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154悲田院
第155章 154悲田院
“悲田院的孩子被掳走了?”
众人听完净月师太的讲述,都是吃了一惊。
这位三十多岁的尼姑脸上满是疲惫和焦灼,嘴唇发白起皮,像是一夜都不曾喝水的样子。
“此事也是怪我,昨夜.”
昨夜有一户人家接生,找到净月师太帮忙。
当时孕妇已经临盆,人命关天,她叮嘱了院里的大孩子几句就匆匆跟着对方出门。
类似的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正是因为师太心怀慈悲,救了不知多少母子性命,所以才能在城中享有声望。
相应地,投桃报李,悲田院周围的坊里百姓,对这一群孩子也多有看顾,四五年了,还没有发生过孩子走丢的事情。
净月师太深夜三更离开,因为宵禁,请她去的也是同一个坊的百姓,脚程不过半刻钟。
谁知道接生回来,短短半个时辰,悲田院里的孩子少了一大半。
剩下没被带走的,都被药晕了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净月师太回来看见空荡荡的悲田院,心都凉了半截。
悲田院的日子,近来因为盂兰会,其实好了不少。
富贵人家为亡者祈福,往往少不了布施寺院,净月师太甚至还趁这个机会又收留了十来个孩子。
可谁能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却发生了意外。
等天色一亮,坊门打开,立刻跑去刺史府衙报官。
“.其实府衙的法曹参军已经开始调查了,可是那几个剩下的孩子当时都被药晕了,根本说不出什么线索。”
“张总镖头,李.李长老,救人如救火,希望你们能帮帮我,救救这些孩子!”
净月师太眼带泪光,就要起身行大礼。
李存孝见状赶紧上前扶住,“师太,您这是干什么?”
所谓长老,是沙门当中,称呼年龄长而法腊高,智德俱优之大比丘。
只不过佛门世俗化日甚,这些尊称难免被滥用。
就好像朝廷中央三省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有员外郎,乃是从六品官。
但如今,有点实力的富商大贾,都会被人称作员外。
净月师太三十多岁,管李存孝这么个年近及冠的人叫长老,显然已经是心急如焚。
张力士听到这里其实已经明白了,对方与其说是找自己帮忙,实则还是看上了李存孝在天鼓寺的影响力。
官府办事本就是泄泄沓沓,尤其是孩童走失之类的事,不是富豪之家的父母银子、找人脉、施加压力,根本就得不到一个结果。
虽然刺史白香山素有官声,但净月师太活了半辈子,早过了迷信朝廷的年纪。
救人如救火,孩童丢失后的每一分每一秒更是珍惜,她自然不愿把孩子们的安危全部压在官府衙门一头。
天鼓寺信徒众多,名声在外,若能发动其影响力,找回孩子的可能性就会大得多。
“您是有功德的比丘尼,我李三郎只是晚辈,不能受您的大礼,更当不起长老的称呼。但那些孩子的事,既然遇到,就不能不管”
“事不宜迟,我先跟您回去悲田院,了解线索,然后回寺中找人帮忙。”
李存孝知道此事不是拖拉的时候,当即答应下来。
和张力士、张夫人说了一声,便立刻出门。
此时巳时刚刚过半,城中人流渐多,若是骑乘赤骊,只怕以后者的马力,街上行人一个不小心就要被撞死。
“师太,得罪了。”
李存孝蹲下身子,将其背在身后,真气催发,整个人好似一只鹰隼,在州城的楼阁当中飞跃,引起街道上此起彼伏的惊呼声。
虽然暂时只开了手厥阴心包经,还没有开足经,但这不是说真气就无法加持双腿了。
就好像山间无路,也仍旧能通行。有路走起来更快更方便,没路走起来费劲又费时,但不是完全不能走。
血玉般的真气加持在双足之上,李存孝甚至还悄悄催动了风轮。
无形气流推动之下,他的速度快得惊人。
背后的净月师太只听见耳边风声呼啸,七月的暑日当中,甚至觉得迎面而来的风像是冬日的割面风一样。
不出半刻钟,李存孝便从东市跨过大半个州城,来到了西南位置的康乐坊。
远远地还在半空,李存孝便能看见曾经来过的悲田院大门外,守着十多个身穿黑衣的不良人。
门口的人听到呼啸的风声,一转头,还没看到人,便被猛烈的气流吹得衣衫乱舞,面皮都发抖起来。
“何人敢扰乱刺史衙门公务!就不怕脊杖.李存孝?”
