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无双骑术,正式开拍
第420章 无双骑术,正式开拍
马是一种相当聪明的哺乳动物,有科学研究指出,马的智商相当于3~7岁人类儿童的智商,也有着复杂的情感。
因此,红马做出不屑和挑衅的表情,林源丝毫不觉得奇怪。
你瞅啥?
瞅你咋滴!
林源双目死死的盯住红马,寸步不让。
无论是驯马还是熬鹰,目光的接触,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气势,从而在心理上征服对手,都是第一步。
在【人生如戏】天赋的加持下,林源的眼神中流露出的杀气,丝毫不差的传递给红马。
这不是徒有其表的虚张声势,手上已经有过好几条人命的林源,此时展现出来的杀气,相当的具有震慑力。
红马立刻感受到了这股杀气,产生了一种被猛虎盯住的感觉,浑身肌肉绷紧。
天性产生的恐惧,让它忍不住一哆嗦,主动避开了和林源的对视,它眼神中的挑衅已经荡然无存。
“缰绳给我。”
林源伸手接过马场负责人递来的缰绳,立刻踩着马镫翻身上马。
只见他牢牢握紧缰绳,稳稳的坐在马背上。
直到此时,红马才意识到那个有点吓人的家伙,已经坐到了自己背上。
下来!快下来!
它才没有臣服于林源,顶多有些畏惧罢了,并不打算就此成为林源的坐骑。
于是红马立刻开始了剧烈的挣扎,只见它的前蹄高高扬起,马背猛的向后一仰,想要把林源掀下马来。
“小心!”马场负责人忍不住惊呼道。
林源双腿夹紧马腹,双手牢牢的握住缰绳,丝毫没有任何慌乱,这样的小伎俩对于他来说根本没有挑战性。
见到这招不生效,红马气急败坏的使出更剧烈的反抗方式,它前后疯狂扭动跳跃着身躯,健壮的马腿伴随着跳跃狂蹬,使得抖动变得更加剧烈。
“来了,就是这一招。之前的驯马师都被颠下了马背,还有两个人被它踩断了骨头。”马场负责人紧张起来。
一旁的诺兰导演也紧张的握紧了拳头:林源是电影的主演,要是他不幸受伤,电影的拍摄可要延期很久了。
这匹马挣扎时的强度,完全不逊色于愤怒的公牛,这么强烈的颠簸,一波一波的连续来袭,根本就不可能在马背上坐稳。
可是诺兰导演却忘了,眼前这个男人曾经手握绳索,驯服了长达6.4米,体重超过3吨的大白鲨。
比起海中的巨兽,眼前这匹烈马又算得上什么呢?
只见林源轻松的调整着坐姿和重心,红马每一次跳跃扭动带来的颠簸,都被他轻松的化解。
他的表情不仅不紧张,反而面露轻松的笑容,大喊道:“你这坏脾气的小伙子,不服的话,有什么本事就都使出来!”
拥有大师级骑术的驯马经验,林源知道自己必须让这匹烈马充分的折腾,无计可施的它才会彻底的心服。
否则自己给它几拳,也不是不能打服它,让它乖乖接受自己的骑乘。
但是只有彻底的驯服它,才能在将来让它配合自己,做出各种高难度骑术动作。
也许对于别的驯马师来说,这会是一场意志和力量的较量,但是对于林源来说,就像是和小孩子玩游戏一般。
他默默的等着这只烈马黔驴技穷。
疯狂的挣扎了一阵,红马很绝望的发现,自己之前屡试不爽的反抗,对自己身上这个男人完全不生效。
不仅没有产生任何的威胁,反而让他玩的很开心?
简直是奇耻大辱。
红马感到更加的愤怒,可是它却停下了挣扎。
“它服了?”诺兰导演问道。
“也许……干!”马场负责人话说到一半,突然惊叫起来。
只见红马突然双腿弯曲,跪了下来,然后身子顺势往左侧一翻,想要把林源压到身下。
既然没法把林源颠下自己的身子,那就干脆躺下翻身,把他压扁吧!
570公斤的重量,要是压在林源的身上,绝对能造成不小的伤害。
就算林源能敏捷的躲开,那红马至少也达到了把他从背部驱逐的目的。
只见林源双腿蹬地,双手牢牢的勒紧了缰绳。
跪倒在地的红马,竟然一时无法顺畅的向左侧翻滚。
“这都可以?真是太强悍了!”诺兰导演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
林源正用他的肉体力量,在和这匹红马直接对抗。
他的双腿配合着双手发力,将红马卡在不上不下的位置上,一身蛮力使不出三成。
显然,林源的反应让红马非常的难受。
“呼哧~呼哧~”它剧烈的喘着粗气。
而林源除了浑身筋肉紧绷之外,看不出有任何的吃力。
双方僵持了足足有一分多钟,红马像是终于放弃了抵抗,它彻底的松弛下来,任由林源骑在它的身上,不再反抗。
直到此时,林源才开始利用【人生如戏】天赋,开始和红马交流起来。
虽然不可能是对话这种程度的交流,但是能够传达一部分情绪给红马。
比如:听我的有好更好的饲料吃,敢反抗你就死定了!
