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23章 在我自己的地盘拍戏

      第423章 在我自己的地盘拍戏
    番域影视城,大唐影视区。
    结束了在呼伦贝尔草原的拍摄,《大唐英歌》剧组移步于此继续拍摄工作,大部分的城镇场景戏份,都能在此完成。
    过去的三天中,在剧组筹拍下一段剧情的时候,诺兰导演把整个影视城逛了个遍。
    此时,他正对林源感慨:“一直知道你在中国国内有个影视城,没想到竟然这么大!我参观了一圈,就了3天时间。”
    “番域影视城加上二期,总占地规模超过了10万亩……也就是6600万平方米,66平方公里。”林源用诺兰导演能听懂的面积单位解释道。
    “66平方公里?这简直太疯狂了!怪不得我们了3天时间,还没有完全逛完。”诺兰导演惊叹道。
    “这么多钱都出去了,总要看见几个水嘛。”林源笑着答道。
    两期的番域影视城项目建设,林源的国内投资公司一共砸下了6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
    这笔钱放在2004年,相当于500亿人民币,按平价购买力计算相当于2024年的2000亿人民币,简直是一笔难以想象的巨款。
    在2004年时,番域区的gdp不过是514.42亿人民币,而整个南粤市的gdp也仅有4477.35亿元。
    由此可见,林源的番域影视城项目,对于当地经济的拉动效应简直是史诗级的。
    从区到市,再到省级,甚至中央,都给予了这个项目最大的关注和扶持力度。
    因此,林源才能拿下如此大的用地规模,用来建设这个超级影视基地。
    列两个对比数据,就能知道番域影视城的规模有多大了。
    旁边的长隆野生动物园,总占地面积1万亩。
    而上一世的横店影视城,总占地面积是5万亩。
    林源的番域影视城,足足是上一世横店的两倍大小,更别说此时还在建设中的“小横店”了。
    当然,林源这10万亩的影视城用地,并不全是平地。
    否则这么大的土地全部盖满建筑也不太可能,而是他的影视城沿着珠江边延伸,跨过了黄埔大桥,在对岸的黄埔也拿到了一大块建设用地,涵盖进了部分龙头山森林公园。
    这使得整个影视城,有山,有水,有平地。
    不仅能拍摄常规的城市,宫殿场景下的剧情,古代码头水战等剧情也能被满足,甚至连山中寺庙,古代山道等场景,也被还原了出来。
    这使得整个番域影视城,具备了几乎全场景拍摄的供应能力。
    这三天,林源陪着诺兰导演一起参观游览影视城。
    说实话,他自己也没怎么仔细参观过。
    一直在连轴转忙得不可开交的他,也借着这次的拍摄机会,好好的参观了一圈自己砸重金拍摄的影视城。
    结论就是:惊喜!
    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好,哪怕有着后世的阅历,一样要承认番域影视城做到了他能想象的极致。
    这就是巨额资金投入,展现出来的威力。
    但是单独看这个项目的营收,也要承认是目前亏损的,而且是巨亏。
    此时的国内影视剧市场,只看电影市场的话,每年也不过就是三十亿人民币水平。
    这里面还有林源强拉国内票房市场的功劳,他一个人就占到了其中的三分之二。
    因此,如果把这些剧组用于在场地租赁的拍摄资金,当成是影视城的主要收入来源的话,那番域影视城肯定是亏到家了。
    这也是之前为什么国内没人投如此多的资金,来建设影视城的最大原因。
    但对于林源来说,这都不是问题。
    一方面,虽然影视城项目和cbd项目在业务方面是分开运作的,但是在财务层面同属于一家投资公司旗下。他可以用cbd项目的盈利,来对冲影视城项目的暂时亏损,投资人不至于因此就感到不满。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将要进入发展快车道,无论是影视行业还是整个经济总量,都在快速膨胀。影视城的建设带来的旅游,餐饮,住宿以及周边地价的拉动效应,都会在未来的二十年时间里,持续的释放利润。
    这才是林源敢于砸重金的最大原因。
    当然,林源这么做的另一个理由,在于可以通过这个项目深度绑定国内的经济和民生。
    这么多资金带来的经济拉动效果,对就业的促进,对周边工厂员工的增收帮助(409章),都足以让林源成为国内政府的座上宾,获得一张“免死金牌”。
    诺兰导演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笑着说道:“这样再过几年,你可能在中国国内的地位,都超过美国本土了。”
    他用的词是美国“本土”,让林源有些想笑。
    但诺兰导演并没有恶意,这只能说明了,在他的潜意识中林源和自己一样,并未感觉到是外人。
    可林源知道,哪怕他在美国长大,但是文化的羁绊,让他的内心还是偏向于中国国内的,否则他根本就不会拍摄这部《大唐英歌》。
    拍摄这部电影最大的目的,就是向世界输出中国文化。
    面对诺兰导演的调侃,林源也笑着答道:“恐怕很难,在中国钱并不是一切。论有钱人的社会影响力,美国才是金钱至上的富人天堂。”
