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黎明级七代战机
第328章 黎明级七代战机
5月13日。
毁灭性的风暴,依旧盘踞在农家小院的地表。
以人类当前已经公开的科技。
几乎没有任何交通工具,能够在这种环境下正常行驶。
那里已经成为了人类的禁区。
但禁区,也并非亘古不变。
就比如。
今天的试验飞行,正在打算尝试挑战禁区。
上午9点。
农家小院,地上一层。
空天母舰综合组装厂。
一架外表浑然一体,仿佛从未来穿越而来的庞大战机,静静地停靠在2号车间。
数百台工程机器人。
正围绕着战机的内外,做着最后的检修工作。
这是七代战机黎明。
1号实验机型。
“检修已完成。”
“撤离后勤单位。”
“开始灌注燃料。”
人工智能的提示声,在控制中心响起。
那一如往常的声调听在苏武的耳中,却有种莫名的庄重和严肃。
黎明级七代战机。
黎明。
代表着绝境黑夜的过去,曙光与新生的降临。
用在这里恰如其分。
因为七代战机的诞生,象征着跨越时代的质变科技已然来临。
也为人类带来了从星球地表,到迈向太空的第一款量产级飞行器。
“进行起飞测试。”
望着屏幕中显示的,各种清一色的已完成的飞行前准备项目。
苏武平静地下达了进入实战演练的第1个命令。
“授权已激活。”
“清场完成。”
“反重力引擎启动。”
“脉冲震爆引擎开始预热。”
犹如一头苏醒的巨兽。
黎明级七代战机身上的指示灯,开始逐渐亮起。
接着,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
托举着它那高达800吨重的身躯,缓缓悬浮上升。
而当它的悬空高度,抵达50米的位置的时候。
位于它的腹部靠后的区域。
开始亮起一片淡蓝色的光芒。
那是脉冲震爆引擎2号引擎组,被正式激活的象征。
在有必要的情况下。
这套引擎组,可以爆发出恐怖的推力。
让七代战机瞬间垂直升空。
直到周围再也没有障碍物后,才会改变推进方向,辅助位于后方的1号主引擎。
进行完全体状态下的全力加速。
“反重力引擎状态正常。”
“持续消减战机760吨自重。”
“2号脉冲震爆引擎,开始提供微弱推力。”
“战机平衡系统已打开。”
“垂直升空误差度接近零值。”
“所有性能测试已通过。”
尽管仅仅只是一个初步的悬浮动作。
背后所代表的,却已然是农家小院掌握的多项最高科技的体现。
高达95%消减度的小型化反重力阵列。
其效率甚至超过了天谴级陆地巡洋舰,以及农家小院避难所本身装载的大型反重力阵列。
这种出色的效率。
已经无法再用阵列来形容,而是可以真正的被冠之以引擎。
换句话说。
七代战机上,此时装载有苏武手中第1款反重力引擎。
而除了反重力引擎,脉冲震爆引擎也同样是前所未有的突破。
它对燃料的利用效率,达到了一种近乎于不可思议的程度。
同时在行星大气层外的太空中,也仍然可以正常运转。
属于赋予七代战机太空航行能力的核心组件。
“出发。”
费了几分钟的时间,做了一次细致的全面检测。
七代战机在苏武的命令下,开始继续缓缓升空。
与此同时。
它的穹顶上方。
一点一点的打开了一个缺口。
露出了外边一层淡红色和一层淡蓝色的光幕。
