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北伐中原诸葛亮
光和四年,诸葛亮出生于琅琊。
他早年丧父,跟随叔父诸葛玄生活。
诸葛玄前往豫章投奔袁术并担任豫章太守,诸葛亮及其弟兄也都跟随前往。
后来,诸葛玄官职被朱皓取代,诸葛玄又带着诸葛亮等人前往荆州投奔时任荆州州牧刘表。
在荆州期间,诸葛亮与颍川人石广元、徐元直以及汝南孟公威到处游学。
诸葛亮经常抱膝长啸,他说石广元、徐元直与孟公威可以官至刺史郡守,而自己则可以成为像管仲、乐毅一样的人。
“诸葛玄去世时,诸葛亮18岁,他来到隆中种地为生。”
“还有一种说法是,早年间的诸葛亮是在南阳躬耕生活。”
“此段躬耕生活持续10年。诸葛亮注重与荆州当地名士交流,他经常去当地名士庞德公家拜访,每次都在床下对着庞德公行礼。”
“而庞德公的侄子就是凤雏庞统。他也常去影响力与庞德公相当的黄承彦家里拜访,并且娶了黄承彦的女儿为妻。”
“建安十二年诸葛亮与刘备相遇,史载两种说法。”
“一是:刘备屯驻新野,司马徽、徐庶分别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认为诸葛亮是卧龙,能助刘备安定天下。”
“于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见到诸葛亮。”
“诸葛亮与刘备分析了当时天下大势,劝刘备先取荆州,再占益州可以谋取天下。”
“另一种说法为:诸葛亮认为曹操刚刚安定河北,下一个进攻的地方一定是荆州,但时任州牧刘表不通晓军事,所以他先去找刘备,想让刘备守卫荆州。”
“一开始,刘备只是以普通待客之礼设宴接待诸葛亮及其它宾客。”
“宴会结束后,诸葛亮独自留下没有离开,此时才有机会与刘备展开深入交谈,并受到刘备的礼遇。”
“后来,诸葛亮为好友刘琦献计助其逃离襄阳。”
“刘表死后,其次子刘琮即位,当曹操攻打荆州时纳城投降。”
“诸葛亮与刘备南行避乱。此时孙权正在柴桑拥兵观望。”
“诸葛亮亲自劝说孙权,他指出如若任由曹操占据荆州,孙权也难以自保。”
“为此孙权应与刘备结盟共御曹操。孙权认同诸葛亮的分析,派遣周瑜等人率领3万水军与诸葛亮回去支援刘备。”
“后刘孙军队在赤壁打败曹操。之后,诸葛亮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管理零陵三郡,并从这三郡征收赋税为刘备充当军资。”
“建安十六年,益州州牧刘璋派遣法正去请刘备帮忙攻打占据汉中的张鲁,诸葛亮与关羽镇守荆州。”
“建安十九年,诸葛亮留下关羽镇守荆州,自己带领张飞、赵云沿着长江向西攻去,攻克了巴东等地,后来与刘备在成都附近汇合。”
“诸葛亮又协助刘备占领益州,并驻守在成都此时诸葛亮被封为军师将军。”
“刘备外出时,常留下诸葛亮镇守成都。”
“因刘璋软弱宽和,蜀地民风涣散,所以诸葛亮刚入蜀地就实行严法以正风气。”
“时任广都长蒋琬经常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刘备要处罚他,被诸葛亮以蒋琬是安定社稷的能臣为由加以劝阻。”
“建安二十六年刘备登基称帝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
“章武二年刘备要进攻东吴政权,诸葛亮没有劝住。”
“章武三年刘备病重,在永安召见诸葛亮托付后事,说如果刘禅难以扶持,诸葛亮可自己取而代之。”
“建兴元年5月,后主刘禅即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并兼任益州牧。”
李白:蜀汉政权大小事务皆由诸葛亮决断。主簿杨颙劝谏诸葛亮不应该大小事务都亲自处理。
诸葛亮十分感谢杨颙的提醒。杨颙去世后,诸葛亮哭了三天。
同年,南中几个郡县都叛乱了,诸葛亮以刚刚经历先帝大葬为由没有发兵平叛。
他还派遣使者去往东吴政权缔结姻亲,增进蜀吴友好关系。
建兴三年2月,诸葛亮率兵攻打南中雍闿等叛军。
