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评奖提名,选拔将至!【求订!求月
第405章 评奖提名,选拔将至!【求订!求月票!】
“喂?老杨啊?你啥时候到学校啊?”
“对!我和卫红都已经在学校了,就差你一个人了。”
“咱们科大铁三角要是少了你,那还叫铁三角吗?”
“行行行,明早我和卫红去校门口接你奥!”
听闻杨邵武明早就能顺利返校,挂断电话之后的黄学锋立马喜上眉梢!
垫底的终于回来了!
不能只有我一个人遭罪啊!
“学锋,你一个人在那边嘀嘀咕咕啥呢?”
“来,上道!陪我跑两趟,我看看你这一个假期,有没有退步。”
可能是终于要“脱离苦海”的缘故。
黄学锋显得心情很好,乐呵呵的应了一声,便走到了障碍场的起点前,和赵卫红肩并着肩,蓄势待发。
比较令人诧异的是,林静疏此刻,并没有跟在赵卫红身旁,而是被她的导师叫走了。
赵卫红的双学位研习,要等到大二结束后,才会正式开始。
相较之下,这个学期便要正式开始攻读两个学位的林静疏,在理论学习上的任务,无疑比赵卫红还要繁重。
再加上赵卫红要准备jun运会的缘故,这对刚刚确认关系的小情侣,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注定是聚少离多。
对此,不管是赵卫红,还是林静疏,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寻常的“单军家庭”,一年到头便只有休假的几十天,才能与亲人和伴侣团聚。
聚少离多,已成常态。
更何况他们两个这种“双军家庭?”
要不是组织上专门考虑到了这种情况,有着完善的配套政策,解决这类家庭子女的抚养,教育问题。
不然等到赵卫红和林静疏将来要是有了孩子,就得给他俩愁死。
赵卫红要带兵,林静疏要搞研究,哪个都不像是能腾出手来带孩子的模样。
幸得有组织上给予的“福利政策”,才让赵卫红和林静疏能够毫无后顾之忧的在一起,并且在成家之后,依旧能够不受影响的为祖国和人民,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只不过,纵使政策再好,待遇再高。
长时间的分别,那是避免不了的。
如果不能提早解决,或者说适应这个问题。
赵卫红和林静疏的这段感情,只能是昙一现,结不出什么果实。
万幸。
赵卫红和林静疏,都是很纯粹的人,也是很坚定的人。
比如赵卫红,他就坚信着“每一次的离别,都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重逢。”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还能时不时的见上一面,那简直就再好不过了。
这个让无数军人,在感情道路上屡屡受挫的致命问题,对于他们两个来说,从来都不是什么障碍。
只能让他们两个对能够“黏”在一起时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倍加珍惜。
不得不说。
赵卫红和林静疏的这种相处方式,或者是恋爱方式,很有点“复古”的味道。
也难怪魏副首长,还有晏文渊这些“老资历”,对他们两个的事情如此热衷。
或许,是赵卫红和林静疏的这段关系,让他们想起了那段燃烧着热血与激情的年月,想起了那个曾经青春洋溢的自己。
而林静疏的离开,也让自打返校后,便一直都在猛吃狗粮,备受打击的黄学锋,自在了些许。
站在熟悉而又陌生的跑道上,黄学锋竟是产生了一种自己能够和赵卫红,一较高下的“错觉。”
然而远处传来的一道声音,将黄学锋重新拉回了现实,也中断了这场还没有开始的切磋。
“卫红,校长让你去趟他办公室。”
“是!”
“学锋,你先自己练着,我去去就回。”
闻言,黄学锋没开口,只是非常潇洒的挥了挥手,目送着赵卫红的背影脚步匆匆,直奔主楼而去。
上晏文渊的办公室,对赵卫红来说,已经和回家没什么区别了,闭着眼睛都能找上门。
轻车熟路的来到校长办公室外,赵卫红正欲敲门,便见办公室的大门敞开着,就像是在等候着自己的到来。
“来了?”
“不跟你说了吗,到我这不必讲究那些繁文缛节,直接进来就行。”
见赵卫红到来,晏文渊立马起身,将赵卫红迎了进来。
随即晏文渊更是亲自动手,给赵卫红泡了壶茶,脸上还始终带着一缕挥之不去的笑意。
见此情景,赵卫红不由得笑着问道。
“校长,您今天这是怎么了?这么开心?”
“难不成是有什么大喜事?”
闻言,晏文渊咧着大嘴,嘿嘿一笑,心说可不是有喜事么!
终于等到了赵卫红和林静疏这两棵“铁树”,确认关系。
对于晏文渊这位最早的“红静党”来说,难道不是天大的喜事?
念及于此,晏文渊迫不及待的就想打听打听赵卫红和林静疏,相处的怎么样。
可话到了嘴边,晏文渊又想起了魏副首长的叮嘱,让他少打听这些事。
魏副首长的威严,自是不必多说。
是以,纵使心里急的是抓耳挠腮,恨不得立马就向赵卫红问个究竟。
迫于魏副首长的“压力”,晏文渊也只能无奈的向赵卫红,聊起了正事。
“看看这些文件。”
闻言,赵卫红敏锐的注意到了晏文渊话语中的重点,饶有兴致的挑了挑眉毛。
这些文件?
