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特洛伊人,战争来了!
第200章 特洛伊人,战争来了!
“我打算让你压轴出场。”赛前两小时,主教练安迪对陈放说。
而陈放摇头:“教练,还是按照年级来划分出场顺序吧。”
于是,陈放成了第一个出场的,南加大盖伦中心,usc特洛伊人第一个主场,在11月14日开启了他们2016-17赛季的征程。
一个d1球队的常规赛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非联盟比赛,集中在11月到12月下旬,通常12-14场。
这些都是一次性交手,本赛季只打一场。
等到了12月月底,就开始联盟内战,pac12联盟有12支球队,那每个球队要打22场,主客场制,一直到三月初结束。
最后,在短短几天,打完联盟季后赛,决出冠军,获得参加锦标赛的资格。
今天的对手是summit league(巅峰联盟简称mbb)的一员——奥马哈大学小牛队。mbb是一个小联盟,球队排名基本在200-300名左右,在d1的346支里,属于中流联盟。
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幕战对手,但全队并没有掉以轻心,如果输了,这可不是一件好玩的事。
在入场前,按照出场仪式,大家会聚在在一起,进行一些传统的祈祷,包括集体激励的口号,还有核心队员的个人手礼。
轮到陈放了,他有些尴尬,说实话,对于这些他不算抵触,但又略感羞耻。
但这就是美式比赛的一部分,在中国赛,因为陈放并没有属于他的个人激励动作,全队都自发的为他编排起来,但陈放恕难从命,他的脑子对如此哨且复杂的手势完全记不住,整整一个下午都反复练习,还是会出错,导致都没正常热身。
最后陈放恳请大家放过他,让他自己编一个。
思考了片刻,陈放没有头绪,干脆打了一套快进8x的八段锦,最后用道家的稽首作为结束。
其实美式就是图个酷,新潮,越古怪的就越遭人喜欢,所有人都鬼叫起来,被陈放这套动作迷上了。
于是大家像模像样的学起来,因为是互相做一样的动作,但这哪里办得到,无奈陈放进行简化,从第一式的双手托天,第二式左右开弓,接着就是摇头摆尾,最后攒拳怒目后双手合掌稽首礼毕。
而作为随队记者和体育部专栏作家马绍尔,正端着摄像机,忠实的记录下这一幕。
陈放一人站在前面,其他12人与他面对面站成两排。
只见陈放马步扎实,动作干脆利落打完,而大家也手忙脚乱的照抄,最后13人互相抱拳。
这是非常奇特的一幕,却成了usc传奇纪录片的开篇第一幕。
然后全队一起高呼:“palmam qui meruit ferat!trojans!”(拉丁语,意思:让胜利属于那些值得拥有的人!特洛伊!)
这时,球馆响起了usc的专属战歌《fight on!》,这是南加大校歌,亦是所有体育项目的战歌,在1923年11月,《fight on!》参加了由usc集会委员会举办的歌曲比赛,被30位评委一致认定,至此,它就成了南加大的座右铭。
就这样,陈放随着战歌,第一个冲向了球场。
而dj也随之高呼:来自东方的鹰隼,捕杀所有空中的,地面的猎物,他属于天空,是特洛伊人大军瞭望手,他让敌人无所遁形,他指引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好吧,只能佩服美国人会吹捧,陈放脸红心跳的站在聚光灯下,除了球场,球馆其他地方都是黑黑的,只有无数手机灯光像星星一样在闪烁。
即便陈放成为了usc第一个三双,但毕竟不是在美国,很多到场的学生球迷还处于信息迟钝中,对于第一个出场的人,只有礼貌的一声欢呼,随即就没有了。
但陈放没有异样,也许现在这个场面已经够满足了,他负手站在那,静静等待队友的依次出场。
最后出场的是伊利亚,他的球风和性格,在南加大拥有极多的粉丝,当他出场,全场爆发出的欢呼到达了一个沸点,陈放也有些震惊,看着得意的伊利亚,不由笑了。
随后盖伦中心所有的灯光都亮了起来,客队是没有这个聚光灯的待遇,dj也是语气平静且快速的报出奥马哈小牛队的成员,对此,没人有意见。
谁的客场,都是这个待遇,没有嘘声就是最好的礼貌。
如果看过ucla来这里,那长达几分钟的嘘声,你就会满足此刻了。
一切赛前准备仪式,都如饭前的礼仪,不存在丢失或者敷衍。
在大家都在唱国歌的时候,陈放没有动,只是低头看着脚尖,今天自己穿的是科比6,颜色很好看,这是几种配色来着,就在陈放发散自己的思维中,美国国歌终于结束了。
好吧,这也许是陈放感觉一场比赛里,最需要分心的时间。
陈放没有安排上首发,他坐在了教练的旁边,开始了自己的ncaa赛程。
首发是:沙克昆·亚伦、本尼·博特赖特、尼克·拉科切维奇、伊利亚·斯图尔特、乔丹·麦克劳林。
在陈放没来之前,这就是usc的首发,还有奇梅齐·梅图,他有时候会顶换本尼,除了大前锋位置会有变动,其他4个位置没有。
奥马哈小牛队的实力摆在这里,首发打得很轻松,麦克劳林的经验很丰富,他没有占用太多球权,运球过半场,伊利亚会接应他,沙克昆会去做拉扯,本尼会到弧顶做掩护,尼克则强势卡位。
随后麦克劳林根据队友的跑位,传球,又接应,再传。
陈放奇怪的问:“为什么不一样?”