马谡劝谏诸葛亮此次出兵应以攻心安抚为上策,诸葛亮虚心纳谏。
7月,诸葛亮诛杀叛军首领雍闿、高定。
南中地区领袖孟获收容雍闿残部与诸葛亮对抗。
诸葛亮七纵七擒最终让孟获心悦诚服,归顺于蜀汉政权。
诸葛亮没有在南中驻兵,还给孟获等南中地区一些有名望的人任命官职,并提供金银钱财、农耕技术供他们使用,而后班师回成都。
建兴四年,诸葛亮想要出兵汉中,派遣前将军李严屯驻江州,命令都护军陈到驻守永安并归李严统辖,此举意在防御东吴政权进攻。
建兴五年,诸葛亮率兵北上驻扎汉中,他留下长史张裔和参军蒋琬临行前作《出师表》上书给后主刘禅,然后前往沔阳驻军。
建兴六年春天,诸葛亮声称要从斜谷道攻占郿县,并派赵云和邓芝率领兵占领箕谷充当疑兵,自己亲自率兵攻打祁山,遭到由张郃率领所率领魏军的抵抗。
诸葛亮命令马谡率领各军前行,并与张郃大战于街亭,因马谡不听诸葛亮安排而兵败。
诸葛亮不得不率领百姓退回汉中,并处死马谡,自己也上书后主刘禅自降三级,当做惩罚。
后主刘禅改任诸葛亮为右将军,代行丞相事。
此次出征,诸葛亮将天水参军姜维收入麾下,任命他为掌管军事的仓曹掾。
建兴六年冬天,诸葛亮听闻曹休兵败,魏军东下,关中防卫空虚,他便想趁机出兵。
蜀汉群臣对于此次出征能否获胜心存疑虑。
为此,诸葛亮上书后主刘禅严明此次出征的重要性。
冬天,诸葛亮出兵散关,围攻陈仓,与魏军交战,斩杀魏将王双。
建兴七年,诸葛亮派遣陈式攻打武都、阴平。
“曹魏政权雍州刺史郭淮率兵抵抗。诸葛亮亲自带兵攻陷建威,郭淮随即放弃抵抗退走。”
“诸葛亮因而取得了武都和阴平。后主刘禅趁机恢复了诸葛亮丞相官职。”
“建兴八年,诸葛亮听说魏军就要到来。”
“于是,他便在成固、赤坂驻扎防备。”
“同时,诸葛亮让李严率领二万人军队前往汉中支援,他奏请后主刘禅让李严的儿子李丰担任江州都督,接管当地军务。”
“建兴九年,诸葛亮再次率兵攻打祁山,并用木牛运输粮食。”
“当时李严负责督运粮草,正值夏秋之际,阴雨连绵不绝,粮食运输跟不上。”
“诸葛亮接到李严的传信说粮食跟不上,于是粮食用尽时候,诸葛亮就率兵撤退,司马懿派遣张郃追击。”
“张郃在木门附近与诸葛亮激战,后被蜀兵射杀而死。”
“诸葛亮军队撤退后,李严又故作惊讶,说粮食充沛,军队为何撤退。”
“此时李严是想通过强调诸葛亮无故撤退来掩盖自己督运粮草不利。”
“诸葛亮便将李严传给自己的书信递给朝廷,李严前后矛盾的地方就显露出来。”
“于是,诸葛亮弹劾李严,认为他只顾自己私利,不顾国家大义,将李严废为平民。”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再次率兵从斜谷道出兵,用流马当作运粮工具,并占据了武功县五丈原。”
“诸葛亮率兵与司马懿率领的魏军在渭水隔岸对垒。”
“诸葛亮经常担心粮食会接应不上,自己的志向难以实现。”
“于是,他决定渭水南岸分兵屯田作为长久之计。”
“诸葛亮几次挑战,司马懿都闭门不出,诸葛亮用女性衣服讽刺司马懿,司马懿生气要迎战,但被卫尉辛毗劝住。”
“同年八月,诸葛亮病重,后主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往探视,并咨询国家大计。”
“几日之后,李福又来见诸葛亮。”
“诸葛亮知道其来意,并言明费祎可以成为自己的继任者。”
“没过几天,诸葛亮因病逝世。”
“后主刘禅遵循诸葛亮遗命将其葬在汉中的定军山。”
“诸葛亮刚刚去世时候,各地民众都请求官府立庙,但官府以不合礼制为由拒绝,百姓只得在道路旁祭祀。”
“景耀六年春,在习隆、向充的建议下,后主刘禅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
王安石:虽然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但是没过多久,刘备就在白帝城病势了,在他临终之前,
他传唤了自己的丞相诸葛亮,握着诸葛亮的手,字字泣血地把整个国家托付给了他。
对于诸葛亮来说,刘备于他有知遇之恩,
