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31章 人口问题以及旁边两个生产队的发展

      第231章 人口问题以及旁边两个生产队的发展情况
    在村子里闲逛的时候,他还发现怀孕的比较多,有7,8个,另外1岁左右的小孩子也不少,有10几个,这个数量在他们这个只有60多户的队里算是非常多的了。
    “建昆,你出来玩啦,早上在停车场看到你们回来了,一直没见你出来。”最早加入航运队的王永金看到王建昆,赶紧跑过来打招呼。
    “永金,你回家休假啊?”王建昆看到王永金过来,停下自行车跟他聊了起来。
    “是啊!我现在每个月都有6天假,我老婆怀上了快生了,所以我都是集中起来一起休,这样可以回家看看。”王永金说道。
    “怀上了,是快生了吧?”
    “没,还早,要年底生,我这是第二个了,第一个已经有几个月大了。”王永金高兴的说道。
    “啊?这就第二个啦,你还真够可以的,3年就抱俩啊!”王建昆有点惊讶的说道。
    “不快点不行啊,听你爷爷和父亲说,这个生育政策抓得越来越紧了,这几年不赶紧的生,后面要想多生就难了,发现了会抓去打掉的,就是偷偷生下来了,那就要交好大一笔钱,所以现在咱们队里那些结婚不久的,都在拼命生,怕后面真的跟队长说的那样。”王永金解释道。
    “那倒是哈,现在城里确实抓得很严了,普通市民都不能多生了,抓到要打掉,生下来也确实会发几千块不等,按照往常的政策推进速度,明后年应该就要推进到农村来了。”
    “啊?明后年就到?那我得让我弟下个月就把婚事办了,然后赶紧生,不要等到年底了,争取在那之前多生两个。”
    王永金听王建昆这么说,倒是不怀疑王建昆的信息来源,因为他在航运队见识过很多,大致知道王建昆的能力,所以立马想着赶紧让他弟把婚事提前,不要等年底的好日子了。
    “哈哈~,你们应该不差那罚款的钱啊,到时候怀上了可以躲一躲,生了再把罚款交了不就好了?”
    “几千块不少了,而且躲起来多麻烦,搞不好还会因为接生不及时闹出人命,我弟是已经谈好了对象了,日子选得晚,现在提前些更好点,省得后面麻烦。”
    “那倒也是,那你就让家里人抓紧吧,我再去逛逛,好久没回来了,都有点认不到人了。”
    “好,那你慢走哈,晚上来我家吃个饭?”
    “不了,我在家吃,不麻烦你们了,再见!”
    王建昆说着告辞王永金,开始往上游的水电站方向骑去。
    结合爷爷之前说的和王永金的话,王建昆大致明白为什么队里小孩子和孕妇比较多了,原来都是打算在生育政策变严格之前多生点。
    这在农村来说是很合理的,因为“人多力量大”这句古话在农村来说是非常深入人心的,一个家里兄弟姐妹多,那就极少会被外人欺负,在分东西时也能够多分一些。
    王建昆其实也认同这句话的,之前是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后面得到智子,了解了一些宇宙战争的情况后,越发觉得人类要想完成文明等级的跃升,那么充足的人力资源就是必备的条件之一了。
    即使未来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机器人能完成绝大多数的工作,大部分人类即使什么都不干,都能享受到充裕的物质生活,但是如果没有大量人类提出源源不断的需求,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创意,那么人类这个文明最终是会被机械和电子文明所取代的。
    只要人类本身始终占据大多数,那么文明的发展演化形势还是得围绕人类来进行。
    就像美国这个国家,要不是白色人种占据绝大多数,并且还保持着较高的生育率的话,那么说不定就要被黑色人种所取代了。
    这点也可以从南美的几个殖民地国家的发展演化得到佐证,例如巴西,阿根廷,智利,之前都是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并且那时候当地的土著被消灭得差不多了。
