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91章 资本战场,家有贤妻

      第491章 资本战场,家有贤妻
    东方神秘大国?
    也许在互联网上玩梗的时候,会开玩笑提是印度,但放在这个语境下,毫无疑问是中国大陆市场的票房爆了。
    于是林源问道:“中国国内的预估票房是多少?”
    林源的心中隐隐充满了期待,在他的规划之中,中国国内是最重要的立业根基。
    无论他在日本韩国这些地区的票房有多么高,都不如在中国票房大爆,让他开心。
    2004年是中国电影行业的爆发增长元年,前一世这一年大陆电影市场突破了16亿元大关,一年就狂涨60%的票房规模。
    其中《十面埋伏》1.53亿元、《功夫》1.25亿元和《天下无贼》1.01亿元,分别砍下了国产电影年度票房前三名。
    国产电影的票房总收入约8.25亿,这也是国产片的票房收入首次超过进口片。
    对比2年前的2002年,总票房还不到9亿美元,一部《英雄》2.5亿元的票房,就超过了年度总票房的四分之一,可谓是进步速度飞跃式提升。
    中国大陆的电影市场,终于要年年迈一个台阶的节节高了。
    林源期待,在这样一个新时代到来的时候,自己会有怎样的收获呢?
    霉霉给出了答案:“中国国内的电影票房预估金额为17亿人民币。合计近2亿美元!”
    这个成绩简直像是一记重锤,敲在了林源的心上:祖国人民太给力了!
    一部电影的票房,就超过了一整年所有电影的总和?
    虽然几年后,《阿凡达》在国内也斩获了13.39亿人民币的超高票房,但毕竟那是在又发展了几年的国内电影市场上取得的。
    现在《大唐英歌》提早5年时间,就在全民的热烈支持下,提前超越了《阿凡达》的票房神话。
    这真是太不容易了。
    《阿凡达》上映时,3d电影票一张卖100多人民币,imax版本甚至卖到了300多元人民币一张的价格,才能最终斩获那么高的票房。
    可《大唐英歌》在国内的电影票价格,是50元一张,相当于一共有3400万人次进入影院,观看了林源的电影。
    这是非常难得的事情,在2004年时,国内的电影院数量和电影大荧幕数量还相当不足。
    一线城市就不多说了,很多县级城市甚至连唯一的电影院都倒闭关门了:
    因为互联网上免费下载电影,连路边租碟片的盗版vcd店铺都要亏本了,更别说几十一张的电影票想要在县城出售?
    因此,想要在这样的条件下,实现3400万人次观影,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中国国内各地,很多机关单位,都准备组织团体观影。”霉霉继续说道:“结果发现根本买不到票,你说是不是很有趣?”
    林源没想到,自己的《大唐英歌》竟然能享受那些主旋律电影的待遇,长安市如果这么做还情有可原,可全国各地……
    不过好像仔细一想,也并不奇怪,这毕竟是一部好莱坞制作,在全球上映的宣传大唐文化的电影。
    怎么就不是中国文化输出的一部分?并不比主旋律电影,在宣传领域的价值更低。
    获得机关单位的团体观影待遇,似乎也完全合理。
    “你在国内的票房成绩,真可谓是厚积薄发,一步登天了。”霉霉说道。
    林源点点头道:“但《大唐英歌》能有这样的成绩,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现在刚开始拍摄的两部电影,恐怕是复刻不了这样的成绩。”
    《英雄》国内票房2.5亿人民币,《加勒比海盗:聚魂棺》3.2亿,《谍战之王》4.5亿。
    之前每一部电影,都是小步稳定的前进,可以说是跟着国内电影大盘的增长,而同步增长。
    这一次,《大唐英歌》直接给他来了个大的,成绩提升了都不止2倍,自然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这一切都在说明,林源在国内的地位和影响力,正在不断的被深化加强。
    这都是林源一直以来追求的东西,现在他看到了梦想逐渐成真,比票房大卖还更令他感到开心。
    霉霉继续说道:“韩国市场的提升也很不错,大唐题材他们也是熟悉的,观影人次1800万次。”
    听到霉霉的话,林源心中觉得很好笑:才不是她想的那样呢!
