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专权利弊各有分
通天道君走后,菩提祖师便上前来,朝庄衍笑道:“小友此番来的及时,叫贫道分毫未伤。”
庄衍笑着说道:“倒也不是来得及时,我一直在外面看热闹。”
此时阿弥陀佛带着不空成就佛、宝生佛走上前来,朝庄衍合十拜谢。
庄衍则说道:“诸位佛陀不必谢我,你们不怪我替你们做主与玄教讲和就行了。”
阿弥陀佛笑道:“岂有怪罪真君之理,那通天道君着实利害,尤其是一身法宝数不胜数,若不是灵台真君出面解围,今日之战还不好说呢。”
宝生佛与不空成就佛也是连连点头,接着庄衍朝菩提祖师问道:“道友接下来要去何处?不妨去我那青瓶山坐坐,如何?”
菩提祖师转头朝阿弥陀佛问道:“道友,接下来是先要去妙喜圣境,对吗?”
阿弥陀佛点头道:“正是,大日佛在妙喜圣境主持大局,如今不动身佛金身破碎,须得去与大日佛商议处置之法。”
菩提祖师点点头,旋即朝庄衍道:“小友,我先去一趟妙喜圣境,而后便来青瓶山见你。”
庄衍笑着点头道:“好。”
其后菩提祖师便与阿弥陀佛三位佛陀拜别庄衍,各自驾起莲台佛光从虚空飞入现世,直往东胜神洲妙喜圣境去了。
菩提祖师等人离去后,庄衍也未在虚空中多做停留,一个迈步瞬间回到了东胜神洲。
东胜神洲,泰山,天齐神府。
东岳大帝一身羽衣常服,与夫人‘东岳淑明皇后’并坐在轩中。
此时东岳大帝神情凝重,眉头紧皱,困仙泽之战让东岳神府的力量损失殆尽,如此重大的责任只有他来承担。
淑明皇后看着愁眉不展的丈夫,为他沏了一杯热茶递到手中,然后说道:“神府之事我本不该插言,只是见陛下如今愁眉不展,便不得不说一句。”
东岳大帝将目光看向了淑明皇后,只听她缓缓言道:“陛下自得到了‘治方权柄’后,便踌躇满志,一心想要扩建功业,宣威布德与东胜神洲。不止是陛下,就连神府诸将,乃至于碧霞、三儿他们都一个个自信过了头。以至于陛下竟连灵台真君的建议都听不进去了,这实在是不应该。”
东岳大帝听到这话叹了口气,说道:“玄教搅动大劫,致使玄仙大劫失控,天地众生皆在劫中,我东岳也不例外。故而被劫气蒙蔽了神智,以至于造下大祸。”
淑明皇后道:“陛下之言也是正理,但这么说却不能让天地仙神众生心服。”
东岳大帝微微颔首,面容沉静地道:“夫人之言,我知晓了。”
淑明皇后点了点头,接着朝东岳大帝问道:“三儿那边,你准备怎么办?”
东岳大帝眉头一皱,旋即朝淑明皇后问道:“夫人心中怎么想?”
