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95章 文官和中央

      第295章 文官和中央
    小人、党附、蒙蔽、权奸.
    这些是奏疏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
    朱厚烇最后发现现在朝堂上的重臣竟然都被人弹劾了.
    如果光从这些奏疏上来看的话,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一个是好人。
    每个上疏的人都认为别人是奸臣,自己则是忠心耿耿、大公无私的。
    朱厚烇简单的统计了一下,这些弹劾别人的奏疏竟然占到了所有奏疏的三分之一还多
    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文官们用得着把那么大的精力放在内部斗争吗?
    朱厚烇想了想感觉这应该是皇家集团的出现让宦官的势力小了很多,因为皇家集团的出现挤占了不少宦官们的生态位,毕竟把很多事情交给皇家集团其实是最好的选择。
    于是宦官们差事就少了很多,相应的权势也降低了不少,气焰也降下去很多。
    而皇家集团在朱厚烇的带领下也比较低调,行事也比较规矩,从事的也是工商之业,也不太掺和政治,所以文官们现阶段就感受不到太多的外部威胁,所以就开始加大力度搞内斗了.
    朱厚烇很不喜欢这种奏章,因为他们在奏章上说了一大堆,却拿不出什么切实的证据,支撑他们论点的东西很多都是他们听说或者自己想象出来的,虽然不少文采很不错,但朱厚烇也欣赏不来
    朱厚烇第二不喜欢的是一些劝谏的奏章,因为真的是空洞无物,就比如这一篇梁储上疏劝谏朱厚照的奏疏:
    “请陛下以国事为要,兼听则明,先清除奸佞、裁撤冒滥;再远离小人,临朝圣裁。劝学开科,任用贤臣;广开言路,澄清吏治;薄徭轻赋,施行仁政;君臣相佐,再致中兴。”
    话说的非常漂亮,非常正确,但没有一句有用的,都是大话、空话、废话!
    在朱厚烇看来,正确的废话等于没说!
    但你要说梁储这个内阁首辅水平低吧,那还真不是,人家说的每一句话都在代表着文臣的利益。
    总而言之,不要折腾,让他们这些“贤臣”来代为牧天下。要亲自和贤臣们打交道,听贤臣的建议治理天下,不要被小人撺掇着穷兵黩武、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全是老套路,多少年以前尧舜圣君在位时就是这么干的,君臣穷尽一生的目标也只不过是回到过去传说中的时代。
    读了两天奏疏的朱厚烇很失望,在他看来现在大明群臣的奏疏存在三个问题:攻讦成风、夸大成风、务虚成风。
    朝堂里有着这样的风气,整个大明怎么才能好。
    朱厚烇也忽然有些理解他的皇兄朱厚照了,就朝堂这种情况,怪不得朱厚照要建立豹房了,整天待在豹房了,连朝会都不上了,开始了“荒政”的生活。
    朱厚照也看得明白,现在的大明政治生态,皇帝勤政的作用也不太大。
    最好的例子就是他爹孝宗朱佑樘,他几乎符合文官们对明君的要求,也对文官们言听计从,但大明的国势反而变得更差了
    朱厚照建立豹房的目的就是另立一个小中央,然后想折腾出来一些事,但他手下的人才素质实在是堪忧,不过就算这样在历史上也折腾出了一些事。
    不过在这个世界,朱厚烇的出现则完全弥补了朱厚照在这方面的劣势。
    朱厚烇其实也在暗自把皇家集团往大明另外一个中央的方向上去建设。看看皇家集团下面的哪些部门吧!
    大明皇家银行、铁道部、重工部、轻工部、煤炭部、化工部、文宣部
    这还是其中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现在的明朝人看来,这个组织架构也看不出来问题。
    但是让一个现代人去看这个组织架构,都会惊叹:这不是中央,那什么是中央?国家的命脉都攥在手里呢!
    只要再发展上几年十几年,那大明皇家集团这个工业型组织肯定会压倒大明朝廷这个主要靠农业税的封建组织。
    朱厚烇真感觉这次监国接下了一个烂摊子,他也是看明白了,现在文官们说白了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
    国家的制度随着时间的的推移而不断的败坏着,他们只能在已有的经验上去维持这个国家的运转,去打各种补丁,去裱糊,毕竟他们的思维有着时代的局限性,像张居正那样的人还是太少了.
    朱厚烇前世曾经看过一句话,一个王朝在她一百多岁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死了,只是两百多岁才被埋到坟墓里。
    朱厚烇感觉这句话说得很贴切,他感觉大明就处于这样的一个阶段,掐指算算,现在的大明也有一百多岁了
    就在朱厚烇在阅读奏章时,梁储和杨一清也在讨论今天朝会的事。
    “今天这事倒是一件好事,这早朝是存在不少的弊病.改了也好!”杨一清开口说道。
    虽然在朝会上没有多少人对朱厚烇的早朝改革表示赞同,但很多人其实在心中已经对这个早朝改革用双手双脚表示赞成了。
    毕竟是个人就能看出早朝制度的不合理,只不过没人敢当这个出头鸟捅破这层窗户纸罢了。
    而且谁也不想天天起大早,皇帝在皇宫里住可以5点钟起床,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就得凌晨三点四点起床,简直是太苦逼了
    梁储听完没说话,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这荆王殿下一向行事稳重,怎么突然变得如此激进了?”杨一清继续说道。
    “这才监国三天,第一天封陛下为威武大将军,第二天改了司礼监的批红流程,第三天就要改革早朝制度这些事要是放在平常哪个都要讨论上十天半个月的,还不一定有结果,现在竟然看着像是都快要成功了这简直是惊世骇俗啊!”杨一清感叹道。
    “我也不清楚荆王殿下的变化会如此之大,这三天干的三件事,换成其他人监国,肯定是一件事都不敢干,荆王真是胆大妄为啊”梁储摇着头说道。
    “不过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一下这个事情,也许是荆王殿下不想监国,所以就故意做出如此惊世骇俗的事情,以逼陛下回京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