    上次《谍战之王》1550万人次,这次1800万人次。
    提升虽然不错,但远比不上日本和中国市场,都是翻倍式的提升。
    “韩国人对唐朝有些抵触,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林源说道。
    “啊?不懂。”霉霉对东亚历史不了解,自然不懂林源说的。
    “如果是明朝背景的,在韩国会好很多。不过我不用考虑去迎合韩国这么狭小的市场,随便吧。”林源答道。
    在很多韩国人的认知中,唐朝打断了高句丽的辉煌,也就是打断了他们民族崛起的道路,自然是敌视的目标。
    其实高句丽和高丽没半毛钱关系,完全是韩国人胡乱认祖宗。
    如果将朝鲜半岛存在过的新罗,百济,高句丽都视为祖宗的话,那么唐朝的白江口之战,他们却又总是避而不谈,可谓是相当的双标。
    对于唐朝,韩国人是有些抵触的,而明朝作为朝鲜王朝的爸爸,却在韩国有着相当的人气。
    不过,林源不可能为了韩国人的喜好,就去影响自己的电影表达。
    但哪怕是拍摄韩国人不够喜欢的唐朝题材,《大唐英歌》仍然在韩国取得了1800万人次的观影成绩,创造了历史新纪录。
    可见韩国市场,对于林源的喜爱度真的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民族感情。
    紧接着,霉霉又介绍了《大唐英歌》在欧洲市场,东南亚市场,南美市场,以及印度市场,都取得了巨大的票房突破,具体就不再赘述了。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今年剑道大会的举办,原本东南亚市场和南美市场,对于林源的喜爱和认可度也进一步加深了,这也是《大唐英歌》在这两个地区,能够取得票房突破的一大原因。
    对于这一点,倒是林源没想到的。
    但作为一名电影演员,他的知名度,公众形象,以及受到的喜爱程度,都会极大的影响他主演的电影票房,这并不难理解。
    因此,他从不像那些好莱坞巨星一般,不顾自身形象,放浪形骸的过糜烂的私生活。
    如果他只考虑欧美电影市场,那么确实那些都不重要。
    但他想要获得全世界各地影迷的喜爱,就必须考虑自己的品德和形象了。
    于是,一个隐忧再次浮现在他的脑中。
    林源开口说道:“林源影业的股价,现在很令我担忧啊。”
    “担忧?”霉霉不解的问道。
    “股价现在已经很高了,要是继续往上冲,很多个人投资者可能会血亏。”林源答道。
    “如果林源影业的股价出现崩盘,不仅仅对不起那些喜爱我的影迷,还会让我的个人形象遭受巨大损失。”林源进一步解释道。
    听到林源的解释,霉霉表示理解,但这种情况还真是罕见。
    所谓的个人投资者,就是散户,这其中固然有投机者,但很大一部分肯定是林源的影迷。
    当他们在高位价格买入林源影业的股票,被套牢之后,可能就会面临巨大的亏损风险。
    这是林源绝不想看到的。
    霉霉理解林源的担忧,对于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来说,是恨不得股价更高一点。
    让股价泡沫化以后冲到极致,然后借机偷偷坚持套现。
    等到股价崩盘了,再低价买回来,轻松就赚到了价差。
    至于散户的死活?
    不让散户在高位接盘,哪来的利差。
    可林源完全不希望看到这一幕,这对他完全有害无利。
    林源影业的股价,之前就已经冲到了28美元,直逼30美元大关。
    当《大唐英歌》的最终票房成绩出来,恐怕价格要继续狂飙了。
    贝蒂给出的预测,就是林源影业的价格,在这股狂热的气氛助推下,甚至有可能突破40亿美元大关!
    如果这一幕真的出现了,那就意味着林源影业的市值,将达到3000亿美元!
