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05章 又怕兄弟过得苦,又怕兄弟开路虎

      第305章 又怕兄弟过得苦,又怕兄弟开路虎
    又是一年冬天。
    长安依旧被白雪包裹着。
    但却并没有阻挡长安热闹的景象。
    各路封疆大吏都在陆续赶到长安。
    一来,明年圣天子五十圣辰,必须是要到场的。
    二来,顺带着参加今年年末的大朝议。
    可以说一举两得,也是大唐天下官员,再次云集长安。
    要追溯到之前,还是高祖禅让,圣天子即位之时。
    李厥所料的不差,他们与吴王,是前后脚抵达长安的。
    面对诸王回京,宗正寺与礼部都是郑重的对待。
    尤其是李恪与李佑。
    两人的身份不单是亲王那么简单,更是主掌一方的重要人物。
    特别是李佑。
    朝中官员都不得不慎重对待。
    他们其实也想不通,纨绔浪荡的齐王,怎么越发有本事了呢。
    治理吐蕃,治理东北。
    这两个地方的发展,齐王是功不可没,朝中中枢大臣可都看在眼里。
    你要说齐王有多大的能耐,也不见得。
    要说他没有本事嘛。
    他就能把两地治理的像模像样,还能扬大唐威名。
    就说怪不怪吧。
    李佑与李恪穿戴正式,与皇孙李厥,李象等人,一同去拜见圣天子后,再去的东宫拜见太子。
    “三郎!”
    李承乾拉着李恪的手,上下打量着他,露出心疼爱惜之色,道:“苦了你啊。”
    “兄长,一切都是为了大唐。”李恪说道:“区区一些风霜而已,算不得苦。”
    他心头很暖。
    在父皇那里得到关心,在兄长这里也得到关爱。
    这样的感觉,让他在吐蕃做的事情,心安不少。
    父皇与兄长在意的不是吐蕃怎么样了,而在乎他本人如何了。
    “好。”
    李承乾笑道:“不愧是我李家儿郎,很有精神。”
    李佑吃味道:“哥哥,你也不心疼心疼我,我在东北吃的苦可不少。”
    “一点都不比三哥差好吧。”
    李承乾瞥了他一眼,道:“你确实功劳不少,我不否认。”
    “但你在东北做的一些糜烂堕落的丑事,我不知道?”
    李佑这家伙,镇得住东北大都督府,没有用错他。
    毕竟,李佑的嚣张霸道是出了名的,做事极其违背常理,根本吃不准他的路数。
    别说东北大都督府的官员,就是江夏王也吃不住他。
    可要说,东北之事,全是他一人所为,那就真的夸大了。
    还是手下的人给力,比如裴行俭,上官仪,韩瑗,刘仁轨,李道宗等人的辅佐。
    李佑给这些能臣站台支持,提供一个极为舒适的治理环境,相应的,这些能臣就能大展拳脚,施展抱负的回报他。
    不然,就李佑这半吊子的能力水平,东北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
    李佑放权,下面的人放心做事,双方都在互相成就。
    “哥哥,我也没做什么天怒人怨的事啊。”
    李佑委屈的说道:“我知道父皇要五十大寿,就把东瀛女皇给带上,到时候给父皇献歌献舞呢。”
    “当年突厥可汗为父皇亲自跳舞,我这次也效仿之。”
    “为人子,当想办法让父皇开心,这是孝道。”
    “哥哥不能指责我不是。”
    “我冤枉。”
    闻言,李承乾露出狐疑之色,“这像你说出来的话?”
    “哥哥!”
    李佑怒道:“我在你眼里如此不学无术吗?”
    “难道我有点长进都不行?”
    李厥嘿嘿的笑道:“齐王叔也知道以前不长进啊。”
    “你个臭小子!”
    李佑瞪眼道:“哥哥,我要告状,这混小子不当人子,简直是可恶至极……。”
    他数落着李厥的罪状,愤愤不已。
    见状,李治也连忙补刀,控诉李厥的所作所为,令人发指。
    李厥是又气又急,抓狂道:“叔叔,你们多大的人了,还告黑状,侄儿看不起你们。”
    李佑大喜,指着李厥喊道:“哥哥,你看看,二郎都承认了他所为。”
    “我这可不是污蔑啊。”
    李厥咬牙道:“过分了啊!”
    李恪好奇道:“二郎,你真这么对你齐王叔跟晋王叔?”
    “吴王叔,你一定要相信我,两位叔叔对我无端指责污蔑,太败坏我英俊威武的形象了。”
    李厥并没有行冠礼,但也是穿戴的极为正式,俨然有一点翩翩少年的贵公子之感。
    就是黑了一点,有点违和。
    “哟呵,你还知道什么叫英俊威武啊。”李佑调侃道。
    李治也是笑吟吟,不开口比开口的杀伤力更大。
    “好了。”
    “都没个正形的。”
    李承乾板着脸呵斥道。
    他并没有过多说什么,看似双方互不相让,嘴炮个不停,实际上小辈与叔叔们如何相处,那是他们的事情。
    自己没有必要插手,要当真了,多嘴教育,那才是多此一举,反而会让两边生出嫌隙来。
    若是李佑与李治不喜欢二郎,肯定不会跟他们继续打闹的。
    小孩没分寸,难道大人不知道如何避免吗?
