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 终结与起始
第922章 终结与起始
弗朗茨二世的行程倒是非常顺利,毕竟他还有宫廷卫队的上千名士兵护送。
而维也纳的暴乱者就算拿到了枪,也不太敢攻击正规军。
实际上,大多数人远远看到皇家徽记,便习惯性地不敢靠近了。
至于新兵营的那些年轻人,此时都在城东和匈牙利军队对峙,而且他们基本也都是忠于王室的,目标只是“图古特等奸臣”。
所以两天后的下午,弗朗茨二世的车驾就已经穿过了北侧的维也纳森林,驶向第一站哈曼斯多夫。
隔日,格拉邵科维奇那边也完成了休整,随即按照霍恩多夫的命令,开始对维也纳叛乱者发起总攻。
新兵营教官埃勒斯带出来的那不到800名新兵完全不是匈牙利正规军的对手,仅仅坚持了两个小时,便被分割击溃了。
其实他们已经做得非常好了。
要知道,这些新兵仅仅训练了20多天而已,很多人都是闭着眼睛开枪的。若非卢卡斯等百十名自幼接受过军事训练的贵族子弟作为核心,一直死守防线,他们恐怕连半小时都撑不住。
当然,埃勒斯的指挥水平也完全不行,毕竟他只是个上尉,仅凭理想是打不了仗的。
很快,埃勒斯和施瓦茨中尉分别带了二三百人,撤进了维也纳外城,召集城中的民众一起对付匈牙利刽子手。
不过当天傍晚,匈牙利军团的大炮终于抵达了维也纳,开始连夜在城郊的空地上选择炮位。
另一边,埃勒斯很快就聚集起近2千市民,准备和城外的镇压军队放手一搏。
火把映照下,埃勒斯正在教市民们如何垒胸墙,就见一名市政厅的书吏气喘吁吁地跑来,将他拉到一边小声道:“我听说,皇帝陛下已经不在维也纳了……”
埃勒斯顿时大惊。
他在这里拼命,就是为了能在击退匈牙利军队后,“请求”皇帝罢免图古特,并宣布进行改革,他就成了传奇英雄。
但如果他找不到皇帝陛下,难道还真带兵占领维也纳不成?
他慌忙带着百余人赶往美泉宫,却见皇宫外面虽然还有卫队把守,但里面的宫殿却完不似往日灯火通明的景象。
他当即一个踉跄,险些从马上掉下来。
这一夜,埃勒斯没和任何人说话,只是不住地低声喃喃着:“完了,全完了……”
反倒是那些无套裤汉们得知皇帝出走的消息之后,兴奋地准备进皇宫发点儿财。
不过他们毫无组织能力,在乱糟糟地和宫廷卫队短暂交火之后,便丢下满地尸体一哄而散了。
如果弗朗茨二世看到这一幕,多半要后悔离开皇宫的决定了——城里的这些乌合之众虽然人数众多,虽然有了枪,但根本对他的卫队构不成太大威胁。
天亮之后,匈牙利军团的大炮开始发出轰鸣。
原本士气高昂的“维也纳抵抗军”瞬间就被吓傻了,没等匈牙利步兵线列发起进攻,绝大多数人便已抱头鼠窜了。
施瓦茨中尉无奈之下,命令剩下的兵力撤进城里,准备和匈牙利人打巷战。
是的,埃勒斯突然陷入重度忧郁,已无法继续指挥起义者了,他现在是最高指挥官。
仅仅五天后,施瓦茨和一千多名起义者便被堵在了维也纳城西的区域。
无套裤汉们依旧“无忧无虑”地到处抢劫、破坏。其实他们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跟那些匈牙利人打。
他们一开始是为了讨要抚恤金,要求取消战争税,或是想买到廉价面包。
但现在除了施瓦茨和百余名新兵,已经没人记得这些了。
这场缺乏计划、没有准备、没有纲领、目标模糊的起义,才刚开始就已来到了失败的边缘……
奥地利东南部偏远省份,埃森马科特。
破旧的小镇穆雷什的一栋破旧民居里,一名上嘴唇留着两撇浓黑的胡须,身着灰黄色对襟长袍的中年男子剥着生,操着一口匈牙利语对身旁几名小贩模样的人道:
“维也纳爆发了严重的暴乱,那位皇帝已经离开了那里。这是4天前的消息。”
旁边矮个男子撇嘴道:“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克劳迪乌,你总是不爱用脑子。”对面的壮硕年轻人道,“这可是我们的机会。”
“山多尔说得很对。”剥生的中年人点头,“尤其是,德布勒森军团被那位皇帝调去维也纳平叛了。”
旁边的几人瞬间眼前一亮。
之前神罗皇帝因为要和法国打仗,已将大量匈牙利贵族的军队调往北意大利,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的驻军就已经很少了。
如今战斗力最强的德布勒森军也离开了。整个帝国东南部几乎就没有能令他们忌惮的部队了!
山多尔当即向前凑了凑,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科苏特男爵,我们要做些什么吗?”
“反抗军是有这个打算。不过我们得先和罗马尼亚人以及塞尔维亚人取得联系。”
“他们肯定会同意的。”另一名棕色头发的中年人道,“尤其是塞尔维亚人,他们这两年死了不少人,早就想报仇了。”
科苏特将一把剥好的生丢进碗里,点头道:“没错。这也是我让你们来的目的。
“回去之后召集你们的人,如果顺利的话可能半个月后就要动手。把你们的家底都拿出来吧,这样的好机会可不多。”
周围的几人立刻严肃地点头。
他们都是匈牙利独立运动下辖的武装,主要是南部山区的部落头领,也有城镇的秘密组织。
是的,匈牙利独立派的核心就是这些底层。
而匈牙利贵族议会作为奥地利帝国的既得利益阶层,拥有和皇帝议价的能力,实际上属于坚定的保皇党。
匈牙利底层民众在帝国和匈牙利领主的双重剥削下,生活极为困顿,所以不断掀起独立运动。
帝国东南部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有大量匈牙利人、罗马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混居,这些人恰好都热衷于摆脱奥地利的控制。
于是这里就成了帝国的叛乱重灾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