    在2004年,这个市值意味着,林源影业将超越市值2884亿美元的微软公司,成为仅次于通用电气的世界第二高市值公司。
    对于这个结果,根本不需要任何的财务分析,任何人都可以得出结论:林源影业的泡沫的实在是太大了。
    一家影视公司,何德何能市值超过微软,埃克森美孚,辉瑞制药,英特尔,壳牌石油,波音公司……这一众真正举足轻重的企业?
    林源影业在2003年的利润,是21亿美元,哪怕按照之前20美元的股价计算,1480亿美元的市值也意味着pe高达71倍。
    这个价格已经非常危险,已经是市场透支了《大唐英歌》的票房业绩,提前给出的高估值。
    如果《大唐英歌》真的达到40亿美元的票房,林源影业在2004年的利润,可能就能达到32亿美元。
    届时,1480亿美元市值的林源影业,pe将下降到46倍,虽然依旧很高,但也就不那么危险了。
    可是假设林源影业的股价,真的如贝蒂的预料,被推到40美元,那就意味着pe高达170倍!
    这相当于对林源影业的投资,要170年才能回本。
    哪怕按照预估的32亿美元利润计算,pe依旧在100倍的超高水平。
    对于新兴的科技型企业,100倍pe都是非常高,具有相当风险的价格。
    更别说此刻的林源影业,已经是市值过千亿美元的巨头企业,根本不可能有那么高的成长空间。
    一旦林源影业的股价,在这么高的位置崩盘,将会让所有的持有者蒙受巨大的损失。
    美股是有做空机制的,林源不相信那些闻到血腥味的金融巨头,不会趁机上来啃一口。
    那时,林源影业的股价,将会更加雪崩式下跌,也许会从40美元的高位,一路跌到15美元,甚至更低的位置。
    真出现这样的情况,无论和林源有没有关系,他的个人形象必然会遭受巨大损失。
    更可恨的是,这轮股价的泡沫上涨,林源完全吃不到任何的红利。
    不说林源减持会丢掉公司的绝对控股权,但哪怕他想这么做,也做不到。
    因为他手中的绝大多数股权,都是处于锁定期无法交易的。
    真正能够用来交易套现的,不会超过10%。
    按照3000亿美元的市值,在这段泡沫时间里抛售掉,也能获得300亿美元的回款。
    等股价下跌后再买回来,赚点差价行不行?
    答案是依旧不行,因为根据美国证券法规定,持股超过5%的大股东抛售股价时,必须举牌公示。
    所谓的举牌公示,就是要告诉大众,你是谁,你准备卖多少。
    这样公众就会立刻获得相应的信息,从而感受到市场的变化,就能先一步决定要怎么做出应对。
    还不仅仅如此,大股东减持每次不得超过1%,出清股票是受到严格限制的。
    作为林源影业的实控人,如果他对外公示自己准备大量减持公司股票的话。
    大众会怎么想?
    公司是不是出什么问题了?老板都准备跑路了!
    这样的话,林源影业的股价必然会出现大幅度的下跌,导致他很难真正的实现在高位套现。
    事实上,大多数上市公司老板,都是面临这样的难题。
    股价拉到高位以后开始套现,必须举牌公示。
    然后顶着股价下跌,一边跌一边卖,如果股价不够高,未必能套现多少的资金。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上市公司老板的身价,都是虚的原因。
    号称几百亿,上千亿美元身价,全都是股价支撑起来的,真的变现能拿到四分之一都算厉害了。
    因此,林源想要在高位套现10%的股价,依旧是做不到的事情。
    这一轮林源影业的股价上涨,他只能是光挨打,完全吃不到肉。
    等等……
    林源突然意识到:如果他举牌公示,假意要抛售公司股票,是不是就能在股价疯狂上涨前,先一步压住这个势头?
    当这个念头出现在林源的脑中时,立刻又出现了大量的相关问题:
    他并不是真的想要抛售股票,因为这会丢失绝对控制权,如果只是假意这么做,要怎么操作?
    突然开始举牌公示,造成股价的下跌,是不是该通知一下和他关系密切的大投资人?否则他们的利益受损,会影响到对林源的支持力度。
    可是私下告知大投资人,会不会涉及到信息的不当披露,留下法律上的把柄?