“专门给你看的。”安迪的回答让陈放惊讶。
“是的,让你看看以前的usc,是怎么打,好好的看,告诉我区别。”
打了7分钟,安迪开始换人,梅图换下了本尼,德文·弗莱明换下了麦克劳林,德文·弗莱明替换了伊利亚,首发只留下了沙克昆和尼克。
“通常我会在七八分钟的时候,根据比分来调整,如果领先,就是换3个替补,保持活力。如果落后,我会上冲击球员,加强度。”
听着安迪手把手的告诉他的执教意图,陈放全神关注的听着。
而特意来到现场的中国记者,就显得很急躁,他们心里无不在期待陈放的上场,否则今天的稿子实在不知道怎么写。
赵想跟同行抱怨:“果然中国赛不能当真事,陈放第一个出场,至今没有上场的迹象,之前吹得如何如何,这还不是没地位,哎。”
同行也附和:“是啊,把我们中国人当猴耍。”
类似的言论在看台各处都存在,今天有大约四百多人的中国留学生到了现场,他们的愿望很单纯,看看自己的同胞现场打球,对于繁重学业的他们,是一个非常好的放松。
但现在放松是没希望了,反而搞得心更累。
“记住每一个队友的攻防本能,沙克昆爱找身体对抗后的出手,所以一旦前面没人,他反而会犹豫,但如果处于一对一,他就非常有斗志,想要接球的欲望很强烈,但你又要去判断,他的对手是否防守好,通过这些,你才清楚,你给他传球,会带来什么?”
“是对手的快攻,还是半转换?”
听着安迪的分析,陈放非常迷惑,他问道:“那假如真是这样,那我该怎么做?”
“如果你判断他有一半的机会得分,那你可以给他,但你要做好提前去控制对方的发起者,一旦沙克昆投篮未中,对方拿下篮板,最能推进的人里面,选一个去延误他,阻止他接球。”
“明白了。”陈放恍然大悟,这些非常细节的东西,如果没人带,自己恐怕不知道要打多少场比赛,才能悟出。
“看够了,上场吧,上半场给你留了五分钟。”安迪拍了下陈放的肩膀。
陈放精神一振,他站了起来,脱下了外套,走到中线外蹲下。
他这个举动,引起了波澜,很多期待陈放上场的人,开始露出了笑脸,欢呼声一下就起来了。
陈放换下了沙克昆,后者今天打了15分钟,6分1篮板,表现只能说很一般。
两人击掌,陈放把球衣塞进了球裤,他喜欢穿小一码的,不喜欢过膝的裤子,但上身要肥大一些,这样穿,看上去人也不是很瘦,反倒略显精悍。
对于奥马哈来说,21号陈并不是他们赛前主要关注对象,主教练罗茨叉腰站在那,没多看一眼陈放。
现在他们落后usc6分,总体形势还算让他满意,虽然想过赢,但客场难度很大,也是小牛队第一场,他更希望队友通过比赛来找回状态。
但陈放的第一个球,就引起了他的注意力。
陈放打小前锋,他先去弧顶跟德文手递手,然后做了个无球掩护后,先往罚球线盯着防守他的人走,忽然横切,去了左侧翼内一步的位置。
德文先是去了右侧,然后把球回传给挡拆的尼克,尼克利用身高,转移球给了陈放。
于是,陈放刚到位置就接到了球,队友还是有惯性的传球思维,看到陈放,就下意识想传。
但陈放触球下一秒,就越顶把球交回给顺势去顺下的尼克,后者得球也意外,但迅速不停球上篮,打了对方一个猝不及防。
“策应小前?”罗茨问助理。
“好像是。”
从整个传球思路,很明显21号是战术重要一环。
罗茨吹了声口哨,提醒防守中国人的艾比需要提高重心,主防对方传球路线。
球权转换,奥马哈队还是非常老的传统,35秒的进攻时间,总会耗尽前面的二十秒,很多无谓的外线四人传球调动防守。
