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90章 扳倒尉迟恭?

      第290章 扳倒尉迟恭?
    许敬宗与李义府会面时,萧嗣业也来到了郑仁泰的府邸。
    随后郑府派出一名家丁,前往周道务的府邸,将他也请了过去。
    周道务很快来到郑府,沿着走廊,一路行到书房外。
    刚推门进去,便见萧嗣业和郑仁泰正在书房内喝茶。
    两人瞧见他后,脸上都露出怪异的表情,似乎想笑又憋回去了。
    周道务在椅子上一坐,苦笑道:“想笑就笑吧,别把茶水喷出来了。”
    原来他脸上有五道抓痕,一看就是被女子用指甲抓伤。
    敢抓他这位驸马的女子,也只有临川公主了。
    郑玄楷的案子真相大白后,不仅郑家父子受到责罚,周道务因丢失鱼符印信,同样遭到降级处分,本阶官降了三级。
    明年年初,他的右骁卫将军估计也保不住了。
    临川公主得知此事后,更是大为光火,与他又打又闹,在他脸上留下伤痕。
    周道务因此请了病假,半个多月没有出门,今日常朝也没去,就是怕人笑话。
    这次若不是听说萧嗣业也在郑府,他也是不会出门的。
    萧嗣业咳了一声,道:“周兄,那百济细作的事,我没能帮上忙,实在对不住。”
    周道务摆手道:“萧兄这是哪里话,此事只怪我自己,贪图美色,被人算计了也是活该。萧兄肯相助,我已经很承你情了。”
    萧嗣业缓缓道:“此事两位都在圣人心中落下不好的印象,正好我有个法子,也许可以弥补一二。”
    郑仁泰正奇怪他找自己为了何事,还把周道务请了过来,听到此话,忙问:“如何弥补?”
    萧嗣业沉声道:“今日朝会之上,您也看到了,大臣们都希望陛下攻打高句丽。”
    郑仁泰道:“平心而论,此时正是攻打高句丽的良机。”
    周道务今日没上朝,听得迷迷糊糊,忙问究竟,萧嗣业便将朝堂上的情况跟他说了。
    周道务想了想,道:“眼下吐蕃平定,又刚灭了契丹人,大臣们要讨伐高句丽,也不奇怪。”
    萧嗣业道:“郑将军,今日朝会上,你可观察到陛下的态度?”
    郑仁泰皱眉道:“陛下似乎还未下定决心。”
    “不是未下定决心。”萧嗣业纠正道:“陛下并不同意此事。”
    周道务惊道:“陛下一向果敢锐意,怎会不同意?”
    郑仁泰侧头望着他,道:“萧老弟,这是你揣摩的呢,还是得到什么消息?”
    萧嗣业感叹道:“陛下的心思难猜,我哪揣摩得透?实不相瞒,是许敬宗告诉我的。”
    将许敬宗刚才找他的情况,与两人说了。
    两人对视一眼,都道:“许敬宗老奸巨猾,只怕不可信任。”
    萧嗣业微笑道:“我已从宫中得到消息,许敬宗确实面圣过,消息应该不假。”
    两人都知他和武府关系密切,又一直与四皇子有联系,宫中的消息非常灵通。
    既如此说,自有十足把握。
    周道务沉吟了一会,道:“多谢萧兄相告,几日后的朝会上,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郑仁泰却没有吭声。
    萧嗣业看向他,道:“郑将军,您还有怀疑吗?”
    郑仁泰抬了抬手,道:“不,我是突然想起另外一件事。”
    萧嗣业奇道:“何事?”
    郑仁泰沉声道:“我琢磨着,能不能利用这次机会,将尉迟恭扳倒。”
    萧嗣业和周道务听到此话,都吃了一惊。
    萧嗣业目光闪动,道:“郑将军,纵然尉迟恭提议攻打高句丽,只要我等反对,陛下拍案,他应该也不会坚持,如何能扳倒他?”
    郑仁泰低声道:“我最近听说一件事,若是将此事在陛下面前抖出来,也许能成也未可知。”
    两人都问:“何事?”
    郑仁泰凑到两人跟前,低声说了。
    萧嗣业听完后,沉吟半晌,摇头道:“就算在陛下面前说出此事,凭着陛下对尉迟恭的信任,也未必能扳倒他。”
    郑仁泰缓缓道:“你们年轻,不太了解尉迟恭这个人,你们可知,他当初为何闭门府中,长达十几年之久吗?”
    周道务道:“我只听说,他在一场宫宴上,惹怒了先帝。”
    郑仁泰道:“那场宫宴,我也在场。他当时全然不顾先帝脸面,殴打大臣,此事无论发生在哪个皇帝面前,都不能容他。”
    周道务皱眉道:“可我听人说,他与以前相比,变化很大。”
    郑仁泰哼道:“一个人的性子是很难改变的,他只是将本性压住了,利用此事,正好让他在陛下面前原形毕露!”