    ……
    一系列的问题,让林源感到相当的头大。
    于是,他开口说道:“gakki,帮我准备电话会议,我要和贝蒂通话。”专业的事,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办。
    林源相信,有贝蒂的存在,这件事一定能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很快,电话会议就已经准备妥当,林源,霉霉和gakki酱坐在一起,电话中传来了贝蒂的声音:“林源,有事吗?”
    “打扰你了,你那儿已经夜深了吧?”林源问道。
    “才十一点,有事你就直说吧。”贝蒂说道。
    紧接着,林源把自己对于股价的担忧,以及想要遏制股价的想法全部说了一遍。
    听到林源的叙述,gakki酱和霉霉才知道,他已经想的这么深远了。
    听完林源的话之后,电话中传来了贝蒂的回答:
    “关于你的第一个问题。只要你出发布减持公告,对于股价是一定有抑制效果的,但是效果可能不如你想象中的那么好,我担心达不到你想要的效果。”
    “为什么?我作为公司实控人,大量减持股票了,市场还不担忧吗?”林源不解的问道。
    贝蒂解释道:“对于《证券法》你的了解还不够,只注意到了大股东的举牌公示,却不知道还有股权抛售的限制。
    作为实控人,你股权减持比例在一年内,不得超过自己持有总股本的20%,也不得超过所有股本的5%。
    也就是说,你根本不可能大量的抛售股份,所以是起不到压制股价的效果的。”
    听到贝蒂的解释,林源立刻明白了。
    不得不说,作为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美国证券市场的各种规范,在明面上还是相当完善的。
    所谓的不得在一年内,减持超过自己总股本的20%,意思就是假设林源拥有15%的公司股票,一年减持总数就不能超过3%。
    这条规定的目的,是限制实控人出清股票的速度,哪怕再快也必须5年才有可能卖光全部股份。
    但要是公司实控人,敢连续5年顶格减持股份,可能在第二年或第三年,公司股价就要跌到退市的程度了,因此想要套现真的很难。
    而不得超过所有股本的5%,是做出绝对值的限制。假设林源拥有65%的股票,叠加这条限制,每年只能减持5%。那5年都清空不了,足足需要13年才能卖光。
    限制不超过自己总股本的20%,是针对持股比例不够高的实控人,而第二条不超过所有股本5%,则是进一步限制那些持股比例极高的实控人。
    两条规则结合在一起,简直就是带在公司大股东和实控人头上的紧箍咒。
    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现实中,如果一个公司的老板想要套现跑路,是不能去证券市场上卖掉公司的。
    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和其他公司,或者大投资者达成合意,通过协议收购的方式,一次性收购股权这种方式。
    林源如果只能减持5%的股权,那么确实可能压制不住目前狂热的气氛。
    他没想到自己提出的方案,在第一步就搁浅了。
    电话中传来了贝蒂的声音:“其实你的方案,只要换一个方式,就能达到类似的效果。”
    “你说?”林源听到还有戏,立刻振奋了起来。
    “资本市场有一个特点,就是你光明正大告诉别人的信息,对方往往是不相信的。可你要是藏着掖着不说,让他自己发掘出来,他就深信不疑了。”贝蒂说道。
    这道理好理解,人性就是这样。
    因此林源光明正大的发布减持信息时,大部分人是不会相信股价会崩的。
    “那具体要怎么操作?”林源问道。
    “你知道的,前一段时间我以20美元左右的成本,先布局了一批林源影业的股权。”贝蒂说道。
    林源知道这件事,电影《大唐英歌》首映礼时,所有嘉宾都在疯狂买入股票,而贝蒂却没有动作,因为那时她就已经完成了低价吸筹。
    她到底持有多少的股票?
