馆,见过很多自以为会射击的人。”
“但最后能留下来的,却没有几个。”
“看得出来,你很自信,希望你的射击水准配得上你此刻的自信。”
说罢,中年男人也不等赵卫红回话,便对着身后招了招手,示意道。
“拿把训练枪过来。”
“是!”
话音落下,人群中立马有人出列,朝着射击馆的角落跑去。
不多时,这人便在赵卫红微微有些诧异的目光中,折返回来。
而他手上,还拿着一把通体修长,有着木质枪托与枪体,看上去有些破旧的老式栓动式步枪。
当了这么久的机械化步兵,赵卫红对于各类轻型武器,还是很了解的。
可眼前的这款老式步枪,就和中年男人手里拿着的栓动式步枪一样。
赵卫红只能根据外表,判断出其“栓动式”步枪的种类,然而对于具体的型号却是一点了解都没有。
哪怕是同样采用木质结构的“56半”,赵卫红曾经也见过几次。
可这种“拉大栓”的老式步枪赵卫红还真是从来都没见过。
偏偏眼前的老式步枪,还给了赵卫红一种和56半“同宗同源”的似曾相识之感。
迎着中年男人愈发深邃的目光,赵卫红皱着眉头,在记忆殿堂中疯狂搜索。
终于。
伴随着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片段,赵卫红终于想起来对于眼前这柄老式步枪的似曾相识之感,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了!
“这是.水连珠?”
“小伙子看着挺年轻,但还是很识货的嘛!”
“不错,这就是老式的水连珠步枪,也叫53式步骑枪!”
在炎国的轻武器发展史中,53式步骑枪是绕不过去的一道里程碑。
因为这是第一款,炎国能够实现自主生产的制式步枪!
赵卫红对这把枪的印象,还是在347团的团史展览馆中。
当时,一把破旧的不成样子的53式步骑枪,就静静地躺在透明的玻璃展柜里。
在这把枪的周围,是无数带着硝烟与战争痕迹的“纪念品”,于无声之中,向赵卫红展示着那个燃烧着血与火的战场。
347团的先辈们,就是使用着这款从毛熊家引进的技术,仿造“莫辛纳甘步枪”打造而出的53式步骑枪,在冰天雪地里胖揍鹰酱,只得仓皇逃窜,不敢北顾!
不过,由于现代战争对于火力的需要,以及世界各国在轻武器领域极其迅猛的发展。
只能“拉大栓”的53式步骑枪很快便遭到了淘汰,60年便宣告正式停产。
然而由于其强大的威力与极高的精准度,使得无数老兵赞不绝口。
哪怕“56半”等武器陆续列装,基层部队里,经验最为丰厚的射手使用的还是53式步骑枪。
甚至是在西南的战场上,也有相当一部分那个时代的军人,在老兵的影响下喜欢上了这把精准度极高的步枪,选择拿着53式步骑枪上战场,将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托付给了这把步枪。
而此时,距离53式步骑枪的诞生,已经过去几十年了。
如果要按照其原型——莫辛纳甘步枪出现的时间计算,那就是近百年!
53式步骑枪之所以会被无数老兵称呼为“水连珠”,也是因为莫辛纳甘步枪其实很早就出现在了炎国内。
最先一批使用莫辛纳甘步枪的军人,根据其特点,起了一个“水连珠”的外号,代代相传,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毫不夸张的说。
在这个95式自动步枪已经逐渐列装的年月里。
如果说“56半”,是爷爷辈的轻武器。
那53式步骑枪就应该是“太爷爷”辈分的了,甚至还有可能说保守了!
“调整靶位。”
正当赵卫红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时,中年男人的声音将他唤回了现实。
“拿着。”
话音未落。
中年男人便将53式步骑枪,直接扔给了赵卫红。
要不是赵卫红反应快,赶忙接住,这柄爷爷.不,太爷爷辈的步枪摔在地上,估计当场就散架了!
像是这种抛掷武器的行为,在基层部队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损坏了装备,那都是小事。
万一枪里还有着子弹,走火伤人,那就是顶天大的事!
念及于此,握着冰冷的53式步骑枪的赵卫红,忽然很是突兀的皱起了眉头。
直觉告诉他。
他和眼前的这批人,不是“一路人。”
赵卫红这么想也没错。
虽然同为军人,但眼前的中年男人和他身旁的运动员,是专为体育竞技而存在的。
或许他们的综合素质,不说兵王,就连普通的班长都比不上。
但在他们擅长的领域中,就比如此刻的射击,哪怕是兵王也只能望其项背!