李存孝并没有隐藏动静,因此,正在院中勘察现场的法曹参军苏武鸣,听到动静立刻就按着刀带人走出来。
刚想呵斥两句,但一见来人,脸上的恼怒顿时卡住了。
盂兰会上,李存孝与普宁的一战,可谓是全城人有目共睹。
老百姓只是看个热闹,但他们这些武者心中却明白,一个天骄正在冉冉升起。
脏腑圆满就能驾驭魔宝,打出这般威势,突破黄庭完全是十拿九稳,未来的前途,最低也是天鼓寺首座。
这种天骄,不用上头提点他们都会赔几个小心。
更别说府衙的一把手和二把手,刺史白香山和长史郑延昌都毫不掩饰对李存孝的欣赏,后者更是一副要介绍郑家女儿出嫁的架势。
那可是五姓女!
世上多少高官显贵趋之若鹜,都不一定能被五姓七望看中。
李存孝的未来光明,就是瞎子都能看得到!
“苏参军,叨扰了。”
李存孝放下净月师太,转头便看见一个身穿六品深绿官袍的男人拱手上前。
他敏锐地注意到,对方虽然没戴护腕,但圆领袍里似乎穿了甲胄。
难道出了什么事?
“李”,苏武鸣嘴张开一半,忽然犯了难。
对方虽然拜入天鼓寺,但是没有剃度,不算真和尚。
叫大师?叫长老?
感觉都不合适。
“苏参军年长于我,我当以兄事之”
李存孝无意在这些事情上浪费时间,开门见山:
“净月师太对我镖局有恩,听闻悲田院孩童失踪,我也是心急如焚。不知苏参军可有找到什么线索?”
苏武鸣闻言下意识看了净月师太一眼,又很快收回目光。
他只是一个黄庭境圆满,又不是神仙,查案总是要时间的。
距离报案才过去一个时辰不到,净月师太就找到天鼓寺的人过来,在他看来多少有种不信任,甚至是有些施压示威的意思在里面,心里多少有些不悦。
李存孝并不傻,看出苏武鸣的微妙神色,心中一动:
“苏参军,可否借一步说话?”
两人走开几步,苏武鸣便看见对方伸手往怀里掏什么东西,心想这李存孝还挺会来事。
事情肯定要办,但礼物却不能收。
无论怎么说,让对方欠自己一个人情也好。
只是刚这么想着,李存孝已经拿出玉匣子打开,迷鼓滚动碰撞,发出金石之音,苏武鸣顿时瞪大了眼睛。
“迷鼓?!”
“实不相瞒,这迷鼓是我打算献给德聪首座,因为罗汉堂的圆华师叔与我师父交好,他与您一样,都是黄庭圆满”
“此物是炼制定心丹的主材,我把它转赠给您,到时候苏参军若是能见到德聪首座,说不定.”
“使不得!使不得!”
苏武鸣一开始看到玉石般的朵还有几分沉醉,但等李存孝话音落地,背后顿时冒出一身冷汗。
‘李存孝是药王院的人,德聪的学徒,他的东西我要是收了,以后哪里还能买得到天鼓寺的丹药?’
‘何况还是迷鼓这样的灵草,连圆华那个胖和尚都在里面掺和一脚’
‘我若真的拿了这迷鼓,以后还不被他恨死?定心丹更是想也别想了!’
苏武鸣立刻端正了脸色,将玉盒合拢推了回来,义正词严:
“李老弟误会了。我家刺史爱民如子,时常教导我们,要急民之所急。”
“我身为法曹参军,掌管刑名,缉凶捕盗,分内之事。”
“净月师太慈悲为怀,救济孤苦,为人敬仰。悲田院的孩童失踪,必须一查到底,方能惩恶扬善。”
“若是为此事收了好处,那我苏武鸣还是人吗?!”