    之前林源没问,他绝对信任贝蒂,因此对他没影响的事情,他也不会特意去问。
    电话中继续传来贝蒂的声音:“我代表摩根士丹利一共布局了4亿2000万股,也就是4.9%的股权。”
    好家伙!竟然吃了这么多的股权,再多就要达到5%,必须举牌公示了,难怪她没有继续买入。
    按照林源影业20元的股价,这可就是将近84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关键还是在无声无息中完成的,不得不说摩根士丹利确实足够强大。
    “我急速抛出手中的全部股票,手法粗暴一点,你猜市场会怎么想?”贝蒂问道。
    “风声鹤唳,大家会猜疑,是不是股价已经见顶?是不是有大投资者拿到了内幕消息,开始抢跑清仓了?”林源答道。
    “这时候,过了几天突然公布你的减持公告。再结合前几天我的抢跑行为,大众又会怎么做?”贝蒂继续问道。
    “怀疑的靴子落地,从众心理发挥效应,开始跟着抛售股票。”林源答道。
    贝蒂的做法,简直令林源叫绝。
    这就是她说的:藏着掖着不说,让他自己发掘出来,他就深信不疑了。
    按照贝蒂的做法,一定能把股价给压下来。
    这本该让林源高兴的,可是他却愧疚的说道:“这么做,要委屈你少赚很多钱了。”
    “少赚的是摩根士丹利,关我贝蒂.亚当斯什么事?而且摩根史丹利赚的已经够多了,没必要赚最后一个铜板。”贝蒂说道。
    虽然贝蒂说的很豪爽,但是林源知道自己还是欠人情了。
    对于贝蒂控制的摩根士丹利,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就是等股价继续上涨,至少可以等到股价超过35美元,甚至贪婪一点到了40美元时才抛售。
    股价上涨的越多,摩根士丹利就赚的越多。
    可是现在为了配合林源的股价控制目标,贝蒂必须在28美元左右的价格,就开始抛售股票了。
    这当然会导致利益没法最大化,会少赚不少钱。
    但贝蒂为了林源的利益,还是毫不犹豫的牺牲了自己的业绩。
    “别和我说什么谢谢,我会生气的。”电话中的贝蒂,先一步说道。
    林源只能将感动放在心底,听贝蒂继续说道:“减持的公告是有持续时间的,你并不需要在时限到期后,真的进行减持行为,只需要到时发一个公告,撤回减持公告就好了。
    那时候林源影业的股价已经下跌的差不多了,你撤回减持公告的行为,反而能起到稳定人心,稳固股价的作用。
    这操作起来有点小复杂,算了,你别管吧,这部分程序交给我就好了。反正我们大摩,本来就是林源影业的指导券商。”
    “好,我听你的。剩下的几个问题呢?”林源继续问道。
    “关于第二个问题,你考虑的很周到。突然开始压制股价,确实要照顾到那些大投资人的利益,其实他们配合进来一起抛出股票,能更好的达到你想要遏制股价的目的。”贝蒂说道。
    这一点非常容易理解,很多在《大唐英歌》首映礼上,开始吃入林源影业股票的嘉宾。
    比如说罗恩.杜邦,就是其中分量比较重的一个盟友。
    他们进场的时间比较晚,持有林源影业的成本价,自然也是远远高于贝蒂20美元的价格。
    不少投资人的成本价格,应该达到了24美元,甚至更高。
    现在林源影业的股价是28美元,他们尚且能有账面上的浮盈。
    可一旦林源开始压制股价,他们要是没来得及出逃,原本的浮盈甚至可能变成亏损,那可就真是坏了情面。
    因此,适当的向他们投入信息,是相当有必要的。
    但林源担心的还有第三个问题:私下告知大投资人,会不会涉及到信息的不当披露,留下法律上的把柄?