但陈放一直有阅读,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
就是弧顶传球的这个人,会更喜欢停顿下,仿佛是在寻找更好的传球人,但其实这只是他的一个坏习惯,他的惯性手臂动作还是会朝右侧翼这个人去传球。
默默的往横向移动了一步,然后给防守人更大的接球空间,忽然陈放蹬地冲了一步,利用自己的速率和臂展,在电闪雷鸣一刹那,把传来的球,横中断下。
得球后的陈放没有刹车,顺着自己的惯能往前,他没有持球走中路,而是慢慢偏斜往边上,而刚刚出现传球失误的奥马哈3号,正在拼命追逐,想弥补错误。
他全然没注意到他后面加速的德文。
陈放主动减速,并靠了上去,然后一个背传击地,篮球弹起在追上来的德文面前,让他非常舒服的伸手接球,不运球直接往前一步,跳起把球单手挑进篮筐。
负责做数据记录的布森快速在数据表上记录,他不是简单的写一次助攻,而是在做详表。
记录了每一个数据的发生过程和地点,并且在一张全场图上,用红蓝笔做出标记和时间顺序。
这是非常详细的记录,是专门来研究高阶数据的基础记录,布森已经多年没干过这个,但他可是通过录像分析师进入安迪的法眼的。
下个回合,奥马哈不敢这样传,他们选择尝试内线,但尼克把球防下来了,并且摘下了篮板。
陈放本来下意识想去接应,持球,忽然就反应过来,连忙往前场慢慢跑。
他在适应新角色,用参与者的身份去阅读半转换怎么打更好。
德文运球,但面对全场领防的延阻,他在摆脱,但对方似乎布置了战术,迅速有人去包夹。
陈放立刻横向移动,他来到中路,像个橄榄球防守组中的防守线锋,一下就挡住了这个企图包夹的人,而德文也顺利的从陈放身边绕了过去,来到了前场。
安迪在点头,他对隔了一个位置的托尼道:“他在用脑子。”
“是的,我很喜欢他的专注度和果断性。”
随后,德文和陈放互相传了一次球,很多时候大家都会在比赛中看到这一幕,并且觉得这是特别费的传球,其实这反而是特别有用的传球配合。
这就像你做三威胁,左右晃肩,只要你这样了,那防守人就不是上前贴身,而是立刻进行脚步调整,防止你去突破。
而这种三四米内的传球,起的效果也是这样,在战术没开展前,或者需要几秒时间来过渡,你单人持球,容易遭遇紧逼,但互相传下球,两个防守人,都会停止移动,转入被动式防御,而不是进攻性防守。陈放开始呼喊,他举起了手臂,跑向了弧顶,尼克拉了出来,并且引起了奥马哈防守注意力,中路一下就聚集了三个防守人。
而德文这个时候,运球去侧翼,这个动作又把中路三人做拉扯,这个战术叫:手撕肉。
顾名思义,把一块大肉,横中撕开。
这是标准的强弱侧转换的起手跑位,尼克给陈放做无球掩护,陈放往禁区去,带来了奥马哈的轮换防守者,他绕了一圈,忽然就往短角区去。
这个时候,德文把球半高球吊给他,陈放接球停顿了下,等防守人靠在自己,他微微侧身,头扭过去看后面,只是匆匆一眼,一个侧手甩传,把球平传给刚给陈放做完掩护,顺下去篮筐的尼克。
这个时候,跟随尼克是之前防守陈放的人,他们刚刚做了个轮换,本该防守尼克的中锋去补陈放了。
于是,这位身高不过193的人,看着210的尼克,把球擦板打进。
“没一点错了,这就是策应小前。”奥马哈的主教练罗茨确定了。
好小子,刚上场才几分钟,就刷了3个助攻?
什么时候,d1的助攻这么容易得了?