简单来说就是威逼利诱,再结合林源刚才征服它的表现,就足以让红马彻底的臣服,并主动配合林源的一系列指令。
终于搞定了这匹红马,林源心中自然满是喜悦,他笑着对诺兰导演说道:“我准备骑出去兜一圈,你会骑马吗?要不要一起?”
“略知一二,我和你一起去吧。”诺兰导演说道。
于是马场负责人,立刻送上了一匹比较温顺的马,缰绳交到诺兰导演手中。
两人骑着马,并肩出了马场。
马背上的诺兰导演认真的观察着林源的骑术,很快他就得出一个结论:
比自己好太多了,林源的骑术好到了自己难以想象的程度,甚至比那些从小生活在马背上的牧民还要好。
诺兰导演出生于英国伦敦,从小家境算是中产的他,也接触过贵族文化的骑术训练。
他很清楚,骑马的最基础要领,就是学会控制重心和指令传达。
重心就不多说了,马在行走奔跑时,马背上的人是晃动的,控制好重心就能在马背上坐稳,不至于摔下马来。这点并不复杂,稍微训练一下,至少正常骑乘不会有太大问题。
而指令传达,主要通过拉动缰绳,双腿夹马腹,口令等方式,让马明白骑乘者的意图。
这两点,共同构成了骑术的基础。
可是在诺兰导演的眼中,林源的动作简直违背了这两项骑术基石,但又起到了绝佳的效果。
只见林源在马背上,根本就无视稳定重心的要求,他随意的做出各种晃动动作:
他一会儿身子向后仰双手放开缰绳,只靠双腿和马镫,就在奔跑的马背上稳住了身子。
一会儿又猛扭动180度,回转身子。
时不时的还双手紧紧搂住马脖子,松开一只脚的马镫,只靠单脚双臂,就将自己侧挂在红马的一侧。
诺兰导演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骑术也太离谱了吧?
他当然知道,林源做出这些动作肯定不是为了耍帅,而是为了测试自己电影拍摄时,到底在马背上能做出哪些高难度动作。
但这完全无视“浪”的存在,林源又是怎么做到“压浪”和“推浪”的?
诺兰导演就完全看不懂了。
所谓的“浪”,是指马在快步和跑步时因为有腾空期,因此向前运动的同时还会有明显的上下方向的运动。
这两种方向的运动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类似波浪的轨迹,这也是骑马时人感受到“颠”的主要原因。
而骑乘者在马上的轨迹可以简单理解为连续的抛物线。通常谈论的浪大、浪小就是指的抛物线的斜率大小。
大部分人会喜欢浪小的马,骑起来相对舒适,有小部分会喜欢浪大的马,因为浪大的马上下幅度比较大更有策马奔腾的感觉。
克服骑乘中的“浪”,主要有两个思路:化解和主动躲避。马在快步时对人体施加的向上的力较大,向前的力较小,所以快步的时候主要需要抵消向上的力,也就是“压浪”名字的由来。
马在跑步时对人体施加的向前的力较大,向上的力较小,所以跑步的时候主要需要抵消向前的力,也就是“推浪”名字的由来。
但无论如何,本质都是利用臀部、腰部、腹部、膝关节、脚踝等身体器官,缓解骑乘中受到的冲击力。
在诺兰导演看来,他完全看不出林源是怎么做到眼前这一幕的。
其实他看不出来不奇怪,哪怕找一名骑术专家来,一样会感到一头雾水。
因为林源能做到眼前这一幕,不仅仅是依靠他的大师级骑术,更有着他的大师级武技的帮助。
在化力方面,没有人比他更有经验了。
将借力技术运用到极限,更是其它骑手无法想象的。
当林源在马背上挥动武器时,不仅能借助到速度和他的自身力量,更能借助到马匹奔跑时“浪”的力道。
如果他生活在古代,绝对是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绝世猛将。
在尝试完各种高难度动作后,林源停止了测试,恢复了正常的骑行姿势,开始专注的享受策马奔腾的感受。
他和诺兰导演,并排疾驰于呼伦贝尔草原之上。
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有着“天下第一曲水”美誉的莫日格勒河旁。
望着眼前蜿蜒流淌,如同一条碧绿腰带的河水,两人不由的拉紧缰绳,停下了马匹奔驰的步伐。
“真美啊,至少要有三个机位,才能把眼前这一幕放到大荧幕上。”诺兰导演感叹道。
林源感到相当无语,这家伙真是个彻头彻尾的工作狂,似乎脑中只有如何把电影拍的更好的想法。
别人看到美景,第一反应是感受世界的美好,他的第一反应却是我要怎么拍摄……
“那是什么?”诺兰导演指着不远处,草丛中到处是星星点点的红色朵。
“蒙古语称这叫萨日朗,是草原上最美的。汉语称其为山丹。”林源说道。
“看到这,我对于电影的片头就有想法了。我先来一个近距离特写,从萨日朗的根部往上拍摄。
绿草间,红艳艳的瓣,上方是蓝天白云。
