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肉肉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22章 未雨绸缪的安排和科学界地震

      第322章 未雨绸缪的安排和科学界地震
    世卫组织的人要回去了。
    这一趟华国之行,可以说,除了劳拉这个别有用心的老女人以外,其他几个人都是收获满满。
    特别是托马斯,这些天看到的情况,让他感觉到豁然开朗。
    之前负责非洲地区的医疗卫生事务,可是让他头都大了。
    作为世界上最穷困的地区之一,医疗卫生方面,也是全球问题最多的地方。
    就算他和同事们,想要作出一番事情来,都感觉到无从下手,只能碌碌无为的走一步看一步。
    现在不同了,他在华国这边,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准备回去后,跟上级汇报一下,然后尽量推动非洲那边的一些国家进行医卫改革。
    当然,他也不是完全的复制,前几天和王孟德聊天的时候,他听到了一个词,叫因地制宜,觉得太有道理了。
    他准备好好的和同事们研究研究,把华国的一些制度和办法进行改良,然后说服一些国家进行试点。
    对于他的信心满满,王孟德则有些不太看好。
    别说这个年代了,就他穿越过来的前世,当时华国也没少手把手的教导,可也没听说哪个国家效果很好的。
    想是这样想,不过他也没有打消对方的积极性,有些事只有自己亲自去做,才能有非常深的感触。
    “王孟德先生,感谢前两天您能陪我们一起参观,在这边我收获非常的大,临走前,我想恳求您一件事情。”
    托马斯依依不舍的说道:
    “您也知道,我现在负责非洲地区的医疗卫生事务,主要是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那边的传染病和流行病非常的多,而且还都比较致命,上亿民众都承受着病魔的威胁。
    所以,我想请您以后,能对这些疾病进行研究,尽早研制出特效药或者疫苗这些防控药品。”
    通过这些天的观察,他发现,华国针对传染病和流行病的防治,一部分是采用疫苗来进行群体免疫,一部分就是特效药了。
    特别是最近十来年中,王孟德研制出了大量的特效药,在一些防止疫情传播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国家强大的执行和组织能力,这一点非常的关键。
    结合他自己所负责地区的特点,发现如果后边王孟德能研制出一些疫苗和特效药,就算非洲那些国家的执行和组织能力约等于零,也能解决一半的问题。
    所以,临走前,他才特意跟王孟德说了这些话。
    “托马斯先生,您放心,后边我会持续进行研究,全球有名和危害性特别大的传染病或者流行病,都会在我的研究名单里。”
    王孟德看了一眼跟在他旁边默不作声的刘朝,然后笑着说道。
    他这也不是敷衍,传染病或者流行病虽然有地域性和季节性以及受气候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
    但也不是绝对,说不定哪天某种疾病就会产生变异,然后在全球进行传播。
    现在的世界,可无法做到长期的封闭,华国又是人口众多、密集的国家,一旦爆发,就是一场大灾难。
    而且,研究这些,对华国和中医以及他自己本人,也是一个名利双收的好事情。
    因此,未来他在有精力的情况下,会对那些疾病进行一一攻克。
    “太好了,我代表无数的非洲民众,感谢您的付出。”
    托马斯得到了承诺,大喜过望道。
    虽然这个承诺并没有法律的约束,但多少也是一个藉慰。
    而且,他有预感,如果是其他人这么说,能实现的概率会非常的低。
    但是从王孟德嘴里说出来,却让他很笃定,这一天应该不会远。
    时间很快就进入了五月份。
    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早已经检测完成了,现在正在进入临床试验中。
    这个年代华国国内患有尿病的患者可不多,毕竟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摄入各种了。
    当然,多少也能找到一部分这类的患者。
    从目前的反馈来看,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效果还不错,而且也没有什么不良反应。
    刘树伟已经在着手开始写简报了。
    上级领导前几天去京城基因研究所指导工作的时候,就给王孟德等人说了。
    这个研究成果,一旦做完临床试验,没有什么问题的话,就可以把简报发布到《华国科学:生命科学》中英文版的期刊上。
    《华国科学》系列刊物可是华国科学院主办、《华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
    创刊于1950年,虽然距今才刚过去十六年,但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在学术水平、编辑质量、出版质量上的顶级学术期刊。
    一共有17辑,其中八个分别有中英文版本,还有一个是纯英文版。
    十来年以来,每年他的一些科研成果,都要发布在这种期刊上,包括国内和国外的顶级期刊。
    特别是最近几年,可不是他以发表为荣,而是变成了期刊以刊登他的论文或者成果为荣了。
    去年止痛剂被发现能戒掉‘叶子’瘾后,全球最顶尖的几大期刊,都争先发出评论,还同时给他发函约稿。
    本来他忙的不行,是不想回复的,后来还是上级看到对方一个劲的发函,才督促他随便写了两篇应付差事。
    就算是随手写的,也让那些期刊如获至宝。
    不仅放在最新一期的刊物的最前面,还邀请了好几个世界上最知名的医学家进行评论。
    当然,《华国科学》刊物的面子还是要给的,每一次出成果,最少都有一片简报发在上面。
    甚至有的时候,还会连着发两三次。
    由于有刘树伟的帮忙,对于这个事情,王孟德没有过多的操心。
    他现在把心思全部都放到了两个弟弟的身上。
    自从天气变暖了之后,大街上,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这么多小年轻们,一个个成群结队的整天惹是生非。
    王孟德知道厉害关系,生怕王援朝和王卫国两个人年轻不懂事,头脑容易发热冲动,跟那些人混在一起。
    于是便想了一个办法,转移一下两个人的注意力。
    他每天都布置了大量医学上的作业,完不成就告诉王浩和冉小梅两个人。
    所以,这段时间,哥俩可是倒了大霉了。
    每天除了去学校以外,剩下的时间,都只能在家里,苦着脸学习。
    你还别说,两个人都非常的聪明,在这种高压之下,学习进度飞快,如果放在公社这种地方,都能成为卫生院的骨干。
    特别是正骨和推拿这一块,两个人仿佛有天赋一般,比国内大部分的大夫都厉害。
    “孟德,援朝和卫国他们俩,今天可是找我求情来着。
    你打算让他们俩学到什么时候,就算是去当兵,初中毕业后,也还要等一段时间吧。”
    晚上,何胜男洗漱完之后,躺在床上,冲着他好奇的问道。
    一般去当兵,时间都是下半年九十月份甚至以后的事情了。
    “咳,你别答应他们俩,现在可不能放援朝和卫国在外边瞎胡闹,不然容易出事。
    毕竟两个人学了十来年的功夫,虽然平时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练,下手也会非常的重。所以,从现在开始,一直到初中毕业,都需要让他俩有个事情做。
    至于当兵的时间,你也不用担心,钟老已经帮我给他的老部下打好了招呼。
    六月份毕业考试结束,直接就能先进军营,在里边先跟着提前熟悉,至于手续后补就行了。
    等他们俩进了部队,我才会彻底的放心。”
    王孟德小声的说道。
    他为了防止两个弟弟出事,早就计划好了。
    有了钟老打招呼,进部队的事情十拿九稳。
    “你安排好了就行。
    对了,孟德,亚男现在正在上高二,她不会有事儿吧?”
