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98章 恩威并施 世族服软

      第98章 恩威并施 世族服软
    次日,武皇后上表,以尉迟恭巡治长安有功为由,请旨免去苏氏在禁苑的罪责。
    李治得知尉迟夫人曾去找过武媚娘求情后,便大手一挥,同意了皇后的请旨,命狄仁杰释放了苏氏子弟。
    只不过,杜氏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李治采用的是胡萝卜加大棒策略。
    对苏氏这种主动认错的世族,采取安抚,对其他世家派系,则需要杀鸡儆猴。
    杜氏便是他选中的鸡。
    李治下旨,将杜充案、马球社案以及禁苑案连在一起,斥责杜氏家风不正,教子无方。
    京兆杜氏在朝所有官员,全部遭到免职,国子监的杜氏学子,也全部被逐出学舍。
    一夜之间,庞大的京兆杜氏,轰然崩塌。
    大厦将倾,人的本能是各自逃命。
    京兆杜氏内部,有两大族,一族是南杜,被称为杜固,一族是北杜,被称为杜曲。
    三件大案全都是杜固所为,北面的杜曲遭受无妄之灾,将怒火都发泄在同族身上。
    李治旨意刚下不久,杜曲便找上杜固,分了族谱,两族从此以后不相往来。
    杜固虽失去权力,家族产业却还在,然而没有权力的支撑,家族产业只会招来豺狼。
    因为杜充出卖长孙无忌一事,杜氏早已不容于其他世家大族。
    最近,世家大族又被程知节、尉迟恭整治的很惨,把近来受挫的怒火,全部倾泻在杜氏身上。
    杜氏衰落后,他们不仅无人施予援手,一人还上去踩上一脚,暗中谋夺杜氏产业。
    不仅如此,就连府中奴仆们也开始造反。
    偷东西的偷东西,打架的打架,甚至还有人偷走地契而逃。
    民间有好事之人传颂,说杜氏之所以遭灭顶之灾,皆是因杜固被杜正伦给凿,家族旺气已泄,再无翻身可能。
    杜府门内,各房子弟都在府中抢夺地契家产,金银器物,准备分家过活。
    杜府门外,杜复怔怔望着大好一个家族,就这样分崩离析。
    杜充的丧礼都没来得及办,棺椁依然放置在灵堂中,却连个守灵的人都没有。
    杜蓉站在他身边,见他双目血红,柔声劝道:“兄长,莫要过于哀伤,保住身体为重。”
    她从小便过着类似寄人篱下的生活,反而看的更开些。
    杜复一言不发,过了好半晌,他低沉着声音,道:“妹子,家业可以不要,仇人却不能忘了。”
    杜蓉怔怔道:“什么仇人?”
    杜复冷冷道:“你给我记住了,咱们有两个仇人,一个是杜正伦,一个是高有道!”
    杜蓉默然片刻,点了点头。
    不远处,水声哗哗,新凿通的水渠川流不息,这条新凿水渠,见证了一个鼎盛家族走向衰败。
    水渠旁边,长孙冲望着杜氏衰败的景象,不知为何,心中生出一股难以言明的恐惧。
    他深吸一口气,上了马车,朝着车夫道:“回国公府。”
    车夫吃惊道:“驸马,阿郎不是说不让您回府了吗?”
    长孙冲怒道:“让你回就回,哪来那么多废话!”
    马车很快驶回赵国公府。
    长孙冲抬头一看,只见往日门庭若市的府邸,此刻却无比萧条,门可罗雀,心中更加抑郁。
    赵国公府。
    书房之中,长孙无忌将四张桌案并在一起,桌上摆满了各种书籍。
    这些书籍都是史书,有梁书、陈书、周书、齐书、隋书、精书十志等。
    长孙无忌打算编写一本类似史记的鸿篇巨著,将前朝历史囊括其中。
    这本书若是能编成,不仅能让他名流千世,也是他百年之后,长孙一族的保命符。
    正当他脱鞋趴在桌子上翻看典籍时,外面传来一阵敲门声。
    长孙无忌叹了口气,下了桌子,穿好鞋子,吩咐道:“进来。”
    “吱呀”一声,长孙冲推门进来了,气喘吁吁,脸上苍白,看不到一丝血色。
    “父、父亲……”他低着头道。
    长孙无忌看了他一眼,淡淡道:“不是让你没事不要来找我吗?怎么了来了?”
    长孙冲颤声道:“长安城这几日出了几件大事,儿子心中惊惧,想来和父亲说说话。”
    长孙无忌盯着他看了一会,起身倒了杯热茶,递给了儿子,道:“不要慌,我还没死呢,坐下说话吧。”
    长孙冲喝了口茶,心中稍微舒适了一些,说道:“孩儿刚从杜固回来,从今以后,世族谱之中,再无京兆杜氏了。”
    长孙无忌一脸平静,道:“这很正常,世事无常,没有哪个世族能长盛不衰。”
    长孙冲抬头望着他,道:“父亲,我们长孙氏,也会如此吗?”