每当来自外界的风暴裹挟着尖锐的杂物。
撞到淡蓝色光幕上的时候。
自身的速度便会大幅度的减缓。
由超越音速降低到了亚音速,乃至百米每秒以下。
然后,威胁性大幅度降低的这些物质。
继续落在下方淡红色光幕上。
又会如同撞上一层透明而又光滑的玻璃一般,不能再前进分毫。
这是城市级的电磁防护力场和解析自生物战舰上的能量护盾,被共同激发出来的场景。
当然,不管是电磁防护力场,还是能量护盾。
想要达到现在表现出来的这种防护强度。
必须要提供对应的海量电力。
目前也就农家小院有能力提供。
其它包括七代战机在内,所有可移动的量产载具都无法做到。
持续稳定上升的七代战机。
很快抵达了150米高的穹顶位置。
然后没有丝毫迟滞地穿过两层防护光幕,真正地来到了外界。
外界,混乱的风暴中。
大大小小高速飞行的石块,碎冰,以及其它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如同密集的炮火一般。
毫不客气地砸向七代战机,肆意的在它庞大的躯体上释放出恐怖的动能。
“检测到遭遇攻击。”
“开启电磁防护阵列。”
一圈淡蓝色的光晕,
瞬息间在七代战机上撑开。
为它的机体外壳,赋予更强大的物理硬度的同时,还额外增加了一层减速力场。
所有来自风暴中的侵袭。
当场再也无法对七代战机造成任何影响。
让它能够稳稳地,如礁石一般耸立在超音速的湍急风暴之中。
“开始加速推进。”
“激活闪避模式。”
一束亮丽的蓝色尾焰,在悬空的七代战机尾部喷射而出。
尾焰中携带的灼热高温。
甚至能够持续将不幸卷入其中的碎石和冰块瞬间融化。
接着,七代战机于百分之一秒内,便从零加速到了超越音速。
在原地留下一圈音爆的同时。
整个机体沿着一条倾斜向上的轨迹,笔直地冲向云端。
而在这个加速的过程中。
遇到半空中一群迎面飞来,直径都至少在半米以上的碎石。
七代战机没有硬扛。
选择了微微侧身,用一套不规则的转向动作。
驾驭着它那整整有160米长的庞大身躯,完美地从碎石间的间隙中穿梭而过。
灵巧得就如同一只在暴风雨中起舞的轻盈燕雀。
十数秒后。
七代战机冲入云层之上。
从这个高度望去。
能够清晰地看到下方乌黑翻滚的云层,以及上方深蓝色的天穹。
“检测环境安全。”
“开启低速巡航。”
“启动下一项测试。”
“光束主炮。”
一台巨大的炮塔,从战机腹部靠前的位置往下探出。
经过半秒的充能后。
释放出一道深红色的光束。
没入下方的云层深处。
然后在燃亮云层下昏暗的世界的瞬间,命中了一处冰原。
熔融出一个深达20多米的深坑。
“武器测试成功。”
“开启下一项。”
“完全视觉隐形。”
一圈透明的涟漪,在七代战机的机身上蔓延开来。
下一刻。
将其完全地从空中剥离出去,再也找不到任何存在的痕迹。
“视觉隐形测试成功。”
“开启下一项——”
人工智能有条不紊地操纵着七代战机,按照预定的步骤,逐一检测着每一项加载的功能。
接着,在经过10多分钟的高强度测试后。
七代战机开始全力爆发脉冲震爆引擎。
于高空中逐渐加速到12倍音速。
此时,战机尾部明亮的光焰。
其亮度,甚至隐约穿透了厚厚的云层,让位于地表的人类观察站,也能轻易地用肉眼捕捉到它的踪迹。
“那是什么?”
“六代战机吗?”