这话说得颇为大声,旁边不知何时已经有百姓聚集起来,闻言都是一阵叫好。
“苏老哥果然是为民做主的能吏!”
李存孝猜到对方会是这个反应。
只要提到是给德聪的东西,就算给苏武鸣一万个胆子他也不敢收。
但是话说完,苏武鸣又悄悄挪了两步,示意李存孝往屋檐下靠一靠,低声道:
“不过李老弟啊,此事只怕是牵扯到明教妖人,干系很大,不能轻举妄动.”
又是明教?
李存孝忍不住皱眉,都从楚丘县来到宋州城了,什么都变了,唯独明教没有变,哪里都有对方的影子。
苏武鸣引着李存孝往悲田院里走进去,只见剩下的那些孩子都被集中在一个屋子里。
同伴失踪,再怎么害怕,此时也已经恢复平静,正在几个街坊的照看下吃东西。
“你看这些孩子,都有什么共同点?”
李存孝闻言,扫视了一圈,不禁眯起眼睛。
屋中的孩子,看面貌没有年龄低于五岁的,因为再小一点的孩子,若没有父母,大多都饿死病死了,根本撑不到净月师太去救。
而根据上一次来悲田院送旧衣干粮的回忆,他很快发现,剩下的这些孩子,基本都是年纪更小的那些。
大一些却没有被掳走的,基本是身有残疾,要不然少了手指,要不然瞎了眼睛,要不然天生跛足。
反过来说,被掳走的那些孩子,都是年龄更大、身躯更健壮的孩子。
男孩居多,还有一些是女孩,都是十三四岁的年纪。
“都是些大孩子.”
李存孝不知想到什么,脸色难看起来。
苏武鸣点了点头。
“不瞒李老弟,净月师太这里的事,已经不是这个月的第一回了。”
“只不过之前都是在附近的县城、乡野,而且规模不大”
“如今世道不安宁,走丢人口再正常不过。那些县令县尉,要么知情不报,要么不当一回事。”
“还是因为盂兰会,周边的武者大量涌入,我们府衙才收到线报”
“宵禁时分,坊门关闭,十多个孩子,不可能悄无声息,凭空消失。”
“白刺史治军极严,城卫军串通明教偷运人口的可能不大,所以这些孩子大概率还在城中。”
“贼子狡猾,没有留下太多痕迹。”
“城南的永和、永平、永安三个坊,靠近城门,又是贫民聚集之处,地形复杂,窝藏的嫌疑最大。”
“当下找孩子都是其次,关键是找到以后,很可能要和妖人碰一碰。”
苏武鸣说着顺手扯开圆领袍的扣子,露出里面柳叶札甲,俨然全副武装的样子。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李存孝还能怎样呢?
本来还想塞几张银票来打点,结果苏武鸣非但不收,话里话外还一副要倒贴的架势。
无他,迷鼓他虽然不敢收,但是定心丹他是真的想要。
李存孝作为天鼓寺的后起之秀,药王院的新星,实在是个必须交好的人脉。
宽慰了净月师太几句,李存孝走出悲田院,感受着周围期盼的目光,有些无奈。
莲池显圣之后,州城里的老百姓俨然是真的拿他当神佛化身来看了。
但他心里清楚自己是几斤几两。
事情涉及到明教,又是在州城当中,牵一发而动全身,闹不好就要殃及平民。
此事刺史府衙已经介入,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回报天鼓寺中。
毕竟不久前圆光才说过,明教和自家宗门之间有大仇。
想来以德正的为人,若是知道,也不会不管。
刺史府和天鼓寺合力,破案的速度总该再快些的。
坐镇的高手越多,造成的伤亡也会更可控。
想到这里,李存孝快速回了镖局,简单和张力士说了一声,立刻骑乘赤骊,快马加鞭回到寺中。
盂兰会后,他和德正首徒圆光也熟识了,干脆直接找到对方。
把事情一说,后者也严肃起来,二人一同前往住持的禅房,却意外碰到了德聪。
后者从德正的房间走出,像是在思考什么事情。
等看到李存孝,上下打量,眼睛一亮:
“你练出真气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