淑明皇后想了想,旋即幽幽一叹,说道:“三儿虽是我亲儿,但他毕竟是东岳太子,天庭正神,如今身死也是劫数,地府自有阴律,我们也不好干涉。”
东岳大帝点了点头,他虽然在地府中也有掌生死的权柄,但地府中可不止他一人。
除了佛门的地藏王菩萨外,地府上面还有一位最高主宰,那就是‘北阴酆都大帝’。
阴曹地府的律法律便是出自北阴酆都大帝,他才是地府真正的主宰者。
“东岳十大太保死了九个,神兵神将尽数陨落,还搭上了数万正神仙官,这么大的事是掩盖不了的。”淑明皇后说道。
东岳大帝点点头,其后站起身来说道:“我自当上书天庭,向四御大帝请罪。”
说到这里,东岳大帝又补充道:“三儿和东岳诸神将、神兵皆按阴律轮回转世,倒是三霄、赤松子、广成子及数万正神仙官,我要为他们求情。就算不能争取还阳返生,也要争取进入天神道轮回。”
淑明皇后听到这话,当即起身赞叹道:“妾身支持陛下。”
而两人所谈论的‘三儿’,便是他们的第三子,东岳三太子炳灵公。
东岳大帝上书请罪之后,又在天齐神府设宴款待了华严、日光、月光三位菩萨,并且从天齐神府内拨出仙丹妙药赐予三位菩萨疗伤。
碧霞元君主动向东岳大帝请罪,东岳大帝却并未降罪碧霞元君,只因他已将所有罪责全部承担了下来。
此番讨伐玄教失利,困仙泽一战让东岳力量损失一空,就连东胜神洲的正神仙官都死了八、九万,可以说天庭的力量在东胜神洲遭到了极大的削弱。
这个责任不是谁都能担得起的,只有东岳大帝一人能担。
于是,便在东岳大帝上书请罪的三天之后,四御大帝的诏书便下来了。
四御大帝在诏书中首先明确了一点,‘五帝治方’之政已经施行,而且已成定局,所以东岳大帝有自主自专之权。
那么基于这一点,此次讨伐玄教一事东岳大帝也就有自主自专的权柄。
故而讨伐失利,致使损兵折将,陨落了数万正神仙官,这些责任自然要东岳大帝一力承担。
但四御大帝也明确不会因此降罪,因为天庭已经通过了‘五帝治方’政略,所以在东岳大帝有自主自专的权柄基础上,不会降罪于他。
但是,天庭也不会给你兜底,更不会承担这个损失。
所以,无论是损失的神将神兵,还是那些正神仙官,天庭都不会给你丝毫补充。
既然你有自主自专的权柄,那么所行所为造成的任何后果也要你自己来承担。
同时,无论是炳灵公还是那些神兵神将,亦或是那些正神仙官,战死了便是战死了,天庭不会因为东岳神府做出的决策而给予他们任何的特殊对待。
故而,在四御大帝并非降罪,而是明权责的这道诏书下来的一天之后,神霄玉府的诏书也下来了。
神霄玉府太玄都省的诏书下达,收回了炳灵公及东岳所有战死的神将、神兵的仙官正神品秩官职,包括那身死的数万正神仙官的官职也一并收回。
但这一举动并没有什么不得了的,因为东岳大帝掌人间权柄,未来还可以对这些神职进行敕封。
可是天庭不再托底,那么以后无论是遴选、擢拔正神仙官,都要东岳神府自己来了。
而随着太玄都省收回品秩官职,那些于困仙泽中战死的所有正神仙官的结局也已注定,不会再有任何变动,那就是按照阴律轮回转世。
另外,神霄玉府还顺势收回了陨落的三霄、赤松子等人身上的‘禄仙’品秩。
身为天庭‘禄仙’,这些上古老仙人们正在一个个退出天庭的舞台,来世他们可能是一方大仙,或是一方宗师,又或是一位大德。
但他们不可能再受天庭‘禄命’,也不会再有天庭赐予的‘避劫’特权。
而这些上古老仙人的应劫退场,对于天庭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其后,东岳大帝上书神雷玉府,请将温琼及佑灵侯、惠灵侯调回东岳天齐神府任职。
温琼自不必说,他乃是东岳十太保之首,天庭‘马赵温关’四大元帅之一的‘温元帅’。
而佑灵侯则是东岳大帝的长子,东岳大太子。惠灵侯是东岳大帝二子,也即东岳二太子。此二人如今都在雷部任‘执节都吏’,东岳大帝想将这三人调回来用意并不难猜,只因为东岳神府如今无人可用了。
但这道书很快就被雷祖亲自驳回了,首先温琼现在是雷部东方雷枢广灵元帅,上元三品仙官,不可能调回东岳任职。
其次佑灵侯是五雷院执节都吏,辅佐天蓬真君掌治五雷院事务。惠灵侯是驱邪院执节都吏,辅佐天猷真君掌治驱邪院事务。
这两人在雷部之中身兼要职,别说神雷玉府不会放人,雷部也不会放。
东岳大帝见到雷祖驳回自己的符书,十分不满,当即再次递书给雷祖,温琼且放下不讲,那佑灵侯与惠灵侯可是他亲儿子,你雷祖有什么道理不放人?
