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考题
第121章 考题
大晋王朝的科考和历朝历代都不太一样,当年太祖为了讲究一个公开透明,而且也为了让百姓有参与感,都会把每一日考试的成绩排名公布,尤其是经义与历史策,都会在第二日公布其成绩。
也会公布考生的经典对答,不少文人都会根据考生对答进行辩论,天下文人也都在此时最为热闹。
当然,不止文人,民间也都爱凑热闹,不过这一次便是以赌博为主了,进士中榜的大头一半在第三日实务策,分数占比历朝最高,占了五成以上,前两日只能说是一个基础分,但前两日考试的排名依旧能给一个很大的参考,一般来说,前两日成绩排名不差的,后面的成绩也差不到哪里去,偶尔也有翻船的,当然也有爆种的,这便是民间下注的乐趣所在了。
“买定离手、买定离手哈!”
此时北区外,大大小小的赌坊早就开了盘子,从第二日榜单出来的瞬间,就开始火爆起来。
一般文人雅士或者大世家很少会参与这些赌坊活动,但唯独这一次,其它三区的贵族都会来看一眼,尤其是各大世家打算搜集苗子的。
“老大,真要买呀?”
此时赌场内,周志杰带着一群人也来到了其中一个赌场,作为官员,擅自进入赌坊容易被言官弹劾,但今天,很多言官都说不定在某个赌坊里押注。
“不然呢?”周志杰白了身后那人一眼:“咱们这些年为了孝敬,出去多少?有机会赚一波干嘛不赚?以后要钱的地方多着呢。”
几个亲戚下属闻言都纷纷低头,有些话不敢说出口,自家老大比较油滑,在官场上这种性格算吃得开的,可就是赌瘾大,每年浪费在这上面的钱都可以在京城买套小民居了。
但他们也都不敢说什么,毕竟作为远亲家属,能在对方手底下办差,也都全靠对方的官位,寄人篱下,哪里有资格说教人家?
“老大你看,孙玉帆这次考得还挺好,都在前二十了。”一人指着榜单里的名字道。
“前面考得好不代表后面能行。”周志杰冷哼摇头:“孙玉帆这家伙读书过于呆板,不懂变通,考基础的话在白鹿书院都是位列前茅,可每次综合时务,却是成绩平平,若是不懂得搞噱头,这辈子都不一定考得上。”
在他看来,最后的时务策就是吹牛逼,大家都没当过政,如何如何就看谁吹得好一些,在这方面自己当初可是占了大便宜,前两场排名都在百名开外了,最后一次就凭对陛下安定北方的政策肯定和向上迎合,一下便在第三日反超,稳稳中了二甲!
“老大,您看第一名是不是张大人说的那个?”
其中一人小心翼翼问道。
“齐轩.”周志杰皱眉望去,眼中露出一丝精明。
前几日张瑞拜托自己接触一下齐轩,他特意让白鹿书院几个师兄去接触了下,得到的答案便是对方学风沉稳,基础牢靠,而且为人谦逊,大概率是能中榜的。
只是没想到成绩这么好!
头名!!
论基础,很多凡人子弟都比不上术士家族的,那些怪物天生就带有邪祟之气,大多数过目不忘,一般人要一两天背读的东西,人家只需要一两个时辰就能完全记住,当真不是一个档次。
所以一般情况下,前两卷的考试,都是清一色的术士世家子弟,偶有一两个平民子弟冲出来的,都是天赋异禀。
而凡人子弟稳拿第一的,他还是第一次看到。
居然连咱们江南的神童:安大公子,都排在了他下面,张瑞要他关注的人,还真不简单呀。
“老大,我听说了,这齐轩是齐家流落在外的私生子,前几日夫子庙外,齐家人都来请了他几次呢。”
“我也听说了,有传言,他是那齐尚书的”
“闭嘴!”周志杰瞪了那发言的人一眼:“几个胆子,居然敢编排尚书大人?舌头不想要了?”
