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060 奥地利人没逃跑,他们投降了
第358章 060奥地利人没逃跑,他们投降了
玛利亚这个沙龙,要是时间长了,她自己都会觉得困倦的。
不过接下来,也还是要有一个简单的招待,近卫哥萨克的军官们都被邀请一起进餐,而士兵们则是在军营里招待。
怎么说,俄国都是大国,和萨克森-魏玛联姻也可以为这个小国提供一定的保护,好好招待也是应该的。
不过,这些军官们,给他们喝点酒,就容易进入另外一种状态。
比如说,今天皇上不在家.
这些人又开始跳哥萨克舞蹈了,至于包洪,他还双手耍起来了刀。
看起来倒是其乐融融,大家似乎也都把刚打了败仗放在脑后。
现在乐都已经乐过了,也就要回去休息。
奥地利人要干什么,其实所有人都心知肚明,因此萨克森-魏玛的公爵也在一直等待消息。
要知道了调停失败,其实也就是普鲁士这种首鼠两端的做法,最后肯定要自己吃瘪。
那个普鲁士的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要不是有个王后在后边顶着,只怕是会更怂,连普军当中那些老容克也要拿他不当回事了。
连不伦瑞克公爵重新出山,都是王后一手操办的,虽然王后对于军事并不了解,但是她起码懂得找个老将回来稳定军心。
然而,普军那个糟糕的情况,确实也很难让人信服。
为此,现在的萨克森-魏玛公爵也要把索洛维约夫叫来,听他讲讲法国人的情况。
“殿下,您要是问我法国人的情况,我只能说,他们的进军速度非常迅速,这样的战略机动能力,在以步兵为主的军团当中,可以说非常少见。如果普军将来有一天,不幸在战场上与法军遭遇,还是要想办法拉长对手的战线,等待友军的靠近,而不是急于决战。”
当然,跟这位公爵说这些,聊胜于无,相当于没用。
哪怕公爵是这么说的:“我已经计划好了,把小儿子送去霍恩洛厄那里,在司令部里也能学习先进的经验。”
索洛维约夫听到这里,知道也没什么可说的了,完全是对牛弹琴。
他虽然派出了外交信使,给康斯坦丁大公汇报在魏玛的情况,但是没有接到具体的指示,这段时间也就只好带着这一个中队的近卫哥萨克留在魏玛。
而玛利亚也不避嫌,总是把索洛维约夫叫到宫里去。
她在这里倒是挺强势的,和她那温和的丈夫感情也很好,只不过让外人来看她生的儿子呢.
可能在她看来,索洛维约夫虽然是近卫军军官,但是在冬宫的时候没少陪着她玩,加上这外貌,竟然不蓄胡子,这样的话,还是以前的“好闺蜜”。
呃,她是不管当事人怎么看的。
现在她抱着的婴儿,就是她的长子,全名里面把父亲、公公、丈夫和两个兄长都给缝进去的宝宝,也不知道会不会折了孩子的福分。
“米沙,你来看,这孩子可爱么?”