    看似嫌弃,实则未尝不是一种亲近的方式。
    李厥朝着李佑扮了个鬼脸,李佑恶狠狠的瞪了回去。
    “怀英!”李承乾叫道:“去通知长乐,高阳她们,来东宫吃饭。”
    “对了,还有四郎,汉王叔他们……。”
    他念了一串名单,对李恪他们道:“今晚,在东宫设宴,算是为你们接风洗尘。”
    “多谢大哥!”
    “过两天,你们跟我一起去天工院一趟,开开眼界。”
    “是!”
    晚上。
    东宫很是热闹。
    亲王,公主等汇聚一团,推杯交盏,谈天论地的。
    独独太极宫有点清冷了。
    李世民背着双手,踱步在殿内,很是忧愁与不忿。
    “太过分了。”
    “简直是没把我放在眼里。”
    “我是你爹,你们一群人吃吃喝喝,忘了我是不是?”
    张阿难在一边大气都不敢喘一个。
    他可知道,陛下这会儿心里憋着火气呢。
    知道东宫设宴,叫了那么多亲王公主。
    陛下就没心思处理政务了。
    时不时的还问问东宫有没有来人的。
    其心思都不用过多的去揣测。
    不就指望着东宫派人来叫他一声嘛。
    “去把武才人叫来。”
    “是!”
    有火就朝武才人泄。
    ……
    诸王,封疆大吏到长安后,贞观二十二年,十二月初八。
    大唐帝国报,一篇名为《自古忠孝两难全》的文章一出。
    直接就让长安几个月来,对顾远所为争论不休的话题,彻底画上一个终结符号。
    狄仁杰亲自操刀着笔,经过多次的修改与调整后。
    全面的从‘忠孝’大命题上对顾远的行为进行背书。
    最有权威性的,不是文章内容的本身,毕竟,文无第一,你拿出忠孝两难全来说,人家还是有角度反驳的。
    让他们彻底哑火,不敢再争论的缘故。
    是在撰稿人之后的名字。
    校正:尚书省。
    审阅:太极宫,东宫。
    单单是校正一栏,尚书省三个字,就代表着中枢核心的看法。
    更别说审阅署上的是两宫。
    两个指代的是圣天子与皇太子,虽然没有明确署名,但谁不知道其中的含义。
    这传递出来的信号,不要太简单了。
    尚书省亲自校正,说明该篇文章的内容,是经过他们出手润色过,一些地方,还有他们亲自改正的。
    不能看作是狄仁杰一人所写,是朝廷想法的集中体现。
    两宫审阅,说明圣天子与皇太子亲自出面,为清查人口田地的行为表态了。
    这也就明确的告诉天下人,税务司清查行动,朝廷是支持的。
    顾远就成为税务司的典型人物。
    可以说,这篇文章代表的意义与影响,是极为深远。
    不是单方面为顾远行为定性那么简单,更是借此告诉天下世家大族,朝廷清查的决心与意志,是不会有任何动摇的。
    会彻底的执行落实下去。
    “兄长,这是把世家大族给逼到墙角了啊。”
    李恪看到这篇文章,就知道背后代表的深层次含义,不得不感慨一声。
    “要小心他们狗急跳墙啊。”
    李治也说了一句,道:“顾远马车被撞,就说明他们要不择手段了。”
    李承乾领着他们在天工院走着,问道:“你们对税务司是什么看法?”
    “我没看法。”
    李佑简单得很,“父皇跟哥哥要做的事,我都是无条件支持的。”
    李恪与李治也急忙附和。
    其实,对他们来说,也没什么的。
    毕竟,李恪知道自己是要分封在天竺。
    国内清查田地人口,关他什么事情。
    他也清楚世家大族在这么的危害。
    朝廷要这么做,他是没不满的。
    巴不得查出来的人口越多,他到时候在天竺就有更多的人可用。
    “可恶。”
    李厥这时候冒出不和谐的声音来,众人不无诧异的看过去,满是不解。
    就连李承乾也是如此。
    他有点在乎李厥的想法。
    “狄仁杰,你这次可是出大名了。”
    “尚书省校正,两宫审阅,你多大的名头啊……。”
    李厥朝狄仁杰不忿的喊道。
    额!
    搞了半天,二郎是说这个啊。
    想来也是,狄仁杰确实是要名传天下。
    谁让这篇文章的规格,直接拉满了呢。
    他也跟着沾了红利。
    狄仁杰被这么一说,脸都红了。
    李承乾看的差点没笑出来,未来的狄胖胖,竟然会因此脸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