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太玄破妄
八月金秋,华山玉女峰上层林浸染,天气已经不似先前蒸笼般炎热,此时又正值清晨,温度尤其适宜,叫人神清气爽。
玉女观剑台上,一群十岁左右,最大年纪不超过十六岁的新入门弟子,随着专门传授内功的徐拙徐长老打坐吐息,引天地之气入体,化为自身内力。
这全真大道歌作为昔年全真教的入门功法,虽然进境缓慢,但胜在将能修习者的根基筑牢,而且没什么门坎,全看个人是否肯努力。
而华山派这百年来一直在改进的内功心法,除了资质悟性过人的弟子外,就是带艺投师本身已经有了一定根基,所以在很多地方直接将作为基础的部分略过。
简单点说,就是有些急功近利,作为一个江湖门派来讲,如此做法不能说是错,毕竟谁不希望门中的高手越多越好?
但是天赋异禀的奇才可遇不可求,带艺投师的外人少了一份香火情,无法同心同德,因此时间一长,就能发现如竭泽而渔一般的危害。
有鉴于此,宋青书便将全真大道歌重新作为入门心法传授,教人收心息念,固精养气,之后辅以拳脚招式,作为入门以后的第一项测试。
天资高的,打好基础后自能在今后需要悟性的时候一飞冲天;稍平庸一些的,只要肯下苦工,也未必落于人后,将来同样能够出人头地。
最重要的就是,宋青书希望经过这种方式薪尽火传,等到未来某天自己离开后,华山派可以继续传承下去,徐拙、张尧、关月柔他们,同样能够以这里为根本,让各自的家族开散叶,生生不息。
而宋青书本人,作为华山派掌门收下这许多弟子后,只能依靠水磨工夫慢慢积累的内功,再次有了加速增长的迹象。
“张真人百年童子功,修为自然是不可估量,但我要与他争夺那天下第一,却不应全靠内力硬拼。”
“至于三次论剑时赖以取胜的先天一阳指,虽然威力无穷,可终究是先贤所传,与旁人交手时使出倒也没有什么,不过面对开创出全新武学境界的张真人,未免显得取巧和失礼。”
看着玉女观剑台上一片朝气蓬勃的景象,茁壮成长的孩童们如旭日般冉冉升起,宋青书忽然心有所感,跟着快步来到了祖师论剑阁。
“独孤九剑,只守不攻,可以破尽天下任何武学招式;而太极剑法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足可立于不败之地。”
宋青书盘膝而坐,缓缓抚摸着倚天剑的剑身,他资质过人,是张三丰亲口评说,自然做不得假。
如今又有前身赵志敬的种种经验阅历,见识过甚至手创的武功数不胜数,此刻在脑海中星罗密布,仿佛传说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天人感应。
“独孤九剑与太极剑法一攻一守,虽然都是无招胜有招的武道巅峰,但却互为正奇。”
“既然如此,能否将两者合二为一,创出一种夫唯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剑法?”
这个想法一闪而过,却很难触及全貌,因为两种剑法本身已经是剑道极限,想要继往开来更上一层楼,就好比去寻那空中楼阁一般,可望而不可及。
好在宋青书内功修为深厚,年纪又轻,便是如此殚精竭虑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所以一整个上午的时间转瞬而过,虽然难免劳心费力,却不觉得太过疲累。
“张真人少年时有过儿传授那三招太极拳为引,尚要到一百一十岁高龄才能创出太极拳剑。”
“我想要一挥而就,未免太过人心不足,只要有了这个目标,日后潜心钻研就是。”
宋青书吐出一口浊气,跟着慢慢站起,倚天剑忽然在他手中像是有了生命一般,微微发出凤鸣龙吟之音,应该是因为方才集中全部心神,关键处内力激荡稍有外露所致。
眼看此景,宋青书顿时心中一动,将倚天剑拔出后,一手握剑,一手持鞘。
只见他右手倚天剑只攻不守,左手剑鞘只守不攻,在这祖师论剑阁中仿佛与前身赵志敬虚空交手,同心协力想要破去那玄之又玄的桎梏枷锁。
剑风到处,将案桌上摆放的纸张带起,宋青书倏地收住身形屏息凝神,随后倚天剑化作只能看到剑光的虚影骤然刺出。
那纸张并无特别之处,别说是倚天剑之锋,即便是一根枯枝都能划破,但偏偏这一剑刺到纸张后,居然没有刺穿,反而像是受到木棒一类的钝物轻推,倒飞了出去。
“无招胜有招,无剑胜有剑,倚天剑再是锋锐,也能以拙御之。”
跟着不等纸张落地,左手剑鞘看似全不用力,轻飘飘的隔空指出,那纸张却猛然爆炸开来,被无形剑气轰的粉碎。
“大巧若拙,后发先至,剑鞘虽然无锋,同样可伤敌于无形。”
宋青书隐隐窥见那千百年武道累积所成的虚妄迷障,无招胜有招之上,就该是浑然天成的信手拈来。
方才的第一剑想要藏锋,便需以自身先天功灌注剑身,让柔和内力包裹住剑尖。
而接下来的第二剑想要尽显峥嵘,就要用乾坤大挪移激发周身潜力,再借由剑鞘发出。
或许天下武学尽头莫非如此,无论是何种兵器、何种招式、何种内功,最后全看习武者如何合而为一。
“太玄问道,破妄存真”
宋青书收剑入鞘,之后闭上双眼竭尽所能让这份感悟多留存片刻,如果下次还能有如此机缘,想必就该是这太玄破妄功成之时。
淮北蝴蝶谷,蝶谷医仙胡青牛故居,明教各路首领在中秋节这天齐聚于此,参见明教第三十四代教主张无忌。
张无忌在光明左使杨逍的引荐下会见明教群雄,没想到竟意外与童年旧友徐达、朱元璋、汤和等人重逢。
他乡遇故知,众人自是喜不自胜,朱元璋等人参见已经是明教教主的张无忌过后,便说起这次前来聚会途中发生的一件怪事。
“兄弟们没什么大本事,但也都在鞑子官府的悬赏名单上,因此都扮作赶脚的车夫,以免给鞑子认出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