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下马威
第283章 下马威
妈呀,眼晕,那一长串零,看的人浑身颤抖,刘华没敢数,打眼一瞧,反正不是八个零就是九个零,这得攒到猴年马月去啊,有生之年还不知道能不能实现核聚变。
怪不得核聚变界有个笑话,距离可控核聚变成功,永远相差五十年。
干脆利落的关闭了兑换界面,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
只要是搞科研的人或者搞工业的人,都会对可控核聚变垂涎三尺,搞科研的人就相当于是再造了一个太阳。
而搞工业的人,可控核聚变对于他们来说代表着无限低的电价,代表了更低的成本,更高的竞争力。
鞠伟带着人在厂里面安装机床,调试设备,刘华就在家画图纸,发动机的图纸。
摩托车发动机简单,各种七七八八的图纸加起来也就几十张,这要是飞机发动机,就是乘以一百,那也是打不住的。
最先被画出来图纸是一个125cc的踏板摩托车发动机,刘华拿着图纸兴冲冲的跑到厂里。
鞠伟正带着技术员儿,还有工人在那儿熟悉机床,汉斯国进口的机床跟国内国产机床可不一样,光入门需要熟悉操作。
也幸亏这一次一起来的还有操作手册,鞠伟特地找了个翻译,把做手册翻译成中文,要不然这帮技术员儿也得挠头。
“熟悉的怎么样了?”
鞠伟看是老板发问,赶紧回答:“差不多了,到底是汉斯进口的机床,加工精度就是比我们现有的机床要高,不过咱们的工人都是老把式,已经掌握了八九不离十了。”
刘华拍出一大迭图纸:“那就别浪费劳动力了,拿这个试手。”
鞠伟为难的说:“老板,这个原料的事情我没有门路啊,以前在轧钢厂都是李主任负责,后来杨伟民也不让我插手。”
“那你们现在练手的这些原料哪来的?”
鞠伟尴尬的说说:“这是维修厂以前仓库里面剩下的边角料,您要是再不来的话,我估计连边角料都要没有了。”
刘华挠挠头:“真是麻烦啊,民营经济法发展起来还真是困难重重,找轧钢厂啊,他杨伟民不会不给我这个面子的。”
鞠伟皱皱眉头:“老板,你最好亲自去找他一趟,我跟杨伟民不对付,他可能会给你这个面子,但是不会给我面子,而且现在是双轨制,计划外的东西你得跟他谈价钱。”
刘华万万没想到,杨伟民是真不给面子,第一趟去亲自跟他谈。价格什么的都好说,杨伟民也满口答应下来,会准时供货。
但是鞠伟等了三天也没看见原料,没办法,鞠伟只能通知刘华:“老板到现在没看见原料,你要不跟轧钢厂催一催吧,我们的边角料真的一点儿都没有了。”
“杨伟民答应会发货的,我也答应货到付款啊,这家伙有钱都不赚,砸钢厂现在生意这么好?”
“老板,就怕他是嘴上应付你呀。”鞠伟苦笑着说:“自从杨伟民重新当上厂长以后,用这种嘴上一套、心里一套的办法整了不少人呢。”
“这家伙心眼儿这么小啊。”刘华笑着说:“正巧了,我心眼儿也不大,我们俩就比一比,谁能狠过谁吧。”
刘华先跟你回头打听了一下轧钢厂一年的计划份额,又悄摸跟轧钢厂以前的同事打听了一下厂里的库存量。
然后刘华在外面订了个小饭店,打电话请杨伟民吃饭。
杨伟民坐着新的桑塔纳小轿车就来了,刘华在门口迎接他,看见他从小轿车上下来了,只是瞅了一眼饭店的门脸儿,就产生了一种鄙视的情绪。
上一次见杨伟民的时候,他坐在办公桌后面,刘华一心也只是想谈诚交易,没有仔细打量他这个人,现在一看,这家伙比他刚刚回到轧钢厂的时候,最起码胖了有三十斤。
一进小包厢,看见桌上的饭菜,杨伟民鄙视的眼神愈加浓烈。
刘华给他倒酒,这可是最近这两年最出名的郎酒,今年刚刚获得名酒称号。
还没等刘华说话,杨伟民先开口:“哎呀,刘工,你要是资金真的紧张的话就先别办企业了,你是一个研究型人才,你办企业不是开玩笑吗?你要实在不愿意在部里边待着,你可以回我们轧钢厂啊,总工程师的位置还留给你。”
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他觉得自己挺了不起的。
“总工程师不总工程师先不说?”刘华反问道:“前两天你可是答应我的,会给我们及时提供原料,我们等了三天,连个铁锭都没看到。”
“抱歉,抱歉。”
杨伟民嘴上说着抱歉,但是脸上一点抱歉的意思都没有,还觍着脸为自己分辨:“上面交的任务实在太沉重了,计划外的物资供应确实比较困难,你这样等一个月,一个月我肯定能把你需要的原材料备齐了。”
“当你撒一个谎的时候,需要用不断的用谎言去圆。”刘华不客气的说:“部里面交给你们多少任务,我心知肚明,就轧钢厂现在的条件,不,是我离开时的条件,生产这些物资简直是轻轻松松,你要说你完不成部里面交给的任务,那只能说明一件事情,你管的轧钢厂比李怀德管的轧钢厂要差劲,你要知道,李怀德那几年条件有多艰难?”
杨伟民脸色有点不大好看,他没有想到刘华就这么直截了当的威胁他,而且刘华话里的意思是别以为就你能,我也是有后台的,你有多少任务,我一清二楚。
同时,刘华还威胁他,我在部里面有人,你要是不供应我物资,我就把你这套谎言给捅上去,让领导好好看一看,你杨伟民究竟有多无能。
杨伟民现在醒悟了,他开始正视刘华,这个人不是六二年进厂的时候的那个小技术员,他现在是高级工程师。
甚至在某些大学的冶金专业学的知识,都是这个人创造,他杨伟民虽然有后台,但还真不一定能比得上刘华。
“可能是我搞错了。”杨伟民只能辩解:“我把任务交代下去,生产部门和仓库给我的回答是,还需要一段时间,看样子是他们懈怠或者敢对我敷衍了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