陈放牢记着主教练的话,从策应做起,万事都顺,从进攻开始,越来越难。
篮球比赛就是这样,你越强势,获得的防守强度和压力就越大,如何高效聪明的打球,是陈放需要去学习的。
他要从曾经那个强势得分,吸引包夹再去助攻的思维里走出来,踏踏实实的开始进入新角色,新思维。
因为这样,才叫融入了团队,带动了进攻。
而之前这种,随着比赛强度和级别,路会越来越窄。
上半场在一声蜂鸣声中结束,陈放走下球场,身边每一个队友都在主动跟他击掌。
是的,所有人都有数据,他们切身感受陈放在球场,所带来的变化。
每一个人的得分在变得轻松。
48:36。
奥马哈小牛队在最后五分钟,从落后6分,变成12分,这让陈放的效率值,一下变成了+7。
效率值简称per,它的计算公式是per=mp(pts+reb+ast+stl+blk)(fgafgm0.44xftatov)。
pts:球员得分、reb:球员篮板(进攻+防守)、ast:球员助攻、stl:球员抢断、blk:球员盖帽。
fga, fgm:球员投篮尝试次数和命中次数、fta:球员罚球尝试次数。
tov:球员失误次数、mp:球员出场时间(分钟)。
0.44:是一个调整系数,反映了一个罚球相对于一次出手的价值。
还有一种更直观的计算,虽然不精准,但正负很明了,就是当一个球员上场到下场,比分的变化就代表这名球员的正负价值。
在这五分钟里,陈放以4助攻1抢断1篮板,交出第一份试卷,对此,安迪很满意。
“下半场,保持。”安迪的话,让陈放笑了起来,这意味下半场,自己有更多的时间。
中场休息,更衣室,安迪耐心的点评每一个人的得失,最后他拍着掌提醒全队。
“对手不强,但我们要当他们是最强的心态去比赛,注意力集中起来,我时刻在盯着你们。”
保持队员的专注力,也是主教练中场最需要做的事之一。
下半场一开始,很多人担心的事没有出现,陈放跟着首发回到了球场,他的表现很从容,即便他现在还一分未得,但谁也无法从他脸上,读出一丝急躁。
有一些一直跟陈放比赛的记者发现,陈放和队友沟通的次数在激增,无论攻防,他都在喊和做手势。
这无疑给了他们一丝惊愕,因为从场面的情况来看,陈放就是特洛伊人的核心,每一次进攻的终结,几乎都有他的参与。
当他站在球场某个位置,就会带来一个球场支点,战术都会贯穿到他这里。
陈放的第一分,还是来了,他用了一个传球假动作,点飞了防守人。
这个可怜的防守人,是在轮换的情况下,去补陈放的,当他看到21号要传球,本能的去扑向下一个人,可惜这只是陈放逼真的欺骗,在他扭过头来,妄想用眼神防守的目光下,陈放稳稳的投进了一个三分。
随后,陈放仿佛来了得分的欲望,他在短角区接球,顺势转身,从底线抹了进去,在无法看到篮筐视角下,径直向前跳起,他在篮板和底线中间那道不足半米的长方形区域高空作业。
用一个空中盲眼拉杆,把球神乎其神的反手勾进篮筐,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陈放的身形极其舒展,身体微微往前倾斜,一手在前,一手护住头部,两腿自然前后微屈,在出手那一刹那,居然还挺了下腰杆,整个人在空中变成一个大字,这带来了强烈的视觉滞空感。
无数人惊呼,从座位站起来,抱起了头,然后下意识去看大屏幕回放。
篮球里有个很有趣的现象,想获得粉丝球迷,慢动作是最好的帮手。
只是看了这一眼,陈放就俘获了到场上万名南加大学生球迷的心。
“这太符合我对篮球的想象了!”有名已经在读研究生的老球迷感慨的仰着头,看着大屏幕道。
看到陈放连得五分,安迪笑了,他对自己的教练团队人摇头叹气:“我有负罪感,陈从骨子就有强烈的得分欲望,并且自带浪漫的得分技巧,上帝,饶恕我吧。”
大家都有所触动,于是当陈放用一个上篮,拿下自己的第七分,安迪果断的示意:“好了,让他下来吧,我必须这样干。”
当发现自己示意被换下,陈放也冷静下来,他抬头看了下时间。
好吧,安迪教练,你真是信人。
刚好过了十分钟。
打了15分钟,7分6助攻4篮板,这个成绩不合格。
有些小郁闷,陈放的表情被很多人解读不开心,于是稿子怎么写,一下就知道了。
“我有些效率低下了。”陈放坐下来就承认错误。
他说的是开场前几分钟,他有些过于刻意去引导战术,导致传球被断了一次,剩余四次没有产生助攻,被对方打成了一次快攻,还有两次半转换。
“不用道歉,第一场,出乎我的意料。”安迪安慰了下,他道:“今天是安排你跟我去赛后发布会,你做下准备。”
“我?”陈放有些慌。
“是的,适应吧,以后这种事,还多着。”拍了下他肩膀,安迪把注意力放在了球场上。
最终,usc在主场迎来了开门红,92:78,大胜奥马哈小牛队14分。
第一次坐在赛后发布会,台下大约有二十多名记者,他们有pac12联盟的专栏记者,也有ncaa的大联盟记者,陈放还看到了五六个亚洲面孔。
在问了几个主教练问题后,所有的火力,都集中到了陈放身上。
还是pac12联盟记者戴瑞克·麦考伊先获得发问权,他问道:“陈,你能告诉我,第一次主场比赛的感受吗?”