难不成还不止一份?
只见晏文渊快步走回办公桌前,拿起他早已整理好的文件,递给了赵卫红,随即便自顾自的拿过赵卫红面前的茶杯,缓缓斟满。
在袅袅升起的雾气,与沁人心脾的茶香中。
赵卫红垂落视线,看向了手中文件的红色标题。
【关于开展2005年度全军教材建设成果评比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2005年度军队军事科学成果评比工作的通知】
这两封文件,仅仅是向科大通知了要进行评比工作这么一回事,和赵卫红个人有关的内容,可以说是基本没有。
然而下一封文件的正文中,竟是直接出现了赵卫红的名字!
【拟推荐2005年度军队军事科学研究奖暨全军优质教材评选提名项目公示】
【我单位拟推荐下列项目申报2005年度军队军事科学研究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军优质教材评选,公示内容见附录。】
【公示期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教务部反映。】
【附录1:信息化部队建设基础教材——赵卫红】
虽然军校,也是部队。
但在涉及到研究方面的成果表彰,军校的表彰形式可就和部队,大不一样了。
部队里,除了一年一度的年终表彰,便是有什么重大项目,便进行一次表彰大会,对那些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表彰。
至于那种在年底总结时获得的三等功,还有嘉奖,通常是没有颁奖仪式的。
个别情况下,如果当事人在重大项目与日常训练外,做出了极其突出的表现。
那么为这个当事人,单独召开一场颁奖仪式的情况,也并不罕见。
总之,部队里的颁奖评比,主打的便是一个“速战速决。”
有功就赏,有过就罚,一如部队雷厉风行的作风。
而军校里,或者说军事科研界内,对于颁奖评比,奉行的是“优中取优”的原则。
各类科研成果诞生后,并不会像部队似的,隔上个几天便进行表彰。
而是要遵照相关规定,等到一年一度,甚至是几年一度的奖项评比召开时,进行上报,才算是有了参与各类奖项评比的资格。
并且整个评比的流程,也非常严谨,可以说完全杜绝了弄虚作假的可能。
各类科研成果在出现之初,便已经经过了一轮审查,要不然也不会被冠以“成果”之名。
也只有这类经历过审查,并被组织上认可,确认了实用价值的成果,才能够进行上报,参与各类奖项的评比。
而上报之前,该成果需要再经历一轮由jun级,甚至是jun区级单位组织的二次审查,才能够被送到燕京,接受“四总部”共同组织,共同参与的最终评审!
至此。
一个有希望获奖的军事科学成果,已经经历了三轮审查,并且还是从基层直达大机关!
谁要是有能力在这种规格的审查中,弄虚作假
毫不夸张的说,这些奖项对他来说,已经算是毫无价值了
而现在算是半个“科研人”的赵卫红,想要参加这类奖项的评比,自然也少不了这套流程。
只不过,这份突如其来的提名,让此刻的赵卫红,感到很是意外。
由他主编,并编写了全部章节内容的信息化部队建设基础教材,距离定稿,送抵燕京审查,满打满算,也就过去了半个多月的时间。
这就要参与今年的奖项评比了?
总c军训部的效率这么高的吗?
念及于此,赵卫红立马在还没有来得及看的文件中,一顿翻找。
果然让他找到了教材已经通过审查,不日就要印刷成册,并供所有本科阶段的指挥类专业学员,进行学习与研究的通知。
唯一有点遗憾的是赵卫红辛苦编写的内容,被删去了相当一部分。
删去这些内容的原因,并不是这些内容的水准低。
而是水准实在是太高了!
高到不适合出现在本科基础阶段的教材中,只得删去!
而这些内容其实也没有浪费,不日就要被加到研究生阶段的“信息化部队建设概要”中。
赵卫红.这也算是又多了一个身份,“信息化部队建设概要”的编外编写人员
“校长.”
看完了有关于自己成果的文件,赵卫红下意识的就想对晏文渊开口,表达一下自己心里的顾虑。
本来赵卫红还以为,这些奖项的评比就和部队一样。
只要价值到了,并且获得了组织上的认可,马上就能进行颁奖。
谁知道还要进行提名?
而科大的提名名额,究竟有没有限制?
赵卫红占了一个提名,是不是意味着会有别的教员,研究员,错过今年的提名与评选?
赵卫红深知,自己志不在科研。
要是因此耽误了真正准备浸淫在这领域,深耕一生的人才发展,那赵卫红的罪过可就大了!
是以,赵卫红就想向晏文渊,问个究竟。
然而还不等赵卫红开口。
晏文渊便淡淡的表示道。
“先别急着说话。”
“你把所有文件都看完再说。”
闻言,赵卫红微微有些错愕,立马翻出了那封压在最底,还没来得及看的文件。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
这是一封与科大无关,但是与赵卫红关系很大的文件。
【关于召开2005年度世界军人运动会参赛人员集训选拔的通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