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44章 完美主义

      第544章 完美主义
    东北平原。
    数年时间,翻天覆地。
    在诸葛亮的操持以及世家豪强和诸子百家的努力之下,这片原本的荒芜之地,已经彻底变了模样。
    肥沃的黑土地上,规整的田垄一望无际,沉甸甸的麦穗迎风招展,无数百姓面带喜悦之色穿行其中。
    新修建的水渠蜿蜒绵长,遍布了整片田野。
    水车、风车在不断的流转着,帮助百姓灌溉水渠、加工粮食。
    一辆辆牛车在农夫的驱赶下沿着坚固平坦的道路行驶着,车上载满了粮食。
    一座座城镇中,高大的城墙耸立,城门处,精干的民兵们身着皮甲、精神抖擞的站岗,时不时帮着进城的农夫推两把车。
    城镇内,鳞次栉比的商铺、住宅,宽阔的道路两边,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诸葛亮一身寻常士子装束,不动声色的穿行于街巷之间,暗自打量着各家店铺的经营情况。
    随着东北平原农业的蓬勃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兴起。
    墨家改良的诸多生产器械早已批量生产,大量的民间工厂、作坊逐渐流行,几乎三五个人就能组建一个小作坊,以村、街为单位的小型工厂同样为数不少。
    丝绸布匹、瓷器家具、精盐白、水果蜜饯、香料酒水,如今的市场已经颇有宋朝之时的兴盛之态。
    繁荣背后,大量的问题也逐渐浮现,囤积居奇、垄断打压、哄抬物价、恶性竞争、逃避商税……
    诸葛亮这些年的工作并不轻松,尤其是东北平原大量的世家豪强、诸子百家、汉胡杂居,更是使得管理难度直线提升。
    但好在主政东北的是诸葛亮,还有管宁等诸多能臣从旁辅佐,一切都进行的有条不紊。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
    田泽专门安排管宁看着诸葛亮,严格限制了诸葛亮每日处理政务的时间,并制定了科学的作息饮食。
    在数次因为分身乏术导致出错后,诸葛亮彻底改变了以往亲力亲为风格,转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用人和人才的培养之上。
    田泽对此颇为欣慰。
    率先垂范是好的,但是事事亲力亲为绝不可取。
    作为主事之人,摊子越大、越要懂得取舍和用人,抓好人事和财政才是最关键的,其余都是次要。
    诸葛亮的识人之能自然不差,虽然尚有不足,出了马谡这种差错,但也有部分当时蜀汉的底子太薄、损失太大等原因。
    从出师表中便足以见得其识人之能,比之刘备差不了太多。
    而经过这段时间的磨炼,在用人和育人方面,诸葛亮更是进益颇深。
    人才之所以会成长为人才,除了天资外,后天的环境也极为重要,田泽一直坚信这一点。
    否则的话,威震华夏的关羽也不会在前期一直干着斗将的活,压根拿不出太过出彩的领兵战绩。
    到后面刘备羽翼丰满,才逐渐磨炼显现出领兵之能。
    田泽对于诸葛亮寄予厚望,自然是不遗余力的加以培养。
    东北平原这个平台,比之整个天下丝毫不差,甚至难度还要高一些。
    因为局势太过复杂,便是陈宫等人也难以处置。
    当初任命诸葛亮总领此事时,连同陈宫等人在内的无数人都不甚同意,觉得是揠苗助长,很容易出现问题。
    年轻时一旦受挫、走错了路,再想绕回来,需要费太多的时间才能弥补。
    所以田泽相信诸葛亮,而且也给诸葛亮准备了大量的后备手段,管仲、庞德公等一众大佬,随时可以为诸葛亮兜底。
    可以说,田泽在诸葛亮身上投入的精力甚至不比东北平原要少。
    而结果,自然是可喜的。
    诸葛亮与东北平原相互成就,田泽当初的大胆用人,收获了一个繁荣昌盛的东北平原,以及一个横压当世的绝世能臣。
    如今的诸葛亮,就连陈宫、张昭都要甘拜下风,年纪轻轻便已展现出了昔日管仲、萧何之风采。
    田泽对于诸葛亮的培养和定位是有针对性的,虽然诸葛亮有成为全才的潜质,但田泽并不需要一个全才。
    谋略、军略方面触类旁通,有个一流的水平就可以了,对于诸葛亮不需要耗费多少精力。
    政略方面的登峰造极才是田泽需要的。
    诸葛亮、司马懿、陆逊,未来的帝国核心三人组,田泽早已为他们准备好了定位。
    人才队伍如此充沛,根本不需要诸葛亮去兼顾太多,一心把内政搞好就可以了。
    只要内政够强,其他的都会随之强大,军力呈现碾压之态,形势自然一片大好。田泽打天下的道路就是最好的明证。
    回到府邸后的诸葛亮,独自一人待在房中,将此行了解到的情况与相应的想法一一记录,准备于明日召集众人议事。
    就在此时,管宁敲门走了进来。
    “孔明,接下来,我们只怕有的忙了。”
    将手中的信件递过,管宁幽幽的说道。
    这段时间以来,虽然是被迫出山,但是管宁却觉得日子过得颇为舒适。
    田泽的完全放权,使得东北平原可以随意由诸葛亮折腾。
    而诸葛亮又对他尊敬异常,于内政方面也是沿袭了他祖上管仲的那一套,管宁自然是满意之至。
    以至于隐居之心都被打消了不少,慢慢萌生出了出世安民的念头。
    在收到田泽的信件后,管宁一开始还在纠结要不要收。
    毕竟田泽给诸葛亮的信,直接送过去就是,何必要经自己的手。
    不过他还是习惯性的代诸葛亮先看了看,随后不禁愈发的兴奋了起来。
    东北平原如今虽然欣欣向荣,但距离管宁理想中的世外桃源还是要差上一些。
    因为当地百姓各有所属。
    诸子百家也就罢了,虽然颇为看重土地,但更多的侧重于自身的学术学说,并未掺有过多的利益因素。
    而地方世家豪强却是各自有着私心,哪怕干的是公事,明面上看不出任何问题,但于细微之处还是有着一些差别。
    管宁说得好听些是有些完美主义,说的不好听就是太吹毛求疵了,这一点和曾经的诸葛亮极为相似。
    这些问题虽然他并未提过,但始终扎根在心里。
    但现在,这些问题就要解决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