    内幕交易,轻一点至少也会被处以巨额罚款,要是被人当把柄抓住,林源甚至可能面临刑事指控。
    到时就算他能逃脱法律制裁,也难免会在声誉口碑上,遭受巨大损失。
    对于这个问题,贝蒂在电话中笑着说道:“最后一件事很好解决,你的话出自你口,只入我耳。至于其他人是怎么知道的,和你完全没有关系。”
    听到贝蒂的回答,林源心中又是一阵感动。
    哪有她说的那么好解决,不过又是她扛下了一切罢了。
    贝蒂给出的方案,就是那些大投资人的沟通工作,由她来做。
    这样林源自然就不会留下任何把柄了,可要是出麻烦了,矛头必然都会指向贝蒂。
    虽然以她在金融圈的地位,以及亚当斯家族的政治能量,这种私下披露信息的事情,还不可能对她造成什么实质伤害。
    但多少也是一些麻烦,而贝蒂愿意承担这个可能发生的风险。
    对此,林源还能怎么做?
    只能下次见面时,多使一点劲,早日实现她想要个孩子的心愿。
    当林源所有的忧虑问题,都在贝蒂手中轻松的化解后,他说道:“什么难题在你那儿,都不是难题,真是帮我解决了大麻烦。”
    电话中贝蒂说道:“不,我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至少有个问题,也是我无能为力的。”
    林源问道:“什么?”
    “那就是股价一旦崩盘,进入下跌通道中,会跌到什么样的价格,就不是我能控制的了。”贝蒂说道。
    这点林源完全能理解,任何资产在上涨时,虽然伴随着狂热,往往会屡创新高,但价格上限还是相对好猜测一些的。
    就算猜错了,问题也不大,顶多就是少赚一些,但还是大赚特赚。
    而下跌过程中,伴随的是恐慌,踩踏。
    这时林源影业的股价会跌到什么样的价格,就完全不好说了。
    对于林源来说,股价如果在20美元上下,是最健康的结果。
    但现实未必会如他所愿。
    如果跌到15美元怎么办?
    甚至跌到10美元也不是不可能!
    因为哪怕是10美元的股价,林源影业的总市值依旧高达850亿美元,哪怕按照《大唐英歌》上映后,2004年32亿美元的利润计算,pe也还是有26倍的。
    在股价疯狂上涨时,大家都在讲财富的故事,那时候71倍的pe都不嫌多。
    一旦股价快速下跌,大家讲的就是鬼故事了,在那种情况下26倍的pe甚至都有可能被嫌高。
    这就是资本市场,最体现人性的地方。
    对于贝蒂的担忧,林源的答案就是:我不在乎!
    反正林源影业已经完成了融资的目的,那些股权他必须捏在手中,以确保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股价高一些,或者低一些,又有什么影响呢?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他就像是一个2010年入手沪海刚需住房的人,未来十几年的房价冲到高处,又跌下来,和他有什么关系呢?
    他没买在高位,又刚需持有不会卖出,价格的波动他完全不用在意。
    于是,林源对贝蒂说道:“没事的,对我来说,股价砸下去以后我不在意。”
    贝蒂说道:“你可以不在意,但是有两件事你必须考虑。”
    “两件事?”林源问道。
    “第一件事,就是林源影业,有大量被锁定的基石投资者,你也必须考虑这部分人的利益。如果价格被砸穿13美元,你就必须考虑如何在一年内重新把股价拉起来。”贝蒂说道。
    “我知道,这点我完全不担心,我有信心做到。”林源说道。
    林源影业在上市时,基石投资者们是以10美元的价格认购股票的,第一次定增时他们又以13美元的价格认购。
    这些基石投资者,他们都是有一年的锁定期的,还没吃到肉呢。
    要是到一年后,手中的股票解禁时,价格低于持有成本,那可就真是要伤心了。
    对于这一点,林源是真不担心,他相信林源影业的价格可能会一时下挫,但以他的人气和出色的业绩,很快就会反弹回来。
    不说涨到多高,至少维持在15美元以上,确保基石投资者们有利可图,林源是完全有信心的。
    “第二件事,就是股价下跌以后,你要做再融资的难度就会进一步变高。”贝蒂继续说道。
    对于这个问题,林源有些疑惑的问道:“我没法再稀释股权了,这样还能融资?而且我还有必要融资吗?”
    电话中传来了贝蒂坚定的答复:“必须要做!如果你想在未来的五年内,真正搭建起属于自己的财团的话,就决不能错过眼前这一波机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