雷祖看到东岳大帝再次递来的符书,再次写了一封也很干脆的回信:“天庭之事公也,一家之事私也。现在他们首先是天庭正神,雷部仙官,其次才是你东岳大帝的儿子。亲儿子怎么样?亲儿子我也不放人。”
当东岳大帝看到雷祖的回信之后气的当场砸了一只琉璃瓶,还是淑明皇后好生安慰这才消了气。
但消气之后的东岳大帝也无可奈何,雷祖那边只要不放人,纵然佑灵侯、惠灵侯是他亲儿子也没有办法。
如今天神治天,地神治地,天上的神不插手他地上的事,他地上的神也不能插手天上的事。
但现在东岳神府面临无人可用的局面,东岳大帝对此十分无奈和担忧。
见丈夫如此烦恼,淑明皇后再次建言道:“陛下,如今之际,还是请灵台真君来天齐神府商议商议吧。”
“灵台真君.”东岳大帝缓缓抬起头来,片刻后便朝一旁的侍从说道:“宣碧霞元君来见朕。”
侍从躬身领命而去,不久后碧霞元君便来到大殿觐见东岳大帝。
与多日前神采焕发,自信满满的状态不同,如今的碧霞元君面容沉静,精神消沉,可见困仙泽之战对她造成了多大的打击。
“儿臣拜见陛下,拜见母后。”碧霞元君躬身拜道。
东岳大帝看着碧霞元君,见她再无往日云淡风轻,潇洒自然的风采,不由微微叹了口气。
而淑明皇后则面带笑容,朝碧霞元君微微颔首笑道:“我儿须知生死无常,胜败有数,如今局势如此,当振奋起来力挽狂澜,不可颓丧自废。”
碧霞元君闻言精神略微一振,拱手拜道:“是,儿谨遵母后教诲。”
此时东岳大帝开口说道:“我儿听旨。”
碧霞元君闻言立时拜道:“臣听旨。”
东岳大帝道:“着你速往青瓶山,搬请灵台真君前来天齐神府议事。”
听到这话,碧霞元君眼睛微微一亮,其后躬身拜道:“臣遵旨。”
说罢,碧霞元君便拜辞了东岳大帝、淑明皇后,离开了东岳神府,驾起仙霞直往青瓶山去了。
却说庄衍回到灵台宝境,便有一道佛光落在青瓶山中。
抱节、修篁一有察觉便迎了上去,只见一位白衣绝世的菩萨从佛光中现出身形。
抱节、修篁一见这位菩萨,见其美丽端庄,圣洁无暇,心中生不出丝毫亵渎之意,当即福至心灵拱手拜道:“拜见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观音菩萨合十还礼,旋即笑问道:“灵台真君在何处?”
抱节连忙拜道:“回菩萨,老爷正在道场之中。”
观音菩萨道:“好,我正要见他。”
修篁说道:“那菩萨请随我来。”
观音菩萨笑道:“那就有劳小施主了。”
修篁连称不敢,其后便领着观世音进入了灵台宝境,进入宝镜之后,观世音便朝修篁说道:“小施主且去忙吧,我自去见灵台真君就是。”
修篁躬身揖拜道:“是。”随后便退出了灵台宝境。
而观音菩萨则抬头朝此方仙灵毓秀的世界看了一眼,随后便轻移莲步,飘然朝着前方神山之巅飞去。
当观世音落到山巅之际,庄衍早已站在那里等候,只等观世音落地,便迎上前来拱手道:“观音菩萨大驾光临,真令寒舍蓬荜生辉。”
然而观世音却给了庄衍一个白眼,说道:“天下最言而无信者,正是你灵台真君。”
庄衍闻言不禁愕然一怔,道:“菩萨何出此言?”
说罢又莞尔一笑,道:“菩萨还请入亭中上坐饮茶,余下的事慢慢再说不迟。”
观音菩萨微微颔首,随后便与庄衍一同走到山亭之中坐了下来,一旁自有仙女煮茶奉上,观音菩萨端起玉盏,顿觉一阵灵茶仙香扑鼻,便轻轻抿了一口。
待她放下茶盏,庄衍便笑着问道:“菩萨说我言而无信,却是为何?”
观世音一双妙目盯着庄衍,好似在发出无声的质问,须臾之后便听观世音清声言道:“灵台真君莫非忘了西行取经拼凑九九八十一难之事吗?”(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