“看在你还算积极的份上,我就提前告诉你。”
“射击项目的人员选拔,是所有选拔中最先开始的!”
“看见我手上的步枪了吗?”
中年男人对着赵卫红晃了晃手里外形酷似气枪的栓动式步枪,漫不经心的表示道。
“定制版,从瑞士进口的,每一把枪的价格都在六位数以上。”
“就连训练时的子弹,也都是从芬兰进口的。”
“只有成为步枪射击项目的正式队员,才有资格进行使用我手上的枪,进行训练。”
一听这话,赵卫红顿时皱起了眉头,情不自禁的反问道。
“刚刚我进来的时候,你们不都是在用这把枪训练吗?”
“集训选拔还没开始,难不成你身后这群人就成了正式队员了?
赵卫红的问题,可以说是非常刁钻。
然而中年男人似乎猜到了赵卫红会这么问,话音刚落,便不假思索的答道。
“他们能不能成为正式队员,那就要看你,以及其他还没有来到这里,但自以为自己会射击的人的表现了。”
“你们当中,如果有人能证明自己比我身后的任何一个人强。”
“那没的说,咱们这里靠本事说话,谁强谁上!”
“但目前来看我不觉得你比我身后的人强。”
中年男人的语气很平静。
然而就是这种平静,却将中年男人的傲气,甚至是轻蔑,展示的淋漓尽致!
当然。
他们并非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傲,而是有着支撑自己站在这里的本钱!
能够站在中年男人身后的运动员,当年都使用过53式步骑枪进行训练。
200米半人靶,十分钟,一百发子弹,总环数在980环朝上。
这就是成为八一射击队预备队员的最低要求。
这个标准看上去,似乎平平无奇,时间也很宽裕。
但别忘了。
他们使用的枪械,是栓动式步枪!
每次击发后,都需要重新“拉大栓”,重新瞄准,重新击发!
如果再算上装填子弹的时间,十分钟一百发子弹的要求,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速射!”
并且由于使用的是栓动式步枪,赵卫红那一手“压枪”绝活,就派不上用场了。
在这里,考察的东西其实很简单。
就是快到极致,准到极致的瞄准与射击!
而中年男人的话里,其实还有一层意思。
由于使用的枪械,是从国外进口的缘故。
在正式比赛开始前,射击队的成员肯定需要一段时间熟悉枪械。
换言之,射击队的正式成员在固定下来后,就不存在变动的可能了。
因为进口枪械的数量,就那么多,每一把都需要有着专人熟悉。
至于“俩人一把枪”的情况,更是想都别想。
每个人的射击习惯,都是不同的。
对于枪械上一些细节的调整,也是不同的。
基层那种不怎么强调精度,只强调上靶的训练,自然不在乎这些东西。
然而这可是对精度与准度要求极高的军运会!
每一把枪,都需要射手经过长时间的调试,磨合,适应。
最终才能变成一把能够将射手的射击水准,最大程度发挥出来的完美枪械!
这样看来,赵卫红想要参与军事五项比赛的话。
摆在眼前的头一道难题,就是顺利加入射击队,抓紧开始熟悉比赛枪械。
念及于此。
赵卫红忽然用手,摸过了手上53式步骑枪带有浓重岁月痕迹的枪身。
冰冷,柔滑,手感沉甸甸的,显得非常可靠。
“谁强谁上?”
“我喜欢这个规则。”
说罢,赵卫红便头也不回的走到了射击位。
举枪瞄准。
此刻的赵卫红,明明好端端的站在那里,却仿佛从众人的眼前消失了。
留在那的,只有一把苍老,却依旧渴望着咆哮,渴望着杀敌的“水连珠!”
中年男人本以为,顶着学员军衔,面孔也格外年轻的赵卫红,是过来“镀金”,走个过场。
然而在看到赵卫红身上的这股气势后,中年男人便知道自己错了。
大错特错,错得离谱!
正当在场所有人,都在死死的顶着赵卫红,期待着他的表现时。
瞄了大半天的赵卫红,却是突然放下枪械,转过身来,有些不好意思的挠头道。
“子子弹在哪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