    长孙无忌沉默半晌,缓缓道:“以后的事我不知道,不过在为父有生之年,一定不会让长孙一族遭此横祸。”
    长孙冲道:“那就需要及早谋划才是。”
    长孙无忌抬了抬眼皮,道:“谋划什么?”长孙冲站起身,来到桌边,道:“父亲,刀已经到脖子了,咱们再不图谋,就只能像杜氏一样了。”
    长孙无忌道:“你说的刀,指的是尉迟恭和程知节吧?”
    长孙冲道:“父亲知道?”
    长孙无忌哼了一声,道:“老夫虽足不出户,却还没有到闭目塞听的地步。”
    长孙冲道:“萧氏的事,您也听说了?”
    长孙无忌拿着一本律典翻看着,淡淡道:“听说了。萧氏产业多,仗着权势,在长安做生意时,一向强凶霸道,被程知节整了,不足为奇。”
    长孙冲道:“可这次不怪萧氏!”
    “哦?”
    “那萧氏子弟不过打了个胡商,也没把对方怎样,程知节却将他重打一百杖,好好一人,打成残废,再也站不直身了。”
    长孙无忌只“嗯”了一声,没有做声。
    长孙冲咬牙道:“有件事,父亲一定不知。”
    长孙无忌头也不抬,道:“你是想说自己违反宵禁时,撞到了尉迟恭吧?”
    长孙冲惊愕道:“您已经知道了?”
    长孙无忌道:“来济已经写信告诉我了。”
    长孙冲握紧拳头,道:“您是没瞧见当时情景,那尉迟恭根本不像官员,简直……就像个盗匪!”
    长孙无忌抬头道:“你说对了,他和程知节就是盗匪!”
    长孙冲愣道:“您既知道,难道就打算坐以待毙吗?”
    长孙无忌反问道:“我来问你,世家派系,现在都是什么反应?”
    长孙冲沉默了一会,道:“还能什么反应,一个个都风声鹤唳,严禁族中子弟出门了。”
    长孙无忌道:“那我再问你,他们做事一向狠辣,这次吃了大亏,怎么不去报复人家?”
    长孙冲愣道:“尉迟恭和程知节凶名在外,背后又有军队支持,谁敢当出头鸟,去跟这两个强盗硬碰硬?”
    长孙无忌道:“这就是他们的本领,他们能够让别人怕他们,不敢报复他们,陛下震慑世族的目的,不就达到了?”
    长孙冲喃喃道:“陛下只是震慑吗?”
    长孙无忌道:“我早就跟你说过,陛下要的是稳定,不是混乱。可你就是看不清这一点。”
    长孙冲皱眉道:“可有这两人巡治长安,人人晚上出门时,都提心吊胆,如何能心安稳定?”
    长孙无忌瞥了他一眼,道:“陛下要的稳定,不是你我心安,而是百姓心安,这一点你别搞错了。”
    长孙冲哼道:“两人执律过严,长期以往,百姓们只会逃出长安,何来心安?”
    长孙无忌沉声道:“律法原本就是为禁恶而生,不严苛,如何禁得住人心贪念?”
    “在百姓眼中,这就是律法真正的模样。你身有特权,律法不能奈何你,所以你以前觉得舒适。”
    “如今尉迟恭和程知节剥夺你的特权,将你和百姓一视同仁,你才会觉得惶惶不安,心生畏惧。”
    长孙冲咽了口唾沫,一句话说不出来了。
    长孙无忌接着道:“你刚才说长安城百姓会逃?那就错了,长安百姓对他二人,可都满意的很。”
    长孙冲惊愕道:“这不可能吧。”
    长孙无忌拍了拍手,“吱呀”一声,一名玄武卫推门走了进来。
    长孙无忌道:“你和郎君说一下,这几日长安城里坊之间,都在议论些什么?”
    玄武卫道:“里坊百姓们都在说,最近盗贼、偷儿变少,街市治安转好,外国人变老实了,商品价格变低了。”
    长孙冲惊愕道:“他们不知程知节和尉迟恭杀人、打人的事吗?”
    长孙无忌叹道:“冲儿,你太不了解平民的想法了,他们不会在意哪个权贵被收拾,也许还会在背后拍手叫好。”
    “他们真正关心的是米价、柴盐这些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事,闲来无事时,才会在茶余饭后,讨论几句朝堂之事。”
    长孙冲苦笑道:“这种生活也太简单了吧。”
    长孙无忌道:“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你没尝过苦日子,自然无法理解。”
    长孙冲道:“父亲,陛下会将世族赶尽杀绝吗?”
    长孙无忌摇头道:“不会,若不是韦弘机、萧锐他们自己不安分,陛下也不会把程知节、尉迟恭请出来。”
    长孙冲低声道:“如此便好。”
    长孙无忌接着道:“老夫早就说过,世族是大唐基石,陛下不会轻易自毁,接下来,陛下应该会安抚世族了。”
    其实长孙无忌心知肚明,这一场长安风波,都出在他身上。
    因他之故,世族地位从最顶峰,骤然下跌,所有人都感到不舒服,自然想要反抗。
    结果被皇帝一巴掌扇醒,以后自然会重新认清自己地位。
    朝野虽因他长孙无忌而震动,然而,随着皇权日益强盛,一切终将归于稳定。
    大唐庙堂,即将迈入一个崭新的格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