训斥之余,周志杰也在暗中思量,要不暗中拉拢一下这个民间遗落的齐家子弟,若齐家那一位真的想把齐轩当做接班人培养的话,现在投靠,是最好的时机。
此时赌场各地,都在讨论齐轩这个头名,关于他是否能在第三考试中拿下一甲的名次,成了如今地下赌庄最大的盘。
“恭喜齐大人呀。”
此时,在朱雀门外,一群官员也在榜单之外恭喜亲自来看榜单的齐大人一句。
齐家子弟,近五十年来,就没出几个像样的,能考中进士的总共就两三人,还都是非常惊险的擦边而过,齐家人掌握礼部多年,得了这么一个成绩,子弟有多废可想而知。
“多谢.”齐尚书此时红光满面,看上去似乎非常得意,也让很多文官暗中议论起来。
都说齐尚书格外重视这个在外的子弟,看样子是真的。
远处兵部尚书魏佳明和户部尚书龚天阳也都看着这一幕,眼中带着警惕。
他们与齐尚书打过多年交道,都清楚这是一个对权力控制欲极高的人,真就那么甘心退守西京?
关于齐轩的交易他们也打听了出来,同盟的三大家族包括马上要上位的白家,都保证了齐轩的官途,承诺会大力让渡资源,再加上皇帝承诺的三十年额外供奉,只要齐轩争气,应该是能撑起齐家下一个百年的,至于百年后齐家是否还是这般子弟不行,那就不是齐尚书能管得了的了。
看样子,似乎是挺圆满的。
白家上位,齐家退守,江家损失惨重,八大世家都因此退步,安家在陛下的坚持下继任礼部,京城至此进入三方鼎立的时代。
陛下目的达到了,齐家安全退守了,剩下几大世家虽然被削弱了,却也没被怎么针对,事情相当的平和,一切都显得如此顺利。
但在魏佳明看来却极不正常。
他不信权力交接会如此平顺,当年自己魏家和龚家上位,那是何等腥风血雨,就连皇室都死了大半,齐家这一位真的就甘心退让?
“魏兄觉得怎么样?”龚天阳在旁边看着,根据陛下允许,两人都带了九卿印,就是为了防止齐尚书发难。
“陛下已经进宫,我们只要看好齐尚书,宫门外又有四灵大人守着,按理来说,应该是不会出事的。”魏佳明低声道。
“那宫内呢?”
“齐轩身上没有邪祟,这些年也一直被各大势力监视,他不太可能算计得了陛下,宫中那三位嫌疑人,洪烈已经第一时间传达,陛下的能耐你也知道,有准备的情况下,不会出事的。”
“但愿如此吧”龚天阳深吸一口气,今日他极为不安,总觉得这一次要比上一次可能.还要危险。
——
此时,明德殿内,诸多考生奋笔直书,这一次的考题并没有太过新奇,依旧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北方战事!
这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政务考题,从大晋开朝以来,北方边患之祸的问题就一直存在,加强兵防就得继续放权给江湖门派,几代帝王都想在那边多设置几个武牧,甚至开放更大的门派权限,百官尤其是文官这些年拼死阻止。
太祖当年为了抵御北荒那些野蛮部落的入侵,在北方设立特区,凡是愿意搬迁北地的江湖门派都给了极大的优待,如今半数边军中层都是江湖门派出身,在很多文臣看来,这是比北荒蛮夷更危险的存在。
一旦江湖门派垄断了北部边军,联合起来,以地形来看,随时都有危害皇城的可能,北方必须控制,甚至应该压低权限,防止江湖门派继续做大,这一直是很多文人的主张,他们主张安抚蛮夷部落,以分化政策让其自相残杀,削弱部分北方门派的权力,加强学政的监督之权,从而更好的控制这些在野江湖门派。
而军方子弟也认为,北方门派过多占据了军武子弟的资源,当年跟随太祖打天下的那一批勋爵之后受到了挤压,他们才是最忠诚大晋王朝的,应该将政策更倾斜于他们,而非那些野外门派子弟。
这股势力希望陛下继续加强对北方的军事支出,但却希望削弱门派影响。
三股势力在千年来一直对北方局面争论不休,历代皇帝也都有倾斜的一方,导致对北战略一直不太稳定,这一任帝王上位后一改上一任帝王对北削弱的政策,选择了加大援助,但在江湖派系与勋爵派系上一直犹豫不定,很多政策也没有第一时间贯彻。
如今陛下即位二十多年,今年大考再次重提这个议题,看样子又是打算有所动作一番,毕竟上一次科考提前这个问题,已经是九年前了。
齐轩拿着笔,早已有所准备的他洋洋洒洒不到半个时辰,就写了数千字的内容,却没注意,不知什么时候陛下和太子已经站在了他的身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