    后期因为白人与当地人种融合,混血种逐步占据大多数后,纯种的白色人种在当地就被边缘化了,文明的发展也渐渐的以混血种为中心进行演化了。
    王建昆之前冒险进行造人研究,也是为未来的星际开拓做准备,未来他希望母星地球只有一个主体文明,那就是中华文明,并且黄色人种要占据绝大多数,这样进行星际开拓时,母星的力量才有可能拧成一股绳。
    所以他对国内现在正在推行的严控生育的政策是反对的,可惜他现在在国内的影响力不足,超能力也不好暴露,所以只能是在缅北和东南亚等地发力。
    因此爷爷和父亲向队员们透露未来的政策情况,鼓励队员们多生,他是乐见其成的。
    王建昆大脑转得很快,一边骑车一边思考着未来的人口发展,不一会就到了发电站那。
    此时梅雨季节刚过不久,河里的水量很大,修缮加高的拦河坝积蓄了很多的水,所以此时水轮发电机发电功率能达到满负荷。
    王建昆停好自行车,跟看守电站的人聊了聊,然后用超能力把有了一些轻微磨损的发电设备进行了修复,让其保持最好的运行状态。
    默默的做了这些后,他骑上自行车继续往上游骑去,先到了十堡生产队。
    这个生产队离王家生产队最近,只有2公里不到的路程,因为这个生产队有差不多150多户人家,是附近三个生产队最大的,所以小学就建在了这个生产队的下游,位置处在离另外两个生产队最近的地方。
    王建昆在这里读了3年的小学,所以对这个生产队还是比较熟悉的。
    此时是暑假的时候,所以小学已经关门,没有学生在里面上课,王建昆用超能力看了下里面,发现里面的课桌已经是全新的木桌了,不是他上学时那种残破不堪的样子。
    学校里的小操场也铺设了水泥,不再是以前用黄泥土压实的地面了。
    另外在小操场上,还有两个乒乓球桌和一个篮球架,可惜因为面积不够,篮球架下面的篮球场只有半个大小。
    不过1~3年级的小学生有那么大的场地差不多够了,标准的篮球场是对面对大孩子的。
    看完学校后,王建昆沿着这个队的主干道慢慢的骑行,观察起这个生产队的生活情况。
    此时应该是农闲时期,水稻还没有拔节,除草的话还得再过个十来天,所以按道理队里应该有很多年轻人。
    不过他看了大半个生产队,发现年轻人很少,想了一会才明白应该是到王家生产队的工厂或者是出去跑运输去了,留在队里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孕妇以及小孩子。
    他大致统计了一下,发现这个队的孕妇和小孩也比较多,超过自然发展的数量,想必那个生育政策要抓紧的消息已经被这个队的人接受了,所以都跟王家生产队的人学习,早生多生了。
    当然因为这个队主要是靠年轻人去工厂做工以及跑运输,所以经济条件跟王家生产队差很多,新房子大概只有3分之一,其他的房子都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修缮。
    生活条件也差很多,冰箱洗衣机很少,电视倒是基本普及了,当然大部分是黑白电视,彩电还是比较少的。
    王建昆沿着主干道把两边的房子都看了一遍,心里大致有数了。
    他开始绕到大马路上,往下游方向骑去,到占坑生产队看看。
    观察的结果是比十堡生产队好不少,因为这个生产队自己建了个砖瓦厂,生产出来的砖瓦除了自己队里用,还销售到其他生产队。
    另外也有好几家联合起来搞了个木材加工厂,用的是王建昆之前制造的那种锅驼机动力,把他们队里山上砍伐下来的松木加工成木板和木箱,这些木板和木箱是供应给王家生产队的几个工厂的。
    因为有这两个小工厂的存在,所以占坑生产队的发展比较不错,队里几乎都建了新房子,彩电占了大部分,还有几家安装了空调和冰箱。
    看来这个生产队还是有眼光好的人的,知道要想富裕起来,还是得发展工业,这样能获得的剩余价值才会更多。
    逛完一圈后,王建昆回到了家里,打算给那两个生产队再加加速,因为马上就要进行社队改革了,那两个生产队将并入经济开发区。
    王建昆为了父亲以及家乡,得给他们谋划一番,尽快跟上王家生产队的发展步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