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78章 裕王爷的马甲

      走一步看一步,这话虽然说的有些不负责,但也是无奈的事实。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其实都是这么过的。
    根本就没有什么万全之策,而那些所谓的万全之策,其实大多也都是被神化过的。
    所以当朱载坖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徐阶等人也不会跳出来挑错。
    毕竟他们又不是御史,他们可是这个帝国的最高决策执行人,自然也深知朝廷的事情是何其艰难。
    尤其是那些需要勇气去做突破的事情,那更是艰难的没边。
    现在朱载坖已经给他们起了头,而且也做出了一些相应的制衡措施。
    而且这个位置对于他们其中的任何人而言,又都不吝是一次重要的机会。
    因此在这个关口上,徐阶等人也自然不会直接跟朱载坖唱反调的。
    徐阶等人对着朱载坖一拜道:“王爷所言极是,臣等惭愧。”
    朱载坖呵呵一笑,“诸位先生惭愧什么呢?孤监国也需要诸位先生的鼎力相助,要不然陛下给孤这么重的担子,孤也一个人难以支撑。”
    “如今孤也已经监国了数年,眼瞅着大明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在诸位先生尽心尽力的执行下,中兴之相也是与日俱显。”
    “京师和周围的州府不仅完成了新的管理模式转变,北方及草原沿边的边地,也随着数次否极泰来的运势,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崛起之势!”
    朱载坖说起这些以往的功绩之时,也显得异常兴奋。
    毕竟这些可都是他一手策划出来的,这种与有荣焉的感觉,不管朱载坖如今的城府心机锻炼的有多深,他都会忍不住扬起下巴,得意不已。
    徐阶等人听到朱载坖这段话后,他们也是如此。
    虽然这些事不是他们出的主意,但是这些事能够做成,能够做到现在的份上,作为朝廷大政方针的具体执行者,他们也自认自己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朱载坖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还专门把点了他们的功劳,这岂能不让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虽然说起来当时的首辅是严嵩,但这一点都不重要!
    因为现在的笔杆子还在他们手中,他们想要把这些功劳多多的挪移到自己的头上,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所以当朱载坖赞叹他们的付出和功劳之时,他们的那种自豪和骄傲,还真不是装的。
    毕竟谁不喜欢在千百年后的历史上留下一段“治世能臣”的传奇佳话呢?
    徐阶等人谦虚道:“王爷谬赞,臣等所尽之力,不过绵薄而已。功劳都是陛下和王爷的。”
    听到这句话后,朱载坖也忍不住呵呵了起来,这还是“轿子人抬人”,君臣互吹起来的时候,也真的一点都不带含胡的。
    而且就算是再肉麻的话,这个时候说的也是情真意切,好像过往的一切,真如这般和谐美好。
    但是真正经历过这段岁月的人,才知道有些事情能够做到今天这个地步,中间不知道经历了多少的波折和反对,以及污蔑和诋毁。
    不过,这些也都不重要了,因为现在事成了,就该分摊功劳到各个参与者的头上,否则人心又将如何凝聚呢?
    朱载坖继续感慨道:“嘉靖二十九年时,俺达逞兵妄图叩阙问鼎,冠军侯朱武毅公如同一颗璀璨明星划过大明的历史星空,他力挽狂澜,血战连场,将俺达所率领的鞑靼部众围剿殆尽,使得京师转危为安的同时,也使得后续的朝廷对待草原的大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所以,现在孤和诸位先生能有如今的功绩,这也离不开朱武毅公的不世奇功!”
    朱载坖顺道又将自己的马甲拉出来夸奖了一番。
    虽然徐阶等人早就猜测过这个功成而身陨的冠军侯“朱三”就是朱载坖本人,但是这样的猜测好像也是不切实际的荒诞。
    所以,在有时候话题议论到这位曾经带领京师守军击溃俺达主力的朱三大将军时,也都不由感慨其英年早逝的遗憾。
    以至于现在很多人都将朱三比作了霍去病再世!