突然一只马蹄从天而降,将这朵萨日朗踩的粉碎,然后镜头上拉,展现出一只彪悍的骑兵正在前行。
这样能凸显出战争的铁血氛围感,你觉得怎么样?”诺兰导演说道。
“……”林源再次感到无语。
他差点以为诺兰导演是和自己讨论美景,没想到还是一脑子拍摄。
这果然很诺兰。
“这条莫日格勒河,眼前这一段目测5米左右宽,就是不知道多深。我们过去看看?”诺兰导演接着说道。
“孟涛已经做过调查了,莫日格勒河河床宽度在10~30米,非汛期平均宽度在2米,深度在20厘米左右。
涉水可以轻松通过,但是骑马过河时需要减速。”林源说道。
“怪不得剧本中的片头遭遇战放在这里,第一可以展现大自然的美景吸引观众。
第二是主角可以利用这条河,起到迟滞敌人进攻,创造战机的作用。
第三还能在战后展现,鲜血染红了这条原本美丽的河流,尸体堵住了河水的流动,凸显战争的残酷。
一石三鸟,真是太完美了。我现在对于这部电影越来越有信心了!”诺兰导演说道。
“……”短短的时间内,林源已经第三次感到无语了。
其实林源才没想那么多呢,这些拍摄的细节,他肯定是顾不过来的。
而诺兰导演却无时不刻都在思考着怎么让电影效果更好,他真的是做到了极致的一个人。
这也让林源对于选择诺兰导演来拍摄《大唐英歌》,更加感到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在林源过往合作过的导演中,诺兰导演的确是综合能力最强的一个。
有他的一分助力,《大唐英歌》创造超越《谍战之王》的票房奇迹,可能性又大了几分。
……
……
“action!”随着诺兰导演一声令下。
《大唐英歌》的第一场戏,也是电影的开场戏正式开始拍摄。
这段戏,讲述的是林源饰演的尉迟源,带着麾下士兵奉命出塞清缴敌人的剧情。
此时东西突厥都已经被唐帝国剿灭,北部的草原主要是后突厥,契丹,奚等游牧民族部落。
而尉迟源此行的目的,就是根据斥候发来的情报,进剿一个后突厥部落。
影片一开始,是从下往上的拍摄视角。
肥美的绿草和火红的萨日朗,在微风中轻轻晃动。
一只黄色的蝴蝶,飞在萨日朗瓣上,更是平添了一份灵动的生机。
在绿草红的背景处,是碧蓝的天空,和雪白如同的云朵,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
“咚!”
突然一只雪白的马蹄从天而降,狠狠的踏在了萨日朗上,将朵踩成了泥。
镜头上移,伴随着“哗啦哗啦”的金属甲胄摩擦声,一只精锐的骑兵,出现在镜头前。
这只精锐骑兵人数在400人左右,人人披挂着铠甲,披甲率达到了惊人的100%。
镜头给到这只骑兵的铠甲上,却不全都是铁质重甲。
有人穿着唐十三铠中,防护力极高的明光铠,也有人穿着山文锁子甲,还有人穿着精制的皮甲,但都是清一色的制式铠甲,显得整齐划一,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只部队的精锐。
见到这一幕,副导演说道:“镜头调度的很棒,把这只部队的精锐,和骑兵编制的多样性都展现出来了。”
诺兰导演点点头:“用于正面冲阵的具装骑兵,侧面袭扰的突骑兵,以及快速捕捉战机和追击溃散敌人的轻骑兵,这是一个完美的骑兵部队编制,可以适应各种战场的各种敌人。
开场的这一幕,我的目的就是为了像观众展示唐军的强大,专业以及复杂的战术配合能力。”
紧接着,镜头继续拉远,可以看到每人配备有三匹马,分别是骑乘的行军马,冲锋的战马,和运载武器补给的辎重马。
部队的后方,还跟着一只马车队,上面装满了各种的补给物资。
冲阵用的战马,需要大麦,燕麦,高粱,大豆,小麦,干草,蒿,食盐混合在一起的精饲料。
这些昂贵的河曲战马,简直就是吞金机器,每日每匹马需要消耗4800克的饲料。
而辎重马和骑乘马,用的是蒙古马,虽然对草料要求低一些,但是数量上也不会少多少。
因此,在整个队伍的中,必须有这样一个马车队,运送饲料,箭矢和事物等补给物资。
当这一切都展现在镜头前时,诺兰导演相信,这些画面的说服力足够了。
不需要任何的人物对白,也不需要任何的字幕旁白,只靠镜头前画面展现出的这些信息。
观众就会完全的认同,这是一只战斗力极为彪悍的骑兵。
这只骑兵就是唐帝国能够镇压四境,使得天下皆服的唐军精锐的缩影。
也侧面反映出了唐帝国的强大国力。
镜头继续上移,变成航拍视角。
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中,在蜿蜒的莫日格勒河河畔,这只唐军在大自然面前,又变得渺小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