“不对,速度太快了。”
“而且喷出的尾焰长度,至少有2公里。”
“真是不可思议。”
七代战机经过的沿途上。
某座超级城市的地表观察站。
爆发出了阵阵的惊叹,还有浓重的疑惑。
就在末世这种见鬼的环境下。
到底哪里来的这种神秘到极致,又强大到极致的飞行器。
看起来简直就像是科幻中的外星飞船一般。
农家小院。
地下一层控制中心。
金属平台的投影上。
这个时候已经换成了以七代战机为中心,往外铺开的立体地图。
因为建立地图的主要数据。
基本都来源于七代战机本身挂载的各种侦察设备。
它的覆盖范围并不广阔。
仅仅只有周边十几公里的区域。
而在七代战机12倍音速的超高速飞行下。
这点距离只需要几秒钟就能跨越。
由此一来。
就显得投影地图的内容,在不断的高速流动变化。
细看下去,足以让普通人看的头晕目眩。
“最佳巡航速度可以达到12倍音速。”
“最大瞬时速度,在20倍音速以上。”
“单次航程足以抵达全球任何一个地点。”
“同时也可冲出大气层外。”
“抵达近地轨道。”
对比着设计中的参数。
苏武通过人工智能远程操纵着七代战机。
展开了全球巡航。
而当它冲出大气层。
通过距离地表数百公里高的近地轨道。
进入了西半球范围的时候。
一座位于遥远的同步轨道上的巨大空间站。
也进入了他的视野范围。
那座空间站展开足有数公里之长。
在七代战机高倍率的摄像头拍摄下。
可以看到。
正有数百台机械设备,在空间站的内外活动和作业。
一点一点的对它进行维护和改装。
甚至就在空间站的边缘处。
还有一座专业的太空港口。
上面有飞艇正在缓缓的靠近停泊。
“太空中什么时候有了这样一座空间站。”
苏武看的眼神微微一凝。
不等心中生出疑惑。
便通过七代战机收到了一条公开的通讯广播。
“东洲的朋友,欢迎来到我们的世界。”
“瓦尔哈拉太空避难所。”
瓦尔哈拉。
西洲神话中,众神统治的领地。
庇护人类的最后的家园。
也是末世下。
一群来自联邦西洲的顶尖富豪。
共同出资建造的,用于躲避地表灾难的太空住所。
整个瓦尔哈拉避难所中。
仅有3000余居民。
但却拥有十数倍于此的服务型机器人和武装机器人。
还有包括人工种植农场,鱼池,森林在内的完善生态系统。
同时他们也掌握有核弹,一架来自于联邦的实验型七代战机,以及三艘可以往返于地表的飞艇。
几乎是一座集结了当前世界最高科技结晶的综合体。
“所以,你希望我们能为瓦尔哈拉运输一些物资?”
通讯视频中。
一名看起来充满了矜持和优雅气质的青年,在为苏武介绍完瓦尔哈拉的基本情况以后。
提出了交易的请求。
“是的,我们事先完全低估了维持一座独立封闭生态系统的难度。”
“必须要再度补充一些必要的物资。”
“才能保证原有的生活条件。”
佐伊的态度十分坦诚。
没有隐瞒自己面临的窘境。
“可我们的七代战机和飞艇数量,又实在太少了。”
“后备维修零件和燃料也所剩不多。”
“已经不太适合负责运输基础资源这种大宗货物。”
瓦尔哈拉看起来非常美好。
但实际上。
以人类当前的科技水准,或者说以西洲这群富豪的能力。
暂时还做不到完全脱离一切的在太空中长期生存下去。
依然算是一座依附地球而存在的特殊避难所。
“运输一些物资的话,也不是不行。”
“我能得到什么?”
苏武颇感兴趣地反问道。
别看目前他手中仅有一架实验型的七代战机。
可等这次测试完毕。
掌握了所有核心技术的他。
回头就能依靠超级工厂,持续对七代战机进行量产。
而一架七代战机一次至少可以运载400吨的物资。
对方想要多少物资,苏武都有能力在短时间内给他们送上。
并且成本也并不会太高。
“所有运输的物资。”
“都可以按照比例,我们拿一份,你们拿两份。”
“或者也可以向我们兑换一些等价的稀有资源和技术服务。”
佐伊没有犹豫地开出了价码。
随后又细心地向苏武解释道。
“不要看我们人在太空。”
“实际上我们和地面的联系,仍然相当紧密。”
“不仅在联邦高层有影响力,许多地面的大型工厂,甚至是避难所本身,也都还在我们的遥控下。”
“只要能解决运输问题。”
“其他都很简单。”
在末世来临前。
全世界开发太空的主流模式。
依然是采用可回收的火箭。
这对发射场地和发射成本都要求极高。
以至于,瓦尔哈拉的建设者们,虽然最终建造出了一座堪称辉煌的太空避难所。
但在末世后。
却十分缺乏往返于地表和避难所之间的飞行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