    因此这些年间只要有议论到朝廷武备攻略的事情,就总有人上疏提议再为朱三追封新的荣誉,使其进爵到国公,乃至大明武勋的最高身后荣誉之爵的郡王!
    但可惜这样的上疏和奏言,也始终没有得到朱载坖和嘉靖皇帝的直接反馈,所以很多事情在说起这件事的时候,也都是不了了之的揭了过去。
    现在朱载坖又主动说起了朱三的英雄事迹。
    徐阶和李春芳等人也是眼珠子一转,立刻就奏对道:“朱武毅公功勋卓著,其功之大百年之间未有出其右者,而且在朱武毅公之后,草原几乎为我大明之附庸。”
    “臣等斗胆建言,追封朱武毅公郡王之爵,并请附武庙,永享祭祀!”
    朱载坖哈哈一笑,“此事再议。冠军侯朱武毅公虽功大,但比起开国靖难的功臣们,还是要逊于一筹。而且在正统景泰交替之年,于谦于少保也曾建立过不世奇功,挽救大明于危难。他尚且不得功封,冠军侯作为后辈来者,又可居上?”
    徐阶等人听到这句话,也不由相互的对看了一眼,于谦是有大功不假,但是他拥立景泰之事,在后来的政治发展上,也算是一个洗不清的错误。。
    谁能想到已经退位为太上皇的堡宗会突然复辟成功,所以于谦的功劳越大,就在新的政治形势下,显得越不正确。
    因此,即便是到了后来宪宗皇帝的成化时期,成化皇帝为于谦平反正名了,但想要再给予于谦更多的身后荣宠,也不太现实的。
    毕竟宪宗皇帝再怎么说也是堡宗的儿子,为于谦和景泰平反,就已经算是打了亲老子的脸面,如果再大肆的追封其功,那不等于是把亲老子从坟墓里拉出鞭尸?
    而且为于谦平反就已经帮助成化皇帝捞到了足够的政治回报,所以他也犯不着再在这件事上继续加磅。
    况且在古人的规则世界里,最讲的一个治世原则就是“孝”!
    只要碰到了这个“孝”字,哪怕是皇帝他都得退避三舍。
    否则的话,就等于是带头破坏规则,这样的后果可是相当严重的,是绝对要出大问题和大乱子的。
    所以,不管是于谦当初自己不愿意受封,还是后世君主有其他方面的思虑,只要功封于谦的事情,被这个“孝”字约束着,那么后继之君不管是谁,他都不好再越过底线去大书特书于谦的功绩。
    因此现在徐阶等人听到朱载坖这样说后,他们也都实现的转移起话题了。
    要不然,他们现在就得顺着朱载坖的话,去帮已经死了近百年的于谦说话,这显然也不符合他们现在的政治利益和政治需求。
    更何况,于谦还是个文臣,在大明这个贵文贱武的文化氛围里,要是他们把一代楷模于少保,变成了于国公或于王爷,那么他们也将迎来无数天下士人的怒喷!
    徐阶道:“王爷所言甚是。”
    接着他就直接转移话题道:“如今在大明产业循环大市场的政策引导下,草原之地也不再是与大明相爱相杀数百年的世仇之敌,他们的牛羊马匹可以底价的交易到我们大明,我们大明有聪明才智的商业人才也可以在原来的九边重镇开办由朝廷监督的商业贸易。”
    “在这十几年的发展之中,朝廷对草原的经济控制力,也比之前不知道多少朝代强上了多少。而且再加上大明火器技术的更新迭代,也使得如今即便是恢复了元气草原各部,也不敢再有异心。”
    “现在的他们依附着大明,享受着来之不易的太平日子,也渐渐开始能歌善舞起来。而且现在他们还在充当先锋攻略曾经与中原割裂了数百年的西域旧地。这不得不说也是大明的国运昌隆的显著表现。”
    徐阶这段话说的也是相当有水平的,很符合他现在内阁首辅的身份。
    朱载坖为此也是微微点头道:“徐阁老说的是呀,这些变化都是肉眼可见的,这些年来由徐阁老带领着内阁,继续沿着陛下当初决策的国策,也是劳苦功高!”