    何胜男有些担心的问道。
    何亚男比王援朝他们大一岁,但因为月份生的又早一些,所以他们直接就差了两级。
    “亚男暂时应该没事儿,不过你过两天回一趟娘家,嘱咐一下家里人,最近都要注意安全。
    如果有什么事情给我打电话,或者直接去找我,千万别瞒着我。
    等亚男高中毕业了,到时候再看情况,不行我就给她找个好单位上班。”
    王孟德想了想,然后嘱咐道。
    这个小姨子学习成绩还不错,要是按照正常的情况来看,说不定也能考上一所好大学。
    但时机却是不对,所以,他也要好好的提前谋划一番。
    毕竟两年后,就要开始上山了。
    如果提前有个工作的话,就可以躲过。
    “行,我听你的安排。
    等周末,我带着孩子回娘家一趟。”
    何胜男也不问具体为什么,直接答应道。
    她知道,自家男人这么安排,肯定是有原因的,她只需要直接照办就行。
    英吉利国。
    《自然》期刊的一间办公室里。
    主编凯里正在审阅一些投稿,这时,副主编急匆匆的从外边走了进来。
    “主编,大消息,华国那边传来了孟德.王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关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
    他们在华国的一个期刊上发了简报,说是已经成功了,还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
    “什么!”
    凯里本来对下属不敲门,也没经过自己允许就直接闯进来的行为很不满。
    但听了这个消息之后,顿时就惊讶的站了起来,也顾不上挑下属的刺了。
    “这个消息准确么?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怎么可能这么快就研制成功,这可是很遥远的事情。”
    几年前,就是他在自家《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评论文章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将是遥远的事情。
    没想到打脸来的这么快。
    如果这件事是真的,科学界可就要沸腾了。
    这可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
    而且和天然胰岛素相同的化学分子结构,并且具有完整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标志着人类在揭示生命本质的征途道路上,实现了跨里程碑式的飞跃。
    凯里判断的非常准确。
    此时,不仅是他们得到了这个消息,其他各国也都纷纷关注到了这件事。
    大漂亮国。
    《科学》期刊的总部。
    主编直接指挥道:
    “简直太了不起了,从华国这个期刊上的内容来看,孟德.王只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项巨大的成就。
    咱们这期的期刊,必须有一篇关于这件事的长评,接下来,将由我主笔,其他几个副主编协助,尽快写出这篇长评。”
    很快。
    《科学》杂志就登载了一篇题为《红色华国的胰岛素全人工合成》的数页长评。
    在这边评论里,不乏赞美之词,将这个研究成果,描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将会影响未来数十年生命科学的发展方向。
    不仅是这些世界顶级的期刊杂志,其他的科学界的人士,也都在不同场合对这件事发表了看法。
    他们说的基本上都是正面和肯定的话。
    这次事件,在科学界引起的轰动,不亚于二十多年前,倭国徒手接住了小男孩。
    许多知名科学家,都放出了话,只要这项发明是真实存在的,将是诺奖级别的重大成就。
    如果后边诺奖不颁发给它,完全是有失公允的。
    甚至还有少部分人,已经摩拳擦掌,准备拟向诺奖委员会推荐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研究成果了。
    同时。
    上级单位的一间会议室里。
    七八位领导正在开会,这次是要研究关于王孟德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国际上引起的反响,以及要不要再参与诺奖评选。
    “同志们,咱们接下来,讨论一下,后边要不要让王孟德以及人工合成牛胰岛素这个成果参与诺奖评选。
    根据相关部门的同志传回来的消息分析,这个成果,有很大的几率,在未来几年里,获得诺奖。”
    最大的领导率先开口说道。
    最近两年,华国国内的思潮一直在转变,对诺奖也不再像前几年那样持肯定的态度了。
    而是出现了了一部分批判和拒绝的态度,而且影响越来越大。
    他们认为诺奖是误诊刺激办科学的手段,是为**阶级政治服务的,科学家应该无私的为国家贡献力量。
    “我认为,应该拒绝申请诺奖,这种奖根本没有意义,只有人民的奖赏,才是最崇高的。”
    大领导旁边,一位五十来岁,头发有些稀疏的男子开口说道。
    (本章完)