“很激动,这是个大场面,我现在还砰呯跳!”
陈放风趣的回答,引起发布会一阵轻轻的笑声,这代表球员不紧张,这是好事情。
“今天你的数据,你满意吗?”戴瑞克继续问。
“我不关注数据,我更在乎球队胜利,所以我现在很开心。”
陈放的这个回答,一下就让记者感受到,这可不是愣头青,很不错的回复。
随后,又有几个记者问,有关于生活和评价队友的,陈放滴水不漏的回答,就连旁边随时准备补救的安迪都惊讶。
中国的记者很明显被忽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按照惯例,有些联盟合作的记者,必然需要照顾,人家的稿子是明天要出,不采访,怎么出?
一直到最后,中国的记者才获得了允许。
赵想没想的好运落在了他头上,他立刻站起来,端着工作人员迅速递过来的话筒,问道:“中国赛,你上次30分钟,这一次,15分钟,你感到意外吗?”
“不意外,ncaa是世界上最好的联赛,比nba历史还久远,我对我的上场时间很满意,教练和队友,给了我很大帮助,联赛还长,这里是对我最好的地方,我非常感激。”
陈放很严肃的回答,同时安迪也冷眼看着这个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记者。
随后,发布会结束,安迪祝贺的拍了下陈放的后背。
“第一次,看不出,很不错啊。”
“裤子都湿了。”陈放求饶:“下次别喊我了吧。”
“都是轮着来,今天是特殊了点,另外,怎么你的同胞还背刺你?”安迪问出了心里的好奇。
“正常,天下的乌鸦都是黑的,为了流量,记者才不管你什么皮肤颜色!”
“哈哈!”安迪大笑,然后向陈放保证:“以后我会让人盯着点,你觉得不好的记者,我们可以控制不让有发布会参与的权利。”
“还是教练玩得狠,越看教练像唐·科里昂,如果两鬓白头发再多点就好了。”
“是吗?第一次有人这样说。”安迪惊喜了。
两人开玩笑的回到地下室停车场,这里是球员大巴专用区域,全车人都在等他们。
(usc盖伦中心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博览公园区杰斐逊大道与菲格罗亚街东南角,与校园隔街相望,靠近神殿礼堂。因此,可以说盖伦中心是在usc校区内,或者至少与校区相邻,仅隔一条街道。)
陈放先上,安迪后上,他站在最前面,对着等待多时的大家喊:“trojans!”
“win!”所有人欢呼的喊道胜利。
“小伙子们,我们开了个好头,那接下来,让我们团结一心,让特洛伊军团,征服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
“fight on!!”大家再次高呼起来。
随队记者马绍尔,拍下了这张全队站在大巴里,光线明暗分明,无数手臂下,那一张张怒吼的脸。
这也是他在校报的封面照。
标题写道:特洛伊人,战争来了!
今天才知道,有月票双倍,怪不得涨得这么猛,一下排名从体育版前十掉了出去,咱们不追求这个,精心经营自己的小天地,比啥都好!
马上跨年了,9月1号发表,马上就4个月,接近百万字,怎么说了,惭愧。
快一百万字,才开始写ncaa,感谢大家的支撑和等待。
希望大家越来越好,25年,我们继续看陈放的篮球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