    “尤其是孤监国数年来,在亲自感受到了国家大事处置不易的辛苦之后,就更加佩服徐阁老以及诸位同在内阁里的先生,你们夙兴夜寐,不辞辛劳的为大明奉献,孤真的也是感激不尽!”
    朱载坖在说起这些漂亮话和场面话的时候,也是要素拉满,情绪拉满,直接把徐阶等人给感动的红了眼眶,忍不住就要再拜到地上,肝脑涂地一番。
    朱载坖看着激动徐阶等人,又感慨的说道:“说起诸位先生的辛劳和功绩,还有嘉靖三十四年的华州地动危机!”
    “本来这将是一场浩劫深重的灾难,但是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在诸位先生的不懈努力下,华州地动如此之大的危机,竟也在这十年之间,转化成为了大明最重要的机遇。”
    “通过北方建设银行的帮助,如今的受华州地动影响的北方数省,不仅完成了灾后重建,而且还顺带的将已经落寞沉寂了数百年的北方经济盘活了起来。”
    “有些地方甚至都已经发展出了不输于江南地区的富庶区域,尤其是山西的晋商,也主动的担负了责任,不仅为朝廷提供了大量的赋税,而且也在积极发展不输于江南丝绸生意的北方羊毛纺织业。”
    “晋商们的羊毛纺织技术,现在也是大明的重要产业之一,不仅招募了原来饱受边地战乱之苦的百姓作为纺织工人,使他们过上了太平日子,也为大明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榜样。”
    “现在甚至可以说,这几年来北方数省直接缴纳到朝廷的税赋,比起江南地区也是不遑多让。如果孤不趁着现在的大好形势,将江南地区的发展重新整合起来,使其也有新的气象。”
    “要不然,过些年后北方在朝廷的引导和帮助下完成了华丽转变,南方依然还在因循守旧,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孤怎么能对得起南方数省亿兆百姓?”
    “所以这次孤对南京的想法初衷,其实就是为了再次均衡南北发展的平衡之势。而且不管是对于孤而言,还是对于陛下而言,大明是不分南北的,大明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明的每一个子民都是心头牵挂。”
    “因此,孤这次想要在南京设置一个内阁大学士以兼任南直隶总督的方式,对南京乃至整个江南和南方六省进行整体上的布局,其实就是为了让南京的百官们也感受到来自于京师的关注,南方百姓们感受到了来自于朝廷的牵挂和惦念。”
    徐阶等人再拜:“王爷圣德!南京和南方数省的百姓们,若是知道王爷心中是这般牵挂他们的,百姓们肯定也会感激涕零,以谢王爷之恩泽。”
    朱载坖呵呵笑道:“孤不需要百姓们的感激涕零,孤只想让他们生活在大明的时代里,感受到来自于陛下如春风细雨一般的恩德。如此便不负陛下交托给孤的监国重任了。”
    “现在诸位先生也帮孤一起合计合计,如果要选一任南京内阁大学士兼南直隶总督的人选,朝廷如今有何人适合呢?”
    徐阶等人听到朱载坖的这句话后,顿时也精神振奋了起来。
    终于到了决胜关键的时刻了。
    这个人选必须得由自己推荐的人去!
    徐阶当仁不让的第一起身,抢在了跃跃欲试的李春芳,袁炜以及严讷前面。
    徐阶对着朱载坖一拜道:“臣以为南京大学士兼南直隶总督的人选,应选择一位具有开拓经验,以及不畏艰难,性情坚韧之辈,为此后的南京新变化打下坚实基础。”
    “所以,臣举荐兵部侍郎张居正出任此职!”
    对于徐阶举荐张居正的行为,他是一点都不意外的。
    首先张居正是他最得意和倚重的弟子,而且张居正还是朱载坖王府里的侍读先生之一,也属于是根正苗红的裕王党,推荐他肯定不会被朱载坖否决掉。
    ——————
    求月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