跟路易莎和她两个姐姐比起来,显然是个笨蛋母亲,抱孩子的姿势虽然挺标准的,但是不太注意孩子的诉求。
“非常可爱,殿下,只是.您应该回想一下,在宫里的时候,当时保姆们都是怎么抱孩子的,不能一直都保持这个姿势。”
在近卫军军官当中,索洛维约夫显然是最会带娃的那个,哪怕是他还没有私生子的时候,也没少在家里帮继母临时搭把手,用各种姿势抱孩子,只要还没到会爬,也没到会走路,他肯定是有一手的。
当然,他也是在检查孩子的健康状况,毕竟欧洲医学不发达,玛利亚虽然对孩子上心,可是她没什么经验,平时跟妹妹叶卡捷琳娜一样,有时候会粗线条,显然不像是路易莎和埃琳娜那样细心。
“还真是这样,米沙,你可真有办法。”
“另外,就是孩子的身体很娇弱,这是个人的身体素质决定的,要是感觉自己感冒了,或者有些什么病症,不要让他靠近孩子,哪怕是公爵殿下。”
玛利亚听了倒是觉得有道理,再加上她也知道,嫂子生孩子的时候,连皇兄进去看孩子,都要戴口罩。
索洛维约夫今天来了,也确实戴了口罩,这也是相当精心在意了。
当然,他也是歪打正着,玛利亚生的第一个儿子,就是1806年夭折(历史)。
不过这么个大胖小子,比别人家三个月大的孩子都要大一些,想必身体会很健康吧。
也亏得是玛利亚,她的屁股看起来就是好生养的,也没有遭多大的罪。
听了索洛维约夫说的,这对没啥经验的小夫妻确实也深以为然,而且吩咐侍从和女仆对玛利亚的寝宫进行了重新布置。
只是孩子开始哭的时候,也要按照经验
索洛维约夫不能干涉这个事情,玛利亚大概觉得是儿子要吃奶了,于是把男人都赶出去,自己解开衣服来给孩子喂奶。
借着这个机会,索洛维约夫也接近了萨克森-魏玛的世子,发现他是个温和,同时也没啥主见的人。
这样的话,老公爵在的时候,肯定宫廷里都是老公爵说的算,但是将来他继承了爵位,那可能就是玛利亚说的算了。
皇太后肯定计划过这一切,威廉有主见但不强势,腓特烈·路德维希为人性格温和,又是个宠妻狂魔,这个姑爷的性格还不如前两个。
这倒是让索洛维约夫有些好奇,就是叶卡捷琳娜的丈夫会是谁?
他就是对拿破仑太熟悉了,不仅是“大姨夫”,而且也知道他在和侍女生了孩子以后,多少也对于约瑟芬也不会那么忠诚了。
此时他内心的想法是:啊,我可怜的大姨啊。要知道约瑟芬在和拿破仑结婚以后,虽然在外面还有情人,可是在社交场合上,给拿破仑打听情报也需要这么干,而且还带来了一个女儿和一个侄女,奥坦斯可以在拿破仑和约瑟芬处于婚姻当中时和路易生个继承人,而前夫的侄女,最近也有了联姻目标。
说起来,现在因为斯蒂芬妮·德·博阿尔内和路易莎的弟弟正在进行联姻谈判索洛维约夫马上就要跟路易莎成了亲戚,虽然这一连串的操作非常复杂,成了七扭八歪拐回来的亲戚。
只是他和路易莎之间,倒是非常直白,毕竟俄国的女大公里面,还混了一个他的崽,偏偏还是亚历山大最喜爱的那个。
甚至亚历山大在打了败仗,回国的路上,也在给路易莎和波兰大妞分别写信,要她们各自照顾好女儿们,至于玛利亚·安东诺芙娜此时还有身孕,也一样要她注意休息。
在写过信以后,他也开始关注起来外交状况。
奥地利人不出意外的和法国人和谈,然后停战条约下来,对于奥地利来说非常失败,他们这次没跑掉,反而直接投降了。
但俄国还没有宣布停战,亚历山大除了给自己的女人们写信以外,还有给母后、摄政、各位大臣和彼得堡总督写信,也要他们各司其职。
说白了,宫廷里要稳定情绪,政府部门要全力配合备战,各个总督区的军事总督,要抓紧练兵。
同时,他也做出了甩锅的决策,库图佐夫毫无疑问的背了大锅,暂时赋闲,没有直接赶回自家庄园已经是万幸。
朗热隆因为直言而获罪,加上他一向大嘴巴,疯狂吐槽俄军同僚,同时又是外国人,亚历山大把他送到正在敖德萨的黎塞留公爵那里去,这样大家都清净,而敖德萨的法国人多,他们自己形成了什么圈子也无所谓。
同时,这还能够在南方来一次备战,防备土耳其人有可能的牵制性进攻,或者在德涅斯特河沿线找麻烦。
当初进言的将佐们,不少人也都背了黑锅,这次战役部署是韦罗瑟布置的,他也因此一病不起。