他并非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人,所以听到刘备的遗言,诸葛亮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但是,在三分天下的局势下,蜀汉比起其他两个政权,要羸弱落后许多;
如果不是靠着诸葛亮的力挽狂澜,蜀汉很难与其他两个政权分立。
在荆州一役中,关羽率兵攻打曹操,却没想到孙权玩了一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乘虚而入,偷袭了荆州。
因为关羽的大意疏忽,致使蜀国痛失荆州三郡,后来该典故也被称为“大意失荆州”。
先失去荆州,后又失去关羽,在多年混战中,
蜀国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去了十分多的将领人才,对于此事,诸葛亮时常感到痛心,常常落泪。
之后,诸葛亮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让蜀国休养生息,
但是为了北伐的胜利能够大一些,他还是决定由自己亲身上阵,领兵作战。
228年到234年这6年之间,诸葛亮一共对曹魏发起五次进攻,但是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就出师不利。
他所器重的大将马谡,和诸葛亮的意见不合,
马谡决定一意孤行,违背诸葛亮对他下达的作战指令,导致街亭失守。
自古以来,街亭就是历朝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失去了街亭,
就好像被人斩断了左膀右臂,愤怒之下的诸葛亮,下令处死了马谡。
第一次北伐失败后,同年冬天,诸葛亮听闻魏军举兵从东部攻过来,
彼时他们兵力不足,关中空虚,不好正面迎敌。
两军于陈仓会师,陈仓易守难攻,两方人马在这里激战了二十多天,仍然没有分出胜负。
在这途中,蜀汉大将赵云病势,诸葛亮惊闻噩耗,接连吐血,跌足痛哭
第三次北伐发生在第二年春天,这一次,诸葛亮用计谋大败司马懿,但是又损失了自己的一名大将张苞。
据悉,得知张苞死讯的诸葛亮,一度哭到晕厥,甚至因为伤心而病重不起。
接连损失大将,给人才寂寥的蜀国雪上加霜,而诸葛亮又是个惜才之人,
他心中有苦难言,虽然悲痛,却不能不顾自己身上的使命,只好强打精神,继续作战。
此时诸葛亮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但是他肩负着要振兴蜀国的使命,绝没有退缩这条路,于是第四次北伐很快开始。
此次北伐战役中,诸葛亮手下一员名叫魏延的大将伙同吴班和高翔,分三路作战,最终大败魏军。
诸葛亮认为魏延很有本领,但是在北伐途中,魏延提出想要从子午道偷袭关中的想法,
可该想法却遭到了诸葛亮的反对,诸葛亮认为魏延的计谋“非万全之策”。
魏延向来自信自己有本事,冷不防被诸葛亮泼了冷水,他心中对诸葛亮是有怨气的。
与此同时,诸葛亮北伐途中,遇到了因为在魏国受到猜忌而选择投降蜀国的大将姜维,诸葛亮收用了姜维后,对他很是器重。
虽然姜维是从魏国过来的,但是诸葛亮对他的评价很高,认为他是一个拥有真本事的人。
到了第五次北伐,诸葛亮的身体愈发不好,尽管他对自己身体了如指掌,
但是每日里繁琐的大小事太多,每一件都等着他去处理,
他没有吃饭的时间,也没有睡觉的时间,平日里忧思成疾,动不动咳嗽咳血。
一场大病来势汹汹,诸葛亮时常吐血,食不下咽,整个人瘦得面色枯黄,形销骨立。
在他病重之际,他还没有忘了国家大事,给刘禅派来的人交代身后之事,
没过多久,诸葛亮就在五丈原的军营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可以说,诸葛亮的死,与他身上的重担离不开关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