    萧嗣业忽然道:“郑将军,我不太明白,你为何要对付尉迟恭,他得罪过你吗?”郑仁泰沉默了一会,道:“朝外有薛仁贵、苏定方,朝内有李勣、程知节和尉迟恭,他们把位置都占住了,若是不拉下来一个,别人永远也上位不了。”
    萧嗣业微微一惊,道:“郑兄,你郑氏是皇亲国戚,何必如此着急呢?”
    周道务跟着道:“对啊,那尉迟恭已是古稀之年,没几年好活了,您急个什么?”
    郑仁泰叹了口气,道:“因玄楷的案子,贵妃颇为恼我,南祖房也闹着跟我们分宗,这皇亲国戚的身份,只怕起不到作用了。”
    萧嗣业顿时明白了。
    没有郑贵妃在宫中支持,郑仁泰以后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只会越来越低,等尉迟恭死了,也轮不到他上位。
    眼下凭高句丽之事,他只要全力支持皇帝,与尉迟恭针锋相对。
    那么尉迟恭下去了,他最有可能接替。
    萧嗣业提醒道:“郑将军,你可想好了,若是扳不倒尉迟恭,你可就得罪死他了。”
    郑仁泰道:“本人已做好心理准备,若不能更进一步,那就退下来,专心培养下一代。”
    萧嗣业见他神情,心知再劝也无用,缓缓道:“既如此,在下也不多劝了,我会尽量协助你。”
    周道务忙道:“我也一样。”
    郑仁泰朝二人拱手道:“多谢了。”
    三日之后,高侃和刘仁愿带着契丹首领阿卜固、四姓叛唐的契丹酋长以及一众俘虏,来长安献降。
    随行的还有投降大唐的契丹三姓部落,其中有一姓叫耶律,原本是遥辇部的一个小部落。
    遥辇突便是耶律部活捉,送到了营州。
    李治下旨,在长安东门—春明门举行献降仪式,百姓都可前去围观。
    李治并未亲自主持献降仪式,而是让太子李弘代他主持。
    李弘年纪虽小,但仪式并不需要他做什么,他只需要站在城墙上,让长安百姓们看到他就行了。
    献降仪式一切顺利,下午申时左右结束,李治下旨,赦免了阿卜固,让他也住进了胡王府。
    到了第四日,又是五日一次的常朝。
    一大清早,有资格朝参的官员们,便穿过甘露门,来到甘露外殿上朝。
    群臣在殿内各自站定,相互间低声议论着今日要上奏的事。
    郑仁泰这几日一直在思忖今日之事,思来想去,觉得在皇帝面前,尉迟恭动手的可能性不大。
    最好是在皇帝来之前,诱他发作。
    他若不发作,不是在皇帝面前,也不算太得罪他,留个缓和余地。
    故而,他故意抬高音量,和萧嗣业商议起河北民生之事,又提到眼下河北百姓正在恢复民生,不宜在辽东开战。
    果不其然,话题一聊开,那些主战派的官员便过来插嘴,争论起此事。
    许敬宗见皇帝还没来,就已经开战了,赶忙加入战局,言辞锋锐,一口气驳回了三人。
    他的加入,立刻引起于志宁的加入,随即李敬玄、李义府、程知节、尉迟恭等人,也都加入议论。
    大殿仿佛成了菜市场,群臣分成两派,相互争论。
    当初拥武派与世家派明争暗斗时,这种情况时有发生。
    世家派被皇帝打压、拥武派解散后,这种光景便很少出现。
    就在双方争得不可开交时,郑仁泰忽然目视着尉迟恭,道:“你们如此坚持攻打高句丽,只怕是有人私心作祟吧?”
    尉迟恭怒道:“你望着老夫做什么?难道是说老夫有私心?”
    郑仁泰哼道:“难道不是吗?”
    尉迟恭大声道:“郑小子,你说说,老夫有何私心,若说不出来,老夫可不饶你。”
    郑仁泰冷哼道:“老将军,您最近一直在暗中使劲,将令三郎送到营州,想让他参与契丹一战,可有此事?”
    “只可惜,营州战争打的太快,令三郎调到营州时,战事已经结束,他什么军功都没捞到。”
    尉迟恭脸色大变。
    他的三儿子叫尉迟宝环,是他四十岁之后才得的儿子,故而非常珍爱。
    他也知道自己七十多岁的人了,随时可能卒逝,最放不下心的就是这个儿子。
    所以希望他尽快立些功劳,好独当一面,郑仁泰这番话,并不能算错。
    然而,哪个将领不希望儿子有立功的机会,他也并未动用影响力,给儿子特别待遇,而是让尉迟宝环自己走兵部流程,申请去营州。
    正因如此,尉迟宝环才错过了营州之战,若是尉迟恭真动用关系,绝不会是这种结果。
    “郑仁泰,你……”
    郑仁泰见他一张黑脸越来越红,额头青筋暴起,已在暴怒边缘,又抢着说道:“你为了让儿子有立功机会,不惜挑起朝廷对高句丽的战争,全然不顾河北民生,这不是私心是什么?”
    尉迟恭怒吼一声,一拳朝郑仁泰脸上砸了过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