巴格拉季昂和索洛维约夫倒是没受到任何处罚,巴格拉季昂本身在战役中表现非常勇敢,他回去以后还要受到嘉奖。
而索洛维约夫呢,晋升将军虽然因为亚历山大的小心眼没了,但是亚历山大这人对于有功人员也有嘉奖,除了三级圣乔治勋章以外,还赐一块靠近加特契纳的土地,可以用来建设庄园。
至于亚历山大给自己颁发的四级圣乔治勋章,体现了“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表现的勇气”,多少有点黑色幽默和讽刺意味。
当然,要是看到110年后,尼古拉二世以“皇帝暴露在德军炮火射程内”颁发的四级圣乔治勋章,这个真的不算啥。
毕竟沙皇在战场上表现还可以,有失败主义情绪,在那里偷偷哭泣,也是离开战场以后,勉强还说的过去。
至于康斯坦丁回报的二妹和三妹各自所在宫廷的情况,加上埃琳娜和玛利亚最近都生孩子,带着孩子冬天出门确实也不大合适,因此亚历山大也给了康斯坦丁回复,要索洛维约夫带着那一队近卫哥萨克返回。
只要普鲁士的国王不作死,不去开战,那么两个妹妹都是安全的,甚至拿破仑那边看到在符腾堡的大妹亚历山德拉,还有意通过年幼的侄子和她的女儿订下娃娃亲,把符腾堡拴在法国的战车上。
同时,和巴登的联姻,和符腾堡的联姻,多少也是在给彼得堡在内的欧洲王室示好。
他作为一个皇帝,已经不是以共和国的名义和欧洲王室打交道,显然也要按照王室的那一套来办。
这样的话,性质正在逐步的发生变化,不再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军队,从共和变成帝制,已经让他毁了一半了,但是另外一半,军事实力,还是强的离谱。
因此,拿破仑的力量还是很强的,他正在按照自己的计划,在欧陆上对各国施压也好,结盟也好,都要按照他的办法来。
直到有一天,这股力量不再那么强大为止。
不过当事人,现在都不清楚,别管是哪一方势力,现在都认为大局已定。
索洛维约夫现在也准备回到彼得堡去,途中仍然要经过德累斯顿,听说瓦西里·多尔戈鲁科夫亲王又带着家人到那里去了。
至于为什么到那里去,还是因为那不勒斯加入了反法同盟,经过战争以后,法军把那不勒斯军队都赶出了那不勒斯,他们正在向西西里岛方向撤退。
在这种时候,很多在意大利居住的俄国贵族,虽然他们的行动并不受到限制,但是暗中监视肯定是少不了的。
于是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决定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从那不勒斯经过瑞士,前往德累斯顿。
毕竟法国人控制的大后方已经安全了,他们从这里走也是法国人允许的,毕竟对于更加敌对的英国人,侨民也不过是予以监视和定期报到,个人自由大体上还是有的。
至于他的两个儿子,早就离开了斯特拉斯堡,正经过北德意志在回国的路上。
索洛维约夫拜访这位退役的亲王中将,也是瓦西里·尤里耶维奇的嘱托,要保证准备回国的贵族和侨民,能够安全的经过波兰返回俄国。
要知道,虽然普鲁士没有加入这一次反法同盟,但是他们想要两头吃,而波兰人在华沙,也一直都有自己的计划,如果法国人来了,就里应外合,从普鲁士人手里夺回华沙。
甚至他们也很自信,认为这一次俄国既然退回国内,只要法国击败了普鲁士,毕竟在快速进军当中来到华沙附近,那么这事儿就接近成功,不至于第三次瓜分波兰时那样,被俄军进场快速击败。
看样子,这还是想明白了,但是能不能成,多少还要看法国人的。
至于1805年的最后一个月,时间也在慢慢的流逝,等到1806年来临的时候,欧洲的局势将会是另外一种局面。
新闻在伦敦大规模刊载的时候,英国人肯定会破防的,加上法军的《大军团公报》一向夸大事实,可以想见已经重病的小威廉·皮特有多绝望。
可能他这一死,要比他活着的时候贡献还要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