    “总的来说,你的影视城真棒。比起那些金碧辉煌的宫殿,我更喜欢这儿还原出来的古代城镇效果。唐朝街区和宋朝街区我都喜欢。我也想把这些景象完美的拍摄下来,播放给全世界的观众看。”诺兰导演说道。
    “你喜欢唐朝街区?还是宋朝的?”林源问道。
    “你这个问题真难回答。”诺兰导演犹豫了。
    “好吧,我个人可能更喜欢宋朝的,但是我觉得观众会喜欢唐朝。”想了想,诺兰导演给出答案。
    林源点点头,他觉得诺兰导演说的对。
    唐朝的城市布局严整,市与坊有严格的区分,专门设定了“市”用于商业贸易,配套以严格的开市闭市制度。
    因此好处就是专门用来从事商业活动的市,就像现在的商业街一般,精心打造的用来招揽顾客的招牌,琳琅满目的商品,显得格外的繁华绚烂。
    而宋代的商品经济更加发达,市与坊的界限打破,居民区和商业区混在一起。由于坊市合一,所以没有营业时间和营业地点的限制。
    这样的好处就是充满了烟火气,走在城市的街道上,到处都是路边小店,吃的穿的用的,和吆喝声混杂在一起,杂乱中又显得格外热闹。
    这几天的拍摄准备,就是在等一些能够还原城市细节的道具进场。
    此时,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等会儿就要开始拍摄第一场城内戏了。
    剧情中这段戏发生在云中县,为云州治所。
    此地在其他朝代,也被称为大同府,是历代名镇。
    盛唐时期,云州曾为从长安通往北部外族的必经之路。
    林源饰演的角色是驻地位于云州,受河东节度使管辖的中级军官。
    河东节度使统辖的军队包括:天兵军、大同军、横野军、岢岚军、云州(大同)、代州(雁门郡)、岚州(楼烦郡)三州郡兵,共计五万五千人。
    这段戏的剧情,是塞外征战得胜归来的林源,在云州向自己的顶头上司,也就是李仁杰饰演的李杰(虚构历史人物),汇报战绩。
    开拍前,诺兰导演正在给李仁杰详细的讲述拍摄要求。
    “谈一下你对李杰这个角色的理解。”诺兰导演说道。
    “他对于尉迟源的情绪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这个手下有认同,有欣赏,但是另一方面又因为利益冲突,不得不陷害他,因此心存愧疚。”李仁杰说道。
    诺兰导演点点头,李仁杰这样的老演员很敬业,功课做的很足。
    他饰演的李杰,官职是右羽林军上将军、河东节度副使、大同军使。
    这一串的官职,意味着他身份极高,是河东镇实权至少前五的高官。
    同时还意味着他是中央禁军序列出身,这点和林源饰演的尉迟源一样,因此会产生身份上的认同。
    唐军军制,大致可分为常备的中央禁军,和地方的府兵两大类。
    府兵以均田制的农户为基础,于天下各道、州、县要冲设军府,就地生产劳作,也就地武装参战。
    作为同一序列出身,李杰的第一反应当然是要尽可能的拉拢尉迟源。
    可是尉迟源在原则上的不退让,让李杰不得不除掉他。
    毕竟挡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这是死仇。
    于是才有了影片开场那一段借刀杀人的战斗,但是尉迟源不仅没死,反而以少胜多大破敌军。
    这一段戏就是为了展现,尽管得胜归来,但是危机并未解除,他反而卷入了更加凶险的风波之中。
    “你的理解很到位,因此你在这一段戏中,需要展现出李杰的不舍与狠辣。
    我会给你多个的面部特写,但是因为这个角色喜怒不形于色,你需要减少使用大表情,更多的用微表情和眼神来诠释。”诺兰导演说道。
    李仁杰点点头:“我会尽量做好的。”
    虽然被称为“功夫皇帝”,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李仁杰的文戏演技其实也在不断进步,远比大众印象中的要好。
    今天的这段戏,他已经私下准备很久了,因此相信自己一定能演好。
    “那我就准备开始吧。”诺兰导演说道。……
    ……
    “action!”
    诺兰导演下达拍摄指令,场记板敲下。
    “哒!”
    “哗啦~哗啦~”
    伴随着甲片的摩擦声,身穿黑色明光铠的林源步入领军衙门之中。
    李仁杰坐于大堂之上,身穿紫色的戎装,这是三品以上大员的服色。
    “参见大人!请恕属下甲胄在身,不能全礼。”林源在离他十步距离处站定,双手抱拳弯腰行礼道。
    特写给到林源身上的盔甲,多处破损和凹痕,显然是刚刚经历过一场恶战。
    李仁杰的颜色颇为复杂,有缅怀,有不解,有失望,也有一丝极难察觉的喜悦。
    他望着林源许久,才开口说道:“尉迟将军不必多礼,你辛苦了。”
    “谢大人!”
    说完,林源直起腰杆,双目注视着自己这位顶头上司:
    四十出头的年龄,头发却已经多处苍白,看上去像五十多岁的人。
    年轻时,他曾是勇冠三军天下闻名的猛将,跟随薛仁贵之子薛讷,征战四方。
    平生历经上百场战斗,共10次先登,19次陷阵,5次斩将夺旗,堪称不败战神。
    是什么时候开始,让利欲爬满了这双曾经英勇无畏的双眼?
