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1章 古天今天,日月始终

      第51章 古天今天,日月始终
    藏道峰,问道院。
    元济真人凌空勾勒。
    指尖光辉生笔画,宛如胚胎逐渐长出躯干,最终凝聚成一道符篆。
    过程结构规范,书写严谨,容不得半点儿差错,可成型后又写意潇洒。
    起笔自严,落笔成宽。
    严宽之间颇有几分玄妙道理,言之不明,道之不清,有些东西只能意会。
    玄通自这道符中看到了知守,知严守宽,知方守圆。
    玄玉自这道符中看到了规矩,宽严相济,法理相融。
    玄明自这道符中看到了更多:
    起于己身,落于众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起于光辉,落于尘土,起落是笔下超生,严宽是和光同尘。
    起于刻板,落于豁达,由循规蹈矩到随心而动,中间一个人生。
    仔细再看,由外到里,由繁入简,不过是一笔一画,一道一理,一人一心。
    见元济真人看向自己,玄明会意一笑,同样探指,指绽荧光。
    元济真人错愕,想不到这位求真观真人行事出人意料,竟也以符论道。
    要知道,天篆派可是以符法立世,符道造诣颇深,书文画符是他吃饭的本事,本身就是他主修之法。
    虽说论道是为论证所学,目的是为了各取所需地汲取道理,开拓见识,深化认知,互相补益,可既然是论,自有前后之分,在交流中碰撞,在论述中交锋。
    玄明道友虽是上乘法成就的真人,但毕竟破境时日尚短,同为大周天境,他战力或许强过自己,可道行就不一定。
    前者力,后者理。
    虽有联系,但非绝对。
    力强者,道不一定在前。
    力弱者,道不一定在后。
    玄明道友以短对长、以寸量尺,委实有些托大了,想到自己此行另一个目的,元济犹豫,不知该不该放水。
    心与道应,以诚事道,才能参道,才会壮道,才可兴道。
    论道本不该掺杂私欲,可若他赢了论道,想要谋划之事便事倍功半,可若是放水,此番论道就成了笑话,沦为一个幌子。
    不仅会令他收获寥寥,还会令他念头一时间难以通达,于己道不诚。
    电光火石间,元济真人脑海思绪翻涌,暂时没想到两全之法,他准备静观其变,待时而动。
    收摄心神,元济真人全神贯注地看向玄明指尖,随其动作,他瞬间错愕又瞬间入神。
    ———
    两横撇捺,一个天字。
    竟跟他写了同一个字。
    区别是他所书天字符是天篆古体,人立其中,头上自然是天,而玄明道友所书之天是今字,空间之大莫过于天。
    天篆派对天字符钻研最深,不然何以敢以此为名?
    元济也以此符最引以为傲。
    其他同阶若在他面前书写天字符论道,难免有班门弄斧之嫌,可看到玄明所书符文,他不仅无此念,还表情认真,用心观摩,脸上满是欣赏与赞叹。
    在元济眼里,玄明这道天字符,起笔如天,落笔成地,仿佛蕴含一个世界,符成凝寰宇,字定聚乾坤,有大气魄,大风光。
    在玄通眼里,师兄这道符是知浊守清,知阴守阳;在玄玉眼中,师兄这道符是乾坤朗朗,序存有常。
    ———
    苍劲老松旁,卧在地上的小鹿长寿注视着虚空两道符,先是好奇偏头,后湿漉漉的眼眸充满疑惑,眼皮耷拉,半睁半闭,睡意来袭。
    用力甩一甩头,小鹿努力抖擞精神,尽管他修为低微,智慧懵懂,可本能感觉到那两道符有好处,下意识地想要坚持更久。
    石凳上,玄明与元济相视一笑,同时牵引符文,两个天字慢慢靠近。
    古天昏黄,今天清明。
    两天距离拉近,笔画如鱼游弋。一个虚实交错,一个光暗交替。
    一个无常形,一个无常势。
    一个化圈又化为一横,一个变点又变为一竖。
    两天交汇,两字相融,两符在碰撞中互纳,在对抗中互补,去芜存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今古于笔尖连通,纵观东西。
    上下于符中并行,横贯南北。
    道理在过程中衍生,破灭又重组,重组又破灭,宛如思想碰撞的火,在交流中不断辩论、不停印证。
    每次破灭都是一次争辩,每次重组都是一次汲取,道在互不相让中越辩越明,理在争锋相对中越论越清。
    两人对道的理解也在汲取对方道理中愈发深刻,广度被拓宽,深度被剖析。
    玄明闭目,元济合眼。
    两道人沉浸其中,嘴角上扬。
    小鹿不知何时闭上双眼,趴在地上,呼呼大睡,呼吸间不自觉地带着一丝特殊律动,灵机跟着起落进出。
    玄通与玄玉身子与精神不受控地疲累,头昏脑胀,眼皮逐渐沉重。
    玄妙道韵从正从演化的符文中弥漫而出,如一汪清泉冒出涓涓细流,积少成多,覆盖面越来越广。
    苍劲老松无风自动,摇晃枝叶。
    三尺莲池残荷生香,莲子蕴灵。
    青石小路两旁草药舒展叶片,墙角与墙上各有药材加速生长,桌案上桃木剑灵性更活跃。
    道韵漫出院落,流入藏经阁。
    正在观经的道士受益,不约而同地行至问道院外,相继盘坐在地,默默体悟。
    新守阁道士来此,见众道人随意散坐,眉头紧皱,片刻后,看着排排坐、队列整齐的众道人,他才坐在首位,专心悟道。
    藏经阁内,一道灵光在书架经卷间游走,沐浴道韵,若隐若现。
    ———
    两个时辰后。
    问道院内外,睡了一地。
    只有两位真人半睡半醒,半觉半梦,半智半愚,进入一种玄妙状态。
    两个天字恍若两仪,泾渭分明又你中有我,由二化一,各占一半,一方三尺虚幻天地在道理间孕育、诞生,最终天地间生出一个新符:明!
    一天分昼夜。
    半天为日,半天为月。
    古天为终,新天为始。
    始终循环组成日月交替,日升月落,月落日升,明字生辉,天有其时。
    空间生时间,时间演空间。
    元济真人不知不觉间睡着,鼾声如雷,唯玄明依旧清醒,心神沉入三尺虚幻天,他心无旁骛地参悟明字符,一半心神入日,一半心神入月。
    一炷香后,天地不稳,明字符即将消散,玄明心神一动,玄关生辉,《黄庭外景玉经》一丝玄妙气息被他牵引而出,注入明字符。
    这是他成就真人后发现的能力,能牵引下一丝玄妙黄庭气,虽仅有一丝,但玄妙无穷,可加持悟性,能隔绝窥视。
    他也是灵机一动,看能否稳固明字符,想不到真管用,一丝便令虚幻天地稳固,日月运行有序,天地分清理浊,阴阳有序,乾坤有为。
    从日中到日暮。
    玄明参悟了三个时辰。
    当明字符终于要消散时,瞧着虚幻天地中的符文日月,他福至心灵,运转混元法,牵引一抹落日紫气与一缕新月月华,分别注入符文日月,各自烙印半符,借黄庭气截留半缕气机,在明字符消散后,纳日月半符入玄关。
    与此同时,一道喜悦鹿鸣声响起。
    呦呦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