    林源忍不住在内心想到。
    “听闻尉迟将军大破敌军,我甚是欢喜,敢问斩首几何?”李仁杰问道。
    “破敌4000,斩首1800余。”林源答道。
    “当真?军中无戏言!”
    听到林源的回报,李仁杰忍不住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之前军情急报,只有简单的尉迟源大获全胜的消息,并未写明杀敌人数。
    此时听到确切的数字,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
    “绝无半字虚言!有敌人左耳为证。”林源答道。
    “尉迟将军真是神勇,以少量精骑,大破十倍之敌。”李仁杰夸奖道。
    林源清晰的看到了,李仁杰在夸奖他的时候,眼神中不仅有赞许还带着一丝心痛。
    双方的人数悬殊比例,李仁杰当然是知道的。
    林源麾下的骑兵编制表面上有700人,但是实际能用的仅有500多人,这次他带走了400人。这都是经过李仁杰批准的,所以他自然知道。
    而敌人那儿,李仁杰更是清楚,因为那些突厥骑兵就是他找来的。
    这些年养寇自重,他能控制近两万名的塞外各族骑兵。
    这次为了彻底杀死林源,他一口气调集了近五分之一的兵力,结果没想到竟然被林源反杀成功,又如何能不心痛?
    面对李仁杰的夸奖,林源没有回答,只是笑着等待对方继续说话。
    只见李仁杰继续问道:“战损几何?”
    “阵亡24人,重伤35人,轻伤109人。”林源答道。
    “果真如此!?”听到林源的答复,李仁杰彻底震惊了。
    面对十倍于己的敌人,不仅击溃了敌人,阵斩1800多人,自身的伤亡人数仅有24人?
    哪怕把重伤的35人都算进去,这个战损比例也低到令人不敢置信。
    这意味着林源手下这支骑兵,有着超出想象的战斗力。
    并且在这次战斗中,他的实力也没有受到多大的损伤,只要稍加修养就可以恢复大半。
    看来想要继续借刀杀人,是行不通了。
    再这样下去,林源麾下的骑兵还没耗尽,自己那点资本就要磨没了。
    面对顶头上司的提问,林源自信的答道:“战损情况,完全属实!”
    李仁杰神色复杂的望着林源。
    他在这个年轻的将领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那时自己和他一样,英勇无畏,心中充满了无限的荣耀。
    为了这个帝国更加伟大,他每一次冲锋都是将生死置之度外。
    他和我年轻时太像了!
    李仁杰重新坐回到椅子上。
    这一刻他犹豫了。
    他的脑中在快速思索着,迟迟没有开口。
    这么强悍的一股战斗力,如果只是浪费掉,那就太可惜了。
    虽然他在吃空饷这件事上坚决不肯让步,但是也不是没有变通之道。
    从其他地方找补回来不就好了?
    李仁杰在心中盘算:
    吃空饷这种事,也是要有最基本的底线的。
    那就是决不能因为吃空饷,而导致前线战事失利,这样就掩盖不住了。
    因此吃空饷的同时,也必须保证部分部队的战斗力,用来撑场面。
    毕竟活总是要有人干,业绩指标总是要有人完成的,不可能全是空额。
    从这个角度看,林源手上那支骑兵,完全可以顶好几倍的名额干活。
    那么空额不算到他身上,在别的部队那儿多挖一点空额补回来,其实也是一样的。
    只是如果这么做了,那么他和他头上的大人们,对于林源的依赖就变得更深了。
    唯一的问题变成了:
    他可靠吗?
    他能成为我的人吗?
    对于这一点,李仁杰还是有相当自信的。
    因为他的背景堪称当朝最硬。
    他的顶头上司是河东节度使王昱,而王昱的背后是刚拜相两年的李林甫。
    有着李林甫这根擎天支柱,李仁杰不相信林源不想投靠过来。
    开元年号共29年,此时是736年(开元二十四年),已经是处于开元末期了。
    很多人以为唐玄宗李隆基是进入天宝年间,才开始逐渐昏庸腐化的。
    但其实他在开元末期,就已经不可避免的堕落了。
    以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张九龄罢相,李林甫拜相为标志性事件,唐朝开始要走下坡路了。
    李仁杰相当自信的开口道:“尉迟将军,你还很年轻,又这么出色,理应有大好前程。”
    林源一言不发,等着他继续往下说。
    “但权力只能交到忠诚的人手中,你足够忠诚吗?”李仁杰笑着问道。
    “当然,我对我的祖国,有着无限的忠诚。我愿意用我的鲜血和生命,去捍卫它的荣耀。”林源答道。
    “还不够。”李仁杰摇头说道。
    林源的答案不是他想要的。
    这种场合下,唯一的正确答案就是:
    效忠国家,首先要效忠长官。
    对长官不忠,就是对国家不忠!
    第二章正在写,晚点就发出来。
    继续保持日万更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